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四川省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蚂蚁物种多样性.观察蚂蚁27 788头,经鉴定,隶属于5亚科、37属、77种.蚂蚁群落主要指标为:物种数1~30种(平均12.7种),个体密度0.2~1 332.4头·m~(-2)(平均316.3头·m~(-2)),多样性指数0.000 0~2.219 8(平均1.223 1),均匀度指数0.024 8~0.999 6(平均0.550 8),优势度指数0.139 2~1.000 0(平均0.383 6).不同海拔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在0.000 0~0.552 6之间,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相似水平.总体来看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同时存在多域效应现象.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垂直带高差达2 920 m,栖息着丰富的蚂蚁资源.纬度和海拔共同影响蚂蚁物种的丰富度,气温决定植被的垂直分布,植被类型进一步影响蚂蚁物种的垂直分布,森林结构和人类干扰对蚂蚁群落有重要影响.除了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应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外的蚂蚁多样性进行保护,充分发挥蚂蚁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完善滇西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蚂蚁多样性研究,采用样地和搜索调查法对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蚂蚁群落开展调查,测定分析了该区域蚂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共记录蚂蚁10亚科、49属、130种;22块样地蚂蚁群落主要指标为,物种数目0~39种(平均17.6种),个体密度0.0~525.2头/m~2(平均109.2头/m~2),多样性指数0.000 0~2.629 2(平均1.535 5),均匀度指数0.362 7~0.772 3(平均0.544 6),优势度指数0.101 8~1.000 0(平均0.322 6)。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为0.000 0~0.307 7,处于相似性极差至较差水平。蚂蚁多样性主要指标在底域效应基础上呈现出多域效应现象,表现为山体垂直带上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物种的聚集群,具有不同的保护价值。纬度和海拔共同影响蚂蚁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低纬度和低海拔区域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随着纬度和海拔升高,蚂蚁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山体中、下部蚂蚁群落普遍受到人为深度干扰,在保护工作中应当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喜马拉雅山珠峰段的蚂蚁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喜马拉雅山的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测定珠峰段(海拔变幅5 260~1 840m)30块样地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观察蚁科昆虫22 796头,经鉴定隶属于3亚科、13属、23种。各样地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为0~8种(平均1.9种),个体密度0~1 254.8头/m2(平均107.8头/m2),多样性指数0~1.211 1(平均0.278 3),均匀度指数0.020 9~0.996 2(平均0.272 6),优势度指数0.390 3~1.000 0(平均0.599 3);北坡、山间谷地和南坡的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0.0910~0.400 0(平均0.195 3),海拔对蚂蚁的物种分布有较大影响,坡向和海拔对蚂蚁群落分化具有重要作用。珠峰段蚂蚁物种丰富度总体较低,北坡和山间谷地栖息的物种较少,南坡的物种较多;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基本规律,但在南坡中上部、中下部、下部出现3个峰值,分别为温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物种的聚集群,称之为多域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四川大凉山西部的蚂蚁物种多样性,揭示我国西南山地的蚂蚁多样性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海拔垂直高差达2 711 m,栖息着丰富的蚂蚁物种,合计8亚科、37属、95种;蚂蚁群落中发现优势种2个(尼特纳大头蚁Pheidole nietneri Emery和樱花帕拉蚁Paraparatrechina sakurae Ito,占2.10%),常见种4个(占4.21%),较常见种17个(占17.89%),较稀有种34个(占35.79%),稀有种38个(占40.00%)。蚂蚁群落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总体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和气温对蚂蚁群落主要指标起决定作用;蚂蚁群落主要指标普遍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由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促成,北部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南部主要受人为干扰影响;虽然大凉山西部8个垂直带已经受到人类不同程度的干扰,但是以木里县为主的北部地区和以盐边县为主的中部地区依然保存了大面积天然林,加之该地区多山、海拔相对较低特点,其蚂蚁区系和多样性处于四川省的较高水平,不同垂直带蚂蚁群落间差异明显,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喜马拉雅山的蚂蚁分布规律,2016年在普兰段和吉隆段采用样地调查法,分析蚂蚁的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在普兰段和吉隆段观察到9 955头蚂蚁,经鉴定2个地段的蚂蚁隶属于3亚科,9属,15种,普兰段有5种,吉隆段有14种;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基本规律,同时存在多域效应现象。