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地处中亚东北部,天山山脉西麓,与中国新疆阿克苏地区接壤,研究其气候变化及空间变异空特征对于了解中亚气象与环境变化,应对中国新疆气象与环境将出现的演变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方法】基于英国East Anglia大学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提供的1971~2000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资料,并结合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的9个吉尔吉斯斯坦气象站点国际交换数据,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近30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吉尔吉斯斯坦年总降水量为增加趋势,总降水量在东南部相对较少,西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邻近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大,季节差异明显,春季和冬季降水最多,夏季相对较少,与中国新疆降水特征差异较大,呈"地中海型气候"。年均气温不足10℃,"北热南冷,西热东冷",冬季增温趋势明显,春季呈下降趋势,夏季幅度不大,秋季几乎无变化,气温年较差大于周边国家,但气温年较差减小。【结论】与同处于中亚地区的中国新疆在降水及气温变化上存在较大差异,吉尔吉斯斯坦降水量较高,区域差别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1961~2013年新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新疆65个气象站1961~2013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新疆近53 a来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线性倾向率法,分析新疆1961~2013年以来气温和降水量,在时间序列上,用增减趋势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比分析新疆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的突变情况,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新疆各站点的气候倾向率进行插值。【结果】1961~2013年以来,在时间变化上,新疆年均温和降水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24℃/10 a(P<0.01)和16.238 mm/10 a(P<0.01),且突变分别发生在1993和1983年。四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也呈现增高的趋势,其中冬季增温幅度最大,为0.39℃/10 a;夏季降水量增多幅度最大,为4.799 mm/10 a。新疆年均温、年降水量、四季均温和四季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均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在空间变化上,东疆、北疆西部和北部增温明显;北疆、南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西部和和田地区东部降水量明显增多。【结论】新疆气温、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呈增加趋势,呈现出暖湿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近50年锡林郭勒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锡林郭勒盟地区12个中心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多项式倾斜率等方法,分析了近50a来本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主要分析了气温、降水量与干旱、洪涝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近50a来,锡林郭勒盟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45℃/10a。以冬季最低气温升温最显著,平均增温率为0.65℃/10a,大于冬季平均气温增温率(0.53℃/10a)。年平均气温波峰、波谷上升趋势明显,波峰有9a-14a周期,波谷有7a-16a周期。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最丰沛,进入21世纪以来,降水量明显减少,为各年代最低值。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冬、秋季降水变化不明显。干旱、局地洪涝出现的概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48年安徽省宿州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55-14757
根据1961~2008年宿州市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近48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来宿州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各季中冬季增温最明显,而夏季却出现降温趋势;增温最显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量最大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冬季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对年均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而春、秋季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我国西北干旱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暖湿气候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国家气象数据中心发布的1981—2019年0.5°×0.5°气温和降水量月值格点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法,对近39年来该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近39年来西北干旱区平均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377℃/10 a(P<0.01),天山亚区增温趋势最大;各季节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增高趋势,春季增温趋势最大,冬季增温趋势最小,气温倾向率仅为0.121℃/10 a(P>0.05);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发生增温突变,进入21世纪增温趋势减缓。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倾向率为9.509 mm/10a(P<0.01),天山亚区增湿趋势最大,降水量倾向率为25.673 mm/10 a(P<0.01);四季均呈降水量增加趋势,夏季增加趋势最大,冬季降水量增加趋势相对较小;年降水量在2001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结论]西北干旱区整体处于暖湿阶段,尤其天山亚区暖湿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昆明近期气候变化和异常特征,为区域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和异常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昆明1999 2013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气候均值、气候倾向率、距平、线性趋势和异常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昆明年均气温略呈上升趋势,降水呈下降趋势;气温增温率为0.007℃/a,降水下降率为18.758mm/a;干季增温弱于雨季,而雨季降水量下降幅度强于干季;冬春季呈气温偏高异常,且降水总量呈增加趋势,夏秋季呈低温异常,且降水总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海湟水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温的关系。【方法】以湟水流域7个气象站点1971-2007年近37年的实测降水及气温作为研究资料,分析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温对降水量的影响。