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育苗方式及种植密度对辣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辣木(PKM1,印度传统种,非洲种)进行了育苗试验和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育苗试验中,1%促根壮苗剂浸种4h出苗率最高为86%,比对照高20%;其次是1%的多菌灵,浸种4h出苗率为80%,比对照高14%。辣木作蔬菜栽培以株行距为1.5m×1.5m种植密度为宜,过稀过密都会影响辣木的产量和产值及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
用复方新诺明、高锰酸钾、阿司匹林及清水对辣木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将泥炭土与河沙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5种播种基质,进行辣木容器播种育苗试验.试验表明:辣木在泥炭土与河沙的混合基质上育苗均比在纯泥炭土或纯河沙上出苗率高.用高锰酸钾或阿司匹林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出苗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HKL-4对黄花乌头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HKL-4浓度及浸种时间对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结果]浸种时间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不显著,而HKL-4浓度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极显著,30×母液浸种4 h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83.62%和65.34%,比对照处理(清水浸种)高32.39%和25.94%;用适当浓度的HKL-4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出苗率和种子存苗率,30×母液处理的出苗率最高,为59.56%,比对照高34.66%,存苗率为50.20%,比对照高58.86%。[结论]HKL-4对黄花乌头种子的最佳处理浓度为30×母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辣木种子萌发的影响,从而提高种子的萌发率。[方法]以从尼日利亚采收的传统印度辣木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浸种温度和时间、培养温度、光照、种子脱壳、多菌灵处理等对辣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污染率的影响,探讨辣木种子最佳萌发条件。[结果]20℃和40℃条件下浸种,种子萌发效果最好,从第2天开始萌发,到第7天结束萌发,萌发率最高;在试验范围内浸种时间对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32℃条件下培养,种子萌发效果最好,种子在第2天开始萌发,萌发率最高;多菌灵能够抑制种子的污染,但是不同浓度处理之间的种子萌发率和污染率没有显著影响;全天光照和全天黑暗对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并没有明显的影响;种子剥壳后培养萌发早,出苗整齐,到第4天萌发率达到最大值。[结论]辣木种子最佳萌发的培养温度为32℃左右;选用1 000倍的多菌灵浸泡种子即可达到杀菌的目的;光照和有无种壳对种子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秀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32-18733
[目的]为玉竹种子育苗繁殖提供参考。[方法]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HKL-4对玉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HKL-4浓度及浸种时间对玉竹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结果]HKL-4浸种时间显著影响玉竹种子发芽启动天数,而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却不明显;HKL-4浓度显著影响玉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出苗率。40倍HKL-4母液浸种6 h,玉竹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最高,分别为78.9%和72.9%,较对照提高了42.9%和43.6%。[结论]适当浓度的HKL-4处理玉竹种子,可显著提高其发芽率和出苗率,最佳处理浓度为40倍母液。  相似文献   

6.
李鲜花  张颖  罗彩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44-11045
[目的]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育苗成本。[方法]以樟子松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药剂浸种对樟子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过氧化氢处理以0.6%的浓度效果最好,发芽率为50.3%;聚乙二醇处理中,20%的浓度效果最佳,发芽率为47.0%;98%浓硫酸处理从15min效果最佳,发芽率为46.7%;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樟子松种子发芽率均有明显影响,当处理浓度为0.010%时,发芽率最高,为56.7%。[结论]浓度适宜的过氧化氢、聚乙二醇、赤霉素及浸种时间适宜的浓硫酸均能提高樟子松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7.
