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玉米种子的高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从玉米自身方面和对玉米的管理方面。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确保了玉米种子增产增质,下文将细致讨论这两种方式。1.从遗传学角度来提高玉米种子的产量1.1根据当地的环境状况来选取合适的玉米品种在我国各地区的环境差异很大,气候复杂多变,每个地区都应该种植适宜该地区生长的玉米品种,以确保玉米的产量。玉米的品种按生长周期来划分的话分为四种:早熟品种;早中熟品种;中  相似文献   

2.
此实验目的是解决牛心台地区近年来玉米种子市场品种繁多,农民购种难,没有主栽品种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从参试晚熟品种中选择适应当地栽培环境、市场销售前景好的高产、优质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1.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分析1.1选择优质的种子选取优良的玉米种子,有助于极大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具体挑选玉米种子时,需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来进行选择,例如,在我国的黑龙江地区,可以选用一些抗逆性和抗旱性较好的玉米种子,如龙高12等,它对于青枯病、玉米瘤黑粉病和大斑病等,都具有较好的抗病效果;良玉99号的玉米种子在种植时,可以生长出茎秆非常粗壮的玉米苗,因此它具有较好的抗倒伏效果,并且可以抵抗大风的侵袭,此外,它对于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二十一世纪全球第一大谷物,其具有突出的品质佳、产量高、适应能力强、营养丰富的特点。新疆省阜康市是典型的春播中晚熟玉米种植区,也是新疆地区最佳玉米种植基地。因此,本文以气候及土壤特征为入手点。从玉米种植土地整理、品种选择、节水灌溉、覆膜栽培要点、玉米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玉米栽培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的适宜熟期品种与最佳共生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玉米中晚熟种(农大108、农大3138)和早熟种(唐抗5)两种熟期类型品种,通过不同播期试验,从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植株生育性状、籽粒灌浆进程等方面探讨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耕作技术适宜熟期类型品种与最佳共生期。结果表明:适宜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种植的玉米品种为中晚熟种农大3138;在北京地区麦田生态条件下,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与小麦的最佳共生期为21天左右,玉米幼苗在田间受抑制程度较小,植株健壮,全生育期光温配置充足合理,籽粒成熟度好,产量和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及产量品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及产量品质特性,为黑龙江省选择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选用晚熟品种(‘先玉335’和‘鑫鑫2号’)、中晚熟品种(‘绥玉23’和‘吉单27’)作为试验材料,在哈尔滨地区(第一积温带)展开试验,对其籽粒灌浆速率、含水量、脱水速率、产量及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不同,中晚熟品种‘绥玉23’和‘吉单27’灌浆启动快、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早于晚熟品种‘先玉335’和‘鑫鑫2号’。各品种的脱水特征亦有不同,相比‘先玉335’‘鑫鑫2号’2个品种,‘绥玉23’‘吉单27’前期脱水速率更大,脱水快,收获时含水量更低。中晚熟品种与晚熟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品质差异显著,中晚熟品种籽粒体积质量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晚熟品种,品质相对更好。为保证玉米正常成熟,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哈尔滨地区种植中晚熟品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凤城、瓦房店地区为代表,选用中晚熟密植品种和晚熟稀植品种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3个密度,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密度、施肥量与中低产田玉米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增肥增密是提高辽东南地区中低产田玉米产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玉米种子种类繁多但质量却得不到保证,种子栽培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产量难以得到提高。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就要从选种、耕地、施肥等各个环节入手,不断提高玉米种子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农资市场上玉米种的种类繁多,如何正确选择品种优良的玉米种子就显得尤为关键。要根据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产量、生育期、抗逆性等情况,根据自己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才能保证玉米的产量和经济利益。要合理的选择优良品种,要注意以下十个要点: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近些年来,随着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种植技术也有所改进,其产量和质量在不断的提升。而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影响玉米产量及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如玉米种子、土壤、气候、水分以及施肥技术等。本文,将从施肥技术入手,分析玉米施肥技术及其对玉米产量的积极影响,以求更好的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2005-2012年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不同熟期组品种产量为基础,分析不同熟期组品种产量变化趋势及增产潜力,从各熟期组对照品种产量结果比较来看,丹玉39沈玉21郑单958(中晚熟)郑单958(高密中晚熟)辽单565,从各熟期组参试品种产量结果比较来看,晚熟组中晚熟组高密晚熟组高密中晚熟组中熟组。辽宁省中熟、中晚熟组品种增产潜力较大,更易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2.
