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庆生  学凤 《齐鲁渔业》2002,19(11):29-29
1.培育池的建造土池或水泥池,面积80~100 m2,水深50~60 cm,池底铺20 cm的松软土。池的排水口处建 1鱼坑,面积4~5 m2。池子进排水口设双层过滤网,以防操作过程中跑苗。 2.鳅苗放养 鳅苗孵出后3天即可入池培育,一般采用二级培育。规格小于3cm,每平方米放养鳅苗800尾左右,规格在3cm以上时,要分池饲养,每平方米放  相似文献   

2.
张正光 《内陆水产》1997,22(3):23-23,14
3苗种培育3.1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池可用土池、小水泥地或薄膜池,面积4-10m2、水深20-30cm为宜。培育鱼苗用水必须清洁,河水、长流水及经过曝晒的自来水均可使用。每平方米放鱼苗1~1.5万尾,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或轮虫,每天3~4次。随着鱼体的增大,可增加投喂熟蛋黄、切碎的水蚯蚓或鳗鱼料,以量少多次为原则。在这阶段要注意水质管理,防止阳光照射;每天要吸污1~2次,加注新水l~2次,但不要使水温度变化超过2℃。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体皮达1~1.5cm,此时要及时分他进入鱼种培育阶段。3.2鱼种培育鱼种培育地面积要比鱼苗培育池…  相似文献   

3.
滨海盐碱地盐度为34.89的咸井水,经沉淀、曝晒、充气、消毒。施用EDTA2~3~106络合重金属离子,再用淡水调成盐度12的半咸水,进行罗氏沼虾育苗试验。当卵子由淡黄变为浅灰时,移至半咸水中孵化,每天5:00用120目筛绢网将孵出的蚤状幼体捞入幼体培育池,布他密度8~12万尾/m3。幼体在动期前,每天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3次,Z6期后改投蛋黄、蛋羹,口喂8次。4000尾亲虾在290m3水体中,育出虾苗571.9万尾,幼体成活率25%以上。专家鉴定认为,在同类研究中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一、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1、条件: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6—8,溶氧5.0mg/L,鱼种池面积300—500平方米,水深1.0m左右。 2、放养密度及管理:鱼种培育池每平方米放养3cm鱼种200尾,经过15—20天的培养可达10cm,成活率70%以上。每天投活饵料(水蚯蚓)4次,投饲量为鱼种体重的20%左右。注意分级培育,至少7天分一次塘,把规格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养,避免互相残杀,提高成活率。 3、技术关键:适口活饵料(水蚯蚓)一定要充足,池中随时有活饵料存在。保  相似文献   

5.
1.1新孵化出的稚龟,对环境敏感,抵抗力弱,应当进行恒温培育,恒温室温度保持在29~31℃之间。刚孵出的稚龟用70%的酒精或碘酒对肚脐进行消毒,并检查其是否收敛好,收敛好的移入恒温室培育,没收敛好的,每天消毒2次,要离水干放,待收敛好后再放入恒温室培育。不同规格的稚龟分开放养,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40只为宜,水深约5cm,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黄颡鱼人工繁殖、鱼苗集约化培育、大规格鱼种培育等两年的规模化试验和开发生产,2002年共繁殖黄颡鱼苗601.3万尾,平均受精率82.7%,平均孵化卒41%,其中最后三批共187.4万尾鱼苗育成2.5cm左右夏花135.4万尾,平均成活率为72.3%,平均每平方米生产夏花3890尾,育成36尾/kg规格的黄颡鱼种28850kg,平均成活率76.9%,平均亩产鱼种381kg。  相似文献   

7.
第三讲 牛蛙蝌蚪的养殖技术一、蝌蚪池的建造蝌蚪池可用土池、衬垫塑料纸的土地、水泥池等。在蝌蚪1月龄内最好选用衬垫塑料纸的土地纸或水泥池,以后可用土池,比较经济。蝌蚪孵化后可就在原孵化池培育,1月龄后转入土池继续培育。土池面积20~100m2,池深0....  相似文献   

