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高冻配受胎率是加快肉牛改良步伐,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养牛效益的关键措施。本人从2005年开始从事黄改工作,5年来共冻配母牛4150头,情期受胎率达到85%,平均受胎率达到93.5%,取得较好的成效,现结合多年生产实践,就如何提高冻配受胎率谈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区自1980年大力开展黄牛改良以来,应用良种牛冻精授配改良本地黄牛,已获得几万头杂交后代。为了进一步加速黄改步伐,探索黄牛发展及改良方向,确定适宜当地最佳组合,寻求其科学依据,我站对本区黄改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之后,我县应用良种晋南公牛冻精配种改良本地黄牛,已繁殖了10690头后代。为了总结改良效果,推动黄改工作,促进黄牛生产,我们对全县冻精配种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概况 1987年底,全县黄牛存栏量达到38740头,比去年增长了6.6%,1984年到1987年4年间,年平均递增率为12.3%,达历史最高水平。目前全县繁殖母牛16171头,不同年龄改良牛存栏6800头。在黄牛冷配方面,随着  相似文献   

4.
陇县黄牛奶用改良现状调查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展历史 70年代我县纯种奶牛仅关山牧场饲养,难以满足乳品加工厂的需要,加之纯种奶牛成本高、风险大、技术性强,群众难以上规模.因此,我们于1981年对全县6 805头本地黄牛进行了群测,并提出了黄牛奶用改良. 1982年根据已故原西北农业大学邱怀教授等专家的指导建议,及时制定了<陇县黄牛奶用改良工作方案>,经陕西省科委同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至今.截止2000年底陇县黄牛奶用改良已形成了较大规模,全县累计改良配牛10.7万头,共产各品代黄改奶母牛5.3万头,其中:黑黄(HY)奶改母牛4.7万头,三品种后代(HSY)母牛0.6万头.目前,全县存栏黄改奶母牛8 639头,其中一代3 023头,二代2 159头,三代1 927头,四代1 095头,五代以上435头.全县自1985年黄改奶牛实现人工挤奶以来,累计投产黄改奶牛21 790头,共产鲜奶7.6万t,实现产值1.07亿元.黄改奶牛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县奶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84~1988年,我站在全胜乡7个村、20个自然屯推广了马冻精配种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近两年马匹冻配受胎率已稳定达到鲜配水平。为提高全县马匹冻配效果,我们在进一步总结该乡五年来马匹冻配效果的同时,着重对影响马冻配准胎效果的情期、冻精解冻后活力和输精时间、冻配月份和输精次数、解冻液、解冻方式等有关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自1979年以来,新宁县全面推广牛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坚持以西门塔尔,短角牛为主要品种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冻配黄牛8.83万头,繁殖杂交改良牛6.96万头.黄牛改良工作的进展,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存栏黄牛近20万头,年出栏率均在30%左右,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近20年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推广牛冻精配种技术,我们已探索出一套提高冻配受胎率的综合技术,使受胎率逐年提高,由开始试点的22.5%提高到目前的86%,全县平均达83%.但近年来,由于项目投入资金的不断减少,液氮、冻精、运输费用成本提高,牛品种改良社会经济效益增大,冻配需求增加,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7.
镇原县畜牧兽医站积极培训人才,引进技术、更新设备,使黄牛受胎头数逐年增多,受胎率连年提高。全县19个黄改输精点,突破了计划任务的5700头,受配母牛6313头,超额10.7%,受胎率由1980年的41.8%增长到1984年的62.4%。  相似文献   

8.
我县是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之一,1978年秋开展牛的冻精配种改良试点以来,先后引进9种国外良种牛冻精,在全县79个乡布局了68个输精点,改良本地黄牛和水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年来牛改工作出现了“养牛户不愿牵牛冻配,输精员不愿搞冻配,基层领导不如以前重视冻配”的被动局面,使冻配头数从1982年开始逐年减少。我站曾多次组织力量,进行队  相似文献   

9.
<正>华亭县自1984年实施黄牛冻配改良工作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黄牛冻配改良细管输精技术,取得的了较大的技术成果,为全县以牛为主的草畜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后劲,使全县草畜产业在总量、规模和效益等方面都有了较快发展,产业扩量、提质、增效速度进一步显现。现将我县黄牛冻配改良工作操作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1器械消毒输精器械在输精前首先用洗衣粉或肥皂洗涤,再用清水冲洗几次,让后用蒸馏水冲洗几次,塑料制  相似文献   

