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田间实际调查结果,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分析了镰螯螨在人为干扰因素较小的苹果园内种群的发生动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7-10月,镰螯螨种群数量随着时间变化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8月初达到发生高峰期.除树冠下层呈现均匀分布外,其他部位均呈现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8月1日到10月1日,各部位间种群聚集度变化平稳;10月1日到10月16日,树冠下层、西面和北面的聚集度略有增高.在苹果园生态系统中,芬兰真绥螨、叶螨、镰螯螨三者不仅相互制约而且相互依存.当果园内叶螨种群数量随捕食螨的作用而降低到较低水平后,镰螯螨作为主要捕食螨—芬兰真绥螨的重要补充猎物,对于维持芬兰真绥螨一定的种群数量和苹果园生物多样性及其数量的动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苹果园冬季大型土壤动物的分布及其群落结构特征,以指导果园健康及其害虫的生态调控。2010年11月,选取延安洛川县苹果示范园、常规园两种样地,采用五点法采样、手拣法分离土壤动物。共采集土壤动物67只,隶属3门5纲7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咀刺目为苹果园的优势类群。洛川苹果园冬季大型土壤动物呈多样性分布,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构成了洛川苹果园冬季大型土壤动物的基本成分。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呈表聚性。示范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均大于常规园,而均匀性指数小于常规园;常规园的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集中指数略低于示范园。由此可知,示范苹果园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是新疆南疆地区苹果园的一种重要害虫,本文在阿克苏地区调查了绣线菊蚜在苹果园的种群消长动态,并分析其种群在果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方法。结果表明,5月至8月苹果园中绣线菊蚜的种群动态曲线呈现出明显单峰,6月为种群发生的高峰期。在发生高峰期,绣线菊蚜在果园呈聚集型分布,种群密度在苹果树不同方位间没有显著差异。该时期苹果园绣线菊蚜的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63.90/m+0.16),当防治阈值为1 500头/12枝条时,序贯抽样模型公式为Tn=1 500n±1 534√n。本研究结果为南疆苹果园绣线菊蚜种群调查与测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苹果园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寄生蜂的空间分布动态以及生境对寄生蜂发生量的影响,在陕西洛川和杨凌果区选择样地果园,以5点取样法调查统计金纹细蛾寄生蜂种类数量。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的果园,金纹细蛾的危害率在弃管园最重,达21.13%,覆膜套种幼园最轻4.76%;嘎啦品种受害最大,达10.01%,红星最轻1.56%。金纹细蛾的寄生蜂有5种,分别是瘤羽角姬小蜂Sympiesis soriceicornis、茶细蛾雕绒茧蜂Glyptapanteles theivorae、褐足光盾跳小蜂Ageniaspis testacesipes、光额羽角姬小蜂Sympiesislaevifrons、什毛姬小蜂Pnigalio sp.,其中,瘤羽角姬小蜂在无草老园寄生数量最多,达到37.44头.500片1虫疤叶,覆膜套种幼园寄生最少;茶细蛾雕绒茧蜂在弃管园寄生最多,达到256.82头.500片1虫疤叶,在套种幼园寄生最少;跳小蜂数量在杂草老园果园寄生最多,达到22.23头.500片1虫疤叶;3种蜂均在嘎啦品种上寄生最多。金纹细蛾幼虫、瘤羽角姬小蜂、茶细蛾雕绒茧蜂、跳小蜂在树冠空间分布型整体均趋向于聚集分布,金纹细蛾幼虫、瘤羽角姬小蜂和跳小蜂偏向于树冠内侧和下层,瘤羽角姬小蜂为北侧最多,跳小蜂为北侧最少,茶细蛾雕绒茧蜂在各个方位分布比较均衡。据此可知,果园生境对金纹细蛾及其寄生蜂的发生有密切的影响,精细的管理果园是减轻金纹细蛾的有效途径。在时空动态上,金纹细蛾优势寄生蜂中茶细蛾雕绒茧蜂又显得跟随性以及数量均高于瘤羽角姬小蜂和跳小蜂,茶细蛾雕绒茧蜂可以作为金纹细蛾生物防治的首选寄生蜂。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集度指标分析了山楂叶螨聚集强度的时序变化,以指数模型进行拟合数量动态,运用最优分割法分析了山楂叶螨在香梨上的种群动态。山楂叶螨在香梨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与叶螨的密度有关。山楂叶螨在香梨上呈指数增长,模型为Nt=15.199 4e0.054 t(R=0.913 2**);将山楂叶螨种群动态划分为3个阶段:发展期、高峰期和衰退期。