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地区蚯蚓安全越冬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地区蚯蚓安全越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地区蚯蚓越冬的温度始终要保持在-1℃以上,并且基料要有一定的透气性,初冬覆盖塑料大棚时间要在地表基本封冻之后,一般在12月中上旬冬至前。蚯蚓的越冬模式最好选择为地表堆肥上面添加垫草再覆盖塑料大棚的形式,其次是地坑加垫草再覆盖塑料大棚,第3种方法是地坑加厚垫草。  相似文献   

2.
入冬以后至翌年初,是农作物害虫潜伏于适宜环境越冬休眠的时期,也是消灭害虫的有利时期。此时灭虫能够最大程度地压低越冬病虫基数,收到事半功倍之效。1.草把灭虫。果实采收以后,可在树干束草环或树枝绑草把诱虫。此方法能诱集越冬害虫进入草把、草环内过冬。入冬以后,将草把、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1997,(11)
耕牛越冬期是指从农历10月至翌年2月这段时间。此期间温度低,青饲料少。因此,在管理上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牛掉膘生病,甚至死亡。1.抓好秋膘秋季青草尚未枯黄前应加紧放牧,延长放牧时间,催足膘体,为耕牛越冬抗寒打好基础。2.留足草料每头成年耕牛需备足稻草2500~3000公斤。如果贮备青干料,最好选择进入成熟期的青草,以确保草质。  相似文献   

4.
<正>北方冬季寒冷,一些原产南方的盆栽花卉必须移入室内越冬。越冬温度过低,会使一些花卉受到不同程度的冷害或冻害,轻则落叶,重则死亡。越冬温度过高,使它们在冬季继续生长,得不到应有的休眠或低温春化作用,对次年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极为不利。米兰越冬温度以10~12℃为宜。过低易落叶,过高则顶芽容易萌  相似文献   

5.
1.培施腊肥。低幼龄茶树抗寒能力相对较弱,越冬前要结合培土壅蔸重施一次腊肥。肥料以具有一定保温作用的土杂肥、厩肥、沼渣为主,同时配施一定量的饼肥、过磷酸钙、硫酸钾肥。腊肥不仅可起保温防冻、增强茶树抗冻能力的作用,还可为茶树来年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2.培土壅蔸。防止根颈部受冻,是低幼龄茶树防冻的关键措施。因此,在低幼龄茶树越冬前,应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壅蔸,加厚树蔸处土层,确保茶树关键部位不被冻伤。3.盖草防霜。在低幼龄茶树越冬之前,树盘盖草(厚度3厘米左右),树冠覆盖遮阳网、地膜等,可减少土壤热量散失,提高茶园地温,减…  相似文献   

6.
试验设计了不同培养条件(培养箱、简易温室、塑料膜覆盖)来观察微齿眼子菜、丝叶眼子菜、穿叶眼子菜、小眼子菜、布氏轮藻、苦草和刺苦草7种沉水植物的越冬表现和生长状况,结果显示7种植物在3种人工条件下均能够越冬,其中小眼子菜和布氏轮藻在该3种条件下存活率均为100%;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微齿眼子菜、穿叶眼子菜、苦草、刺苦草的(茎)长度、生物量和分枝数均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1),而小眼子菜的分枝数随温度升高显著减少(P0.01)。  相似文献   

7.
扁穗牛鞭草的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省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这对于某些引进的多年生牧草生长不利,存在着原产温带的越夏率低,而原产热带的则不能越冬等问题,从而影响产量和实际应用。我们在草类资源的研究中,发现扁穗牛鞭草在南京地区有夏秋生长旺盛,又能越冬的优点,可在本省沿江及以南地区栽培应用。 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为禾本科牛鞭草属植物,多年生。稀生时,茎秆横卧地面,茎节着地生根,密生时茎秆斜上,草层自然高度1米左右。在南京越冬苗于7月抽穗开花,在6~7月扦插的株木或刈割后的再生草,在当年8~10月也能抽穗开花,但均不见结实。  相似文献   

8.
呼和浩特市地处我国北方,建植足球场草坪的草种属于冷地型草坪草,适宜种植时间是夏末,在秋季播种由于气温低、生长期短,一方面影响草坪草出苗,另一方面影响越冬率,以前没有成功的经验。本文结合2007年1次成功的足球场草坪建植工程做了记载、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李彦 《湖南农业》2016,(4):26+21
正空心莲子草(见第24页图1)又名水蕹菜、革命草,原产于巴西,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杂草。该草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生长繁殖迅速,水陆均可生长,主要在农田、空地、鱼塘、沟渠、河道等环境中生长危害。空心莲子草抗逆性强,靠地下根茎或水生根茎越冬,利用营养体(根、茎)进行无性繁殖。冬季温度降至0℃时,其水面或地上部分已冻  相似文献   

