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苏北沿海棉区抗虫棉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江苏沿海棉区相关市(县)进行了抗虫棉中29抗虫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抗虫棉田间各代次棉铃虫落卵量与常规棉无差异;(2)抗虫棉对2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明显,但其对3、4代棉铃虫的控制作用显著下降;(3)抗虫棉除对棉铃虫有抗性以外,还对玉米螟、造桥虫等鳞翅目幼虫有一定的兼抗作用;(4)抗虫棉对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刺及口器害虫没有抗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棉铃虫暴发成灾,化学防治用药量又不断加大,棉铃虫的抗虫性问题日趋突出,为了克服和延缓棉铃虫抗性的发展,寻找防治抗性棉铃虫特别是对高龄幼虫防效较好的新农药,我们于1998年进行了抗虫丹等新农药防治棉铃虫药效比较试验。1试验条件11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29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其三代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1999年对中棉所29对棉铃虫的抗性进行了田间鉴定及室内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中棉所29F1代抗虫效果明显,基本不需进行化学防治。同时在田间和罩笼条件下,进行了三代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得出了棉花产量损失率与棉铃虫虫口密度的关系式,明确了三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3龄以下幼虫百株20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现有的转 Bt基因抗虫棉种质材料 ,它们对棉铃虫初孵幼虫都表现出显著的抗虫性。抗虫棉在不同生育期抗虫性表现程度不同。苗期 (10片主茎叶以下 )叶片饲喂初孵幼虫的死亡率一般达 10 0 % ,生育后期抗虫性则有所下降。Bt基因转入棉花后能稳定遗传给后代。通过室内汰选 ,烟芽夜蛾等害虫很容易对 Bt杀虫晶体蛋白产生抗性 ,但在目前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栽培制度下以及抗虫棉的多方面表现 ,转 Bt基因抗虫棉推广利用后棉铃虫不会很快产生抗性。还讨论了延缓棉铃虫产生抗性的一些抗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常规棉田中 ,化学农药是防治棉铃虫的主要手段 ,大量用药间接地改变了其它害虫的种群数量 ,而转基因抗虫棉田中 ,由于其高抗棉铃虫施用农药量很少 ,一方面增加了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 ,加强了部分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另一方面 ,又可能使天敌控制作用较差的害虫上升为重要害虫。1转基因棉田害虫发生特点1 .1棉铃虫。GK2、GK3、GK1 2等国抗系列对二至四代棉铃虫都有较高的抗性水平。 1 997~ 1 999年笔者在河北廊坊市和河南省新乡市以 GK2和 GK1 2为材料的研究表明 ,在对照普通棉花品种棉铃虫高峰期百株幼虫二代 44~ 1 38头、三代 1 1…  相似文献   

6.
棉花新品种(系)抗棉铃虫鉴定与综合量化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苗期棉叶接幼虫与田间蕾铃期罩笼接蛾试验 ,对江苏省区试棉花新品种 (系 )进行抗棉铃虫鉴定。根据对棉铃虫幼虫存活、幼虫发育进度、叶片与蕾铃受害程度影响的测定结果 ,应用综合抗性值方法进行抗性综合量化评估。结果表明 ,南抗 7号对棉铃虫具高抗程度的综合抗性水平 ,TK9988、30、泗抗 1号、1 0 9B对棉铃虫接近高抗 ,GK31、盐抗1号、盐抗 1 1 0 7为中抗 ,KC2 36、新 71 8为低抗 ,而泗棉 3号则对棉铃虫无抗性 ,为利用抗虫棉花新品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棉酚含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棉酚含量的棉叶饲喂棉铃虫幼虫,高棉酚(>0.05mg·g-1)饲喂,棉铃虫的生殖力降低5倍,存活率降低7倍,全代发育期延长,杂交育种试验表明,棉酚的遗传力较高,这一生化抗性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的抗药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是棉花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棉铃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 ,由于化学农药的高频次、高浓度等不合理施用 ,致使棉铃虫的抗性剧增。抗性棉铃虫的综合治理成为我国棉花持续、稳定发展的突出难题。因此研究我国棉铃虫抗药性的现状 ,提出抗性治理对策 ,对于保障棉花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我国棉铃虫抗药性的发展我国棉铃虫抗药性发展的历史与化学农药使用的历史密切相关。5 0年代至 60年代初 ,防治棉铃虫以有机氯杀虫剂为主 ,60年代后期发现抗性日益严重 ,1 975年河北、河南两省棉区棉铃虫对 DDT产生了 2 8~ 1 36倍的高抗性 ;7…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棉花与棉铃虫互作过程中的酶活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与棉铃虫互作时,棉花的防御与棉铃虫的反防御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此过程中几种功能酶发挥重要作用,酶活力变化的强弱也间接反映出棉花的抗虫能力。本研究分析棉花与棉铃虫互作过程中的酶活力变化,以期为棉花抗性育种、品种评价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通过对棉酚含量不同的棉花进行室内接虫,测定其在受到棉铃虫幼虫危害前后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以及取食不同品种棉花后棉铃虫幼虫的酸性磷酸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结果表明,棉花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变化,不仅与棉铃虫危害时间相关,而且与棉花品种棉酚含量有关。低酚棉花品种的诱导抗性低于高酚品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棉铃虫爆发严重,棉田用药量不断提高,致使棉铃虫对常用的一些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抗性逐年增加,使得防治费用加大,防效下降。为明确A-9441A、MATCH两种农药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对棉花的安全性,确定有效使用剂量,1995年在我区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及处理55%A-944lA乳油667m2用量分别为20、26.7、33.3、40ml。5%MATCH乳油分别为26.7、40.0、53.3ml。对照药剂50%CURACRON乳油用量为53.3ml/667m2,44%多虫清乳油66.7ml/667m2。设空白对照(清水)。1.…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主要害虫发生消长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棉红铃虫、棉小造桥虫有较强的抗性,比常规棉田幼虫数量减少,为害减轻.但对小地老虎抗性较弱.对棉蚜、棉蓟马、棉红蜘蛛没有抗性,其发生期、发生量及为害和常规棉田相似.除棉铃虫外,上述害虫的防治策略、防治指标、防治方法均可参照常规棉田执行.  相似文献   

