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致病病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属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该属病毒还包括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 患牛临床主要表现为体表皮肤出现结节,触碰结节处患牛疼痛,结节硬而凸起,界限清楚,其体表淋巴结肿大.随着病程的延长,结节扩散,结节主要出现在头部、颈部、四肢、乳房、生殖器和会阴部.病牛...  相似文献   

2.
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药复方的筛选及其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奶牛泌乳期发病率很高的一种乳房疾病,可造成患牛泌乳机能及产奶量急剧下降、生殖机能紊乱等。近几十年来,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主要使用抗生素、.激素和化学合成药。这些药物虽然在防治奶牛乳房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患牛内分泌功能紊乱、耐药菌株增加、抗生素残留等,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期等指标相近的健康奶牛4头,临床型乳房炎自然发病病例4头,连续7d分别抽取4头乳房炎患牛正常乳区、患病乳区及4头健康奶牛的牛奶进行测定,测定乳房炎病牛治疗过程中的乳蛋白、乳脂、密度、非脂乳固体、乳干物质、乳糖等成分含量,并对这些测定数据进行相关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头患牛的患病乳区的各乳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乳区;乳房炎患牛正常乳区组、异常乳区组与健康奶牛组的乳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健康奶牛的乳脂含量极显著高于乳房炎患牛正常和异常乳区组;乳房炎患牛的正常、异常乳区组与健康奶牛组的牛奶成分含量均值图存在明显变化趋势,健康牛组的牛奶成分在一周内保持稳定,而乳房炎患牛的正常与异常乳区在一周内都存在曲折上升和不断上升的过程。乳房炎患牛正常乳区各成分含量显著低于异常乳区。乳房炎患牛的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含量高于健康牛,乳脂低于健康牛,乳干物质则与健康牛保持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以患牛乳房局部急性红、肿、热、痛为特征。本病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侵入奶牛乳房引起。病原微生物多经外伤、病变或污染的子宫及胃肠道侵入乳房。对奶牛乳房炎要尽早诊断、查明发病原因和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及时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治疗以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减轻和消除炎症、改善奶牛全身状况及防治败血症为原则。  相似文献   

5.
1960年在英国 Davidson 和 Stuart 首先发现由于霉形体(Mycoplama)引起严重乳房炎患牛的成群发生。迄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均报导有霉形体性的乳房炎发生。这种乳房炎与一般细菌所致的乳房炎不同,传染性极高,且患牛伴有关节炎、发热等症状。Fincher根据本病流行病例来看,在16个牧场饲养的644头奶牛中有1/3在数周以内发病,因无康复希望而淘汰。然而作为病原霉形体,在各国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急性乳房炎是奶牛经常发生的一种乳房疾病,多发生在母牛产犊后挤乳初期。从临床诊疗病例分析,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挤乳技术不熟练,挤不尽乳汁,使乳房积乳;牛舍不卫生,乳房不清洁;乳房、乳头外伤,受细菌感染所引起。初次养牛户的母牛多见发病。因抗菌素可引起药物残留,故笔者应用非抗菌素药物配合中药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症状患牛乳房局部肿胀、发红、热痛,触诊时疼痛明显,挤奶时尤为疼痛不安,骚动踢腿,甚至抗拒挤奶。挤乳量明显减少,乳汁呈棕红色或黄褐色,乳汁中出现白色絮状物,带有血丝。病情重者体温升高,食欲减少。2治疗方法2.1…  相似文献   

7.
(一)症状严冬季节,瘦弱猪牛在遭到寒冷突然袭击时,容易发生“低温病”。患牛体温均在36℃以下,精神沉郁,起卧困难甚至卧地不起,耳、角、四肢及全身冰凉,心音弱,呼吸慢而无力,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口色苍白或污秽发暗,脉搏微弱,有时不感手。患猪体温均在36℃左右,还泻稀粪。  相似文献   