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掌握圆柏大痣小蜂幼虫在祁连圆柏母树林内的种群发生动态,以祁连山东段寺大隆林场盆沟流域分布的祁连圆柏天然母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试验地布设样地和随机选取样株进行圆柏大痣小蜂危害调查,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圆柏大痣小蜂幼虫在祁连圆柏树冠中部幼虫量显著高于树冠上部和下部(树冠中部的幼虫数占总幼虫数52.15%,P0.05),幼虫数在树冠在东、南、西、北方位上所占的比例为58.47%、64.66%、30.12%和27.48%;(2)圆柏大痣小蜂幼虫在祁连圆柏母树林内均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幼虫聚集由害虫本身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3)在回归分析检验中,以La-m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罩笼试验评价天敌控害作用,分析生草模式对苹果园天敌及其控害功能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地面植被控制绣线菊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面植被会影响苹果园天敌的种群发生数量;人工生草苹果园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自然生草园和清耕苹果园;直接调查法获得的天敌与绣线菊蚜的益害比差异不显著,黄板调查的结果显示,人工生草园益害比显著高于自然生草园和清耕园,分别是其3.2倍和22.88倍;罩笼试验结果表明,第15 d罩网处理和开放处理间苹果绣线菊蚜的种群增长比率无显著差异,但清耕园苹果绣线菊蚜的种群增长比率显著高于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苹果园;三种处理苹果园生物控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果园生草能显著提高天敌的密度及益害比,在提高果园天敌数量和控害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胡萝卜微管蚜在灰毡毛忍冬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理论抽样数,为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聚集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的m*-m回归方程分析了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胡萝卜微管蚜种群在一切密度下均是聚集分布的,聚集度具密度依赖性,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原因由昆虫本身的聚集习性和环境作用共同影响;胡萝卜微管蚜在植株垂直层次和水平方位的分布无显著差异,在枝条不同部位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种群密度依次为外部>中部>内部;胡萝卜微管蚜虫口密度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6.182/m+26.755)。胡萝卜微管蚜在灰毡毛忍冬上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橘褐天牛幼虫种群在橘园中的空间分布特点,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研究了橘褐天牛幼虫种群在水平及垂直两个空间维度上的格局。结果表明,天牛幼虫主要集中分布在侧枝(占总数的87.76%),主干上较少(占总数的12.24%),在侧枝上又以第一侧枝和第二侧枝较为常见。无论水平分布抑或垂直空间分布,橘褐天牛在橘园中均呈现为聚集分布,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水平聚集分布在中心区域,垂直聚集分布于距离地面20~80 cm区段内。各个水平区域空间格局研究中,中心区域趋向于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个体间相互排斥,边缘区域和中部区域均趋向聚集分布。各个垂直区段空间格局研究中,40~80 cm区段橘褐天牛表现为随机或均匀分布,其他区段表现为聚集分布。空间分布结果可为橘褐天牛幼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数据,应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聚集强度、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x2拟合检验等方法,研究银沙槐(Ammodendron argenteum)群落主要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原因,并用相关分析比较了6个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银沙槐及其群落内的主要种群分布格局皆为聚集型,各种群聚集程度存在差异,这主要与物种本身以种子来实现扩散和繁殖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沙漠严酷生境中养分、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导致的群落生态过程空间非同步性有关,也与物种适应沙漠环境的共同生态习性密切相关。判定种群分布格局的6种指数方法虽然都表征出较一致的生态学意义,但还需要结合分布格局概率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即进行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x2拟合优度检验相互印证,以便更好地确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固原苜蓿斑蚜种群发生的适宜生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宁夏首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适宜生境不明,监测预报技术落后的局面,在大尺度上对首蓿斑蚜适宜生境进行分析.将宁夏固原市不同时期首蓿斑蚜种群分布插值图与生态气候图、数字高程图叠加,分析首蓿斑蚜密度与生态环境和地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首蓿斑蚜的分布和发生程度与气候、地貌和海拔密切相关,其适宜生境为海拔1501~2 100 m的半干旱丘陵区和半干旱川道区,最易暴发成灾的区域为海拔1701~2100m的半干旱丘陵区.表明首蓿斑蚜的适宜生境与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插值图相结合,可定量分析各生态区首蓿斑蚜种群的空间动态.  相似文献   

12.
