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依据森林生态学原理,提出石灰岩山地人工促进侧柏纯林演替的各项配套技术,包括演替的试验区建设,石灰岩山地立地类型的划分,演替树种的选择,人工开设林窗标准与方法,林窗内人工辅助造林的相关技术,人工促进侧柏纯林自然更新演替要求与方法,以此推动生态退化的侧柏纯林演替。  相似文献   

2.
对徐州石灰岩山地侧柏纯林生态进程分析,找到了中龄林侧柏纯林生态退化原因,提出人工促进侧柏纯林演替的方向、原则和演替方法,通过开林窗补种演替树种,阐述人工促进演替的长期性、阶段性、连续性的生态营林理念和逐步建立乔灌混交,针阔混交的多树种、多功能较为稳定的和谐森林植物群落理念。用森林生态学原理,采取人工措施,按生态营林方向实现侧柏林进展演替。  相似文献   

3.
浅谈徐州市侧柏纯林林相改造的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论述了徐州市侧柏纯林的形成历史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植物学、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提出徐州市侧柏纯林改造的基本途径。即将侧柏纯林人工改造成地带性针阔混交林;同时通过抚育间伐,人工促进其自然演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石灰岩山地植物区系分析和40年生以上大树、古树调查,选择100种以上地带性树种在不同立地类型进行适应性种植,并对这些树种钙的适应性、耐荫性、耐干旱性、耐土壤瘠薄性进行分析和对139个林窗的不同立地类型树木生长进行调查,最终确定石灰岩山地侧柏纯林演替的主要树种和配置树种。  相似文献   

5.
以徐州市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50年生侧柏人工林不同经营密度与林分生长之间的关系规律。根据调查数据,绘制了不同密度侧柏林的径阶分布曲线;建立了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与密度的相关数学模型;并选出适合徐州石灰岩山地侧柏林生长的最优模型,为徐州市侧柏人工林的密度管理和林分生产力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皖东、皖南、皖北的典型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群落调查、更新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安徽省石灰岩山地的适生树种.结果表明青檀、榉树、朴树、琅琊榆、醉翁榆等榆科树种为皖东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的最适树种;麻栎、枫香、黄连木、马尾松、湿地松、侧柏、刺柏、青檀为皖南石灰岩山地造林宜选树种;栓皮栎、板栗、麻栎、青檀、侧柏、杜梨、泡桐等树种为皖北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该研究将为加速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绿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生态造林项目不同造林模型对退化石灰岩山地改良土壤与控制侵蚀的效果,以新泰市岩庄洞山小流域石灰岩山地不同造林模型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以荒坡CK做对照,运用样方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4种造林模型与荒坡的土壤理化性质与地表径流、土壤侵蚀量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造林模型均对土壤理化性状具有改良作用,使得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2)造林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不同造林模型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显著低于对照;(3)不同造林模型改良土壤与降低地表径流和减蚀效应各异,其大小顺序依次为侧柏黄栌混交林S2侧柏五角枫混交林S3侧柏核桃混交林S4侧柏纯林S1对照荒坡CK。  相似文献   

8.
侧柏人工林抚育间伐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济南南部石灰岩山地侧柏人工纯林急待抚育间伐的实际,采用设立固定标准地定位观测动态检测的方法,对侧伯人工林5年来的抚育间伐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各种生长因子的影响及不同间伐强度下林分的稳定性及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提出了适宜的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Excel软件及SPSS软件对石灰岩山地上部侧柏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侵蚀量及土壤侵蚀模数等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石灰岩山地干旱瘠薄的山坡上部侧柏林的造林密度在25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铅笔柏(Sablna virglana Ant.),常绿乔木,原产北美东北部,是珍贵的用材和优美的观赏树种.为了丰富徐州地区石灰岩山地造林树种,1976年春,我场在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的支持下,于徐州市东泉山西坡下部营造了铅笔柏林3.1亩,并同时在铅笔柏林中间栽了一行侧柏作对照,经过5年来的栽培观察,铅笔柏生长良好,现将引种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蒙山国家森林公园5种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分形及水文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分形维数的大小顺序:黄荆纯林侧柏+刺槐混交林草地刺槐纯林侧柏纯林;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的大小关系:侧柏纯林黄荆纯林侧柏+刺槐混交林刺槐纯林草地;总孔隙度表现为侧柏+刺槐混交林草地侧柏纯林黄荆纯林刺槐纯林;各植被类型下毛管孔隙度的大小关系:侧柏+刺槐混交林黄荆草地侧柏刺槐纯林。而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刺槐纯林草地侧柏纯林侧柏+刺槐混交林黄荆;土壤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大小关系:黄荆草地刺槐侧柏侧柏+刺槐混交林。通过对各物理量进行消除量纲处理,对所得结果进行加权,最终得出结论:蒙山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文效益为刺槐草地侧柏黄荆侧柏+刺槐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徐州石灰岩山地侧柏纯林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徐州石灰岩山地侧柏纯林立地的调查和立地类型划分原则、立地类型命名方法的阐述,提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分析得出以基岩种类划分立地类型区,以基岩结构和裸岩度划分立地类型组,以土壤分布状况和土层厚度划分立地类型,以此划分3个立地类型区,14个立地类型组,39个立地类型,对8种主要立地类型特点及演替主要树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徐州山地现有侧柏人工林下层木本植物的自然更新状况,依据40个20m×20m样地群落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林下自然更新的木本植物的组成及其相似性。结果表明,侧柏人工林下层自然更新的木本植物中单科种、单属种优势明显,林下木本植物区系组成复杂,出现的12种区系地理成分中,温带成分占主体,热带成分占较大比例。侧柏人工林下层出现的木本植物种类较多,但不同生境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不高、组成树种的相似性极高,尤其是乔木树种的相似性明显高于灌木树种。林下木本植物的种类组成受立地条件和种子传播方式的显著影响,建议改善立地条件以提高林下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同时控制外来树种的侵入以促进人工林的地带性演替。  相似文献   

