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7,(4)
为了解柳城县某鸡场禽流感H5亚型、禽流感H7亚型和新城疫免疫情况,在2017年1月和2月两次采集某鸡场血清共60份,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禽流感H5亚型抗体、禽流感H7亚型抗体和新城疫抗体。结果显示禽流感H5亚型抗体合格率是100%,禽流感H7亚型抗体合格率是100%,新城疫抗体合格率是100%。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21,(7)
为了解四川省2020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效果,在春、秋两防集中免疫后,从四川省21个市(州)共采集禽血清样品4 053份,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H5和H7亚型禽流感分别进行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合格3 745份,平均合格率为93.92%,其中,春季合格率为96.49%,秋季合格率为91.35%;禽流感H7亚型免疫抗体合格3 782份,平均合格率为93.28%,其中,春季合格率为96.4%,秋季合格率为90.15%。数据表明,四川省2020年春、秋两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野生水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IV)自然被动免疫状况,于2010—2011年,在大庆龙凤湿地分别采集绿头鸭、须浮鸥、黑翅长脚鹬三种野生水禽巢卵150、184和128枚,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H5和H7两种AIV的卵黄抗体。结果表明,绿头鸭H5和H7亚型禽流感卵黄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3.33%和14.67%,平均卵黄抗体滴度分别为4.55和3.45(log2);须浮鸥H5和H7亚型禽流感卵黄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4.78%和11.96%,平均卵黄抗体滴度分别为3.78和3.18(log2);黑翅长脚鹬H5和H7亚型禽流感卵黄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1.25%和9.38%,平均卵黄抗体滴度分别为3.85和3.67(log2)。由此可见,野生水禽种群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接触情况是较为频繁的,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种群的病毒携带情况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山鸡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一直引用了家禽的免疫程序,也未能开展系统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给山鸡规模化养殖带来了较大的隐患。为此,于近期组织开展了一次针对种山鸡全周期(一个世代、56周)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的跟踪检测和免疫效价评估试验,并分析提出了山鸡专用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推荐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5.
H9N2亚型禽流感是一种低致病性禽流感,但其除可引起禽类呼吸道症状和出血性病理变化外,还可造成蛋鸡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并可造成鸡群死亡等严重损失;为此,笔者选择一家山鸡养殖公司的一批祖代种鸡,采用灭活疫苗开展了连续一个世代的H9N2亚型禽流感免疫与抗体效价跟踪检测,并经对结果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6.
用禽流感H5N1亚型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丹顶鹤,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H5亚型HI抗体,结果表明,免疫后2周即能检测出抗体,之后逐渐上升,至第八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且较稳定,然后缓慢下降,免疫后20周时免疫抗体降至3.38log2,保护期可达4~5个月。新生丹顶鹤初免后4周免疫抗体低于保护临界值(临界值为4log2)。二次免疫后4周可使免疫抗体达到免疫保护临界值,并可持续4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9,(3):8-9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属于国家强制免疫病种。为了解四川省201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分别在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后,从四川省21个市(州)共采集禽血清样品3 667份,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分别进行H5和H7亚型禽流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合格3 553份,平均合格率为96.89%,其中,春季合格率为96.52%(1 777/1 841),秋季合格率为97.26%(1 776/1 826)。禽流感H7亚型免疫抗体合格3 515份,平均合格率为95.85%,其中,春季合格率为95.44%(1 757/1 841),秋季合格率为96.28%(1 758/1 826)。表明四川省201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7,(10)
为了解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8株)的免疫效果,为临床上制定合理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提供依据,随机抽取6个厂家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8株)进行免疫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二免后28 d 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组的免疫抗体合格率Re-6株在88.89%以上,Re-8株均为100.00%,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我国H5、H7亚型禽流感不断盛行,毒株复杂化,呈现出多样化特征。随之,我国养禽业疾病防控以及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急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有效开展禽流感防控工作,高效防控H5、H7亚型禽流感,最大化降低发生率的基础上推动新时期养禽业"健康、协调、稳定"发展。从不同角度客观分析了我国H5、H7亚型禽流感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非疫区用H5亚型禽流感疫苗对20日龄以上鸡、鸭进行免疫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不同日龄的鸡鸭免疫接种H5亚型禽流感疫苗20 d后其HI抗体效价不同,不同种类的家禽的免疫效果也不相同。75日龄肉鸡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最高,达6.4 log2。而75日龄肉鸭的HI抗体只有2.5 log2。  相似文献   

11.
汪佳红  冉华兵 《畜禽业》2009,(10):38-39
H5亚型禽流感(AI)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成年鸭和幼鸭后,用ELISA法检测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AIVH5亚型灭活油乳剂疫苗两次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成年鸭,而一剂H5亚型AIV灭活油乳剂疫苗接种幼鸭后的免疫应答反应不好。  相似文献   