气温和降雨制约着蚂蚁物种的垂直分布,植被类型和地貌特征影响着蚂蚁个体密度,坡向和海拔对蚂蚁群落分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哀牢山西坡蚂蚁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样地调查法对云南省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西坡4个垂直带、8个水平带28块样地蚁科昆虫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多样性在垂直带上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样地间蚂蚁群落的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西坡样地中蚂蚁物种数目介于1~43种。蚂蚁物种数目、多样性及个体密度在垂直带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优势度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一致,均匀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但也出现了一些非规律性的例外,可能与植被的次生化和片断化有关。样地的85组相似性系数中,有3组相似性系数处于0.25~0.50,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并接近极不相似,占3.5%;其余82组为极不相似水平或无任何相似,占96.5%。在北段2250m、中北段2500m、中南段2250m海拔以上植被类型和其它植被类型之间,基本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在这些海拔之下则基本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说明生境的异质性对蚂蚁群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揭示滇东南地区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滇东南地区的蚂蚁群落结构,合计发现蚁科(Formicidae)昆虫10亚科64属197种。滇东南地区蚂蚁群落中发现优势种1个[拟毛蚁待定种1(Pseudolasius sp.1),占物种数的0.51%],常见种2个(占物种数的1.02%),较常见种18个(占物种数的9.14%),较稀有种38个(占物种数的19.29%),稀有种138个(占物种数的70.05%),丰富的稀有种提高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该地区5个垂直带蚂蚁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师宗垂直带、丘北-师宗垂直带平均海拔较高,植被类型和树种组成相对简单,蚂蚁群落物种较少;西畴-麻栗坡、马关-河口垂直带平均海拔较低,植被类型和树种组成相对丰富,蚂蚁群落物种丰富。在该地区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待定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8.
哀牢山西坡垂直带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友  罗长维  徐正会  李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15-17717,17719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西坡4个海拔带8种植被类型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地表蚂蚁有110种,其中41种蚂蚁在样地中表现为优势种;地表蚂蚁群落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升高优势种所占比例逐渐递增而个体密度、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递减的规律性,保护区外的地表蚂蚁由于人为干扰而呈非规律性;在8种植被类型中,蚂蚁的个体密度、优势种数量、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思茅松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干性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4种植被类型中表现为较高,而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苔藓矮林、河谷稀树灌木草丛、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较低。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理苍山及邻近地区蚂蚁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揭示了大理苍山及邻近地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规律。该地区蚂蚁丰富度在我国处于中等水平,其物种数、多样性和均匀度基本符合山地蚂蚁多样性分布规律,即随着海拔上升而降低,优势度的规律正好相反,但在山体中部的蚂蚁群落拥有更高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该地区多数蚂蚁物种具有明显趋阳性生境特点,其个体密度在郁闭度较低的针叶林内较大;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但是相邻的同一植被间表现出较大的群落相似性,生境的多样化和植被的差异性促成了蚂蚁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西坡4个垂直地带8种植被类型的土壤蚂蚁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共有74种土壤蚂蚁,其中42种为优势种;土壤蚂蚁群落多样性随海拔高度增加呈规律性的变化:优势种所占比例逐渐递增,优势种数目降低、物种数目递减、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在8种植被类型中,土壤蚂蚁个体密度、优势种数量、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思茅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3种植被类型中较高,而在干性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苔藓矮林、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4种植被类型中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深入揭示中国西双版纳地区半常绿季雨林的蚂蚁多样性。【方法】采用样方法和Winkler法分别调查了该植被类型的蚂蚁群落。【结果】旱季半常绿季雨林的蚂蚁群落包括7亚科、43属、106种,其中优势种2个(西氏拟毛蚁Pseudolasius silvestrii Wheeler、亮红大头蚁Pheidole fervida Smith),常见种14个,稀有种90个。