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控剂对小麦矮抗58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矮抗58为试验对象,选择3种不同化控剂为试验处理,研究了化控剂对小麦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化控剂多效唑、吨田宝和赤霉素能有效抑制小麦株高,增加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增幅3.6%~9.8%。其中,在小麦拔节期喷施多效唑能显著降低小麦的株高;开花期喷施一定浓度吨田宝可以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延长穗下节间长度,为提高旗叶的光合速率奠定了基础。在小麦灌浆期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显著提高了千粒重和产量,而多效唑处理不显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化控剂间小麦的穗粒数、结实小穗数与产量的差异显著,而不孕小穗数、千粒重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劲丰与多效唑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始穗期施用劲丰可以显著地降低小麦的株高,缩短穗茎节和倒二节的长度,增加各节间的粗度和壁厚,使小麦植株重心下移,从而提高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还可以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比对照增产7.01%。在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其降低株高的效果不明显,但可以缩短基部节间的长度,增加基部节间的粗度和壁厚,使植株的重心下移,但比对照减产10.71%;劲丰在拔节期应用、多效唑在始穗期应用对小麦的株高、节间长度、节间粗度、节间壁厚度、产量等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几种作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生长调节剂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比较试验,研究其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矮苗壮或春泉拌种剂拌种以及冬前喷施吨田宝(冬前专用型)均可促进分蘖早发生、多发生;矮苗壮或春泉拌种剂拌种以及拔节前喷施矮苗壮或矮壮丰可缩短小麦植株基部节间长度,降低最终株高,而破口期喷施劲丰可缩短穗下节间长度,同样具有降低植株高度,减少倒伏风险的作用;穗期喷施穗粒饱、磷酸二氢钾、兴欣富利素、吨田宝(灌浆期专用)均具增产效果.以上各产品与对照相比每亩增产幅度达1.45%~6.81%.  相似文献   

4.
返青至拔节期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返青至拔节期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石麦25和石麦26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搭棚增温的方法,设高温胁迫时间15、21和27 d计3个处理,以田间自然生长为对照,研究了返青至拔节期高温胁迫对小麦株高、秸秆韧性、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导致2个小麦品种的株高、重心高度、基部第2节间长度、不孕小穗数及其比例显著提高,基部第2节间机械强度、抗倒指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随着高温持续时间的延长,高温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不利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吨田宝施用时期、施用量对杂交水稻品种科优21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吨田宝不同时期(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不同施用量(50 mL/667m~2、100mL/667m~2)对科优21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用吨田宝对照相比,叶面喷施吨田宝能促进科优21增产增效,每穗粒数增加1.2~23.6粒,每穗实粒数增加0.1~6.4粒,群体有效穗增加616~1 548穗/667m~2。其中,以科优21分蘖期叶面喷施吨田宝100mL/667m~2的产量最高,达684.68kg/667m~2,极显著高于对照,增加纯收入71.3元/667m~2。株高与施用量呈负相关,每穗实粒数、群体有效穗、群体产量与施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3种化学调控剂对西农979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西农979为试验材料,测定3种化学调控剂对小麦形态指标、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期喷洒新型抗倒伏化学调控剂麦巨金、麦业丰和传统化控剂多效唑能有效抑制小麦株高,其中多效唑抑制作用最强,麦巨金最弱;麦巨金和麦业丰能明显提高麦株基部第1、2节间充实度,有效增加拔节至成熟期小麦叶面积系数和旗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效能和籽粒灌浆速率,而多效唑效果则不明显;3种化学调控剂均增加了小麦穗长、结实小穗数和千粒质量,使不孕小穗数减少,产量增幅达4.9%~9.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化学调控剂间小麦的穗长、结实小穗数与产量的差异显著,而不孕小穗数、千粒质量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给山西夏玉米稳产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化学调控方面的理论依据,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4种化学调控剂(四合一、玉黄金、吨田宝、矮壮素)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化学调控剂显著降低了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增加了基部节间的粗度。穗位高比对照降低了5.2%~20.2%,基部节间粗度增加了14.54%~22.0%。矮壮素、四合一使玉米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分别为16.5%和12.5%。吨田宝、玉黄金处理虽有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显著。化学调控措施能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降低田间群体倒伏率,增加了穗粒数,实现玉米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吨田宝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吨田宝,能降低水稻植株高度,从而有利于植株抗倒伏;同时,水稻分蘖数、叶片数、干物质积累、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也均有所增加,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各处理中以以秧田期和拔节期各喷施一次吨田宝的处理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9 138.40 kg/hm2,比对照增产725.92 kg/hm2,增产率达8.63%。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麦巨金对德抗961小麦产量和株高的影响。[方法]以小麦耐盐品种德抗961为材料,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喷施麦巨金,对小麦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穗下各个茎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随着喷施麦巨金次数的增加,穗下各个茎节长度缩短越大,尤其是倒二节间和穗下茎,最终显著降低株高;能够改善小麦的产量构成要素,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越大,最终小麦产量增幅越大。[结论]在小麦起身期间隔14 d连续喷施2次麦巨金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小麦株高,还能够明显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吨田宝在小麦拔节期和开花初期喷施,对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健壮,整齐,叶色清秀,抗逆能力增强,叶功能期延长,灌浆快,株高降低,叶片长和宽都有所增加,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旱地冬小麦抗旱性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抗旱性与生育期叶片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拔节期最显著,并且在抗旱性能不同的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准。