8.
张红华 《科学养鱼》1997,(12):13-13
一、亲虾的强化培育亲虾的强化培育一般在育苗前一个月进行。其方法是将水温逐渐升至26~27℃,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6%~7%,每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1/2。还可加入少量盐度低于4‰的海水,促进亲虾的性腺发育。定期清除残饵。二、抱卵虾的培育挑选同批的抱卵虾放入培育池中。饲养期间应注意保持培育池的安静,尽量避免干扰抱卵虾,以免引起剧烈运动而造成脱卵。孵化时适宜水温26~28℃,必须连续不断地充氧,使水中溶氧接近饱和。当虾卵由橙黄色变为浅灰色时,每天向池内加入少量海水,使池水盐度每天递增1…  相似文献   

9.
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斑东方鲀在湛江地区的繁殖期为2月下旬至4月中旬,盛产期为3月份。网箱培育的亲本性腺可成熟并可自然产卵。28组亲鱼催产率为100%。水温17~19.5℃效应时间38~74h,水温22~25℃效应时间25~58h。水温19.5~24℃,88~10lh出苗,水温23.5~25.5℃,8l~85h出苗。28组受精孵化率10%~96%,平均58.8%。23.5~25.5℃仍为受精孵化的适宜水温。初孵出仔鱼在卵黄囊消失前从孵化桶直接移到上池,经71d培育平均全长达5.5cm,体重4.4g,成活率38.4%。其主要技术措施是肥水放苗、壮苗下池,及时补充和调整饵料。  相似文献   

10.
方斑东风螺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索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试验。采用降温干运法将亲螺从湛江水产学院运回试验基地,控制培育池水深25-30cm,海水比重1.017,水温28-30℃,保持充气和流水刺激,投喂新鲜的蟹肉和鱼肉。收集亲螺产出的卵囊,冲洗消毒后放入孵化池孵化。培育单细胞藻类作东风螺幼体的饵料,用蟹肉和鱼肉培育稚螺。试验共孵化出幼体550万粒,培育出5.5-17.5mm的稚螺40万粒,培育成活率为8%。  相似文献   

11.
培育鲤鱼苗一般采取肥料与饲料相结合的方法。鱼苗的放养密度,水深0.65—1米的培育池,一般每亩放养12万尾左右,以稀养为宜,使鱼苗生长快,规格较均匀。在孵化孵出的鲤苗能取食时,就须立即饲喂,最好先用揉细的蛋黄带水泼喂1—2次,一般每10万尾鱼苗每次喂蛋黄一个。以后可用豆浆泼喂,一般每0.6亩孵化池每次喂豆浆12公斤左右(按3公斤黄豆出50公斤浆计算),泼浆要均匀,沿池边要多泼些浆,鱼苗在孵化池喂养2—4天,即可出苗计数后放入鱼苗池培  相似文献   

12.
第三讲虾苗中间培育和成虾养殖的主要方式1虾苗中间培育虾苗中间培育是将体长O.8~Icm的虾苗放在较小池内密集培育20天左右,长成3cm左右大规格虾苗的过程。进行虾苗中间培育有如下优点:(1)便于虾苗管理和集中投饵;(2)虾苗体形大,适应环境和躲避敌害的能力增强,放养后成活率高;(3)便于养成阶段精确计算投饵量,做到合理投喂;(4)延长养殖地内基础饵料的培养时间,减少虾在养殖地内的饲养时间,减轻养殖地的压力;(5)加速育苗池的周转,减轻虾苗在育苗池中的自相残杀;(6)调节二茬或多茬虾的养殖时间,使之合理衔接。中间…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于1993年5月24日从加拿大FortQu′Appelle鱼苗孵化场移运大眼狮鲈鱼发现鱼卵,经孵化后孵出鱼苗14万尾,在池塘中培育。鱼苗阶段培育36天,体长53.9mm,成活率75%;鱼种阶段经95-100天培育,套养的鱼种体长20-22.5cm,体重83-107.4g,单养的鱼种体长17.5cm,体重48.4g。  相似文献   

14.
3.饲养管理(1)投饲蛾蚪孵出3~6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此时开始吃食,须投喂人工饲料,如蛋黄汁、豆浆等,均匀泼洒投喂;7~30天时,蝌蚪由1.7cm增长至4.2cm,并长出尾芽,可投喂螺肉、鱼肉、鱼肠和动物内脏(未腐烂变质)、玉米粉、米糠、麸皮、豆饼等,每1000只蝌蚪日投饲量40~70g(动物性饲料占60%,植物性饲料40%);30天后到变态,每100只蝌蚪日投饲量40~80g(动物性饲料占40%,植物性饲料60%)。糠、麸皮等粉状饲料煮熟搓成团投喂,鱼肠、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切碎投喂较好。…  相似文献   

