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站成  李俊峰 《农机化研究》2007,(10):137-138,141
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谷物损失传感器的测试精度,进行了大量物料试验,全面分析和总结了试验结果,进一步改进了联合收割机谷物损失传感器结构以及标定方案,加装了能起预紧和防松作用的限位-紧固螺母,更换了隔振垫,重新确定了标定小球.标定结果显示,传感器线性度有了显著的改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2.
一种在线检测谷物干燥机出粮含水率的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用介电损失角测量谷物含不率的方法,设计了适合于在线使用的传感器和自动检测系统,并用于谷物干燥机出粮含水率的在线测试,由说411小麦的实验发现,其含水率与介电损失角呈分段线性关系,对传感器的多次标定发现,其最大误差小于0.5%。  相似文献   

3.
清选系统作为谷物联合收获机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收获机的作业效率和清选效果。目前我国谷物联合收获机清选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普遍较低,如何实现清选装置高效智能化技术发展和提高清选系统工作性能是谷物联合收获机研究的难点。从清选系统基本结构、损失监测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以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研究等方面综述分析国内外谷物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监测、自适应调控等技术研究进展,探究提高谷物联合收获机清选系统损失监测精度以及清选装置自适应调节效果,以期为实现谷物联合收获机整机智能化和信息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联合收割机谷物流量传感器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现有联合收割机上使用的体积流式和质量流式谷物流量传感器的结构与特点;重点分析了冲量式谷物流量传感器工作原理,包括压电陶瓷基片式、平行梁冲量式谷物流量传感器等;最后,分析了我国联合收割机谷物流量传感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实时监测谷物收获时的损失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聚偏二氯乙烯(PVDF)压电薄膜作为传感器敏感材料,设计了阵列式PVDF传感器及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同时利用该传感器得到了籽粒损失的空间分布。分别选择3种不同含水率的水稻籽粒进行试验并给出了试验测试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的水稻样品,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均在  相似文献   

6.
联合收获机谷物损失测量PVDF阵列传感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时监测谷物收获时的损失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聚偏二氯乙烯(PVDF)压电薄膜作为传感器敏感材料,设计了阵列式PVDF传感器及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同时利用该传感器得到了籽粒损失的空间分布.分别选择3种不同含水率的水稻籽粒进行试验并给出了试验测试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的水稻样品,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均在5%左右.  相似文献   

7.
干燥过程中谷物水分在线测量系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了以由谷物含水量 (介质介电常数 ε)变化引起电容式传感器振荡频率的变化来测量谷物水分的方法。采用同心圆式电容传感器对谷物干燥设备进行在线水分测量及控制 ,建立了定流量条件下谷物水分同电容传感器振荡频率、谷物温度相关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谷物产量智能测产监测器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种谷物产量智能监测器,它由自主研制的GSM-1型单板冲量式谷物流量传感器、谷物产量采集器和谷物产量监视器组成。在谷物流量传感器试验台上进行了谷物产量实时监测的试验以及谷物产量采集器和监视器的通讯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无线接收性能稳定,试验台产量测量误差≤5.4%。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台装着“触角”、“大脑”和“天眼”的智能化收割机。“触角”是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谷物损失传感器、地面雷达传感器等;“大脑”是被安装在驾驶室内带屏幕的主控单元;“天眼”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相似文献   

10.
联合收获机谷物损失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联合收获机工作过程中谷物损失量的实时监测,设计了谷物损失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以PVDF压电薄膜作为敏感元件,通过电压放大器、带通滤波器、精密全波整流、包络检波等构成信号调制电路来检测谷物冲击信号,为了减小联合收获机的振动干扰,设计了一种双层隔振结构。在1.1~2.6m/s范围内进行谷物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谷物冲击信号的电压峰值为2~4V,且电压峰值随冲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加。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开发了二次显示仪表,实时采集传感器输出的谷物冲击信号。田间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获取谷粒冲击信号,实时显示联合收获机谷物夹带、清选损失率,具有预报警功能,且测量结果可以通讯输出。  相似文献   

