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长角血蜱的中肠菌群结构。无菌条件下采集长角血蜱中肠内容物,以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内容物细菌总DNA,以通用引物扩增制备16S r DNA V3区,DGGE电泳分离后,切胶回收、测定序列。结果表明,长角血蜱饱血雌成蜱中肠优势菌为泛菌属、柯克斯氏体属、肠杆菌属、绿脓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欧文氏菌属,但半饱血雌成蜱和雄成蜱中肠未检测到柯克斯氏体属(Coxiella)。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5,(7):1099-1102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镰形扇头蜱雌成蜱中肠内容物、唾液腺、虫卵的菌群结构。无菌条件下采集镰形扇头蜱雌成蜱中肠内容物、唾液腺、虫卵,提取细菌总DNA;以通用引物扩增细菌16SrDNA V3区;DGGE电泳,回收、克隆、测定DGGE优势条带。结果表明,饱血和半饱血雌蜱中肠菌群结构相同,中肠内容物、唾液腺和虫卵部分细菌相同;9条明显条带的序列分别与柯克斯体属(Coxiella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涅斯捷连科菌属(Nesterenkonia)、共生菌(Symbiotic bacteria)和未培养土壤细菌的16SrDNA V3区序列高度相似。分离到2株细菌,为模仿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明微小牛蜱随吸血时间的延长,中肠和唾液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差异,以及优势菌属在中肠和唾液中增殖和迁移的特点。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半饱血、饱血微小牛蜱唾液和中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PCR扩增其16SrDNA V3-V4区,Illumina MiSeq双端测序;对序列进行拼接和过滤、OTUs聚类、物种注释及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134 317条序列,聚类后获得1 304个OTUs,半饱血雌成蜱唾液(SP)、饱血雌成蜱唾液(SF)、半饱血雌成蜱中肠内容物(MP)、饱血雌成蜱中肠内容物(MF)分别获得336、332、269、289个OTUs,其中152个OTUs为4个样本共有;4个样品在门水平上,以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变形菌门在中肠中的含量大于唾液,而厚壁菌门反之;在属水平上,4个样本以柯克斯体属、不动杆菌属、甲基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立克次体属、埃希菌属为优势菌属,其中柯克斯体属、不动杆菌属在4个样本中含量均较大,柯克斯体属在半饱血状态下,含量高于饱血状态;不动杆菌属在唾液中的含量高于中肠。结果表明,微小牛蜱中肠和唾液中有复杂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细菌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其含量随吸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明随吸血时间的延长,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中肠菌群结构的特征及变化。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宁夏固原绵羊体表分别采集半饱血、饱血草原革蜱和半饱血、饱血森林革蜱,无菌条件下收集蜱中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扩增细菌16SrDNA V3-V4区,IonS5~(TM)XL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各样本菌群结构的特征。结果显示,森林革蜱半饱血中肠内的细菌多样性最高,草原革蜱饱血和半饱血中肠内的细菌多样性次之,森林革蜱饱血中肠内的细菌多样性最低;变形菌门为4个样品的优势菌门;无形体属、立克次体属、寡养单胞菌属和柯克斯体属为4个样品的优势菌属,其中无形体属在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饱血中肠内的含量高于2种蜱半饱血中肠,立克次体属和柯克斯体属在2种蜱半饱血中肠内的含量明显大于饱血中肠;边缘无形体、弯曲假单胞菌和柯克斯体科RFE02菌为4个样品的优势菌种,其中边缘无形体的分布特点与无形体属在2种蜱中肠内的分布特点相一致。