10.
<正>北方冬季寒冷,一些原产南方的盆栽花卉必须移入室内越冬。越冬温度过低,会使一些花卉受到不同程度的冷害或冻害,轻则落叶,重则死亡。越冬温度过高,使它们在冬季继续生长,得不到应有的休眠或低温春化作用,对次年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极为不利。米兰越冬温度以10~12℃为宜。过低易落叶,过高则顶芽容易萌动,长出细嫩枝叶,次年移出室外容易干梢,影响开花。山茶越冬温度以3~5℃为好。山茶的花芽于夏秋之交已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洞庭湖越冬小天鹅的食性,分别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与野外观察法对洞庭湖越冬小天鹅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菹草、虉草、苔草3种植物是洞庭湖越冬小天鹅主要食物;洞庭湖越冬小天鹅会随着生活环境、时间的改变而选择不同的植物,以适应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立冬”已过,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在冬季,若果防寒不好,草料不足,飼养管理跟不上,往往引起耕牛罹病和死亡。为了确保耕牛安全越冬,必須抓紧抓好“草”、“料”、“舍”、“喂”、“管”、“防”等六个方面。“草”就是牛草。它是保証耕牛安全越冬的重要物質基础。冬季,青草都枯萎了,耕牛不能放牧,全靠喂給干草越冬。因此,貯备的牛草,一定要質优量足。俗話說:“草膘,料力,水精神。”說明了耕畜如得不到优良而足够的飼草,就不能保膘。喂养耕畜的飼草,以青貯藁稈和优良的豆科、禾本科干草最为理想。整个冬季,每头黃牛要貯备干草2,400斤,水牛4,800斤(按每天黃牛20斤,水牛40斤,共4个月計算)。牛草要  相似文献   

13.
观赏草种类繁多,同一个品种在不同气候、不同地区的物候期、防寒越冬性以及观赏性表现也不尽相同。本研究选取10种常见观赏草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物候期观测、露地越冬观测及观赏性评价。此试验为观赏草在唐山地区陆地栽培和越冬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草履蚧是广玉兰树重要害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代卵1月下旬至3月上旬孵化,第1代成虫4月下旬羽化,越冬代卵6月中下旬陆续越冬。选用40%速扑杀、48%乐斯本、10%吡虫啉、40%氧化乐果、2.5%敌杀死10d后对草履蚧防治效果均达87.65%以上。  相似文献   

15.
1.培育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是指秋季羽化出房后,经排泄飞行,尚未参加哺育和采集活动的蜜蜂。这类蜂越冬饲料消耗少,死亡率低,翌年蜂群发展快。所以,应充分利用秋季蜜源植物花期,采取紧缩蜂巢,抽出多余空脾,进行大量繁殖。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应适当加草帘进行保温。白天温度高时,应扩大巢门;夜晚温度低时,应缩小巢门。从繁殖越冬蜂开始,连续奖励饲喂半个月左右,可以促使蜂王大量产卵繁殖。2.贮备优质饲料蜜蜂在越冬期间主要靠取食蜂蜜,通过运动来提高蜂巢温度,抵御寒冷,如饲料不足,就会引起饥饿死亡;饲料质量低劣,则易引发腹泻、大肚病而导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数冬季低温区种植热研4号王草产量不高、利用率低、越冬出苗率差、翌年补苗面积大的现状,结合其他一些相近气候区域的成功做法,通过对热研4号王草生物学特性和选整地要求的阐述,从选种、埋植、扦插、育苗(分蔸)移栽、补种、砍苗、施肥、除杂、灌溉、病虫害防治、越冬管理以及收获利用等方面总结了热研4号王草独特的生产技术,以期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和推广种植热研4号王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绑入冬前在果树上绑草把,引诱害虫到草把内产卵越冬,再将草把解下烧掉。可消灭大量在草地内越冬的害虫和虫卵。二、翻深翻果园,可将土壤中越冬的害虫,通过低温和干旱杀死,以达到消灭的目的。一般翻园深度在30—40厘米,时间以愈接近土壤封冻效果愈好,此时害虫已进入休眠状态,不能重新入土越冬。  相似文献   

18.
8种饲草在阿克苏的越冬返青情况试验表明,白三叶、菊苣、红豆草、高羊茅、鸭茅可以在阿克苏地区越冬,即使在除去地面枝叶覆盖的情况下也可以越冬成活。饲草越冬时地面有保护的情况下越冬成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物候期、形态特征、越冬性为观测指标,研究16种观赏草在营口地区适应性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16种观赏草均能露地越冬;除东方狼尾草外,其他15种观赏草观赏期均为5个月以上;16种观赏草均能适应营口地区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方法,对温度、光照、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进行了实地观测,经过数据整理分析之后,总结出杨树越冬伤害与大气温度、光照强度、大气湿度、风速的关系。结果表明,并不是冷冬(负积温较低)就一定发生越冬死亡,越冬伤害与低温出现的时间有关,杨树的抗冻度是一个动态的随时间(季节)变化的值;白天阳面树皮温度高于阴面树皮温度和气温,夜晚阳面和阴面树皮温度基本持平但低于气温;树皮温度变化幅度远大于气温变化幅度,且阳面温度变化幅度大于阴面变化幅度;发生越冬伤害的2005~2006、2008~2009、2012~2013、2010~2011年12和3月的湿度均比较低,且前3个年份2和3月风速较大,可能与越冬伤害发生有关;越冬伤害调查表明,在风口等小气候情况下,会发生寒风型冻害;光照、风速和湿度之间存在着联系,风速大、光照强的月份湿度一般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