【结论】中国热带地区蚂蚁多样性水平很高,目前的调查很不充分,亟待开展更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热带雨林地区5个样方适合做快速调查,做充分调查至少需要10个样方。样方法和Winkler法各有利弊,但是样方法可以采获更多的蚂蚁物种,建议在今后的调查中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揭示滇西南蚂蚁区系特点。【方法】2020年6—7月和2021年6月,采用样地调查法和区系分析法对滇西南地区的蚂蚁区系进行研究。【结果】共记录10亚科74属220种蚂蚁,东洋界分布种占绝对优势(220种,占100.0%),古北界分布种位居第2 (88种,占40.0%)。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滇西南地区蚂蚁区系具有典型华南区特征(220种),与西南区(150种)关系最密切,与东北区(6种)关系最疏远。【结论】从北向南随着纬度降低,蚂蚁物种丰富度增加,古北界分布种比例依次递减,东洋界分布种比例依次递增。滇西南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为蚂蚁群落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条件,丰富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植被为华南区物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冀北沙漠化土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实验证据。【方法】以冀北承德地区植被退化的沙漠化土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沙荒坡地不同坡位带状黄柳生物沙障内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坡位黄柳沙障对物种结构及多样性影响。【结论】不同坡位建立黄柳生物沙障,植被恢复效果明显,从坡顶到坡底,群落物种数量逐渐增加,群落优势物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逐渐从一年生草本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变为多年生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L.))、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结果】不同坡位的群落内共出现植物物种7科11属17种,其中坡顶出现4科6属8种植物,坡中出现植物共4科8属8种,坡底出现植物共7科10属15种。坡顶、坡中、坡底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为坡底坡顶坡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伴随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坡底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坡顶和坡中。  相似文献   

14.
单个蚁巢红火蚁对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定殖单个蚁巢红火蚁入侵荒草地后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陷阱法和诱饵诱集法调查距红火蚁蚁巢不同距离的蚂蚁类群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群落多样性指数探讨新定殖红火蚁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动态变化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红火蚁入侵后与本地蚂蚁竞争激烈,红火蚁对距小蚁巢1 m、大蚁巢1和3 m处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距红火蚁小蚁 巢1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在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6月(45.02%)及占较小比例的8月(16.01%),蚂蚁个体数和优势度指数增加,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在距红火蚁大蚁巢1、3 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呈现先降而后逐渐上升趋势,在红火蚁占较小比例的6月(48.36%,1 m)、7月(34.06%,3 m)和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9月(89.94%,1 m;59.52%,3 m),蚂蚁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还揭示了引起荒草地单个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变动的主要蚂蚁种类及其变化情况。【结论】两种入侵荒草地的红火蚁种群对距其蚁巢较近距离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小蚁巢和大蚁巢近距离处,红火蚁工蚁占比例较大,本地蚂蚁物种数、个体数、蚂蚁类群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全面揭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保护区的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结果】8个垂直带的58块样地共采集蚂蚁10亚科61属209种。水平分布上,西坡的蚂蚁物种数高于东坡(171 vs 145),西坡特有种64种,东坡特有种38种,东、西坡共有种107种;垂直分布上,东、西坡的蚂蚁物种数均与海拔负相关(西坡R2=0.65,东坡R2=0.63);10类不同生境中,中低海拔的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栖息的蚂蚁物种较为丰富(分别为127和104种),高海拔的苔藓矮林中蚂蚁物种最贫乏(3种);觅食和筑巢分析中,土壤为蚂蚁最喜欢的觅食和筑巢场所,其次为地表,最后为植物上。【结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植被保护整体良好,孕育着丰富的蚂蚁物种。低海拔的人为干扰对蚂蚁物种有不利影响。