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7,(5):1-4
通过对广东某麻黄种鸡场抽取的130份样品进行禽白血病抗原ELISA检测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该鸡场感染禽白血病的阳性率为10%;从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到肝脏、脾脏、胰腺、大脑、肺脏和气管等器官组织中有数量不等的髓细胞样瘤细胞呈局灶性或散在增生。根据ELISA检测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的结果,说明该麻黄祖代鸡群感染了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2.
采集了2020年1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某种鸡场的花鸡、麻鸡、乌鸡3个品系的雏鸡胎粪及不同周龄鸡的血浆样本合计160 396份,对其进行鸡白血病病毒p27(ALV-p27)抗原检测。对抗原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个品系ALV-p27抗原总阳性率从2.28%下降至1.21%。雏鸡胎粪、公鸡全血及母鸡全血样本中均存在较低ALV-p27抗原阳性率。3个不同品系的鸡在不同生长周期检测过程中呈现出不规律的排毒期。该种鸡场通过3个不同品系鸡的排毒规律调整禽白血病控制和净化方案,增加抽检次数,淘汰阳性鸡,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地方品种鸡场核心种鸡群鸡白痢的感染状态与净化成效。方法分别于15、19、23、27、35周龄按10%的比例集姜堰市某蛋鸡场新杨黑、苏禽绿壳2个地方品种鸡群的全血样本,用鸡白痢平板凝集抗原进行抗体监测。根据血清学监测结果及现场剖检病变,无菌采集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的肝、脾等组织,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高敏药物选择实验。采取淘汰阳性鸡、加强饲养管理及高敏药物防治等措施进行鸡白痢的净化。结果鸡白痢的净化效果显著,新杨黑鸡鸡白痢血清抗体总阳性率由15周龄的27.33%下降至35周龄的0.67%。苏禽绿壳鸡鸡白痢血清抗体总阳性率由15周龄的36.67%下降至35周龄的1.33%。结论通过连续5次的检测、净化措施,鸡白痢的净化取得了显著的成交。为该地区地方鸡品种蛋鸡场鸡白痢的净化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5,(12)
研究旨在对重庆地区疑似鸡白血病病例进行病原的分析鉴定,并建立该病原的检测鉴定方法。采集疑似鸡白血病感染肉鸡的肝脏组织,制成组织悬液,进行鸡白血病的Elisa检测,同时,依据NCBI中公布的鸡白血病前病毒DNA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确定病毒亚型。结果表明,鸡白血病的Elisa阳性检出率为60%,PCR检测结果显示,分别在900bp和700bp的位置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该病例为鸡白血病的B和J亚型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对发生一起肿瘤性疾病的某种鸡场,全面检查病死鸡内脏器官的眼观病变和组织学病变,并作羽髓马立克氏病病毒抗原的检测。从发病特点,多种内脏器官出现肿瘤,法氏囊出现萎缩或肿瘤,显微病变检查结果及马立克氏病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等几方面综合分析,可以确定该鸡群的肿瘤性疾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和禽白血病毒感染引起的,是马立克氏病和禽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混合发生。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20,(6)
通过对长顺绿壳蛋鸡原种场100套种鸡,采用ELISA方法检测禽白血病A/B亚型和J亚型抗体、P27抗原,结合品种选育,淘汰阳性鸡,经4个世代净化,种鸡血清禽白血病A/B亚型阳性率8.88%、禽白血病J亚型阳性率9.17%,种蛋ALV-P27阳性率2.02%。  相似文献   

7.
