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欣 《畜禽业》2013,(6):30-32
目的:建立SPE-HPLC分析方法同时测定饲料中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和雌二醇。方法:饲料样品经甲醇水溶液提取,正己烷脱脂,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用HPLC分离测定。采用Xterra RP18色谱柱,乙腈-0.025% H3PO4(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8nm。结果: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和雌二醇的检测限分别为0.02、0.02、0.01、0.02μg/mL;线性范围均为0.1~5.0μg/mL;萃取回收率≥80.5%;日间精密度≤2.5%。结论:所建方法准确、灵敏、简便,适用于饲料中4种雌激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优化建立了测定饲料中喹乙醇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甲酸∶15%甲醇水(体积比为1∶99)超声提取,过膜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喹乙醇在0.01-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2,当添加水平为0.02-0.5 mg/kg时,加标回收率为76.1%-97.1%,相对标准偏差为3.78%-7.27%。喹乙醇的测定低限为0.02 mg/kg,该方法满足饲料中喹乙醇残留分析的要求,为快速、严格的检测饲料中喹乙醇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3-吡啶甲醇(3-pyfidylcarbin01)常作为医药中间体使用,作为扩血管药物能刺激血液循环加速,作为饲料添加剂能促进家畜生长发育。但同时3-吡啶甲醇也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兴奋剂;目前国内还没有检测饲料中3-吡啶甲醇含量的方法.广东药学院陈晓颖等探索了猪饲料中3-吡啶甲醇含量的测定方法.取氨基柱作为色谱柱,以磷酸二氢钾(0.025mol/L):乙腈:庚烷磺酸钠(0.25mol/L)=25:7,5:0.4(V/V,pH4.50)为流动相 .  相似文献   

4.
以等量混合的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计成脂肪水平为1.62%、3.71%、5.77%、7.96%、9.95%和12.01%的6种饲料进行60 d养殖对比试验研究了饲料中花(Hem ibarbus maculatus)幼鱼脂肪水平适宜量。结果显示:花幼鱼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花的相对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投喂脂肪水平为7.96%的饲料花的生长最快,相对增重率为(1066.35±13.15)%;以投喂脂肪水平为5.77%的饲料花对蛋白质利用最高,蛋白质效率为(1.84±0.10);以投喂脂肪水平为5.77%的饲料花对饲料的利用最好,饲料系数仅1.39。研究结果表明:花幼鱼饲料中脂肪含量以5.77%~7.96%为最佳,考虑到饲料成本,把花幼鱼饲料脂肪的最适含量定为6%~7%。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求新的饲料源,俄罗斯养鱼从业者大力开发利用荨麻作草鱼饲料获得成功。据测定:每公斤荨麻的嫩茎和枝叶中含胡萝卜素300~440mg、含维生素C6000~8000mg、维生素E1200mg、维生素K180mg,其它的可消化水溶蛋白、单宁酸、铜、锌、铁等微量元素等均是普通草鱼饲料的5倍左右。经试验,所喂草鱼的体重增长比对照组高23%-25%。  相似文献   

6.
在2006年对52尾野生史氏鲟亲鱼用3种不同的饲料方法进行训化试验并进行了对比,每种饲料方法驯化1个月:直接用人工配合饲料训化野生史氏鲟的训化率为0;用训化野生西伯利亚饲料方法训化的训化率为5.8%;用自制的饲料方法训化的训化率为32.7%.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 VE和 VD3 的技术及试验溶液的皂化、提取、浓缩等试样前处理方法。选出了最佳色谱条件 ,流动相 :甲醇 +水 (95 +5 ) ,流速 :1ml/min,温度 :室温 ,进样体积 :2 0μl,检测波长 :2 64nm。  相似文献   