11.
叶绿素荧光技术是探知植物生理状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理想方法.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可以利用夫琅和费暗线原理进行提取.阐述了夫琅和费暗线探测自然光条件下光合作用荧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波长760nm叶绿素荧光探测仪的光学系统、仪器硬件组成及其各部分功能、仪器的软件设计.通过与ASD地物光谱仪器的对比试验表明,研制的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测量的数据与地物光谱仪测量的数据相关系数都大于0.9.基于夫琅和费暗线原理的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探测仪器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实时测量作物冠层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的方法和仪器.  相似文献   

12.
混药质量浓度在线检测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溶液质量浓度不同,其折光率不同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混药质量浓度在线检测装置。采用波长650 nm二极管激光器作为光源,PSD作为光斑位置探测器,设计和制造了有机玻璃材质的三角形检测管和以OPA4277芯片为主的信号调理电路。在流量为4.7、5.4和6.1 L/min时得到的光斑位置与质量浓度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等于0.983 1,且随着流量的减小,其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逐渐增大。在流量为6.1 L/min时,在线测量混药质量浓度存在最大偏差为0.075 1 g/L,平均相对误差为8.99%。表明该装置可用于混药质量浓度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3.
植株探测器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安装在棉花静电对靶喷雾机上的植株探测器的设计和应用。探测器采用光电探测技术,实现对植株有无的探测。试验表明,其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可靠,探测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神经网络的解耦控制在板带钢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板带钢轧制工艺的特点和板形板厚的控制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解耦控制方法,并设计了具有自适应、自学习解耦能力的智能解耦控制器。实际运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板形板厚的解耦,满足板带质量控制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提出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的热平衡方程。设定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吸热和散热的平衡条件,推导出转子盘换热系数与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转速和转子盘稳定温度的关系。拟订试验条件,测试了不同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情况下转子盘稳定温度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和汽车参数,拟合出了转子盘换热系数和车速的关系。结果表明,转子盘换热系数与车速的拟合关系简单明确,适合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农机化研究》2007,(3):45-48
针对水稻机直播时播种量超限不易察觉的难题,研制了水稻直播机自动监控系统,而在该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对实际播种信号的采集问题.为此,阐述了实现在水稻直播机播种时能够准确地采集播种信号的设计方法;根据所述设计方法试制的样机在试验过程中作业非常稳定,并能够严格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EDEM软件,以种腔自净型排种器为研究对象,对带凹槽排种盘扰动种群的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考察了种群平均法向力、种群距排种盘平均距离和种群运动平均速度3个指标,分析对比了带凹槽排种盘及无凹槽排种盘对种群离散程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种子量较少的情况下,带凹槽排种盘可有效增强种群的离散程度,降低种子在被吸孔吸附前受到的种群内摩擦力,提高吸附率。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推论,通过在排种盘上设置凹槽的改进方式,加强排种盘对种群的扰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排种盘吸孔吸附种子的能力,降低漏充率,使排种器的漏播率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水闸往往为不均匀地基,水闸平底板的内力分析模型应为不均匀地基上的板。本文应用集中力弹簧模型的概念,建立了考虑三向附加应力的压缩变形地基沉降弹簧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板下不均匀地基。本文将弹性薄板的有限单元法与改进的集中力弹簧模型相结合,能有效地解决不均匀地基上基础板的求解问题。文中还讨论了闸底板与地基间作用力的无拉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EDEM软件,以种腔自净型排种器为研究对象,对带凹槽排种盘扰动种群的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考察了种群平均法向力、种群距排种盘平均距离和种群运动平均速度3个指标,分析对比了带凹槽排种盘及无凹槽排种盘对种群离散程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种子量较少的情况下,带凹槽排种盘可有效增强种群的离散程度,降低种子在被吸孔吸附前受到的种群内摩擦力,提高吸附率。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推论,通过在排种盘上设置凹槽的改进方式,加强排种盘对种群的扰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排种盘吸孔吸附种子的能力,降低漏充率,使排种器的漏播率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敏感板的响应与系统阻尼比的关系,提出了通过在敏感板敷设约束阻尼层增加振动系统阻尼比来快速衰减敏感板谐波振动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阻尼损耗因子敏感板进行籽粒碰撞响应试验,优选了敏感板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在此基础上运用ANSYS软件对敏感板进行了模态分析,确定了约束阻尼层在敏感板上的最佳敷设位置。籽粒碰撞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敏感板局部约束阻尼处理后,籽粒碰撞信号波形衰减至1.5 V所用时间由10 ms缩短到3 ms左右,大大提高了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的检测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