结果表明,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中肠菌群结构易受到吸血行为的影响,共有菌属和菌种在不同蜱种和不同饱血状态下的相对丰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明随吸血时间的延长,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中肠菌群结构的特征及变化。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宁夏固原绵羊体表分别采集半饱血、饱血草原革蜱和半饱血、饱血森林革蜱,无菌条件下收集蜱中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扩增细菌16S rDNA V3-V4区,IonS5TMXL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各样本菌群结构的特征。结果显示,森林革蜱半饱血中肠内的细菌多样性最高,草原革蜱饱血和半饱血中肠内的细菌多样性次之,森林革蜱饱血中肠内的细菌多样性最低;变形菌门为4个样品的优势菌门;无形体属、立克次体属、寡养单胞菌属和柯克斯体属为4个样品的优势菌属,其中无形体属在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饱血中肠内的含量高于2种蜱半饱血中肠,立克次体属和柯克斯体属在2种蜱半饱血中肠内的含量明显大于饱血中肠;边缘无形体、弯曲假单胞菌和柯克斯体科RFE02菌为4个样品的优势菌种,其中边缘无形体的分布特点与无形体属在2种蜱中肠内的分布特点相一致。结果表明,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中肠菌群结构易受到吸血行为的影响,共有菌属和菌种在不同蜱种和不同饱血状态下的相对丰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褐黄血蜱唾液内细菌的种类和传播途径,本研究分别提取褐黄血蜱饱血、半饱血的蜱虫及其唾液细菌总DNA,以其为模板,以通用引物扩增细菌16S r DNA V3区,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唾液内优势菌序列分别与狡诈球菌、鞘氨醇单胞菌属、立克次体、不可培养的细菌序列高度相似。虫体的优势菌序列与葡萄球菌属、立克次体、柯克斯体属的序列相似。饱血、半饱血蜱的唾液菌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而蜱虫与其唾液的菌群结构差异很大。本研究表明褐黄血蜱唾液含条件致病菌,有经唾液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微小牛蜱中肠内容物优势菌群。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江西省宜春、萍乡、万载、新余四个地区的牛、羊体表微小牛蜱中肠细菌群落的结构进行分析。微小牛蜱体内细菌主要有8种,分别为立克次氏体、柯克斯氏体、犬埃立克体、克雷伯氏菌、肠杆菌、假单胞菌、孔雀立克次氏体、弯曲芽孢杆菌。牛体表微小牛蜱肠道优势菌主要为柯克斯氏体和立克次氏体。萍乡地区微小牛蜱除以上两种菌外,还含有犬埃立克体。克雷伯氏菌仅见于新余地区。山羊体表微小牛蜱肠道菌数量少于黄牛体表的微小牛蜱,其优势菌主要为假单孢菌。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微小牛蜱中肠内容物优势菌群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检测微小牛蜱体内携带立克次氏体的种类,无菌条件下提取微小牛蜱总DNA,以设计的引物RPCS.569P/RPCS.1262n和通用引物RPCS.877P/RPCS.1258GCn扩增立克次氏体gltA基因,DGGE电泳分离,选取条带进行回收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微小牛蜱之卵、饱血雌成蜱、半饱血雌成蜱、雄成蜱内均只含2种立克次氏体;测序、分析显示分离菌为立克次氏体属斑点热群。说明微小牛蜱具有潜在斑点热病源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不同饱血状态下中肠菌群结构的特点,本研究在无菌条件下分别采集饱血、半饱血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中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PCR扩增细菌16S rRNA V3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后,切取优势条带纯化、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细菌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在饱血...  相似文献   

10.