8.
以初始体质量(8.00±0.20)g的鲈为实验对象,在海水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鲈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通过在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L-苏氨酸使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分别达到0.75%、1.03%、1.36%、1.67%、2.04%和2.31%,配制成6水平等氮等能饲料(41.83%粗蛋白质,19.68 kJ/g总能)。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放养30尾鲈。实验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6:0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32℃,盐度为22~28,溶解氧含量在7 mg/L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94.4%~98.9%)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增加,鲈的增重率显著升高(150.3%~256.9%)(P<0.05),且在1.67%苏氨酸饲料组达到最大值(256.9%),然而,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增重率有下降的趋势。鲈的氮累积率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13.18%~26.36%)(P<0.05),且在1.67%苏氨酸饲料组达到最大值(26.36%),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进一步增加,氮累积率有下降的趋势。饲料苏氨酸含量对鲈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以增重率和氮累积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鲈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1.77%和1.88%,占饲料蛋白质的4.21%和4.47%。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食用菌菌糠作为饲料在草鱼养殖中的可行性,同时寻求一种低成本的草鱼养殖方法,以姬菇菌糠为原料,经粉碎和微生物发酵后,按一定的比例添加到草鱼日常饲料中喂养草鱼,试验共进行60d,通过比较养殖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间草鱼增重和饲料系数的差异来判断姬菇菌糠作为草鱼饲料的使用效果。结果显示:姬菇菌糠经微生物发酵,粗蛋白含量由8.8%增加到9.2%,粗纤维由26.8%下降到26.2%,营养价值有所提高,但变化不大;对照组、菌糠10%添加量和20%添加量试验组的饲料系数分别为1.51、1.45和1.42。以上试验结果说明食用菌菌糠可作为草鱼饲料起到替代部分商品饲料的作用,采用商品饲料+发酵菌糠的喂养方式可降低草鱼养殖的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10.
以鲤鱼鱼种为试验对象,在饲料中分别加入0%、10%、20%、30%、40%的脱毒蓖麻饼,并用豆饼来调整各试验组饲料的蛋白质总量,经40天饲养,结果表明:添加20%脱毒蓖麻饼的饲料可以促进鲤鱼生长。  相似文献   

11.
饲料糖水平对点篮子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鱼粉为蛋白源,糊精为糖源,配制等蛋白质(含量为35%)、等能量糖水平分别为5%,10%,15%,20%,25%,35%(标号分别为T1、T2、T3、T4、T5、T6)的6组配合饲料,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投喂56d,研究了饲料中糖水平变化对体重为34.45±10.61 g点篮子鱼生长、体成分和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点篮子鱼的摄食率和生长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特定生长率(SGR)与饲料糖水平之间适宜的二次方程:y=0.455 1+0.012 5x-0.000 3x2(R2=0.913 7),点篮子鱼饲料中糖的最适添加水平为20.83%;饲料系数(FCR)和肌肉中粗脂肪含量与饲料中糖水平变化成正相关;高糖组(T6)鱼的肝脏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糖组(P<0.05)。综合实验结果认为:点篮子鱼饲料糖适宜添加量为15%~25%。  相似文献   

12.
琼胶和海藻酸钠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亲水性胶体,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生物降解性。为提高琼胶/海藻酸钠复合膜的应用性能,以琼胶、海藻酸钠为成膜基料,甘油为增塑剂,阿魏酸、单宁酸、柠檬酸和丁二酸为交联剂,采用溶液浇筑法制备了琼胶/海藻酸钠复合膜,通过测定复合膜的机械性能、耐水性、阻湿性、不透明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微观结构,研究了4种交联剂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交联剂均显著提高了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耐水性和阻湿性(P<0.05),但显著降低了膜的透明度(P<0.05),且当阿魏酸和单宁酸添加量为5%、柠檬酸和丁二酸为10%时,交联剂对复合膜的改善作用最好。4种交联剂中,柠檬酸交联膜的性能最好,当添加量为10%时,其拉伸强度为46.98 MPa,断裂伸长率为17.87%,水溶性为24.17%,溶胀率为38%,水蒸气透过率为0.51 g·mm·(m2·h·kPa)-1。FTIR分析显示,柠檬酸和丁二酸通过与琼胶和海藻酸钠分子中的羟基(-OH)发生酯化反应,改善复合膜的性能,阿魏酸和单宁酸通过与琼胶和海藻酸钠形成分子间氢键...  相似文献   

13.
草金鱼幼鱼蛋白质需要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坤  张静  卢文轩 《水产养殖》2012,33(4):8-11
分别给初始体重为(19.56±1.78)g的金鱼幼鱼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6%、28%、30%、32%、36%、40%和42%的7种颗粒饲料,探讨草金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38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36%时,草金鱼的增重率最大,显著高于蛋白质含量为26%、28%、30%和42%的饲料组(P<0.05),蛋白质含量为32%~40%的3个组间的增重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蛋白质含量为28%~44%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含量为36%的饲料组饲料系数最低。通过对相对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两项指标的回归分析,确定草金鱼幼鱼配合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3.83%~35.31%。  相似文献   

14.
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对黄颡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吉桥 《水产学报》2005,29(4):512-518
将黄颡鱼种放养在网箱中,投喂蛋白质含量30.0%、38.0%或46.0%和维生素C磷酸酯0、500、1000或1500mg·kg-1的半纯饲料。50d的饲养表明: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8%~40%时,鱼的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饲料维生素C磷酸酯含量为847、850、994和634mg·kg-1时,血清总蛋白、γ球蛋白、溶菌酶活性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低。饲料蛋白质含量从30%上升到38%时,鱼体蛋白含量由60.95%升到69.86%,脂肪由29.27%降至21.69%;达46%时,鱼体蛋白(64.35%)含量下降,而脂肪(26.06%)含量上升。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8%时,鱼肌肉中饱和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极显著地低于和显著高于饲料粗蛋白为30%和46%组。后两组鱼肌肉n-3/n-6值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饲料蛋白含量为38%时,两个高蛋白饲料组中,鱼肌肉中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含量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饲料蛋白30%组。黄颡鱼种饲料中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最适含量分别为35.58%~40.60%和600~800mg·kg-1。  相似文献   