8.
<正> 最近许多研究证实,增加奶牛维生素E的摄入量,并且超过其推荐量,能显著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与繁殖能力,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维生素E对奶牛乳房炎发生的影响奶牛乳房炎病因复杂,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年的研究。Atroshi等研究发现,乳房炎患牛血浆和乳汁中的维生素E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奶牛。Batra等也证实,当奶牛发生乳房炎时,其血浆和乳汁中的维生素E浓度明显降低,而且这种低的维生素E浓度在乳房炎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并非乳房炎的发生致使患牛血浆和乳汁中的维生素E浓度降低,而是低浓度的维生素E容易诱发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9.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亚急性散发性传染病。触压时有捻发音,产奶牛多发生气肿疽性乳房炎,黄牛和育成奶牛多发生在肩、背、腰、前臂至臂、胫骨等部位气肿疽病。发病率不高,多数是散发,偶尔暴发使发病率增高。1流行情况气肿疽可发生各品种的牛,笔者从1986~2008年诊治患气肿疽29例,其中产奶牛16例,患气肿疽性乳房炎15例,1例患前臂到臂部气肿疽。育成奶牛6~20月龄发生气肿疽9例,死亡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是由病原体经乳头管进入乳房而引起的,或者是由于机械损伤、挤奶器压力不当给奶牛造成不适等引起的。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临床型乳房炎患牛临床表现较明显,乳房肿胀、有肿块、手摸有疼痛感(患牛躲闪),产奶量明显下降,牛奶中有絮状物或小凝块,有的牛奶中还有血液或脓汁;亚临床型乳房炎患牛临床表现不明显,通常需通过实验室检验才能确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健康牛和乳房炎患牛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差异性,本试验采用PCR-DGGE技术对采自内蒙古的10头健康牛及10头患病牛粪便中的细菌、乳杆菌属及纤毛虫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相似性分析及PLS-DA分析可知,健康牛和患乳房炎牛肠道微生物菌群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与健康牛相比,乳房炎患牛肠道中乳杆菌和纤毛虫多样性明显较低。PCR-DGGE技术直观全面地分析了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为后续益生菌治疗疾病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性疾病,一般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类。由于隐性乳房炎症状轻微,常被人们所忽视,不仅严重影响患牛的产奶量、乳品质,推迟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而且易在牛群中传播,给奶牛业造成严重损失,同时牛奶品质发生变化,还会危及人类健康。因此,积极预防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意义十分重大。本研究从隐性乳房炎患牛的乳汁中分离鉴定出沙雷氏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同时对隐性乳房炎患牛的乳汁进行了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旨在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及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牛霉形体的分离及其对犊牛的致病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上海第十牧场,从患乳房炎的865号母牛分离到一株牛霉形体。当用该分离株接种健康犊牛时引起了四肢关节炎,患病关节有大量纤维性渗出,关节面损伤,经组织学检查可见有微小坏死灶及白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4.
本病多发生于分娩后数日内,乳房组织形成大面积坏疽,从而导致败血症而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乳房炎。1病因感染病原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属,但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菌、化脓杆菌、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放线菌属、李氏杆菌属、牛布氏杆菌属等也可引发感染。感染途径:细菌侵入乳房的途径有3条,即乳源径路、血源径路、淋巴源径路。一般认为细菌经乳头管侵入乳房是最主要的途径;但患肠炎、腹膜炎、创伤性网胃炎和产褥热等疾病时,细菌随血行被运送到乳房内,经繁殖也可引起发此病;当乳房或乳头皮肤发生创伤、擦伤及其他外伤…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金黄超微透皮软膏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将30头隐性乳房炎患牛和25头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分别各自随机分为2组。其中,隐性乳房炎患牛中的15头48个乳区为试验组,另15头42个乳区为对照组;临床型乳房炎患牛中的15头25个乳区为试验组,另10头15个乳区为对照组。试验组奶牛每天涂抹受试金黄超微透皮软膏2次,连用3~5d;对照组不用药。每天采集隐性乳房炎患牛奶样,测定其体细胞数变化情况;每天分别从外观、手感、乳汁性状和CMT4项指标评判其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情况。结果显示,隐性乳房炎患牛治疗3d后,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9.58%,而不用药的对照组无1例痊愈;临床型乳房炎患牛连续用药5d,停药1周后观测,试验组80%的乳区4项指标全部达痊愈水平,而对照组均未达痊愈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超微透皮软膏对奶牛隐性和临床型乳房炎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97年 4月 2 0日 ,狄某一奶牛左乳房外伤经久不愈 ,挤奶时外伤处有乳汁外漏 ,前来治疗。1 检查 体温、心跳、呼吸、食欲均正常 ,挤压患侧乳房 ,外伤处有乳汁外溢。2 处理 肌肉注射青、链霉素 ,肌肉注射静松灵 2 .5 ml,右侧横卧保定 ,外伤周围刮毛、消毒。用瘤胃穿刺针外套管慢慢插入瘘管内固定瘘管 ,小心剪开瘘管周围组织 ,慢慢分离瘘管 ,剪除全部瘘管 ,局部撒布青、链霉素 ,用5号缝线缝合乳房皮下组织及乳腺组织 ,以12号缝线缝合皮肤。用消毒好的长 12 cm、直径 2~ 3mm的软塑料管导入患侧乳头管内6~ 8cm(见乳汁流出 ) ,塑料管剩余部…  相似文献   

17.
乳房炎各类家畜均可罹患 ,但以奶牛多发。本病的发生常为挤乳技术不熟练 ,乳汁未挤完 ,或乳房不洁及乳房、乳头外伤感染所致。亦有继发于结核病、口蹄疫、子宫内膜炎等病。若治疗不当或失治 ,则往往造成不良后果。笔者经多年实践 ,自拟二花皂子散治疗牛、羊乳房炎 30例 ,除 1例  相似文献   

18.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轻者(隐性乳房炎)可使每头患牛一个泌乳期少产鲜奶380kg左右,间接经济损失700多元,隐性乳房炎占乳房炎总发病率的70%,由于其发生时乳房和乳汁均无肉眼可见明显变化,故常常被人们忽视。若隐性乳房炎患牛的自身因素、营养因素和环境因素进一步恶化,可使奶牛的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则隐性乳房炎就转化为临床乳房炎,将给奶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积极预防和科学治疗奶牛乳房炎已成为促进奶业发展实现奶农增收的关键,故特将近年来奶牛乳房炎防治实践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围产期奶牛脂肪肝和繁殖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常发生于奶牛产后,脂肪浸润的危害性不仅影响肝脏不正常功能而且降低患牛的繁殖力和机体免疫功能,并且常伴发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产犊间隔时间延长。为探讨奶牛围产期脂肪肝的发生、诊断及该病同患牛繁殖力的关系,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20.
奶牛在分娩前后几天内会出现乳房浮肿现象 ,一般会自行消散而不影响泌乳量和乳质。严重者因乳房肿胀而造成外伤 ,继发乳房炎等不良后果。1 病因分娩前后牛体新陈代谢、激素水平、生理状况发生很大变化使乳房局部血流淤滞或全身循环紊乱 ,也可能影响乳房淋巴液回流的通畅。2 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 ,并发或继发其他疾病时可见到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乳房皮下及间质水肿 ,乳房下半部较明显 ,皮肤发红发亮、无热或有热无痛、指压留痕、有的水肿可波及胸下、下腹部、乳房基底前缘、四肢及乳镜、乳头皮肤有出血痕迹 ,乳头及乳房皮肤有外伤破损。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