贺学龙 《畜禽业》2023,(2):94-96
禽白血病是养鸡生产中常见病毒性肿瘤疾病之一,该病除引发感染鸡多种肿瘤性疾病外,还会引起鸡群免疫抑制、生长缓慢、蛋重减轻、产蛋量减少等多种亚临床症状,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围绕禽白血病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毒检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对鸡白血病进行介绍,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虾肝肠胞虫(EHP)、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在宁波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中的致病途径和流行规律,采用PCR方法检测了该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南美白对虾及其周边环境和生物中这4种病原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南美白对虾样本中,WSSV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未检出,VpAHPND阳性率最高,为14.6%,其次是EHP和DIV1,阳性率分别为10.2%和2.9%;土塘养殖模式下对虾病原检出率最高,为61.3%,其次为小棚模式和帆布池模式,病原检出率分别为26.3%和22.2%,大棚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中未检出病原;水样中检出WSSV、EHP、VpAHPND、DIV1阳性批次数分别为1、14、8、6;底泥样品中未检出病原;周边环境生物中,仅1个批次的脊尾白虾检出EHP阳性。结果表明:4种病原在夏季有较强的流行趋势,需要针对性地加强防控;大棚养殖模式的抗风险能力要高于其他养殖模式,在该模式下水质相对稳定,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病原在底泥和周边环境生物中检出率较低,而在...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21,(7)
目的通过检测稻城县牦牛血清中的布鲁氏菌病抗体,了解当地牦牛布病的感染情况,从而为稻城县牦牛布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对牦牛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次检验,检测结果为阳性和可疑血清,用试管凝集试验再次检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牛即为布鲁氏杆菌病感染牛。结果稻城县牦牛布病抗体检测总阳性率为3%。其中3个不同乡镇的牦牛血清样本中有2个乡镇检测出阳性样品,赤土乡检测出5个阳性样品,阳性率3.55%,傍河乡1个阳性样品,阳性率3.57%,香格里拉乡0个阳性样本,阳性率0%。结论基于对稻城县牦牛布病抗体进行检测与分析,发现稻城县部分地区牦牛存在布鲁氏菌病感染。  相似文献   

10.
鸡毒支原体(MG)是造成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菌。通常采用血清学方法诊断该病,由于存在非特异性交叉反应,这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为解决MG快速诊断问题,该研究根据已发表的鸡毒支原体种特异性序列FMG-2合成一对引物(MG1,MG2),用PCR方法检测MG。结果表明,该PCR方法对MG能特异性扩增732bp目的片断,而对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却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PCR产物经测序,其序列与Genbank序列同源性为98.86%。用PCR方法检测60份感染样本,其阳性检出率为80%,而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检出率仅为50%。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养鸡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鸡场迅速增多。与此同时,鸡病的发生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采取一些有效净化措施,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确保鸡群健康,提高养鸡效益。1规模化鸡场疫病流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2,(12):17
<正>2010—2012年三年来国家相关实验室临床检测信息,我国商品肉鸡群中平均H9隐性感染率是1%~2%,发病死亡鸡群中H9N2感染率是72%~85%。临床上发现目前H9发病后多并发有其它病毒、细菌等;相当部分会同时并发两种以上病毒。常见形式是H9+病毒+细菌+支原体+致病因子,气囊炎是最终结果。混合感染的禽群,很多时候混感的病原是病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20,(7)
鸡混感性呼吸道病临床非常常见,混感的病原有多种,主要为病毒类、细菌类和支原体等,感染鸡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后期出现全身症状;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鸡场的消毒,提升养殖场管理水平,做好鸡群的免疫工作,治疗时可针对感染的病原种类,采取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数学者认为生猪高热病的流行基本上由多病原混合感染引发,且与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猪弓形体等密切相关。本试验通过连续4年对本地规模猪场上述5种病原的抗原和抗体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发现猪瘟的抗体合格率为79.8,抗原检出率为34.1,证明猪瘟野毒抗原存在,是引发猪瘟持续感染而导致猪场高热病的一个主要病因;猪蓝耳病抗体为75.6,低于80,也是造成高热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猪圆环病毒感染率为49.6,但感染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伪狂犬为12.9,弓形体为14.8,基本可以排除本市生猪高热病与该2种病原的相关性。此外,从检测结果来看,2009-2010年猪瘟野毒抗原阳性率高,猪瘟免疫抗体下降,而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的血清阳性率在上升,可以证明与生猪高热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2,(12):71