15.
3苗种培育3.l鱼苗培育根据条件可采用精养法或常规法O3.11精养法面积5—100m2,水深05-1.0m,水泥池,清水下池,密度500-1000尾/m2。下池前后,可用熟蛋黄浆作升口饲料,每万尾水花l-2个蛋黄。如果投喂轮虫等大型浮游动物,须用40——60目纱窗布滤取,每立方米水体投50  相似文献   

16.
一、抓好雅鳖的暂养孵化出的稚鳖要经过7天暂养后再入稚鳖池养殖。首先对出壳的稚鳖可用万分之一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分钟后再放人暂养盆中。暂养盆可用木盆或塑料盆,一般装水3-5厘米左右,每平方米可放稚鳖150只。暂养开始前二天不必投喂饵料,从第三天开始投喂一些水蚤、熟蛋黄、蚯蚓等,也可喂专用稚鳖配合饲料,每天的投喂量:鲜活饲料为稚鳖总重量的15%,配合饲料为3%-5%。每天投喂2次,换水一次。同时还应在盆中加入少量鲜水草。一般经过一周左右饲养即可转入稚鳖池养殖,稚鳖他要求达到:大小在10平方米左右,油深50厘米,池底…  相似文献   

17.
乌苏里拟鲿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经人工繁殖刚开口摄食的乌苏里拟鲿水花,在池塘和水族箱内同时进行培育。池塘每667m^2投放水花3万尾,水族箱内投放水花400尾。3个月培育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的乌苏里拟鲿体长由1.21cm增长至15.31cm,体重由0.023g/尾增重至28.25g/尾,成活率为96.8%;水族箱培育的乌苏里拟鲿体长增长至5.76cm,体重增长至1.92g/尾,成活率为33%。雌雄个体生长不均,池塘培育雌性个体平均体长为10.2cm,体重为16.5g/尾,雄性个体平均体长为21,8cm,体重为60Ag/尾;水族箱培育雌性个体平均体长为5.6cm,体重为1.49g/尾,雄性个体平均体长为6.6cm,体重为2.42g/尾。  相似文献   

18.
史氏鲟仔鱼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水体条件   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的直径为 180厘米,最大深度为 54厘米的半圆形饲养池,中间打孔并用长 30~ 40厘米的 PVC管插入其中。管口以 20~ 40目尼龙筛绢扎紧,以控制水位并防止鱼苗逃逸。放养鱼苗前 3天用 3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饲养池 2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新水,水位在 30~ 40厘米,并保持流动状态。水体溶解氧保持在 7~ 8mg/l, pH7~ 7.5。 2苗种来源   鲟苗由受精卵直接孵化得到,鱼苗体长 10~ 11毫米,按每平方米 5000~ 6000尾放养。共 38个饲养池,计 20万尾。 3饲养管理 3.1水质管理 饲养用水为深井水,…  相似文献   

19.
用地上露天小水泥池8个.进行杂交条纹鲈苗种培育试验.放养313龄水花30000尾.通过天然饵料、藻粉投喂以及适当水质管理措施.经32天培育,共培育3.5~4.6cm体长的鱼种4336尾.最高成活率为19.1%,最低为6%,平均为14.5%。  相似文献   

20.
一、室内培育 刚孵出的仔鱼应避免在强光下培育,一般在室内培育10天左右,全长可达5mm,所用培育池为3m3左右的水泥池,放苗密度为2万尾/m3,培育过程中保持微流水,在仔鱼垂直游动时期保持微充气,使之悬浮于水中,仔鱼水平游动后,停止充气以减少仔鱼能量消耗。在孵出3天后,鱼苗开口摄食,以槽皱臂尾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投饵量掌握在第二天早晨投饵前每毫升水中有2个-10个轮虫为宜,室内培育水质标准为水温15℃-20℃,pH7.8-8.5,D.O≥4mg/L,光照500Lx-800Lx,室内培育成活率为30%-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