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毛脚茧与茧价及经济效益关系的调查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周双燕,杜迅雷在蚕茧收购中,经常碰到蚕农出售毛脚茧的现象,特别是1994年蚕茧收购的形势下,造成茧价失控,乱抬价,一些单位在收购蚕茧中,不管全毛脚,半毛脚等劣质茧都以高价收购,笔者为了搞清出售毛脚...  相似文献   

2.
浅论合理茧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合理茧价的组成、制定和执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通过对茧粮比价、丝厂毛利率、茧站毛利额和蚕茧生产净利率这4个指标的分析,可以较合理地预测茧价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3.
蚕茧价格与蚕茧产量波动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分析了 1979~ 1995年蚕茧可比价格环比指数和蚕茧产量环比指数的变化趋势、蚕茧可比价格和蚕茧产量对蚕茧可比产值增加的贡献度以及蚕茧产量的价格弹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 ,蚕茧产量对茧价反应的理论滞后期为 4年 ,茧价仍是制约蚕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它对蚕业生产的刺激作用并未弱化 ,蚕茧价格对蚕业生产的弱波趋势尚未表现。  相似文献   

4.
洪永吉 《蚕学通讯》2000,20(4):59-60
丝绸属国家出口创汇的传统大宗产品。桑蚕茧收购因其政策性、技术性强,国家工商、物价、税务、丝绸集团公司明文规定:除丝绸行业下设的茧站和批准的临时收购点挂牌收购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然而,茧价回升,营销蚕茧有利可图,今年蚕茧大战又峰烟四起,且愈演愈烈。 垫江县坪山镇与长寿县飞龙乡接壤,茧贩子利用龙溪河便捷的水上运输条件,大肆抢购茧源。致使坪山镇今年流失茧源3万公斤以上。其中晚秋蚕茧流失1.5万多公斤,沈家、界枫2个茧站收购茧量不足实际产量的d%。沈家茧站晚秋应收鲜茧98ho公斤左右,实收 286…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七年前,高州县泗水镇生产的蚕茧质量低劣,蚕农只追求数量,忽视提高茧质。茧站购进的蚕茧茧色差,下茧混售率高,解舒率低,平均茧价是全县最低的镇。镇政府当时误认为茧站压级压价,群众意见也很大。为了提高泗水镇的茧质,从而提高茧价,消除误会,巩固泗水镇的蚕桑生产。从八九年上半年开始,泗水茧站在上级公司的帮助下,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经过三年的努力,茧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蚕茧解舒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 1994年桑蚕茧价格上涨,一季高过一季。如西充县的秋茧最高每公斤19.50元,比1988年“蚕茧大战”最高茧价15元高30%,比93年最高茧价10元高95%,比当年国家规定中准级茧价11.30元高72%。而茧质低劣只符合次茧每公斤8.20元水平。从而危及茧丝绸企业及蚕桑业发展和我国茧丝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需要分析原因和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7.
肖丽萍 《广西蚕业》2007,44(4):36-38
根据2007年广西蚕茧价格变化情况,分析茧价波动趋势及鲜茧价格与干茧价格、生丝价格、蚕种价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7年广西鲜茧收购价格与干茧价格、生丝价格、蚕种价格均无相关性,蚕茧价格波动出现异常,蚕茧的价值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蚕茧收购管理和价格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正> 茧站收购蚕茧历来都宣传“选茧出售”强调“分级烘炕”。这对正确执行茧价政策,保护蚕茧质量,保证茧站、丝厂和蚕农的经济利益都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蚕茧大战”等原因,使“选茧出售、分级烘炕”的原则被打乱,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茧站、丝厂和蚕农  相似文献   

9.
家蚕茧分级和检验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仪器评茧和提高蚕茧质量,从技术层面研究了统一的家蚕茧分级标准,初步确定了蚕茧分级办法、质量标示、质量综合得分计算方法、检验方法及茧价计算方法等。依照统一的蚕茧分级标准及方法,可促进蚕茧收购与销售“按质评级、分等计价”,有利于“优茧优价”政策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0.
蚕茧生产效益高低取决于单产质量与茧价,从靖江市一些蚕桑生产高产户的经验来看,要提高蚕茧单产和茧质,在生产中必须抓好以下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 为逐步提高蚕茧质量,正确执行茧价政策,富安镇茧丝绸公司在1987年试行了密码收购蚕茧的方法。通过一年来的初步实践,效果较好。一、密码收茧的方法1.印好密码收购单。密码收购单上印有号码、售茧数量、上茧率、茧层含水率、毛脚茧率、评定茧价等项目。用不同颜色区分各个磅口的密码收购单,一式两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桑蚕茧供需矛盾变化快,价格不断波动。1995年全国蚕茧产量创历史新高,蚕茧供大于求。1996年,茧价下调,与此同时,粮棉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引发全国性大面积毁桑改种,但1997年即告蚕茧供应紧缺。1998年刚刚开始恢复,下半年起又出现全国蚕茧供应过剩,茧、丝、绸价格倒挂,引起1999年调整蚕茧收购价,但晚秋茧上市前又发生抢购。2000年全年四季茧三次调价,抢购风一季比一季强。有鉴于此,进入21世纪蚕茧市场形势将会  相似文献   

