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育成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2A和恢复系金恢3号,组配成杂交稻金农2优3号,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主要技术指标:(1)产量.福建省2007年晚稻区域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9.07%.2008年继续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8%,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9.03%.2009年生产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49%.(2)稻米品质.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米的品质标准,直链淀粉含量15.70%.(3)抗病性.中感稻瘟病.(4)全生育期.比汕优63迟熟2.3 d.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90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907系三明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恢复系明恢907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5年福建省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439.39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0位;2006年续试,平均每667m2产量491.94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9.53%,达极显著水平,居第4位.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清市示范和推广的晚稻后备品种,从福州市种子管理站引进10个晚稻新品种,以谷优527和汕优63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优765比两个对照品种增产,比对照谷优52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显著水平;金农2优1和Y两优708比对照谷优527增产达显著水平,上述3个组合综合性状表现较突出,适宜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金优38 由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2002~2003年参加湖北省晚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509.80千克,比汕优64增产7.18%.出糙率82.1%,整精米率62.6%,长宽比3.3,垩白粒率15%,垩白度2.4%,直链淀粉含量22.1%,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广优明118的主要特征特性与高产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优明118(广抗13A/明恢118)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在福建省晚稻区试中,比对照汕优63增产8.87%,抗稻瘟病,稳产性好,米质优于对照汕优63。该组合日产量高,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穗粒数协同增长,有效穗增加对产量提高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6.
T优5537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用针对龙特甫育性不稳定性进行遗传改良育成的新不育系T55A与蜀恢537配制而成的强优势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1999年和2000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1999年平均单产(指667平方米的产量,下同)3.59.3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4.05%;2000年平均单产458.7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8%,  相似文献   

7.
引进9个晚稻新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与2个对照品种——两优2186和汕优63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乐优153比对照两优2186增产达显著水平,各种性状表现比较突出,可进一步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1999~ 2 0 0 0年华安 3号在粤东作双季稻种植成功。作早稻单产 9.942~ 10 .38t/hm2 ,比对照增产 10 .45 %~ 18.80 % ;作晚稻单产 9.5 48t/hm2 ,比汕优 6 3增产 6 .15 %。华安 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是争足穗攻大穗 ;二是控制后期氮肥防倒伏 ;三是科学用水 ,及时防病治虫、杀螺灭鼠  相似文献   

9.
统计了湖南省2005~2009年共11组的一季晚稻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湖南省一季晚稻区试对照品种汕优63在湖南永州、衡阳、长沙、常德等9个试验点的产量、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汕优63年际组别间产量均在500kg/667m2以上,生育期变化幅度相差小,千粒重变化小,米质与抗性表现变化不大,适宜作一季...  相似文献   

10.
元丰优86     
元丰优86是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元丰A与本所选育的恢复系明恢86配制的高产抗病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参加福建省感光组区试,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66.2d,比对照汕优70早熟12.3d,在桂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3.9d。2008-2009年参加福建省感光组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62.59kg/666.7m2,比对照汕优70增产2.28%;参加桂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