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知识模型和GIS的作物生产潜力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引入知识模型概念,通过光、温、水、土、施肥、灌溉、社会等因子的逐步衰减,建立作物生产潜力估算的知识模型。将知识模型与数据库有机结合,以Mapinfo5.5为系统开发平台,利用MapBasic和VB程序设计语言,建立基于知识模型的作物生产潜力分析系统,实现作物生产潜力评价的计算机辅助决策。以江苏省作物生产系统为案例,应用本系统对江苏地区作物生产潜力区域优势进行实例评价,并与实际单产相比较,进行单产潜力、潜力系数和总产潜力的对比分析,确定作物生产地域优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成都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的水稻发育期和气象资料,在研究水稻灌浆期天数与水稻前期气象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稻灌浆期动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回代和试报结果均与实际观测值相接近,可在水稻进入抽穗期后实现对灌浆期天数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3.
利用四川盆地杂交水稻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和有关大田生产观测资料,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四川盆地杂交水稻本田茎蘖动态特征、区域差异以及不同密、肥和气象条件对茎蘖动态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各因素的影响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具有时迟效应的Logistic模型,分别利用温度、日照时数的累积代替Logistic模型的时间变量对其进行改进,再结合栽培因子和气象影响模型构建综合模拟模型.其结果表明综合模拟模型较之单一的时迟效应的Logistic模拟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适应性,可广泛适用于四川盆地杂交水稻生产决策和本田茎蘖动态的调控中,促进杂交水稻的持续高产.为便于应用,还设计了一套杂交水稻茎蘖动态综合模拟预测系统--SCHRSDFS,在生产中应用,收到较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沈阳地区水稻光合生产潜力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求算了沈阳地区作物光合生产潜力,分析了沈阳地区水稻产量的上限。分别用全生育期太阳辐射和产量形成期太阳辐射求算了沈阳地区水稻光合生产潜力,重点讨论了水稻群体变化对光能利用率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与实际产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水稻光合生产潜力很大.在品种改良和技术措施方面的改进仍然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水稻栽培适宜品种选择的知识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阅读大量献资料及咨询农学专家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总结、归纳和提炼水稻品种选择与品种类型、生态环境和农作制度之间的动态关系,定量计算了水稻品种特征值与环境因子和生产需求之间的符合度,建立了适宜品种选择的量化知识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定量设计不同环境和生产条件下水稻种植的适宜品种。利用沈阳、南京、常德、昆明和广州5个代表性生态点的常年逐日气象资料、当地的生产条件以及24个不同品种资料,对品种选择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证明知识模型能有效地依据决策点的自然资源条件.对决策点适宜种植品种的选择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水稻群体生长指标动态的知识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定量描述水稻群体基本苗以及主茎与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动态与品种类型、生态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积温来计算的发育进程为主线,建立了广适性的水稻适宜群体生长指标的知识模型,可为不同条件下水稻栽培过程中的生长调控与苗情诊断提供定量化的动态指标体系,包括群体主茎与分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等。利用不同生态点的常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不同品种类型对所建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模型设计的大田基本苗与实际生产值RMSE平均为5.0,模型设计的群体生长动态指标与已有的高产栽培模式中实测结果平均相关系数达r=0.85**以上,故知识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水稻生长指标适宜动态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果蔬品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葡萄为例,选取温度和湿度为环境参数,品质参数为硬度和失水率.用灰色系统理论GM(1,2)多因子动态模型,确定了环境参数和果蔬品质的关系.设计了一种有效的环境参数和品质参数的测量系统,将果蔬品质的测量转移到环境参数的测量或预测,进而实现对果蔬货架期预测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用GM(1,2)模型对品质参数预测的误差较小,由于只需测量环境参数而不用测量品质参数,使测量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并易于操作,而且降低了测量成本.  相似文献   

