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农业生态区法(AEZ)模型的甘肃省玉米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1~2010年甘肃省农业统计资料,应用AEZ模型,并结合GIS平台对甘肃省玉米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的玉米生产潜力仍处于较低水平,潜力提升空间较大.2009年甘肃省的玉米生产潜力为5 823kg/hm2,比2000年增长了24.40%;2000~2009年,在甘肃省3大玉米种植区中,河西地区的玉米生产潜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甘肃省玉米最优种植区;预计2015年甘肃省玉米生产潜力将达6 072.67kg/hm2,比2009年甘肃省玉米生产潜力增长4.29%.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权法的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承载力是制约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评价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可以指导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选取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两个方面的指标,通过熵权法对甘肃省2005—2017年和2017年甘肃省各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2005—2016年水资源承载力较低;2017年甘肃省大部分市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差别较大,水资源承载力不平衡.甘肃省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鉴于甘肃省水资源比较缺乏的现状,提出了继续提高甘肃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0-2011年甘肃省食用植物油生产相关数据,建立了甘肃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安全预警系统,评估了1991-201l年甘肃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安全状况,预测了2012-2017年的警情状态。结果表明,1991-2011年甘肃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处于轻警状态;2012-2017年也将处手轻警状态。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辣椒育种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努力,选育出辣椒系列新品种陇椒1、2、3、4、5、6号等.陇椒1号1997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陇椒2号2000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综合性状与国内同类品种相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陇椒6号2000年通过省级鉴定,研究水平达国内领先.陇椒3号2007年通过甘肃省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5.
编委风采     
正李城德,男,汉族,1963年8月生,甘肃榆中人,中共党员,农学学士,推广研究员。2002年首批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2010年首批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006年入选中国农业高级专家库。1987年7月参加工作,2005年3月任甘肃省种子总站副站长;2009年2月调任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相似文献   

6.
正李兴茂,男,1975年9月生,甘肃张家川人,博士,研究员。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麦类组副主任委员,甘肃省领军人才。1997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2004年获甘肃农业大学作物学硕士学位,2011年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访学,2014年获甘肃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从事冬小麦育种工作,2014年晋升为研究员。2009年获甘肃省区域试验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获甘肃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  相似文献   

7.
<正>未来5年,甘肃省将以农作物、蔬菜、林木花卉种业科技创新为重点,打造具有甘肃区域特色的现代种业。力争到2020年,使甘肃省特色种业科技总体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甘肃省科技厅出台《甘肃省现代种业科技发展规划》,描绘出了甘肃省现代种业发展蓝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今后,甘肃省将同步推进种业全  相似文献   

8.
正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是甘肃省农牧厅直属的科技推广事业单位,始建于1943年。前身是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是新中国诞生后全国最早建成的绵羊育种试验基地之一,2009年更名为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位于肃南  相似文献   

9.
编委风采     
正李世成,男,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3月出生,甘肃秦安人。1993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学士。1993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破格晋升为高级农艺师,2005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2008年晋升为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10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现任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世成同志一直在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从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刘孝敏  刘叶瑞  谢伟雪  杨一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29-13530,13545
以甘肃省典型气象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甘肃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年太阳总辐射达4 700~6 350 MJ/m2,年太阳总辐射和直射的地理分布特征为由西至东、由北至南递减;各地年太阳日照时数为1 631~3 391 h,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与年太阳总辐射分布趋势相一致。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太阳能热利用。最后,分析了至"十二五"末甘肃省太阳能热利用潜力和节能减排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李城德,男,汉族,1963年8月生,甘肃榆中人,中共党员,农学学士,推广研究员,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首批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006年入选《中国农业高级专家库》。1987年7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同年分配到甘肃省种子公司工作;1990年8月至2009年2月,在甘肃省种子管理总站工作,先后任副科长、科长、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明确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借助于N-E-S模式建立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通过熵权物元模型对甘肃省2011~201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关联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11~2015年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转。2011年到2014年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但2012年甘肃省岷县受"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2011年有所下降;2014年受伏旱、霜冻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2013年有小幅度下降;2015年处于安全状态。综合分析发现,熵权物元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甘肃省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对今后的土地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是甘肃省农牧厅直属的科技推广事业单位,始建于1943年。前身是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是新中国诞生后全国最早建成的绵羊育种试验基地之一,2009年更名为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位于肃南县皇城镇境内,地处甘、青两省交界的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北  相似文献   

14.
对1950~2000年甘肃省农作物受旱面积的年代际变化与同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事件年甘肃省干旱严重,农作物受旱面积大,在拉尼娜事件年甘肃省干旱轻,农作物受旱面积小;1950~2000年甘肃省农作物受旱面积,最大出现在1995年,最小出现在1964年,而1995和1964年分别出现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离厄尔尼诺事件强的年份时间越近,甘肃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越大,反之,离厄尔尼诺事件强的年份时间越远,或厄尔尼诺事件弱的年份,甘肃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越小;1950~2000年甘肃省农作物受旱面积有显著增加趋势,20世纪50年代受旱面积最小,90年代受旱面积最大;50年代农作物受旱面积在100万hm2的年份没有出现,90年代受旱面积在100万hm2的年份有6年;在每个年代的初期,甘肃省干旱几率最大,对干旱预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甘肃农业科技》2005,(7):F002-F002
吕和平,男,1965年8月7日出生,山东省莱西市人,中共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甘肃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研究员,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甘肃省植保学会理事,第四届甘肃省工程咨询专家委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2014年甘肃省大田玉米及玉米杂交制种生产情况、甘肃省玉米市场的供需情况及价格走势,指出影响玉米市场走势的因素和当前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2015年甘肃省大田玉米及玉米杂交制种生产进行了展望。预计2015年若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影响,甘肃省玉米产量将与2014年持平或稍偏上。  相似文献   

17.
<正>试验站站长:罗俊杰,男,汉族,1962年10月生,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任甘肃省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作物学会理事、甘肃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甘肃省"千名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甘肃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  相似文献   

18.
采用1951—2000年及1973—2002年甘肃省降水、冰雹气候资料对甘肃省降水、冰雹特征及变化进行分析,得出:甘肃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甘肃省年降水量呈现出波动变化趋势,但整体趋于减少,且年降水量集中分布在6—8月;甘南高原和祁连山东段是甘肃省降雹最多区域,礼县、天水、武都以东地区、黄河谷地及河西走廊降雹最少,冰雹日数出现在3—10月,集中出现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陇春22号(MY94—9)是甘肃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94年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于1995年进行性状观察和产量鉴定试验,1996-1999年参加甘肃省水地春小麦预试、区试,2000~2003年生产试验和示范种植,2004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审定。  相似文献   

20.
《甘肃农业科技》2008,(9):F0003-F0003
李继平,男,汉族,1966年9月生,甘肃静宁人。1991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同年被分配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至今。200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07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理研究室主任,兼任甘肃省植保学会植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座席专家,2004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