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Licor-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人工混交林中云南松、华山松光合作用对光、CO2浓度的响应曲线,阐述了云南松、华山松光合作用对光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云南松、华山松光合速率随光强或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均可用非直角双曲线拟合,并得出一些光合响应特征参数,两树种间差异显著(P<0.05);云南松、华山松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LSP)和补偿点(LCP),表现为典型的喜阳性特点,具有较强的光能利用能力.在CO2饱和下,云南松、华山松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分别可达14.768、10.289 μmol·m-2·s-1,与光饱和下相比,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分别提高了56.9%和62.0%.与华山松及几个北方针叶树相比,云南松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RuBP羧化效率(CE)、光呼吸速率(却)、CO2饱和点(CSP),以及较低的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CO2补偿点(CCP),云南松具有高光效和高CO2利用率等光合特性,属于高光能生产潜力的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高光效的木通品种,为木通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3个木通品种(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其光合-光响应曲线及CO2响应曲线,比较了3个品种之间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木通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羧化效率(CE)均高于三叶木通和白木通,且差异显著(P0.05);木通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AQY)、暗呼吸速率(Rd)、CO2饱和点和CO2补偿点均低于三叶木通和白木通;3个木通品种的光合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  相似文献   

3.
4个四川桤木品系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4个四川桤木品系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H12与J10在光合特性上相对于H1、J5具有明显优势。H12、J10保持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4月份呈单峰、6月份是双峰曲线类型;②表观量子效率J5最大,但都在0.32~0.57之间,表明四川桤木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比较强,植物吸收与转换光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可能较多,具有较大的光合潜力,模拟光曲线的最大净光合速率J10最高,且实验表明光饱和点(LSP)与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正相关系;③羧化效率(CE)J10最大,H1最小,羧化效率与最大净光合速率也呈一定的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黄栌光合作用的CO2响应过程,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其响应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黄栌的净光合速率(Pn)对土壤水分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阈值响应。维持黄栌较高光合速率的RWC在42.1%-73.6%(MWC在11.0%-19.2%)之间时,最适宜的RWC为61.7%(MWC为16.1%)左右。黄栌的羧化效率(CE)、光合能力(Pnmax)、光呼吸速率(Rp)表现为对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当RWC为61.7%(MWC为16.1%)时CE、Pnmax达到最大值,当RWC为73.6%(MWC为19.2%)时Rp达到最大值。黄栌的CO2补偿点(Γ)、CO2饱和点CSP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正常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中度水分胁迫(50%~60%)和重度水分胁迫(30%~40%)条件下,胡杨和灰叶胡杨2年生幼苗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胡杨、灰叶胡杨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函数.在正常供水条件下,胡杨、灰叶胡杨的最大光合速率(Pn max)分别为24.59、16.68 μmol CO2· m-2s-1,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059、0.036 μmol CO2·μmol-1photons,光饱和点(LSP)分别为603、517 μmol photons·m-2s-1,光补偿点(LCP)分别为42、41 μmol photons·m-2s-1、暗呼吸速率(Rd)分别为2.99、1.45 μmol CO2·m-2s-1.土壤水分胁迫能显著降低胡杨、灰叶胡杨Pn max、AQY、LSP,而对LCP及Rd无显著影响.无论在正常供水还是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胡杨均表现出更高的光合活性,其Pn、Pn max、LSP、AQY及Rd值均比灰叶胡杨高,而LCP值,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中的胡杨对光照、土壤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高于灰叶胡杨.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桑树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盆栽加盐的方式来人工模拟盐胁迫环境,通过设置0(不加盐),0.1%,0.3%,0.5%和0.7%5个盐分梯度,研究NaCl胁迫对桑树幼苗光合作用及其光响应和CO2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0.1%NaCl对桑树幼苗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没有明显影响;当NaCl浓度≥0.3%时,盐胁迫显著降低桑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B)、蒸腾速率(TT)、水分利用率(WUE)、光能利用效率(SUE)和羧化效率(CUE),增加胞间CO2浓度(Ci).造成桑树幼苗Pn降低的效应是由非气孔因素和气孔因素2者协同作用的结果;低盐浓度处理时,桑树幼苗Pn降低主要是气孔因素控制的,而高盐浓度处理时,则主要受非气孔因素控制.在光响应和CO2响应过程中,光强和CO2浓度对各种处理的桑树幼苗净光合速率具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和盐浓度密切相关,且盐处理浓度越大,其影响效果越低.此外,盐胁迫能显著降低桑树幼苗的表观量子效率(AQY)、表观羧化效率(ACE)和光饱和点(LSP),增加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  相似文献   