多数(超过70%)蚂蚁物种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栖息生境都十分有限,生态位极其狭窄,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地法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6个垂直带与9个水平带,共33块样地进行蚁类调查,探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物种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34 328头,分属于5亚科32属59种,其中24种为重庆新记录种;掘穴蚁等26种蚂蚁的垂直分布高差在350 m以下,生态幅狭窄;四川曲颊猛蚁等24种蚂蚁仅分布于1个垂直带,水平分布范围最窄;不同海拔样地的优势种基本稳定在1~3种,物种数有3~19种,稀有种有0~10种,后二者随海拔增加均呈先平缓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 000 m处达到峰值;不同水平带之间的蚂蚁群落相似性随海拔增加呈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 250 m达到峰值。因此,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分布与海拔梯度及水平分布位置密切相关,有近一半的蚂蚁物种生态幅狭窄,且水平分布仅在1个点。蚂蚁物种分布也受人为因素影响,低海拔地带受人为干扰重,生境破碎化、单一化,不利于不同群落间蚂蚁物种的交流与扩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其生态系统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功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在陕西太白山和周至自然保护区,分别依据环境因子(海拔、坡向等)选取发育阶段一致的有代表性的油松典型群落类型,共建立20m×30m样地20个,记录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量,分析秦岭中段油松次生林群落各层次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不同层次物种丰富度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乔木层优势种明显;其中乔木层以优势种油松的重要值最高,而灌木和草本优势种重要值较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均随着海拔增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基本呈正态分布;在坡向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中,除了均匀度指数外,其余各指数在阳坡相对较高,物种较为丰富;相对于草本,坡向对灌木层物种的影响更为明显。【结论】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较为丰富,多样性较高,海拔、坡向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滇西北怒山西坡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探讨滇西北怒山西坡蚂蚁群落特点与物种多样性。该区域是我国蚂蚁区系比较丰富的地区,亚科和属的丰富度比较明显,其物种丰富度具有随海拔升高而递减、从南向北递减的基本规律。蚂蚁的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和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小生境积温和森林结构制约,结构良好、积温较高的小生境拥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积温较高的阳性小生境拥有更高的蚂蚁个体密度。蚂蚁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反映出滇西北怒山西坡具有显著的生境多样性特点,同时也反映出该区域的山体中下部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度干扰。  相似文献   

19.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生境地表蚂蚁多样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Ⅰ)、牛筋条-黄荆林(Ⅱ)、余甘子-明油子灌木林(Ⅲ)、新银合欢+桉树混交林(Ⅳ)、桉树林(Ⅴ)、新银合欢林(Ⅵ)、多树种混交林(Ⅶ)、印楝林(Ⅷ)、云南松林(Ⅸ)等9种不同生境地表蚂蚁群落的多样性。采集标本29 730头,隶属于5亚科20属46种。各试验地地表蚂蚁群落个体数量46-12 091,物种丰富度4-29,优势度水平0.191-0.77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597-2.250,均匀度指数0.181-0.791,Jaccard相似性系数0.033-0.697。9种生境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排序为Ⅰ>Ⅲ>Ⅷ>Ⅶ>Ⅸ>Ⅴ>Ⅱ>Ⅳ>Ⅵ。通过聚类分析,9种生境地表蚂蚁群落可分为干热性群落、喜热性群落、偏湿性群落及湿性群落。自然植被类型的蚂蚁群落均以臭蚁亚科占优势。人工植被中的云南松林大头蚁占优势,生态恢复状况良好;其余人工植被的恢复状况尚无法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秦岭中段锐齿槲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生态因子影响特征进行分析,为类似分布区域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在陕西周至及太白山2个研究区依据不同海拔、坡向等设置20个20m×30m的样地,调查锐齿槲栎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分析其重要值、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树种共有33种,其中锐齿槲栎优势显著,重要值为42.10%,为该群落的建群种;其次是鹅耳枥,其重要值为10.20%,为该群落的优势种。该群落灌木层共有物种89种,其中乔木29种,占总物种的32.58%;灌木60种,占总物种的67.42%,灌木层中物种繁多,但单个物种的优势度不高。草本层有物种71种,呈随机分布,均具有荫生性特点。该群落不同林层的物种丰富度排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当海拔从1 083m上升到1 547m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升高,在海拔为1 547m时达到最大值;当海拔由1 547m上升到1 882m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又逐渐降低。林地光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林下层物种的更新发育,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总体在阳坡相对较高。【结论】海拔、坡向对锐齿槲栎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作用明显,海拔1 083~1 547m的阳坡是锐齿槲栎次生林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