<正>2010-2012年三年来国家相关实验室临床检测信息,我国商品肉鸡群中平均H9隐性感染率是1%-2%,发病死亡鸡群中H9N2感染率是72%-85%。临床上发现目前H9发病后多并发有其它病毒、细菌等;相当部分会同时并发两种以上病毒。常见形式是H9+病毒+细菌+支原体+致病因子,气囊炎是最终结果。混合感染的禽群,很多时候混感的病原是病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年来粤西地区养殖户普遍反映凡纳滨对虾长不大的情况,本实验室运用对虾EHP和IHHNV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该两种病原进行了流行性调查。结果显示,在87份样品中,EHP的检出率为41.38%,IHHNV的检出率为12.18%。在检测样品中,两份不同海域的海水样品有检测到EHP和IHNNV,而经处理过的养殖用水和育苗用水中未检测出上述病原;成虾的EHP检出率最高达93.75%,种虾的IHHNV检出率最高为38.10%。在本地选育的种虾和进口种虾中,均有检出EHP,检出率分别为80.00%和33.33%,进口种虾中未检测出IHHNV。在不同养殖场样品的检测结果中,EHP载量指数最高的对虾平均日增长体重最小,即载量指数为10的对虾样品日增长量为0.039 g;而EHP载量指数最低的日增量大,即载量指数为2的日增长量为0.90 g。对B养殖场不同养殖时长的对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份样品的EHP载量指数分别为6、7和7;B养殖场20号池不同规格的对虾EHP载量指数均为4。  相似文献   

17.
鸡毒支原体(MG)是造成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菌。通常采用血清学方法诊断该病,由于存在非特异性交又反应,这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为解决MG快速诊断问题,该研究根据已发表的鸡毒支原体种特异性序列FMG-2合成一对引物(MG1,MG2),用PCR方法检测MG。结果表明,该PCR方法对MG能特异性扩增732bp目的片断,而对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却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PCR产物经测序,其序列与Genbank序列同源性为98.86%。用PCR方法检测60份感染样本,其阳性检出率为80%,而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检出率仅为50%。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4,(4)
<正>王芳菲、梁大明、汪明等对我国12个省市的集约化养鸡场进行了鸡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具有品种普遍性,即所有鸡品种均可感染发病;我国发病鸡群主要集中在商品蛋鸡,占74.49%;种鸡群占25.51%,发病种鸡群众的母鸡和公鸡均有发病;92.86%的鸡场反映鸡体外寄生虫病主要发病季节在3-11月份,也有7.14%的鸡场反映常年可见该病;54.08%的鸡群在转入蛋鸡舍之前就发现感染了外寄生虫,最早的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定期对上海主养区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工作。51份样品的分子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测出阳性,其中虹彩病毒1(DIV1)阳性检出率为29.41%,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为3.92%,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为1.96%,副溶血弧菌(Vp)为19.61%;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虾肝肠胞虫(EHP)等4种病原未检出。408项病原检测结果中,4种病原的阳性总样本数量为28份,总体阳性率为6.86%。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病原携带率处于较低水平,DIV1、副溶血弧菌(Vp)是携带的主要病原。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病原流行特点,从苗种选购、养殖过程管理、药物选用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控,减少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21,(2)
牦牛是稻城县牧民生产生活资料。然而由于高原的交通不便,当地兽医力量薄弱等原因,牦牛的各种疾病频发,其中牦牛腹泻是牦牛常见的疾病,也是困扰当地牦牛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引起牦牛腹泻的病因众多,其中病毒感染为主要原因,为调查稻城县牦牛轮状病毒BRV感染情况,2019年5月在稻城县牦牛主要养殖区域的5个乡镇采集了46份牦牛粪便样本,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46份粪便样本中BRV检出的阳性样本数为16份,BRV的阳性检出率为34.78%。表明稻城县牦牛BRV感染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