秦立金  徐振军  袁树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01-10602
[目的]探讨乙烯利浸种的促雌效果,筛选其最佳的浸种时间与处理浓度。[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2 0003、0004、0005、000、6 000和7 000 mg/L)对黄瓜种子进行不同浸种时间(8、12和16 h)的处理,观察其对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乙烯利处理黄瓜种子对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性指数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 000与5 000 mg/L浓度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均与对照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以浸种12 h处理5 000 mg/L乙烯利的处理效果最好,其发芽指数和活性指数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70.46和55.87。[结论]在种子期用乙烯利进行处理能抑制了黄瓜幼苗的徒长,促进壮苗,降低株高,增加株茎粗。壮苗指数与G值以处理5000 mg/L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70%噻虫嗪WS不同处理方式对水稻的壮苗效果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以期获得该药剂对水稻种子的最佳处理剂量和处理方法,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0%噻虫嗪WS:水稻种子按照20 g:100kg、40 g:100 kg和80 g:100 kg分别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和先浸种后包衣的处理方式,以空白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方式水稻种子发芽率、稻根长、叶片宽度、根数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kg,采用先包衣后浸种处理方式的综合效果最佳,处理后4d室内发芽率稳定为96.00%,30 d平均根长为4.93 cm,40 d水稻1~5叶位叶片宽度明显较对照宽,45 d的平均根数为54.0条,处理后15、30、45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6.00%.[结论]采用70%噻虫嗪WS按照药剂/种子为40 g/100 kg先包衣后浸种的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及稻飞虱的综合效果最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宇杰  徐越坚  徐铁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38-1039,1041
[目的]确定对籼粳杂交晚稻种子安全性较高的浸种药剂及浓度,从而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方法]以籼粳杂交晚稻种子甬优9号、甬优12号和甬优538号为供试品种,分别采用常规浸种浓度和高浓度4种浸种药剂处理种子,研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化。[结果]用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0和1.67吕/L、1.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2.22和4.00g/L浸种安全性最高,对甬优9号、甬优12号及甬优538号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无明显抑制作用;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2.00g/L和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3.33g/L常规浓度浸种时对杂交晚稻种子比较安全。但是,在相同条件下,甬优9号、12号和甬优538号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对药剂的敏感程度有差异,甬优9号耐药,甬优12号次之,甬优538号最敏感。[结论]甬优9号、12号和甬优538号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的浸种药剂在安全性方面首选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而常规浸种浓度的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陈立军  段林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30-10631,10694
[目的]探究杜若种子发芽条件。[方法]考察低温积层处理、温水浸种、机械损伤种皮、化学药剂处理对杜若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低温积层处理种子平均发芽率为42.44%;温水浸种处理种子平均发芽率为93.06%;经过机械损伤种皮的发芽率均为0。在浓度为0.04g/L的1-萘乙酸溶液中浸种24h,发芽率为95.25%;在浓度为0.5%的钼酸铵溶液中浸种24h,发芽率为94.00%。[结论]温水浸种和化学药剂处理能有效提高杜若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处理对银合欢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瑛  吴开永  刘国道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227-6228
[目的]筛选出打破种子硬实的最佳处理方式和处理时间。[方法]分别用擦破种皮、热水、无水酒精、40%氢氧化钠溶液、30%双氧水溶液和98%浓硫酸浸种对热研1号银合欢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各处理对银合欢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银合欢种子的发芽势为20.0%,发芽率为27.3%,硬实率为89.3%。砂布磨破种皮的银合欢种子的发芽势为82.0%,发芽率为83.3%。与对照相比,其发芽势上升了62.0个百分点,发芽率上升了56.0个百分点。无水酒精、氢氧化钠和双氧水浸种处理对银合欢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无显著影响。浓硫酸浸种时间从1min到9min,处理后种子的平均发芽率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浸种9min的平均发芽率最高,达78.0%,比对照提高了50.7个百分点。[结论]该研究为银合欢的规模化栽培利用和田间大量快速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韩德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219-2221
[目的]正确评估土壤原油污染对蔬菜的影响。[方法]设置0、100、500、1 000、5 000、15 000、30 000 mg/kg7个土壤原油浓度,研究土壤原油污染对萝卜、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土壤原油浓度越大,蔬菜种子的相对发芽率越小。原油浓度与种子相对发芽率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30 000 mg/kg处理的黄瓜、萝卜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分别为80.36%、52.31%,萝卜对原油的敏感程度高于黄瓜。黄瓜、萝卜的种子发芽率、幼苗根系长度及总鲜重的相对抑制率都随着土壤原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两种蔬菜的各生长指标对原油污染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根系长度>幼苗总鲜重>幼苗高度>种子发芽率。[结论]随着土壤原油浓度的增大,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今后的蓖麻播种育苗提供参考。[方法]设4个浸种温度15、25、35、45℃和5个发芽温度15、20、25、30、35℃,研究不同发芽温度和浸种温度对蓖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项重要指标的影响。[结果]当发芽温度为15、20、25、30、35℃时,蓖麻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21%、43%、95%、91%、36%;发芽势分别为8%、26%、91%、88%、31%;发芽指数分别为1.31、2.48、5.35、5.43、2.37。发芽温度对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浸种温度影响均不显著,但发芽温度与浸种温度互作对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显著。[结论]浸种温度与发芽温度相互作用显著,其最佳组合为25℃的发芽温度和35℃的浸种温度。  相似文献   

14.
