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引起大豆根系发育受阻和群体产量严重下降。为了进一步研究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机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理分化以及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基因和分子机制,对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研究及品种选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是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各种生物防治方法的逐渐深入研究,生物防治这一措施将在大豆生产上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与为害发挥重要作用。对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线虫研究室及部分国内外的线虫研究室在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讨过去生防措施的利弊,探索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的新方法,为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防治该病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由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简称SCN)侵染引起的,危害世界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1].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和黄淮海两个大豆主产区,每年发生面积150万hm2以上.要想解决大豆胞囊线虫病问题,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种植抗线虫病品种[2].由于抗线虫高油品种滞后于生产,因此加快抗线大豆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步伐是当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豆胞囊线虫病(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与其他防治方式相比,选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文中综述了抗病育种在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概况,并提出相应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介绍淮北地区大豆常见病虫害如食心虫、蚜虫、豆天蛾、斜纹夜蛾、花叶病毒病和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方法,以提高大豆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7.
办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休眠体(胞囊)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发生较普遍。一般可使大豆减产5%~10%,严重的可达30%以上甚至绝产。1症状识别大豆胞囊线虫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受到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植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变黄,  相似文献   

8.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内蒙古大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病害,是大豆重迎茬种植,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卵残留过多引起的毁灭性病害,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环保型大豆重迎茬专用肥是无污染的、高效的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肥料。  相似文献   

9.
<正>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危害大豆生产的限制性病害,大庆市风沙干旱盐碱地是世界上大豆胞囊线虫的严重发病区域。目前,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方式就是利用抗病品种~([1])。抗线虫大豆耐盐碱、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对线虫病害具有较好抗性。应用抗线虫品种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和重迎茬~([2]),既可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大豆单产,又可降低生产成本。抗线  相似文献   

10.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种植期常见的线虫病害。气温、土壤条件等多种条件都可以导致这种病害的发生。这种病害可以导致大豆大面积减产,而且在中国各大豆类种植区都有发生。该病害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或者改善种植环境等方式防治。病原形态特征:胞囊线虫的雌雄虫形态不同,老熟雄虫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并探讨其防治技术,对不同品种、品种混播、不同耕作方式胞囊线虫病进行了田间鉴定。利用烘干称重法等对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单株胞囊数量和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选用抗线品种可有效地减少大豆植株根际胞囊的数量;品种混播对防治大豆胞囊线虫没有明显的效果;不同耕作方式中,原垄卡种产量高于其它方式。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病可以通过应用抗线品种、不同耕作方式等防治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大豆主要病虫草害如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结线虫病、大豆食心虫、马齿苋等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大豆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叫根线虫病、萎黄病,群众称为“火龙秧子”。在我国除大豆主产区东北三省普遍发生外,内蒙、河南、北京等地都有发生。六十年代康平发现大豆根线虫病。20年来,由于忽视防治,目前已成为大豆生产中一种严重的病害。1980年,我们参加了中国农科院组织的“全国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研究协作组”,在省、地植保站的大力帮助下,对大豆胞囊线虫病在当地的发病规律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付国会 《新农业》2023,(18):21-22
<正>1大豆胞囊线虫病1.1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危害表现及发生规律大豆胞囊线虫病可发生于大豆整个生长周期。该病的发生是由于土壤中的线虫侵入大豆根系,吸取大豆营养,导致大豆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植株发育不良、矮小、茎叶呈淡黄色、开花迟缓、结荚率降低和结瘪荚、籽粒萎缩褶皱,严重时大豆不结荚,导致大豆产量严重下降。病株根部可见乳白色小颗粒状物质,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和虫害主要是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都容易造成很大的影响,因而在每年的大豆种植中,尤其是重迎茬大豆地块必须做好上述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单介绍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病症状及识别方法,阐述了其主要传播途径,分析了其发病因素,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防治该病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大豆花叶病和胞囊线虫病在我国发生十分普遍,对大豆生产影响很大,甚至绝收。文章分别从发病症状、发病特点等方面加以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为保证大豆的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自1899年在我国东北发现以来,至今在全国的大豆产区都有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一般发病减产15%以上,严重发病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应用抗线虫大豆品种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休眠体(胞囊)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发生较普遍。一般可使大豆减产5%~10%,严重的可达30%以上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20.
大豆胞囊线虫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已造成大豆产量严重损失。线虫行为学是深入研究线虫生活史和线虫与寄主植物相互关系的关键。介绍了大豆胞囊线虫的休眠、侵入、运动与迁移、取食和繁殖等方面的行为以及各种行为对环境的适应,以期从行为学和生态学角度为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