10.
纳雍县养牛业模式以农村散养户为主,规模养殖为辅,在牛改工作中适时输配是冻配技术的重要环节。笔者在操作过程中,总结了"三问、三看、三摸"的技术来确定母牛的适时输配,指导全县牛改冻配工作,使冻配产犊率从1999年31.6%提高到2011年的72.5%,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此技术介  相似文献   

11.
<正> 改变本地黄牛单一役用为乳肉役兼用,1978年首次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在我县罗文、花楼等地试点,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显著,渐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一、杂交改良及其利用从1978到1985年底,全县共用冻精配母黄  相似文献   

12.
华池县从1985年开始,扭转了黄牛改良长期落后的局面,两年来共冻配改良黄牛2710多头,是前四年总和的2.6倍。1985、1986年分别以17.9和9.5%,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任务。他们的具体作法是:①把黄改任务列为农村经济目标管理的一项主要指标,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经济责任书,乡镇与村,村与组,组与户  相似文献   

13.
余庆县位于贵州南部,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县委政府把发展以养牛为主体的草食家畜作为全县主要后续支柱产业,全县先后建立30个牛冻配点,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养牛产业。每年冻配点相继产生杂交犊牛,由于“重配轻管”,杂交犊牛长势较差,从而影响牛冻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进一步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狠抓奶(肉)牛改良工作,有效提升全县奶(肉)牛品质,山丹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以四项举措推进奶(肉)牛改良工作。一是加强冻配和养牛户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每年对冻配技术人员及养牛户从业人员进行养牛技能培训2-3次,提高冻配技术和饲养技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加强资料收集工作。对全县范围内奶(肉)牛信息进行再清理、再核实,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牛,进一步完善一牛一档,确保全县奶(肉)牛信息真实、准确。三是加强冻配  相似文献   

15.
对泾川县黄牛改良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覆盖面不大、没有科学的黄牛改良计划、工作经费保障不足和队伍不太稳定。针对问题提出了切实增强黄改工作的认识、科学制定黄牛改良改规划、努力扩大黄牛改良覆盖面和持续加强黄牛冻配改良技术培训等四项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全县黄牛改良的现状、经验、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为提高黄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增加养殖户群众收入,充分发挥细管冻配技术优势,使黄牛改良技术推广部门做到冻配站(点)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承德地区黄改工作自1974年开始,已有14年的历史,“三率”由低到高,近几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至1988年“三率”已达到原农牧渔业部规定的商品牛基地县受配率70%、准胎率80%、成活率90%的指标。总结起来,提高黄改的“三率”主要是由于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提高受配率 1.广泛宣传改良牛的优点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品种改良起源 渭源县黄牛冻精改良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0年在会川镇沈家滩试验成功后,于1981年在会川、上湾、田家河等南部乡镇推广,1982年在全县20个乡镇全面推广,1988年黄牛冻精改良工作达到较好时期,年授配母牛达5000多头,受胎率达859/6,自1989年国家全额补贴推广政策转为差额补贴推广,加之器械破损老化,全县黄牛冻精改良工作出现滑坡局面,为此,县畜牧兽医局给予高度重视,积极筹措资金,通过更换器械设备、派技术员外出学习新技术、提高操作水平,加大种畜禽管理条例宣传力度,扭转了下滑局面。  相似文献   

19.
1987年以来,我县利用丹麦红牛对当地秦川牛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杂交改良。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及业务、教学、科研门大力支持下,使我县黄牛奶改工作已见成效。截止1991年11月底,全县黄牛存栏43027头,其中适繁母牛20615头,累计黄改配种5327头,占适繁母牛25.8%,  相似文献   

20.
宾县从1978年开展黄牛改良工作,主要用夏洛来种公牛的冻精改良本地黄牛。由于改良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农民认识不断提高,全县黄牛生产有了迅速发展,同时改良速度也逐年加快。到1988年全县黄牛饲养量达77532头,比1978年提高283.2%;从1985年起连续四年冻配黄牛超万头,改良牛累计头数已占黄牛总数的4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