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建立了一个考虑CD8+细胞饱和免疫作用的四维HIV病毒感染的动力学模型.证明了解的正性和有界性,得到了感染再生数R_0和免疫再生数R_E.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得到了无感染平衡点、感染平衡点及免疫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且不同的CD8+细胞激活率对于HIV病毒感染的进程有着不一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个考虑CTL饱和免疫的四维HIV动力学模型.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得到无感染平衡点是全 局渐近稳定的;利用符号计算法和Hurwitz判据,得到无免疫平衡点和正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进一步通过构 造Lyapunov函数得到无免疫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考虑了CD4+T细胞的全logistic自我繁殖,构造了具有治疗的HIV病理研究模型,研究了解的存在性、正性及稳定性.通过对每个感染T细胞释放的HIV病毒平均数量N的讨论,得到:如果NNcrit,有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两个平衡点,但此时无病平衡点不稳定,地方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最后通过构造Dulac-Bendison函数,得到了地方病平衡点全局稳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个考虑饱和发生率的HIV动力学模型.模型的动力学性态完全由病毒的基本再生数R0决定.当R01时,无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和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01时,地方性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类具有时滞和非线性感染率的HIV-1模型.借助于基本再生数和线性化模型的特征方程,获得了无病平衡点稳定性的阈值条件,并给出了无时滞和有时滞HIV模型间的地方病平衡点稳定性的蕴含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持续性理论得到了系统一致持续生存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一个具有两个阶段细胞免疫生成机制的HIV病毒感染模型.首先证明了无感染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和全局稳定性,接着得到了免疫未激发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最后讨论了免疫激发平衡点的局部稳定的条件.研究表明分阶段免疫生成机制的引入可能导致系统变量产生周期震荡现象,并通过数值模拟证实了上述相关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7.
考虑CTL免疫作用的HIV感染模型的全局动力学性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个更一般的考虑CTL免疫作用的HIV感染的数学模型.模型的动力学性态完全由基本再生数R0决定.当R0≤1时,无病毒感染的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0>1时,平凡平衡点失去稳定性,感染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类具有饱和感染率的HBV模型,得到了这类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0.根据LaSalle不变原理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当R0>1时,系统存在无免疫平衡点,并且该平衡点在其子系统上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βd2d3+pd1d2+ad1d2d3相似文献   

9.
健康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先进入潜伏期,处于潜伏期的感染细胞能够逃避CTL免疫作用.据此建立了一个考虑感染潜伏期和CTL免疫的HIV动力学模型,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得出模型的动力学性态完全由基本再生数R0和免疫再生数R1决定.当R0≤1时,无感染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当R0>1且R1≤1时,无免疫的感染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当R1>1时,正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一个考虑化疗及静息免疫细胞饱和转化的肿瘤模型.研究了灭绝平衡点、无免疫平衡点、无肿瘤平衡点及共存平衡点的局部稳定的条件,得到了在共存平衡点处产生Hopf分支的条件.最后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青海省海南州夏季藏羊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于2019年7-8月对牧区藏羊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共采集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兴海县和同德县藏羊粪便样品990份.粪便经饱和食盐水处理、麦氏计数、镜检,初步判定藏羊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粪便中检出虫卵863份,总感染率为87%.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兴海县和同德县的藏羊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84%、89%、91%、88%和86%.粪便中虫卵初步鉴定为细颈线虫卵、毛圆线虫卵、仰口线虫卵、奥斯特线虫卵、捻转血矛线虫卵、球虫卵囊和绦虫卵.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兴海县和同德县藏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3%、86%、66%、72%和62%;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6.5%、53.5%、76%、65%和47%.夏季海南州藏羊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传染病动力学,建立了一类具有双线性感染率和免疫接种的SIRS传染病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定性和稳定性理论,讨论了平衡点的性态和全局渐近稳定性,得到了一些新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温州地区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附属宠物医院就诊的578份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检测出温州地区犬细小病毒感染阳性病例113份,感染率为196%;感染犬以3~12月龄犬为主;未免疫犬感染率最高,达到848%;纯种犬的感染率也是最高,达到841%;温州地区犬细小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春秋两季;通常采用早期血清、单抗治疗和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南宁地区水牛场中水牛球虫流行状况,通过对粪便中卵囊计数,对感染率和感染强度2项指标进行计算。调查结果显示,巴氏艾美耳球虫、牛艾美耳球虫、邱氏艾美耳球虫感染率较高,说明上述3种球虫感染较为普遍;而巴氏艾美耳、椭圆艾美耳以及阿拉巴马艾美耳球虫感染强度较高。调查结果对于研究制订水牛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温室番茄灰霉病流行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对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两个代表性温室的番茄灰霉病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分析病叶率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温室番茄灰霉病的I-S关系模型。利用多种数学模型拟合田间灰霉病增长变化趋势,通过比较绝定系数(R2)和剩余均方(RMS),证明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温室番茄灰霉病的田间动态变化过程。分析发病因素,指出初始病情(Xt1)、日平均温度(T)和日平均20~30℃的小时数是影响温室番茄灰霉表观侵染速率的最重要因素,利用这3个因素可以预测病害增长速率,结合田间流行趋势模型作者组建了温室番茄灰霉病预测预报的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16.
杨凌地区家兔球虫种类与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杨凌地区的部分养兔场球虫种类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杨凌地区家兔艾美耳球虫(Eimeria)感染率高达83.5%,且各月龄段的兔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1~2月龄的幼兔最易感染,感染率为99.4%,3~4月龄的感染率为97.0%,5~7月龄的感染率为78.7%,而12~24月龄的成年兔的感染率为38.9%。检出11种兔艾美耳球虫,其中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forans)、黄艾美耳球虫(E.flsvescens)、无残艾美耳球虫(E.irrestidua)和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检出率的24.0%、17.0%、14.0%和12.8%。  相似文献   