14.
在莱芜北部和南部石灰岩荒山人工植被恢复区,选择刺槐纯林、侧柏纯林和侧刺混交林三种典型群落类型,对其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植物物种组成、性状组成、物种重要值和林下优势种的差异,进一步加强森林抚育工作,为改善林分结构、调整林分密度、促进植物多样性的提供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5.
襄垣北石底山的林业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际先进的宫胁造林法,襄垣北石底山林业复垦基础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简要阐述了襄垣北石底山的环境概况,重点介绍了林业复垦基础工程的再造技术,植被重建工程的植物筛选以及建植技术和管护技术。实践证明,侧柏纯林,侧柏、灌木混交林,油松、栎类、灌木混交林这3种林分结构在太行山的废弃石灰岩生态重建中比较合理,侧柏作为先锋树种为改善微环境和恢复森林植被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冀东山地的成土母岩为石灰岩,目前的宜林荒山又主要是干旱阳坡,造林难度很大,而侧柏营养杯苗的抗旱能力非常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高于其它树种。据唐山市丰润区2002年以来的实践,侧柏营养杯苗造林的成  相似文献   

17.
为加速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步伐,进一步探讨石灰岩瘠薄山地造林的有效技术措施,自1991年开始,我们选用侧柏、刺槐、杏、花椒等苗木和种子进行造林试验。3年营造试验林104.5hm~2,直播造林330hm~2,取得了显著效果。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位于嘉祥县城北,属尖山小流域,包括何庙、刘庄、石庄、刘山等4个自然村的荒山丘,海拔45.5~141.3m,  相似文献   

18.
淄博市淄川区位于泰沂山北麓,是以石灰岩山地为主的山区,多以侧柏营造水土保持林。前几年,采取大田育苗,雨季用裸根苗造林的方法,造林成活率很低,有时不足40%,甚至失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借鉴侧柏塑料营养袋种子育苗的做法,进行了侧柏塑料营养袋二级育苗和造林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侧柏纯林林隙和林中空地自然更新的调查,阐述自然更新演替的阶段性,影响自然更新演替的主要因素,提出侧柏纯林更新演替方向,认为侧柏纯林自然更新演替是人工促进侧柏纯林演替的一个部份,自然更新演替具有随机性和局限性,母岩种类不同,更新树种不一,改善光照林间条件,保障幼苗生长,封山育林,提高土壤肥力,保护鸟类、保护母树,可促进侧柏纯林自然更新演替。  相似文献   

20.
曹凤来 《江苏林业科技》1992,19(2):13-15,26
侧柏是绿化石质山地的先锋树种。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侧柏种源在徐州的生产潜力,筛选出更适宜徐州地区造林的优良种源。笔者于1983~1989年进行了侧柏种源引种试验。 1 试验材料和地点 1.1 试验材料 1982年收集了辽宁、北京、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四川、甘肃等省、市19个种源,本场种源作对照,于1983年春育苗,1985年造林。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徐州南郊的徐州泉山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约当东经117°10′,北纬34°14′,成土母质石灰岩,土壤较粘重,pH7~7.5,略呈碱性。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869.6mm,且多集中于夏季,常发生春旱,无霜期205天,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2 试验方法 整个试验分为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两个阶段。1983年春~1985年为苗期试验阶段,1985年3月21日为造林开始阶段。造林苗龄2年生,均为各种源优良苗木。造林为随机区组设计,共4个区组,每区组20个小区(每种源为1小区)。每小区11株,全部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