胡亚南  刘颖杰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5):3105-3114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春玉米适种区域及其生育期、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气候模式RegCM4输出的未来RCP4.5新气候情景逐日资料,采用经验频率法预测80%保证率下2011—2050年中国东北地区早、中、晚熟型春玉米种植区域时空变化,同时结合作物模型DSSAT4.5对黑龙江省晚熟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变化特征及该省因气候变化而新增的晚熟品种可能种植区内晚熟玉米的适种性进行模拟评估。【结果】RCP4.5情景下,2011—2050年东北三省≥10℃的积温呈增加趋势,早、中、晚熟型玉米品种种植界限均有不同程度的北扩或东移,可能种植范围扩大。黑龙江省2011—2050年间晚熟玉米新增可能种植区域内适宜种植晚熟品种;气候变化对原有种植区内晚熟品种生殖生长期的影响程度大于对营养生长期的影响,全生育期天数平均缩短2—11 d;产量变化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不考虑CO2肥效作用和考虑CO2肥效作用两种方案下的产量变化范围均介于±20%以内,但考虑CO2肥效作用时的产量较高。【结论】因气候条件变化而新增的春玉米种植区域的适种性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评估。未来40a玉米全生育期天数变化主要源于生殖生长期缩短,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带来的肥效作用可抵消一部分因温度升高产生的对玉米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熟期春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明确目前东北地区主推不同熟期春玉米品种粒重形成过程的籽粒灌浆特性,为玉米籽粒发育调控和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东北区40个不同熟期的高产春玉米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采用60 000株/hm2大田种植。调查各品种出苗至成熟的生育天数,依据生育期对不同品种的熟期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熟期品种产量和百粒重的差异;运用Logistic模型解析不同熟期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分析积累起始势、灌浆速率、灌浆时间等籽粒灌浆参数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结果】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东北地区目前主推的玉米高产品种按生育期长短可分为中熟(I)、中晚熟(II)、晚熟(III)和超晚熟(IV)4类,其中晚熟品种最多(50%),生育期121-130 d,其次为超晚熟品种(25%),生育期131-140 d,中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最少(均为12.5%),生育期分别为101-110 d和111-120 d。60 000株/hm2试验密度下,4个类型品种以晚熟品种产量最高,超晚熟品种次之,中熟品种产量最低;中熟品种产量比晚熟、超晚熟和中晚熟品种分别低45%、44%和35%。中晚熟、晚熟和超晚熟品种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中熟品种(P<0.05)。灌浆初期,中熟品种百粒重最低,超晚熟品种百粒重最高,灌浆30 d后,中晚熟品种百粒重增长速度最快,中熟品种百粒重增长速度最慢。4类熟期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中熟品种的灌浆峰值最高,超晚熟品种最低。各品种达到灌浆峰值后,超晚熟品种灌浆速率下降最慢,中熟品种下降最快。运用Logistic方程可较好地拟合籽粒灌浆过程(R>0.99),将各熟期品种灌浆过程划分为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中熟品种籽粒灌浆参数中积累起始势(R0)、最大灌浆速率(Rmax)、渐增期持续时间(T1)、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v2, v3)明显高于其他熟期类型品种,其灌浆活跃期(P)、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T2, T3)及渐增期灌浆速率(v1)则明显低于其它熟期类型品种。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熟期品种产量与灌浆活跃期、有效灌浆时间(t3)、渐增期灌浆速率、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极显著正相关;与积累起始势、最大灌浆速率、渐增期持续时间、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中熟品种灌浆启动快,灌浆活跃期和有效灌浆时间短,中晚熟、晚熟和超晚熟品种灌浆启动慢,灌浆活跃期和有效灌浆时间长;在保证籽粒安全成熟前提下,延长灌浆活跃期、有效灌浆时间、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提高渐增期灌浆速率,有利于提高不同熟期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对我国食品安全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对玉米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分析,有效防治各种病虫害,提高玉米的产量,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一、选择优质品种在实际栽培之前,必须对玉米品种进行选择。