【结果】1971-2007年湟水流域近37年平均降水量略有增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而降水量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季(3-5月)。降水相对变率在1971-2000年明显增加,可靠性降低;2001-2007年降水相对变率减小,可靠性增加。在降水量丰沛和偏少的地区,降水量增加幅度不明显;而降水量中等地区,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1971-2007年湟水流域气温呈增加趋势;气温与降水量间大致呈负相关。【结论】流域内近37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降水量略有增加,气温与降水量大致呈负相关,气温低的地区降水相对较多,气温高的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山西省年降水量的分区趋势特征,为当地农业生产及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内18个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1981—2020年降水月值数据为基础,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年降水场进行分区分析。【结果】山西省年均降水量为386~700 mm,分布很不均匀,从东南部及东部偏北地区向西向北呈逐渐减少趋势。山西省年降水场可分为3个区,Ⅰ区位于山西省南部(南区),年均降水量为523 mm,最为丰富;Ⅱ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北区),年降水量降水最少,为433 mm;Ⅲ区位于山西省中部(中区),是Ⅰ区和Ⅱ区的过渡地带,年均降水量为517 mm。南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趋势率为2.472 mm/10a,最近一次突变出现在2016年;北区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趋势率为19.658 mm/10a,突变发生在2011年,且在2018年后降水量增加趋势更加明显;中区年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趋势率为11.295 mm/10a,最近的突变发生于2019年。3个区域年降水量均存在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其中南区主周期为28年、22年、8年和13年;北区主周期为28年、18年和6年;中区主周期为28年和6年。【结论】山西省年降水量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受地形影响较明显,各区降水发展趋势不一致,均具备多尺度周期特征,且各区第一主周期均为28年。  相似文献   

9.
驻马店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俊波  尚可政  王式功  周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04-17107
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Mann-Kendall突变检测分析法,分析了驻马店气象站气温及降水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尤为明显,年降水量以波动变化为主,略有增加。春季增温趋势较秋、冬季更为明显,夏季呈现出降温趋势;春、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减少较春季更为明显;夏季降水增加最为显著。Mann-Kendall突变检测表明,近50年驻马店气温有明显的增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增温是一突变现象;年降水量以波动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0.
锡林郭勒盟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日益严重,对气候变化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从中国知网搜集锡林郭勒盟气候变化研究的文献,使用文献综述方法,对检索到的气候变化文献,从气候变化趋势、气候突变、极端天气变化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锡林郭勒盟气候变化研究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年、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与我国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增温率高于全国平均增温率(0.25℃/10a),以冬季升温最明显。年降水量总趋势略有减少的迹象,与内蒙古地区总降水量呈略增加趋势的结论不一致,只有正蓝旗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内蒙古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各季节降水趋势不同,夏季降水减少趋势对全年降水减少的贡献最大。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均存在突变现象,年平均气温变化的突变点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验证了20世纪80年代全球气温突变增温的结论,但是各季节的突变点并不一致。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温趋势,最低气温增温比最高气温增温显著;不同区域的寒潮和暴雨次数增减趋势不一致。对气候变化趋势研究方法很多,但对该区进行研究时采用的方法相对较单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的较多。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乌鲁木齐站(城区)和达坂城站(郊区)1957-2011年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运用变异系数、Mann-Kendall 趋势检验法及小波分析法,对比分析城区和郊区各气候要素的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周期变化特征,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城区的年均温和年均最低温均高于郊区,而年均最高温低于郊区,因此城区增温主要是由最低温的增高贡献的;城区降水量是郊区的4.1倍,增长速率约为郊区的5倍,表明城市有使城区及下风方向降水增多的效应;城区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表明城区绿地面积逐渐减少;达坂城的风速约为乌鲁木齐的2.27倍,是由于达坂城谷地的“狭管效应”所致.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城区的周期变化与郊区类似,城区的周期性更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1971~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关联耦合模型、线性回归分析法、滑动平均和累计距平的气候统计方法,分析其近43年的气候变化及降水与气温变化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近43年的年均气温表现出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43℃/10a,上升了2℃,四季温度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增温最快;年降水量呈现出减少趋势,春季和冬季降水增加,夏季和秋季降水减少。研究区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耦合度在0.42~0.99之间,显示出了高耦合度;春季和秋季气温与降水量的耦合度较平稳,夏季和冬季的耦合度波动性较大,但是总体耦合度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嘉祥县42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传强  杨以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10-12612
根据嘉祥气象站1964~2005年气温及降水资料,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异常年份的分析等角度对嘉祥42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42年来嘉祥县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尤其明显;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最为显著;42年来年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最少。秋季降水呈下降趋势,而冬季在20世纪70年代为多雨期,夏季在80年代为多雨期,春季在70年代为少雨期。  相似文献   

14.