《经济动物学报》2021,25(3):179-183,189
为探明随吸血的进行,不同发育阶段绵羊虱蝇全虫及中肠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绵羊虱蝇饱血雌成虫和未吸血若虫的全虫及中肠内容物,提取各样本细菌总DNA,PCR扩增细菌16S rDNA V3区,经DGGE电泳后,选取优势条带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细菌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显示,4个样本的优势菌均为沃尔巴克氏体、杀雄菌和摩氏摩根菌。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绵羊虱蝇全虫及中肠菌群结构随吸血的进行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狼、羊长角血蜱体内携带菌群情况。无菌条件下将样品用液氮研磨成粉,试剂盒提取细菌总DNA;通用引物扩增细菌16S r DNA V3区并进行DGGE电泳,分析、选取7条优势条带,回收克隆测序。结果显示,狼、羊长角血蜱体内共携带7种优势菌,其中兰斯格军团杆菌(Legionella lansingensis)、皮可克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peacockii)、RSV70AB1-2细菌(Bacterium SV70AB1-2)、JNCZJb F1细菌(Bacterium JNCZJb F1)为二者共有;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一种不可培养的细菌存在于狼源长角血蜱体内;拉乌尔特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raoultii)存在羊源长角血蜱体内。长角血蜱寄生在不同宿主体内所携带优势菌群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微小牛蜱唾液内的菌群结构信息,采用PCR-DGGE技术对微小牛蜱半饱血、饱血雌成虫唾液内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微小牛蜱半饱血、饱血雌成虫唾液内菌群结构有较大差异,饱血中细菌比半饱血多两种,分别为莫拉菌和不动杆菌;唾液内菌群与全蜱菌群差异极大。在检出的细菌中多数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故微小牛蜱叮咬可能会引起人或动物发生多种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瘤胃菌群在不同纤维素富集条件下的多样性。试验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培养基、蛋白胨纤维素(PCS)培养基、J培养基和K培养基分别在37和50℃条件下培养瘤胃内容物,使用PCR-DGGE技术、DGGE图谱共性及特异性条带的克隆和测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几种方法分析瘤胃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37℃条件下,不同培养基的DGGE图谱差异较大,J培养基和PCS培养基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77;J培养基和CMC培养基间的相似性系数仅为0.76。50℃条件下不同培养基的DGGE图谱相似性较高,J培养基和PCS培养基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78;而CMC培养基和PCS培养基间的相似性系数高达0.84。DGGE图谱中共性条带属于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和解脲芽孢杆菌2个菌属,是瘤胃中的优势菌群;而主要的特异性条带属于解没食子酸链球菌、摩氏假单胞菌、产碱杆菌和未培养毛螺旋菌4个菌属。结果提示,不同纤维素富集培养基和温度对瘤胃菌群的多样性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家蚕肠道菌群与蚕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健康性密切相关。为了解家蚕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及雌、雄个体间肠道细菌类群的差异,通过应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方法分析家蚕5龄第3天雌、雄幼虫中肠内容物中的细菌类群,共发现5 578个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包括14个门、21个纲、30个目、71个科、120个属的细菌,雌、雄个体在上述分类阶元共有的肠道细菌菌群分别为8、9、20、38和46种。在属水平上对细菌菌群构成的分析显示,雄蚕肠道中的主要优势细菌为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橙单胞菌属Aurantimona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青枯菌属Ralstonia、台湾温单胞菌属Tepidi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阿斯普罗单胞菌属Aspr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雌蚕肠道中的主要优势细菌为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橙单胞菌属Auranti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佩特罗菌属Petro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台湾温单胞菌属Tepidimonas、狭义的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阿斯普罗单胞菌属Aspromonas。其中,雄蚕肠道中有23个属的细菌丰度是雌蚕的1.5倍以上,在雌蚕肠道中有7个属的细菌丰度是雄蚕的1.5倍以上,表明雌性与雄性家蚕肠道细菌类群的组成和比率存在明显差异。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显示,家蚕肠道中的优势细菌属可分为2个大类。家蚕肠道细菌的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作为探讨雌蚕和雄蚕经济性状差异的新线索。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结合DGGE图谱条带的克隆和测序比较了绵羊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菌群的多样性,同时对菌群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绵羊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内容物DGGE图谱的平均条带数分别为18、13、16和15条;瘤胃和瓣胃内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较高,分别为2.83、0.79、17.00和2.82、0.79、16.80,而网胃和皱胃内容物较低,分别为2.52、0.70、12.60和2.73、0.76、15.4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胃的内容物菌群具有一定差异,但不同动物个体相同胃的内容物相似性系数均高于0.63;PCR-DGGE图谱中测序的条带大多数归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未培养瘤胃细菌(uncultured rumen bacterium)、未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和韦荣球菌科(Veillonellaceae)细菌,特异性细菌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细菌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细菌。