8.
基于积温变化的水稻叶形态伸展过程可视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水稻叶片生长过程中的几何形态数据,构建了水稻叶片几何形态参数与有效积温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和水稻叶片空间形态三维模型.结合水稻植株分蘖拓扑结构,利用OpenGL图形接口,在计算机上实现了水稻穗前形态随环境温度动态生长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具有较强的真实感,为构建虚拟水稻生长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结果可以检验粮食中长期生产潜力预测的准确性和为国家提供制定粮食生产战略的科学依据。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理论即"趋势-波动理论",它建立在粮食或作物"现状生产潜力"概念和"天-人-地概念模型"基础上,预测模型为最佳移动步长条件下的多年单产移动平均趋势模型,实际预测时采用系统预测方法。11个研究案例预测的平均误差为0.77%,最大误差为2.99%,预测精度高。本研究初步结论是: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理论和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0.
肉糜制品质构预测系统是为满足肉糜制品生产和模型研究的需求而开发的肉糜制品质构特性决策支持系统,其核心是由大量的肉糜制品质构模型以特定的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为实现该系统,本研究提出了一套肉糜制品质构预测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具体地阐述了肉糜制品质构预测系统中模型库设计的方法和思路,为实现针对肉糜制品质构特性预测的动态综合服务系统和质构模型库共享服务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水稻小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水稻生产是中国广大稻区农民收入和减轻贫困的重要途径,而土地细碎化可能是目前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减轻农村贫困的主要瓶颈之一。【方法】采用详实的农户调查以及作物水平和地块层次的数据,用两阶段法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一个水稻主要产区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研究区早稻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5,晚稻为0.83,而单季稻为0.79。稻田平均地块大小对早、中、晚3种水稻的技术效率都有显著的正影响。此外,家庭规模和农地规模对3种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也有显著影响。人口较多的家庭或规模较大的农场技术效率较小家庭或小农场要高。【结论】在现有技术状态下,水稻小农户的技术效率仍可得到可观的提高。研究揭示,减轻土地细碎度的项目如果能够与促进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措施结合起来,将是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官司河流域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四川省绵阳市官司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农业自然生产潜力阶乘修正模型,综合分析光照、热量、降水、土壤等主导环境因素,对研究区水稻、小麦、玉米3类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就订正系数而言,温度对光合生产潜力的影响较小,光温生产潜力接近光合生产潜力;降水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平均订正系数为74%,土壤因子对气候生产潜力的订正系数为63%。就3类粮食作物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而言,水稻为10785.22kg/hm2,小麦为6653.01kg/hm2,玉米为9586.26kg/hm2。官司河流域不同作物间增产潜力存在明显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小麦水稻,表明该区域可挖掘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空间较大,据此提出了提高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和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亚寒  周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350-4351,4370
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考虑气候因素和粳稻生产投入要素,测算我国粳稻1980~2012年的生产效率,并使用效率损失模型测算出气候变化对粳稻效率缺失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粳稻的生产效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波动较为平稳;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对粳稻生产效率缺失有显著(1%水平)正的影响,即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均会使粳稻生产效率降低;平均气温会促进粳稻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作物温度适宜性评价函数和生产潜力计算模型,并在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水稻的相关参数,分析了气候条件及其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稻生育期温度适宜性和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条件的变化,使得早稻移栽分蘖期和灌浆成熟期、晚稻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温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从温度适宜性评价的平均值变化来看,1981~1997年分别比1951~1980年提高了11.1%,5.2%,13.4% 和13.2%。从生产潜力来看,除了早稻光温生产潜力有明显增加外,早稻光能生产潜力和晚稻的光能、光温生产潜力均呈下降趋势,但是自80年代以来,生产潜力的下降趋势减弱。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三省71个站点的气象资料为依据,运用逐步订正法计算了玉米、水稻、大豆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讨论了温度和水分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由东南向西北差异较大,呈递减趋势。且玉米最适宜种植在吉林省平原地区,水稻最适宜在辽宁省东南部种植,大豆则适宜种植在北部、东部低温或多雨地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对一元回归积分原理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实践与试算,提出了多元回归积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上方法计算了汉中地区农科所的水稻产量及光温资料,所得光温回归积分函数曲线与汉中盆地水稻生产实际相吻合。文章最后在综合国内外生产潜力方法的同时,给出了利用光温回归积分函数曲线与各时段的偏差计算光温生产潜力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日本水稻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日本(分为10个地区)水稻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Panel data),采用非参数的全要素生产率HMB指数方法对日本水稻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得到各个指数的变动趋势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本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在1998-2007年间呈现较大波动且总体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主要受纯技术效率、要素...  相似文献   

18.
作物产量预报是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课题。产量变化除受生产力水平包括耕作制度、管理措施、水利条件、肥料和良种等因素及政策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一个地区的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利用历年水稻单产资料,对影响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并建立了早稻产量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9.
水稻生育期预测的非线性发育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模拟研究中发育期预测是基础环节。因为它为模拟作物生产力提供时间上的框架。目前对水稻发育过程尚未完全研究清楚,难以用解释性模型来描述。生产上普遍使用的积温法有一定问题,因为它隐含着发育速度与温度呈线性关系。本研究发现:对于调节IR8(籼稻)和藤坂5号(粳稻)播种到开花期间的发育速度,夜温比昼温有更大的效应。这一现象假设是由于发育速度与温度呈非线性关系引起的,因为夜温通常比昼温低。基于这一假设,本研究提出一个解释性能较好的非线性模型来量化水稻发育对温度的反应,并用相乘法则来综合温度和光周期的效应。该模型比线性加性模型和CERES-Rice中的发育模型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尽管由于数据观察值本身的异质性,模拟值与观察值还有一定差异。这种异质性来源之一是移栽效应,它在基因型(品种)间的差异似乎较小。为改善模型的预测性能,移栽效应可以作为一个乘子引入模型中以修饰光温效应。  相似文献   

20.
亢继林  陈林  王平  王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13-17915
利用水稻光温生产潜力综合参数,建立水稻产量受气象因素影响的数学模式,采用气象产量分离,作出水稻前、中、后期及全生育期受气象因素影响的动态评估,并总结了在较大地区应用该方法进行水稻气象灾害评估的利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