7.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仪、光合助手软件(Photosyn Assist)等,在陕西杨凌对9个杜仲品系(品种)日光合速率(Pn)、光合有效辐射(PAR)、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光量子效率(Φ)、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等进行了测定或计算,结果为,杜仲无性系日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在5月、9—10月呈单峰曲线,6—8月呈双峰曲线;在光饱和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存在差异,依次为无性系6号8号=5号7号4号秦仲2号2号(为显著性大于,p0.05;=为差异不显著),光辐射强度高于1 200μmol·m-2s-1时4、5、6号无性系降Pn低明显,而7、8号无性系及秦仲2号品种变化不大;杜仲无性系光补偿点LCP值为11.9~30.1μmol·m-2s-1,从低到高排列为4号5号6号=2号8号=7号秦仲2号;光饱和点LSP值为286~522μmol·m-2s-1,从高到低排列为6号8号5号=7号4号=秦仲2号2号;暗呼吸速率Rd值为0.583~1.86mol·m-2s-1,从低到高依次为4号=6号(6号=5号)5号2号8号=7号秦仲2号;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值为16.1~22.6μmol·m-2s-1,由高到低排列次序为8号7号=秦仲2号=6号(秦仲2号=6号=5号)5号4号=2号;表观光量子效率Φ值为0.039 3~0.061 8,由高到低次序为秦仲2号(=2号)(2号=7号)7号=8号5号4号6号;在以光合能力作为良种选择参考指标时,8号、6号、秦仲2号无性系可优先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澳洲坚果的光合特性及其环境适应性,筛选出澳洲坚果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最佳拟合模型。以6个澳洲坚果品种为试材,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光响应曲线,利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模型分别对不同品种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分析拟合效果。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的表观量子效率(AQE)、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与实测值最为接近,且决定系数(R2)在6个品种的拟合中最大,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最小,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作为澳洲坚果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最佳拟合模型。由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的6个澳洲坚果品种AQE在0.03~0.05,LSP在1 092.83~1 522.572μmol·m-2·s-1,LCP在14.39~34.97μmol·m-2·s-1,Pnmax在4.41~8.91μmol·m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控水法人工模拟干旱胁迫,设置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15%(W1)、30%(W2)、45%(W3)、60%(W4)和充足供水(ck)5个水平,研究干旱对3年生橙红丹桂(Osmanthus fragransChenghongdangui)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升高;②在土壤含水量比较充足的环境条件下(W4和ck),橙红丹桂对强光(1 000~2 000μmol.m-2.s-1)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同时对弱光(0~400μmol.m-2.s-1)也有较高的转化和利用效率;③干旱胁迫下,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表观羧化效率ACE降低,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升高。  相似文献   

10.
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即内蒙古磴口县,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不同增雨处理(4个增雨处理的增雨量分别是当地年降水量的25%、50%、75%和100%)条件下,典型荒漠植物白刺的光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曲线进行拟合,计算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以及光饱和点(LSP)等生理参数,研究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结果表明:对照的Amax、AQY、Rd、LCP和LSP分别为13.41 μmol·m-2·s-1、0.029 mol·mol-1、0.61 μmol·m-2·s-1、20.63 μmol·m-2·s-1和481.85 μmol· m-2·s-1.增雨使白刺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Amax、AQY和Rd升高,使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增雨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白刺的光合生理特性,提高白刺的光合生产能力.对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变化分析表明:气孔因素是限制光饱和阶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沙生植物是沙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沙地基质流动性对沙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有重要影响。而沙生植物也形成了对其特殊的生态适应对策。文章从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沙生植物的生长对沙地基质流动性响应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并分析了沙生植物的生长与沙地紧实度及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互馈关系,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旨在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防风固沙植物种选择、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