12.
48%Spinosad浓溶剂防治棉铃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全面评价新型生物农药Spinosad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效果及对棉田主要天敌龟纹瓢虫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农药每公顷有效用量30.24~40.32g控制抗性棉铃虫,尤其是大龄幼虫效果显著,持效期长(8~10天),保顶、保蕾效果明显,且对棉田主要天敌安全,是抗性棉铃虫综合防治中的理想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3.
瑞士多虫清农民服务专栏害虫科学防治问与答(二)……瑞士多虫清与高效防治棉铃虫如何影响棉花收成?棉铃虫是一种极其贪婪的害虫。随着幼虫的成长,它们对作物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其中90%以上的危害发生在幼虫发育的后期(孵化3~4天后)。不同虫龄期棉铃虫食量占一...  相似文献   

14.
丙溴磷和克虫净防治抗性棉铃虫药效试验张学民河南杞县农业局475200试验在河南杞县城郊乡花园村地膜棉田进行。供试药剂为40%丙溴磷乳油.32%克虫净乳油(青岛农药厂产);40%甲胺磷乳油(安阳光明化工厂产)。每点取有卵和幼虫的棉株20株挂牌,各处理5...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琳琅满目的新农药品种,为了摸索和筛选防治棉铃虫,特别是高龄幼虫效果良好的新农药品种,受江西省植保站和九江市植保站的委托,我站挑选了目前市场上有代表性的11种防治棉铃虫的复配新农药,进行了对比试验。1试验条件1.1作物、品种和防治对象棉花品种为苏棉8号。防治对象是4代棉铃虫,虫龄在2~5龄,以2~4龄为主。1.2环境条件试验在艾城东门棉田进行,试验田土壤肥力均匀,栽培条件一致,棉花长势中等,为了保证有足够虫源,试验前20天内没有施过任何药剂。2试验设计与安排2.1供试药剂及浓度处理①44%多虫清833倍,瑞士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我区棉铃虫对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探讨了流丹、功夫、敌杀死在不同浓度下对我区棉铃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我区相铃虫已对氯氰菊酯产生抗性,其抗性倍数为701,处低抗水平;硫丹、功夫、敌杀死在不同浓度下对我区棉铃虫的致死作用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棉花研究与发展公司资助 CSIRO研究棉铃虫是否对 Bt产生抗性 ,研究者了解到在世界许多地方的小菜蛾已对喷洒的 Bt农药产生了很强的抗性。随后的研究表明 ,多于 2 6种害虫对 Bt蛋白产生了稳定的抗性。建立了来自田间和实验室棉铃虫群体的一个实验室群体 ,新孵化的幼虫取食Cry1 Ac蛋白晶体和 Bt孢子 ,选择 1 6代后 ,大多数快速生长的棉铃虫对晶体和孢子混合物已产生了抗性。 2 1代对 Cry1 Ac的抗性是 1~ 1 2代的 5 0多倍 ,是实验室敏感群体的 30 0多倍。当把一龄幼虫放到长大的抗虫棉棉株上 ,它们可以取食并完成幼虫的发育 ,而来自敏感…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室内鉴定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年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转 Bt基因棉抗虫性室内鉴定及评价方法。并提出以幼虫校正死亡率和 3龄以上幼虫比率为指标 ,评判转 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抗性 ,比以往单纯以幼虫死亡率为指标更能客观地反映参试材料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 ,用 Bt肯尼亚变种乳剂 10 0、2 0 0倍液 ,处理抗性棉铃虫 1~ 3龄及 5龄幼虫 ,96小时调查 ,1~ 3龄幼虫死亡率均为 10 0 % ;5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 86.6%和 73.3%。 1994年 ,在三代棉铃虫发生较重的情况下 ,大面积采用 Bt肯尼亚变种乳剂 10 0倍液喷雾防治 ,虫口减退率为 81.0 %~ 92 .3% ,控制了棉铃虫为害 ,并使生防田内天敌量较化防田高 3.5~ 6.0倍  相似文献   

20.
通过饲料混毒法测定鳢肠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中鳢肠比例的加大和棉铃虫幼虫取食时间的延长,鳢肠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取食鳢肠比例高的饲料后,棉铃虫蛹质量显著降低,但羽化率和单雌日均产卵量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给棉铃虫幼虫饲喂鳢肠明显延长了幼虫和成虫历期,但对蛹历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