13.
周晓辉 《四川蚕业》2003,31(3):42-43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从长远看对我国纺织丝绸业是利大于弊 ,将有助于激发我国企业的活力 ,产业将因此得到提升。但是 ,入世后 ,国外实力雄厚、设备及技术先进的企业将逐步渗透 ,对我国丝绸企业将产生更大的竞争压力 ,特别是茧丝绸质量的竞争、国际丝绸市场份额的竞争 ,将给我国茧丝绸业带来新的挑战。下面 ,我对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及提高蚕茧质量问题谈谈个人意见。1 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1 1 “蚕茧大战”造成的恶果。由于蚕茧大战 ,互相抬价抢购蚕茧 ,没有认真执行好茧好价 ,劣茧低价 ,分级定价的质量标准 ,形成好茧坏茧一个价 ,打击…  相似文献   

14.
<正> 组合售茧、缫丝计价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手段。1991年春、秋二季,我们在丹阳市云林乡进行了试点工作,在工作中,我们结合当前蚕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组合售茧,缫丝计价办法的实施有以下几点体会。一、领导带头群众放心当前蚕茧收购秩序混乱,基层茧站高价抢购蚕茧,转手倒卖牟利的现象较为普遍,优茧价不高,劣茧价不低,按质论价政策不能执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广大蚕农提高蚕茧质量的积极性。在这种状况下,开展组合售茧、缫丝计价难度较大。一是蚕农不放心,担心参加了组合售茧,对是否能提高效益,存有疑虑;二是蚕农不愿意,认为现在卖统茧很方便,收入也不低。为此,我们在开展  相似文献   

15.
余剩  马天志 《四川蚕业》2004,32(2):41-43
盐亭县属蚕业生产的老区,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蚕茧质量普遍较好。由于受多年的“蚕茧大战”影响,加之长期使用“手估目测”的方法收购鲜茧,未能充分拉开质价差距,体现优茧优价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养好蚕、售好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中新蚕区蒲城县,在实行蚕茧“产、供、销”一体化管理后,蚕桑生产稳步发展,形势喜人,1985年蚕茧产量较1984年翻了一番,1986年新栽桑100余亩,养春蚕540张,总产蚕茧12.5吨,比上年同期增产68.9%。蚕茧价格稳定,平均斤茧价1.94元。饲养的陕蚕二号,茧层率最高达27%,茧价2.43元。群众兴桑养蚕的积极性逐渐高  相似文献   

17.
<正>1987年开始的“蚕茧大战”时断时续,今年在苏北地区烽烟又起。今年春蚕茧收购期间,许多茧站竞相抬价抢购,茧贩也乘机兴风作浪,茧农疲于奔波于各茧站之间。茧站收购蚕茧很少进行仪器检定和执行茧价政策的。以我们如东县为例,全县收购的2600多吨春茧有95%以上是“毛脚茧”(未化蛹的嫩茧),差不多全是统茧(上茧、双宫茧、下脚茧、印烂茧混在一起),把好端端的蚕茧糟塌得不象样子,给蚕桑生产、丝绸行业、广大消费者和外贸出口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周贤满 《广西蚕业》2007,44(4):58-59
蚕农们辛辛苦苦生产出的蚕茧,劳动的回报就在眼前,但如弄不好虽是好茧却不能卖上好价钱,甚至会好茧卖得低价,或者被人温柔地宰了一刀,而自己还蒙在鼓里;外表看起来差不多一样的蚕茧,为什么张三卖的价和李四卖的价却相差甚远?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蚕茧真正卖出好价钱呢?每一个养蚕的人都有必要了解一下蚕茧价格的学问。  相似文献   

19.
<正> 蚕茧是丝绸生产的基础,蚕桑是丝绸工业基础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蚕茧生产极不稳定。1987年,我省蚕茧在未提高收购价格的情况下,实行价外补贴和改等差为不等差,拉大质量价差的措施后,养蚕生产出现了多年未有过的好形势。为了正确贯彻执行茧价政策,促进蚕茧生产发展,提高茧丝质量和蚕桑经济效益,特就1987年茧价执行情况,提出个人的肤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蚕茧一直由外贸经营(原丝绸进出口公司),供销社代收、代烘、代运,收取按茧款总额提取的手续费,投放农村茧款越多,供销部门提取的手续费就越多,利润越大,而如何贯彻按质论价的茧价政策和最大限度地保全茧质、烘好蚕茧却不承担任何责任.由于这种利益与责任不结合因素的存在,近年来蚕茧收购价格年年上升,茧质与价格差距拉大,茧本增大,加之供应丝厂的干茧价格不尽合理,不能体现按质论价的原则,在蚕茧经营上,每年有几千万元的亏损,影响江苏丝绸经济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