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真理 ,同时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 ,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并不断向前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把马克思主义向中国实际相结合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如何全面正确地反映这些重大成果 ,是理论工作者的一项神圣职责。由肖浩辉研究员主持、曾端期、谭运宏、熊泽成教授共同研究和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一书 ,集中体现了这一伟大事业的发展进程、理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木矛盾理论,首创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完满典范。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并进一步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代表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时代需要而出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向新的方向努力的开始。本文旨在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分析主体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生动成果,二者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农民利益的满足是实现理论认同的基础,是其认同一种思想的根本动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拉近了马克思主义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为马克思主义飞入寻常百姓家提供了政策支持、物质保障等,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正视其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大众化的进程必须借基层党组织发力,将政策利益作为切入点,以宣传教育为基本手段,共同探寻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对妇女的解放,主要侧重对妇女问题的系统分析,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我国的妇女观思想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建立和发展,同时加快我国妇女全面解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民族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思想和民族特性相互交融,创造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表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研究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民生是社会历史概念,民生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范式;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问题,人的利益和需要是民生问题的核心和动力;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网络化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历史际遇,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和时代特点,必须营造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环境氛围,改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制度环境,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组织领导,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孕育阶段富有特色的奠基之作。在动机上,它意在为农民运动辩诬,捍卫其正义性。在创作上,它源于作者对农民问题与国民革命本质联系的深入认识和他较早领导农民运动的具体实践。在文本上,其塔式结构与丰富内容相统一,使理论阐发既有美感又有力度。在思想上,它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理论与中国乡土社会的主要实际结合起来。它在表述上存在若干疏漏,但在总体上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其逻辑构成包括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及判断、对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对中国革命手段和社会主义建设手段的创造等三个方面。从认识论角度来看,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着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合规律性的继承,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合目的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90年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的开始和缘起。问题与主义之间的关系实质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这种关系意味着"主义"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并随着"问题"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问题"的解决又离不开"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在解决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中产生的,并随着世界无产阶级"问题"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中国,伴随中国实际问题的转变而不断发展,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在学习和实践中学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改革《原理》课教学模式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客观要求,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体验教学模式、分组学导教学模式、生态教学模式、媒体教...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突出地强调了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对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的荆州,兴起了具有与此前儒教不同特点的新儒教-荆州学。它的形成不仅缘于宋忠、綦毋闿等刘表集团的内部成员,同时也包括了司马徽、庞德公等在野的名士。在这样广泛的交友关系中成立的荆州学到底具有怎样的特征。又是为何诞生于荆州?修习了荆州学的诸葛亮在刘备处仕官,最终在蜀汉建国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荆州学又在诸葛亮的思想里占据了怎样的地位?此外,在经学上师承宋忠的王肃对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荆州学是经过了怎样的演变才出现了王肃反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安徽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精神共同富裕,文化建设发展高峰迭起,先后出现三次文化发展高峰。安徽文化发展高峰的形成启示我们,发展繁荣文化必须牢牢坚守政治维度、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改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加速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提升了民族素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和发展动力。因此,二者必须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从时代发展、现实国情和党建的高度,提出了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指出,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实践基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发展、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忱一理论和实践基础,是从本质和整体上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执政的共产党为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确保执政兴国,完成历史使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三个代表”从根本上体现了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不仅如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从多方面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