何九军  王瀚  杨小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48-20350
[目的]研究Zn2+胁迫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认识重金属Zn2+对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胁迫作用。[方法]萝卜种子为宝萝一号。Zn2+浓度梯度为12.5、25.0、50.0、100.0 mg/ml,以去离子水为对照。[结果]Zn2+浓度变化并不影响萝卜种子萌发率,但随着浓度的增加,对萝卜幼苗形态、根长、根毛的产生及叶绿素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进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鹤山  刘洋  田宏  蔡化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399-4400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对野葛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探讨可有效提高野葛种子萌发率的措施。[方法]采用擦破种皮、浓硫酸浸泡、温水浸泡、热水浸泡、不同浓度硝酸钾溶液浸种和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来处理野葛种子,在25℃恒温培养箱内催芽,每处理3次重复。[结果]30 mmol/L的硝酸钾溶液浸泡野葛种子芽率最高,其次为温水浸种和20 mmol/L的硝酸钾溶液浸种处理;温水浸种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增加种子活力;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降低了野葛种子的硬实率,但以摩擦种皮和浓硫酸浸种处理为佳。[结论]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浸种是提高野葛种子萌发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桃儿七种子发芽促进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择适宜桃儿七种子萌发的发芽促进剂,以提高桃儿七种子萌发率。[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细胞激动素、赤霉素、萘乙酸、6-苄基-嘌呤和2,4-D等7种药剂处理桃儿七种子,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等活力指标研究药剂对桃儿七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结果]不同药剂对桃儿七种子的促进作用不同。经方差分析和F值检验,确定适合桃儿七种子发芽的促进剂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结论]该研究为人工种植桃儿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苏红  王俊伟  邵洋  刘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27-13529
[目的]探索使糙米的发芽率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达到最佳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浸泡条件和发芽条件对糙米的吸水率、发芽率以及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在40℃浸泡温度条件下糙米吸水快,在20~24 h后水分趋于饱和,吸水率达29.0%~32.0%。糙米发芽的最佳条件为: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48 h、发芽温度35℃、发芽时间24 h。糙米中GABA含量的最佳富集条件为: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24 h、发芽温度30℃、发芽时间20 h。[结论]研究结果对确定糙米发芽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揭示发芽过程中吸水率、发芽率以及GABA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彭良  叶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32+5949
[目的]探讨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的化感效应。[方法]以萝卜种子为受体,初步研究了紫茎泽兰不同部位(根、茎、叶)、不同浓度(0、10、20、30、40和50 g/L)的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结果]与对照相比,紫茎泽兰根和茎水浸液对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根长和苗长)均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而紫茎泽兰叶水浸液对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则表现出"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三者均受抑制"的趋势,并且其受抑制程度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同一浓度下,紫茎泽兰水浸液对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强度顺序均为叶>茎>根。[结论]结果为紫茎泽兰的田间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找到促进种子萌发的适宜方法,提高播种效率.[方法]以来自美国的美丽胡枝子、短梗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的种子为材料,种子分为带果皮与不带果皮两种类型,分别用热水和浓硫酸进行处理,对种子的千粒质量、硬实率、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种胡枝子种子千粒质量以短梗胡枝子的最高,二色胡枝子的最低,美丽胡枝子居中.种子用浓硫酸处理10~30 min,或用95℃热水烫后浸泡1~3 d,均可显著降低3种胡枝子的种子硬实率,以浓硫酸处理30 min对硬实率的降低效果最好.在促进种子萌发方面,以浓硫酸处理20、30 min,95℃热水烫后浸泡1d、2d这4种处理方式比较好,可使种子萌发率提高9倍以上,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提高10倍以上.3种胡枝子经过酸、热处理后,美丽胡枝子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其次为二色胡枝子,短梗胡枝子种子发芽较差.[结论]经过95℃热水烫后浸泡1d,3种胡枝子均表现出不带果皮的种子比带果皮种子发芽效果好,不带果皮的种子发芽率是带果皮的1.7~2.1倍,播种2周时带果皮的种子胚根发育好于不带果皮的种子.  相似文献   

20.
裸花紫珠种子萌发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银  蓝祖栽  潘春柳  黄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06-12007
[目的]研究各因素对裸花紫珠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进行不同成熟度、不同基质、不同新鲜度裸花紫珠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裸花紫珠在果实显紫色时种子发芽效果最佳;种子用河沙作萌发基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芽效果;新鲜种子比贮藏种子萌发效果好。[结论]该研究可为裸花紫珠的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