抗旱性强的品种保水能力强,抗旱性弱的品种则反之。抗旱性能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间与其株高、拔节期苗高、穗茎节长度、抽穗度等差异显著,并呈正相关关系。这些性状可做为鉴定小麦品种抗旱性的较可靠的形态指标。小麦受旱后降低指数,以单株穗数对干旱反应最敏感;其次是株高、拔节期苗高。因此筛选抗旱材料以单株穗数、株高等性状对干旱不敏感的材料为好。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安阳柏庄试验基地进行了小麦生长关键期喷洒吨田宝和磷酸二氢钾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吨田宝和磷酸二氢钾可增加小麦株高和单株分蘖数,吨田宝在小麦生长早期喷施效果明显,磷酸二氢钾则相反;冬前分蘖期喷施吨田宝和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均可增加小麦穗长、总小穗数、穗粒数,进而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系数,且效果最为明显;在小麦生长关键期喷洒吨田宝和磷酸二氢钾的产量均高于喷施清水,最高分别达5104.95,4488.45 kg/hm~2,吨田宝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喷施吨田宝对旱地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15-419
为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喷施吨田宝对旱地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小麦3叶期、起身期和挑旗期喷施吨田宝和磷酸二氢钾的试验。结果表明,单施叶面肥增加了小麦叶面积指数、分蘖数和次生根数,且起身期喷施吨田宝效果较好,配合喷施叶面肥促进旱地小麦根系发育,且3叶期+起身期+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更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单施叶面肥增加了植株干物质量,且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显著增加叶片、穗轴+颖壳和籽粒的干物质量,配合喷施叶面肥显著增加了小麦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且3叶期+起身期+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效果最佳;单施吨田宝较磷酸二氢钾提高了小麦产量,且挑旗期喷施效果较好,配合喷施可提高产量,尤其起身期+挑旗期喷施吨田宝通过影响穗数使小麦增产效果显著。总之,起身期配施吨田宝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有利于优化产量构成,起身期+挑旗期喷施吨田宝可显著增产10.49%。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机械镇压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在济麦22旺长麦田进行了机械镇压处理,研究镇压对株高及其相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身期对旺长麦苗镇压可以较对照(未镇压)降低株高4.76 cm,降幅5.61%。镇压对基部3个节间长影响较大,对穗长和穗下第一、第二节间长度影响较小;与未镇压相比,基部3个节间干重降低,降幅与相应节间缩短幅度相当,其直径和壁厚较对照减少;基部第一节间抗折力提高13.51%,第二、第三节间和对照相当。机械镇压处理单产达10 234.5 kg/hm~2,较对照增加5.78%;穗数增加13.65万/hm~2,穗粒数增加0.79粒,千粒重增加0.34 g,分别较对照增加2.00%、2.25%和0.8%。  相似文献   

15.
在小麦7~9叶和小麦拔节期进行金球牌稻麦抗倒剂喷施试验,结果表明,该抗倒剂都能有效降低小麦株高、缩短植株基部节间长度,增加产量,在小麦7~9叶使用比在小麦拔节期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小麦喷施吨田宝示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小麦上开展"吨田宝"应用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不同时期喷施吨田宝,可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不同处理间均有不同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10.73%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多效唑处理对冬小麦的抗倒伏和增产效果。[方法]以新麦26为材料,研究了起身期和拔节期喷施多效唑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穗部性状和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多效唑处理能显著降低冬小麦株高,起身期喷施可以显著降低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和基部(1+2)节间占节间总长的比例;拔节期喷施对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多效唑处理能显著降低冬小麦穗粒数,对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利用多效唑防倒时应注意喷施时期并结合肥水促控措施达到高产抗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播种密度对优质强筋小麦西农585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在固定播期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播种密度(86kg?hm-2、129kg?hm-2、172kg?hm-2、215kg?hm-2、258kg?hm-2)的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对越冬期的单株分蘖、次生根数和拔节期的叶龄、次生根数影响显著;对不同生育时期群体大小影响显著,且群体基本苗数、冬前最大茎蘖数、春季最大茎蘖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株高、穗下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二节间长影响不显著,对穗长影响显著;对产量、成穗数和千粒重影响显著,且产量和成穗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播种密度为172kg?hm-2时产量最高,成穗数最大。因此,播种密度对西农585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影响较大,西农585在关中灌区生态条件下适宜播种密度为172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鲁西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给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在鲁西南地区设置旋耕、深耕、深松等不同耕作方式,研究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病虫草害、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率、拔节期前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构成影响均较小,旋耕方式下小麦株高、干重、穗长、穗下节间、基部节间及其他各节间的长度均最低,但基部第2节间拉折力旋耕处理最大,基部第2节间壁厚基本无差异;深耕处理易导致纹枯病的发生;深松处理易导致蚜虫和红蜘蛛的发生,与旋耕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旋耕处理易导致杂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个体的穗叶结构直接影响群体结构而作用于产量的形成。这里的穗叶结构主要是指旗叶叶耳与穗子基部间相互协调搭配,这种搭配充分反映于旗叶叶耳部与穗子基部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简称穗叶距。在小麦品种抗旱特征研究中指出,抗旱品种的平均穗叶距、穗下节比不抗旱品种的平均穗叶距、穗下节短。在小麦株高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性研究中表明,穗茎节长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