只有选择优质的品种,才能保证玉米的产量。首先,要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必须在充分考虑种植地区的生长特点、气候、水源以及土质等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其次,要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需要创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加大科技投入量。现阶段主要利用玉米种植技术来提高玉米质量,需要选择适当的播种期,玉米播种技巧和玉米成长阶段的管理。文章主要从玉米种植入手,来分析玉米种子种植技术,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用吉林省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12个,4个熟期,每个熟期3个品种,分别为优质米1、2、3级品种.研究了吉林省不同类型优质米水稻品种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优质米水稻品种间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从各熟期品种平均产量表现值看,中晚熟品种产量最高,晚熟品种产量最低,早熟、中熟品种产量居于中间。从优质米级别来看,品种的品质随着产量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21,(15)
正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玉米产量下降。为了提升玉米栽培质量,防止受到螟虫、蚜虫等病虫危害影响,需要增强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玉米栽培技术进行改革创新,可有效提升田间病虫害防治效率,增加玉米的总产量,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1玉米栽培技术要点1.1选取优良的玉米种子玉米品种选择,需考虑当地的土壤状况及季节气候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种植技术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玉米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控技术。本文对玉米的高效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控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提升玉米产量有所帮助。1玉米高效种植技术1.1科学选择玉米品种想要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首先要注重玉米种子的选择。在选种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气候状况,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进行科学选种。应选择生命力顽强的  相似文献   

19.
正1科学选种为了提升深丘地区玉米产量,需做好玉米种子的筛选工作,为高产栽培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深丘地区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第一,选择已通过审定的品种。在选择玉米种子时,了解是否已通过品种选定,并保证它的品种选定号。第二,选择与本地正常成熟期对应的品种。在品种选择的过程中,可选择90~100 d的品种,也可以选择105~110 d的品种,通过麦垄套种方式或机械化贴茬播种的方式进行播种,以此提升种子的产量~([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甘肃临夏高寒干旱地区玉米的气候生态条件,并进行了玉米适生气候区划及玉米产量的气候预测,为高寒干旱地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作物布局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农业气象学和农业气候学为指导,采用1988-2008年临夏地区玉米产量资料和1971-2009年农业气象资料,结合生产调查和1988-2008年物候资料,分析研究了影响甘肃临夏玉米生长的关键生育期及主要气象因子,对该区的玉米适生种植区进行区划,并建立临夏地区玉米各生育期时空动态气候预测模型。【结果】临夏各地玉米种植区海拔高度不同,全生育期≥10℃活动积温和降水量差异很大,根据玉米生育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临夏州气候特点,确定临夏玉米种植最适宜区为海拔1 800m以下地区,适宜种植中熟、晚熟品种;适宜区为海拔1 800~1 900m,适宜种植中熟、中晚熟品种;次适宜区为海拔1 900~2 000m地区,适宜种植早中熟、中熟品种;可种植区为海拔2 000~2 300m,属高寒阴湿气候,以种植早熟品种为主;不可种植区为海拔2 400m以上地区,由于热量条件严重不足,难以达到玉米气候生态条件,不宜种植。建立的玉米苗期、抽雄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的产量气候预测方程,预测准确率均达80%以上。【结论】根据预测模型和气象因子可以科学制定种植结构并调整规划,以指导临夏地区玉米的科学种植,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