12.
<正>为进一步做好家禽H7N9流感防控,2017年7月7日,农业部《关于切实做好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秋季免疫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7]24号),决定从2017年秋季开始对全国家禽全面开展H7N9免疫。2017年1-9月,全国共发生9起家禽H7N9流感疫情,对家禽产业造成一定影响。平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蛋鸡养殖是全县精准扶贫的一项主导产业,加强蛋鸡H7N9流感综合防控对策研究,认真组织实施蛋鸡H7N9流感各项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对保障蛋鸡业生产安全、蛋鸡产品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4,(6)
<正>禽流感是一种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禽及野鸟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名欧洲鸡瘟、真性鸡瘟,被OIE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国家强制免疫的主要病种之一。为了及时掌握流行病学动态和免疫效果,笔者于2013年对延平区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的血清学进行采样和检测,以科学评价免疫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5,(2):64
<正>我国科学家发现人感染H7N9致病新机制。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周育森研究员团队联合其他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种新的致病机制:H7N9病毒可导致人体一类免疫蛋白分子——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从而引发急性肺损伤。他们根据这一发现,采用新的治疗策略,即通过一种针对过敏毒素C5a的抗体药物来调节补体的分子表达水平,证实可以大大降低"炎症因子风暴",显著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从而能够有效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肺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套能够同时检测禽流感病毒H7N9经典毒株和新型变异毒株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以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HA保守基因、HA裂解位点和NA基因为检测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三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验证。结果参考GenBank收录毒株序列设计引物;探针分别选用ROX、FAM、VIC为荧光基团;阈值设定原则以阈值线刚好超过阴性对照检测荧光曲线的最高点;试剂盒特异性好不受其他亚型流感病毒以及常见禽类病毒的干扰;灵敏度可以达到100~101个EID50。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能够用于禽流感病毒H7N9毒株检测。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0,(6)
禽流感病毒可以导致鸟类家禽出现死亡问题。H7N9禽流感属于高致病性的禽流感,不但会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还会导致养禽业的巨大经济损失。我国目前主要利用H7N9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进而控制H7N9禽流感的传播与发展。然而H7N9高致病性的病毒进化非常迅速,因此对H7N9禽流感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研究H7N9禽流感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  相似文献   

17.
在非疫区用H5亚型禽流感疫苗对20日龄以上鸡、鸭进行免疲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不同日龄的鸡鸭免疫接种H5亚型禽流感疫苗20d后其HI抗体效价不同.不同种类的家禽的免疫效果也不相同。75日龄肉鸡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最高,达6.4log2。而75日龄肉鸭的HI抗体只有2.5log2。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21,(7)
2020年秋季集中免疫后,在西昌市25个乡镇中抽检10个乡镇鸡、鸭免疫血清164份,采用国标GB/T 18936-2003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技术,分别检测禽流感病毒H5-Re11株、H5-Re12株和H7-Re2株免疫抗体。结果显示,西昌市25个乡镇被抽检的10个乡镇禽流感H5-Re11株、H5-Re12株和H7-Re2株免疫抗体的合格率均达到了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以上的要求,能够对家禽(鸡、鸭)提供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2)
<正>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N28株)和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1株)各3批,以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1株)推荐的免疫程序和剂量分组免疫5周龄SPF鸡和5周龄SPF鸭。结果为:(1)免疫后1周,各免疫组均未测到HI抗体;(2)鸡免疫后45周,HI抗体效价达到峰值1∶26.05周,HI抗体效价达到峰值1∶26.01∶27.0,随后2周下降相对较快,平均每周下降0.31∶27.0,随后2周下降相对较快,平均每周下降0.30.7个滴度,之后HI抗体效价缓慢下降,直到试验结束,平均每周下降0.040.7个滴度,之后HI抗体效价缓慢下降,直到试验结束,平均每周下降0.040.17个滴度;(3)免疫  相似文献   

20.
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采自健康的鹰、鸽子、野鸭和鹌鹑中的54份血清血清学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总共采集的54份血清样品中,抗新城疫病毒(NDV)抗体流行血清型(seroprevalence)与抗H6亚型禽流感病毒(H6)抗体、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H5)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8%、75.9%、29.6%。而根据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结果发现,H5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较低,最高仅为320,其阳性率为29.6%,推断其可能为新近传入的病毒或新近重组变异出现的新病毒,可能为与该次流感爆发相关的新病毒,这一推断还有待于通过对病毒基因序列的分析而做进一步验证;新城疫病毒在该生态系中的稳定循环,构成了对家禽潜在的威胁,我国目前非典型新城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带毒鸟类的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