17.
选择断奶1~10d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90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A组(麦科隆预防试验组)、B组(麦科隆治疗试验组)、C组(青霉素治疗对照组)各30头。通过20d试验,在用致病性大肠杆菌攻毒后,A组发病率为20.00%,比未进行保护的B,C两组的66.67%,70.00%分别下降了46.67和50.0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治愈率A组为100%,比B,C两组的91.13%和90.05%分别提高8.87和9.9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死淘率A组为0,B,C两组分别为4.67%和10.53%,A组与B,C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B,C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麦科隆微生物制剂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是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  相似文献   

18.
具有免疫治疗的HIV感染模型的最优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类具有IL-2免疫治疗的HIV感染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进行了讨论.该模型描述了血浆中CD4+T细胞、游离病毒和免疫治疗药物IL-2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以IL-2的注射速度为控制变量,以CD4+T细胞浓度尽可能大而IL-2注射速度尽可能小为目标函数,得到了最优注射速度的表达式和相应的最优系统,并且证明了当治疗末端时间充分小时最优系统的解唯一,同时给出末端时间充分小的估计式.最后利用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对所求最优控制下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9.
我国马铃薯主产区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我国马铃薯病毒病发生情况,在马铃薯主产区黑龙江、内蒙古、甘肃、云南等马铃薯田采集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样品、疑似样品和随机无症样品,试管苗和原原种为随机样品,共649份。应用DASELISA方法筛查6种马铃薯主要病毒:PVX、PVY、PVS、PLRV、PVM和PVA。结果表明:129份样品为阳性,PVY的检出率最高,为9.86%,PVS次之,为6.47%;试管苗PVS检出最多,为32份,原原种PVX检出最多,为10份,大田样品PVY病毒发生比例最高,为54份;有38份样品是由多种病毒复合侵染造成的,大田PVY+PVS复合侵染率最高,为2.93%,PVS+PVY+PLRV次之,为0.98%,试管苗PVS+PVM复合侵染率最高,为4.85%。通过历年的检测结果比较,试管苗中PVS病毒检出率最高,原原种中PVX和PLRV病毒成为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大田样品中PVY检出率一直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摸清广西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肠道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旨在为养殖户提供预防及控制猪寄生虫病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直接涂片法、沉淀法、尼龙筛淘洗法、卢氏碘液染色法、蔗糖溶液漂浮法等对广西12个市的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共3021份样品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广西猪群感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猪球虫、小袋纤毛虫、线虫和隐孢子虫,小袋纤毛虫和猪球虫的感染虽然比较普遍,但感染强度均较低,属于正常带虫现象。广西规模化猪场中线虫感染率最高的是类圆线虫(2.26%),其次是鞭虫(0.98%)和蛔虫(0.81%),食道口线虫最低(0.58%);在广西散养户猪群中,线虫感染率最高的是蛔虫和鞭虫,均为8.19%,最低是食道口线虫(4.56%)。0-6月龄猪群中各种线虫的感染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长,但6月龄以后,线虫感染率在规模化场猪趋于平缓,散养户猪群则明显下降。【结论】广西猪群仍然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其中线虫的优势虫种是猪蛔虫和鞭虫,即广西当前甚至未来几年内,猪群需要重点防范的体内寄生线虫仍是蛔虫和鞭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