间作对甜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明确甜玉米间作不同作物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了甜玉米单作、甜玉米与绿豆、菜豆、甘薯或花生间作生境玉米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发生动态,并比较了不同生境亚洲玉米螟的为害情况。间作生境中捕食性天敌蜘蛛和瓢虫类群的个体数量均明显增加,其中甜玉米间作绿豆或甘薯生境蜘蛛类群增长21%以上,瓢虫类群增长83%以上,显著高于甜玉米单作生境;不同生境间玉米螟赤眼蜂发生量差异不显著,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率均达到86%以上。间作生境玉米生育期内亚洲玉米螟落卵量、斜纹夜蛾及玉米蚜发生量均与甜玉米单作无显著差异,但收获期甜玉米间作生境玉米螟为害率低于单作生境,其中以甜玉米间作绿豆生境最低,总蛀孔数和活虫数分别比单作生境下降55.72%和76.70%。表明间作不同作物对甜玉米田具有一定的控害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并用t检验法、种群聚集强度指标及地统计学方法,对茄田和菜用大豆田烟粉虱成虫数量及空间格局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月7日至8月25日茄田烟粉虱成虫种群增长模型为y=3053e0.0053x(r=0.823*),菜用大豆田烟粉虱成虫种群增长模型为y=2356e-0.1662x(r=-0.9631**),对茄田和菜用大豆田烟粉虱成虫种群数量之间的差异性进行t检验,t值为3.3333,df=7时,t0.05=2.365,两者之间差异显著。这期间两种作物上烟粉虱成虫的田间水平分布和在茄株叶片上的垂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新疆核桃-小麦间作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新疆核桃与小麦间作对麦田杂草种类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2—2017年对新疆南疆核桃-小麦间作、单作麦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疆麦区杂草有39种,隶属14科33属,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藜科为主;优势杂草有9种,分别是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Schur.、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 L.、硬草Sclerochloa kengiana L.、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离蕊芥Malcolmia africana(L.)R. Br.、小蓟Cephalanoplos segetum(Bunge.)Kitam.、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与小麦单作田相比,核桃-小麦间作麦田杂草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2017年物种丰富度最高达27种,代表杂草优势集中性的Simpson指数则是小麦单作田高于核桃-小麦间作麦田,2013年高达0.32;核桃-小麦间作有利于麦田播娘蒿、苣荬菜和离蕊芥发生,但不利于萹蓄发生,其它5种优势杂草在间作和单作麦田的发生密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铵氮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田土壤点源滴灌施肥条件下滴头流量(q)和灌水施肥量(Q)对土壤NH4 -N扩散分布的影响,分析水平和垂直两方向上NH4 -N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滴头流量和灌水量的增大,水平垂直两方向的最大湿润距离增大,且随滴头流量增大,表层积水区半径增大。滴头流量在一定尺度增大会改变NH4 -N在土壤湿润体内的运移扩散方式,进而影响扩散边缘处的NH4 -N浓度和最大扩散距离。灌水施肥量增大使NH4 -N随水运移扩散的距离增大,使扩散区域内NH4 -N浓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绿洲核桃-冬小麦间作系统核桃吸收根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在绿洲灌溉条件下核桃的大面积栽植多采用与农作物间作的模式。采用田间分层挖掘法和图像扫描分析法,对塔里木盆地绿洲灌溉条件下核桃-冬小麦间作系统中核桃吸收根(直径≤1 mm)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核桃吸收根集中分布在10~80 cm土层,约占采样吸收根总根长密度的65.9%,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呈指数函数分布;在水平方向上,核桃吸收根根长密度随着与树干距离的增加呈明显的降低趋势,距离两侧核桃树干0~175 cm,核桃吸收根长密度占采样吸收根总根长密度的65.3%,间作巷道中央吸收根根长密度最低。在绿洲灌溉条件下,核桃-冬小麦间作系统中核桃吸收根水平和垂直分布决定了进入盛果期后,距离树干175 cm以内的10~60 cm土层是核桃与冬小麦的主要水肥竞争区域。  相似文献   

17.
大豆主要食叶害虫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大豆田5种主要食叶害虫的生态位。在时间方面:生态位宽度指数以大豆小夜蛾最高(0.6015);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大豆小夜蛾对银纹夜蛾最高(0.1081);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以大豆小夜蛾对豆天蛾最高(0.7716)。在空间方面:生态位宽度指数以棉铃虫最高(0.9904);生态位重叠指数以棉铃虫对大豆小夜蛾最高(0.1233);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以棉铃虫对大豆小夜蛾最高(0.8870)。应用生态位概念分析了各种群发生的数量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杨树(Populus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林草复合系统中两种植物根系的分布及相互关系,利用WinRHIZOTM对3 a生紫花苜蓿和7 a生杨树在单作和间作条件下0~60 cm土层中的根长密度(RLD)、平均根直径(ARD)和比根长(SRL)的分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间作紫花苜蓿RLD降低了10.01%~54.29%,20~60 cm土壤中紫花苜蓿ARD降低了11.15%~37.30%, 间作苜蓿的SRL比单作苜蓿高10.52%~28.78%;间作增加了 0~40 cm土层中杨树ARD的20.36%~28.08%,增加了苜蓿种植区域0~20 cm土层中杨树RLD的15.51%~34.23%。杨树SRL受到的影响较小,仅在8月5日的0~20 cm 土层中测得单作和间作SRL存在差异,单作杨树SRL比间作杨树高14.46%。单作和间作苜蓿的最高产量均在第一次收获时期,间作降低了苜蓿的产量,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收获中产量分别降低了24.7%、30.9% 和 43.7%,与单作苜蓿相比,杨树/紫花苜蓿林草复合系统中苜蓿的总产量减少了31.2%。通过计算土地当量比,发现杨树与紫花苜蓿复合经营为杨树林带增加了额外来自紫花苜蓿的收入,能够提高系统41%的生产力。综上所述,林草复合系统中紫花苜蓿根系分布及生长受到了不利影响,而杨树根系受到了有利的影响。相比单作种植,林草复合系统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提高新疆地区防护林带生态和经济回报率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