结果提示,绵羊4个胃中均含有种类丰富和数量巨大的细菌,且随着消化道部位由前往后的顺序,菌群的多样性呈现先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山羊褐黄血蜱分离株的线粒体(mt DNA)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利用cox1序列分析山羊褐黄血蜱与其它蜱的种群遗传关系,本研究利用PCR扩增山羊褐黄血蜱的部分cox1片段,并对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16株山羊褐黄血蜱分离株的cox1序列长度均为800 bp左右,且分离株与基因库中褐黄血蜱位于同一分支,与其它蜱类得到了很好的鉴别。本研究表明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作为山羊褐黄血蜱的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褐黄血蜱体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ystatin)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的情况,试验基于褐黄血蜱唾液腺转录组数据库中搜索的注释为cystatin的contig_43533序列设计引物,RACE扩增其5′端和3′端,拼接获得c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以饱血褐黄血蜱雌成虫全蜱总cDNA为模板,扩增cystatin-ORF,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原核表达、纯化制备cystatin重组蛋白。结果表明:褐黄血蜱cystatin cDNA全长635 bp,包含396 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个含13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原核表达可获得褐黄血蜱cystatin重组蛋白。说明褐黄血蜱cystatin蛋白能在大肠杆菌内以可溶性形式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熊猫胃肠道菌群多样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结合条带的克隆测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检测小熊猫胃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PCR-DGGE图谱显示小熊猫胃肠道中有大量菌群,且不同部位的菌群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相邻肠段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肠和粪便样品的菌群多样性较高,其次为胃和直肠样品,而空肠和回肠样品菌群多样性较低。2)小熊猫胃肠道菌群PCR-DGGE图谱中测序的条带大多数归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共性条带主要是未培养拟杆菌门细菌(uncultured Bacteroidetes bacterium)、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未培养梭状芽孢杆菌(uncultured Clostridium sp.)、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其中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特异性条带主要是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sp.)、梭菌属(Clostridium sp.)和Akkermansia。由此可见,小熊猫胃肠道中栖息着大量菌群,且其多样性按照胃肠道由前至后的顺序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桑天牛成虫肠道菌群结构及优势菌群,获取桑天牛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信息。从桑天牛成虫肠道中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以细菌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27F/1495R和27F/519r+GC进行V3可变区PCR扩增,将长约500 bp的扩增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后,进行优势条带分析、DNA回收、克隆、测序等,初步得到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志贺菌属(Citr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柠檬酸菌属(Shigella)、泛菌属(Pantoea)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的8个细菌菌株,其中优势细菌为克雷伯氏菌属的细菌菌株,其次是沙雷氏菌属的细菌菌株。将获取的细菌16S rDNA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相似度在97%以上的有6个菌株,其中有5个菌株与传统方法分离菌株的鉴定结果一致,表明基于16S rDNA的PCR-DGGE技术可用于桑天牛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褐黄血蜱是我国中东部各省、市、自治区的优势蜱种,其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病原,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由于该蜱偏好于侵袭野生动物,尤其是刺猬,故长期被忽视。该论文对褐黄血蜱产卵和孵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褐黄血蜱卵呈椭圆形,其大小约535.63μm×361.56μm,重量0.064 mg。26℃~30℃均是褐黄血蜱产卵的适宜温度,在这些温度下,雌蜱产卵量与体重有正相关关系;产卵过程受培养温度、雌蜱体重影响较大。在26℃~30℃下,孵化温度升高则孵化时间缩短。32℃不是孵化褐黄血蜱卵的最适温度。研究温度对黄血蜱产卵和孵化的影响,对建立实验种群、开展试验研究和防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