根据嘉祥气象站1964~2005年气温及降水资料,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异常年份的分析等角度对嘉祥42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42年来嘉祥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尤其明显;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最为显著;42年来年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最少。秋季降水呈下降趋势,而冬季在70年代为多雨期,夏季在80年代为多雨期,春季在70年代为少雨期。  相似文献   

15.
祝奎  刘闯  廖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19-17222
以本溪市区台站数据为基础,同时选取气温和降水2个主要的气象要素指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累计距平法,对本溪市区1955~2011年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7年来本溪市区气温以增温为主,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显著;以1988年为界,可将本溪地区分为1955~1988年相对冷期和1989~2011年相对暖期2个阶段;本溪地区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均呈弱减少趋势,而秋季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总体来说,近57年来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呼和浩特市近50年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资料,应用Thornth 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对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情况,评估该地区植物气候生产力的年代际变化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该区增温率为0.35℃/10a,降水呈弱减趋势,减少率为2.91 mm/10a;近50年呼和浩特市TSPV变化缓慢,表现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冷湿型"、"暖干型"气候类型均出现TSPV正负距平现象,说明气温和降水不是该地区植物气候生产力变化的唯一限制因子;TSPV增减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同步,其中降水变化对TSPV的影响大于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绍兴市各气象站的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绍兴市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变暖趋势是春、冬季比夏、秋季明显,北部平原地区增温趋势大于南部山区。年和春、夏、秋季日较差呈增大趋势,只有冬季最低气温增幅大于最高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年降水量对历年平均降水量的偏差增大,洪涝干旱机率增大。2003年以来绍兴进入降水偏少期。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和降水相反。  相似文献   

18.
选用山东省寿光市1961 ~ 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该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寿光市年、季平均气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高温日数增多,1994年前后气温发生突变,增温明显;年平均、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寿光市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对当地农业生产有利有弊,极端气象事件的增加,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应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防御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9.
云南河口1953年植胶以来气候变化与橡胶树寒害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云南河口县气象站1956~2010年共55年的气象资料.以年均温、降雨量、年极端最高温及极端最低温为指标.初步分析了河口地区55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和特点。结果显示:年均温以每年0.0269℃的速度逐渐升高:年极端最高温以每年0.0219℃的速度及年极端最低温也以每年0.0417℃的速度在逐年上升;云南河口地区气候变暖趋势明显,虽然橡胶树寒害次数有所下降,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但受害频率和严重程度与气候变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81—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索伦国家基准气候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兴安盟索伦镇气候变化特征和影响。结果表明,索伦镇年平均气温为3.0℃,平均气温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夏季增温最为显著,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较小;索伦镇年平均降水量468.5 mm,呈逐年减少,除夏季外,其余3季降水量均呈逐年增加趋势;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增温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加重农作物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