15.
鳙慢沉性饲料加工及其蛋白营养需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梯度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双螺杆挤压膨化加工鳙(Aristichthys nobilis)慢沉性饲料的制作工艺,并通过饲养实验确定鳙幼鱼对饲料蛋白的适宜需求量。结果显示:饲料加工过程中物料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机筒温度对鳙饲料的下沉速度(SV)和糊化度有显著影响。当物料水分含量控制在25%、脂肪含量控制在7%~9%和机筒温度控制在90→115→130℃时,鳙饲料具有糊化度高、下沉速度慢的特性,适合鳙的摄食需求。在此工艺基础上,以酪蛋白和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制作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25%、30%、35%、40%和45%的6种配合饲料,饲养初始重6.0 g的鳙90 d,以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为主要指标,评价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鳙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鳙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增加,当饲料蛋白水平为35%时达到峰值。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确定鳙对饲料蛋白质的适宜需求量为34.65%~34.88%。  相似文献   

16.
以初始体质量为(13.88±0.28)g的卵形鲳鲹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盐藻添加量(0.0%、0.1%、0.2%、0.4%、0.8%、1.6%)饲料对其体色和生长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鱼,每日饱食投喂2次(8:00;17:00),试验周期为56d。结果显示,盐藻添加量为0.1%~1.6%时,随着饲料中盐藻水平的提高,卵形鲳鲹背部和腹部黄色值(b*)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饲料中添加盐藻可明显改善卵形鲳鲹体色;与此同时,卵形鲳鲹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盐藻水平的上升呈下降趋势(P0.05),未添加盐藻的对照组具有最高蛋白质效率和最低饲料系数,且与盐藻添加量为0.4%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盐藻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饲料盐藻水平对卵形鲳鲹体成分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脂肪含量对黄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池塘网箱中进行,黄鳝体长(31.7±5.5)cm,体重(26.96±10.27)g.试验分为2大组:第1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相同(质量分数35%)、脂肪含量不同(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第2组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不同(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5%、45%、55%.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结果显示:当蛋白质质量分数相同且均为35%时,脂肪质量分数为10%的饲料对黄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不同时,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5%、脂肪质量分数为10%的饲料对黄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8.
大黄鱼幼鱼对饲料中锌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初始体重为(1.78±0.02)g的大黄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养殖桶规格:200L)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4·H2O使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9.68、30.63、48.94、91.28、167.49和326.81mg·kg-1.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大黄鱼.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3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5~29.5℃,盐度为25~28,溶解氧含量在7mg·L-1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84.2%~96.7%)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大黄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升高[(2.47~2.77)%·d-1,P<0.05],且在91.28mg·kg-1锌饲料组达最大值(2.77%·d-1),然而,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进一步增加,SGR维持在一相对稳定水平,各处理组间体蛋白(14.0%~15.0%),体脂肪(5.4%~6.1%),灰分(3.7%~4.1%)及水分含量(76.1%~77.9%)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锌含量显著影响大黄鱼脊椎骨、全鱼和血清中锌的含量,而对肝脏锌含量无显著影响.以SGR与骨骼锌含量为评价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分别为59.6和84.6mg·kg-1.  相似文献   

19.
配制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1%,25%,29%,32%,36%,40%)的饲料,在水温为(26±0.5)℃的条件下对(2.37±0.10)g的蓝曼龙幼鱼进行了50d的喂养实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蓝曼龙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转化率(FC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1%~29%时,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含量增加呈升高趋势;在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9%~36%时,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含量增加呈下降趋势。通过折线模型可知,在该实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蓝曼龙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约为28.76%。  相似文献   

20.
魏凯  马龙  时晓  耿琰 《中国水产》2022,(3):90-92
为比较不同方法对瓦氏雅罗鱼受精卵的脱粘效果,采用滑石粉和单宁酸分别进行脱粘试验.根据脱粘材料和脱粘时间的不同,本试验共分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结果显示,用滑石粉和食盐进行脱粘的试验组,其受精卵粘连率和水霉感染率均低于单宁酸试验组,而受精卵成活率高于单宁酸试验组.结果表明,利用2%滑石粉—食盐溶液对瓦氏雅罗鱼受精卵脱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