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开心株型栽培经两年研究表明:叶枝与果枝成铃数之比为3:2,越靠近果枝的叶枝成针数、成铃率越高,叶枝成铃还与叶枝的茎粗关系密切,单株成铃在时间分布上以伏桃与早秋桃为主占93.14%,单铃重、衣分均高于常规棉;株型调控的关键技术是宽行、稀植、留叶枝、早打顶。  相似文献   

2.
棉花叶枝发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棉花叶枝的发生受品种、密度、肥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低位叶枝发生量占总叶枝量的70%以上。棉花留叶枝对主茎生长,果枝、果节的发生以及单株主茎成铃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而对群体果节及总铃数有显著的补偿效应,且在一定的密度和肥水条件下,棉花留叶枝的补偿效应大于抑制效应。叶枝成铃比主茎成铃时段后延,成铃大多集中在全年光照富照期内的7月下旬~8月下旬,从而增加了优质铃比例,有利提高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3.
棉花叶枝对皮棉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以常规棉泗棉3号作供试品种,对去叶枝、留1个、留2个叶枝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留叶枝对主茎株高、主茎果枝数、果树成铃数有抑制效应,但皮棉产量、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因而在南方棉区稀植的情况下,单株可预留1-2个叶枝,以减少棉田用工。  相似文献   

4.
棉花开心株型成铃时空分布及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棉花开心株型栽培,以叶枝结铃为主,皮棉产量达到1875~2250kg/hm2。其单铃重的时间变化特点,呈现两个高峰期,第一铃重高峰期在7月16~25日,第二铃重高峰期为8月6~15日,两个高峰期内所结棉铃的平均铃重分别比整株单铃重高18.8%和12.7%;主茎4个果枝开花成铃高峰,处在第一铃重高峰期,4个叶枝开花结铃高峰集中在第二铃重高峰,整株棉花在8月15日前开花的果节数达88%以上,在稀植(3.75万株/hm2)条件下,内围果节比重增大,1~2果节占果节的80%以上,实现棉花在最佳结铃时间和空间多结优质铃。其株型调控关键技术是,宽垄稀植,留叶枝,早摘心。  相似文献   

5.
棉花叶枝数与种植密度对单株结铃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棉花叶枝数和密度对单株结铃的影响规律,试验设置5种留叶枝方式:不留叶枝(CK)、留1叶枝、留2叶枝、留3叶枝、留全部叶枝;5个种植密度(万株·hm-2):2.25,3.00,3.75,4.50,5.25。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叶枝的增多,单株铃数增加;留1叶枝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10%左右,留2、3叶枝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15%左右,保留全部叶枝较对照增加25%左右。在同一叶枝处理下,随密度的增加,单株铃数减少;密度每增加7500株·hm-2,5种留叶枝方式的单株结铃分别减少2.60个、3.04个、3.06个、3.44个和3.71个。总铃数随叶枝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总成铃为88.24万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简化整枝条件下泛棉3号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泛棉3号在简化整枝条件下适宜栽培密度的研究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增高,叶枝数逐渐减少;叶枝成铃、单株总铃数和叶枝铃占总铃数的比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子棉总产在密度为2.4万~3.6万株.hm-2范围内最高。  相似文献   

7.
设置4个种植密度(3.0、3.75、4.5、5.25万株·hm-2)和5种叶枝处理方式(不留叶枝、留1个叶枝、留2个叶枝、留3个叶枝、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密度和叶枝数量对冀丰914皮棉产量、铃重、衣分及成铃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果枝铃重还是叶枝铃重均随叶枝的增加而下降;总成铃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衣分与密度、叶枝数量无显著相关性。密度对皮棉产量有显著影响,叶枝数量对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在不同叶枝条件下,皮棉产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不同密度:不留叶枝条件下,密度5.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留1~3叶枝,密度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留全部叶枝时,2015年密度在3.75万株·hm-2皮棉产量最高,2016年密度在4.5万株·hm-2产量最高。在低密度(3.0万株·hm-2)时保留叶枝对产量有较好的补偿作用。冀丰914在4.5万株·hm-2密度下保留1~3个叶枝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泛棒3号不同密度条件下绝对免整枝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叶枝数、叶枝铃敖逐渐减少,叶枝铃占总铃数的比随着密度增加逐渐减少;籽棉和皮棉总产以处理6(36000株,hm^2)产量最高,其次是处理5(33000椿,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土壤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膜下滴灌不同类型土壤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各因素与皮棉产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且子棉与皮棉、铃数,皮棉与衣分、子数、地上干重、铃重,子数与地上干重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壤土结铃能力最强,其次为粘土,单株成铃最少的是沙土地。从棉花不同果枝结铃的空间分布看,中部果枝结铃数高于棉株下部和上部,其中以壤土最高。不同类型土壤的棉田应进一步提高棉铃中部果枝成铃率,以提高棉花的品质;并进一步挖掘上部铃和外围铃的潜力,以提高棉花的产量。沙土地,应充分提高棉株的上部成铃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个品种在适当稀植情况下采用简化整枝技术,以常规整枝栽培为对照,研究简化整枝对棉花生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整枝保留叶枝后对主茎高度、果枝、果节、蕾、花、铃数量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蕾铃脱落率也相应增加,但不同器官在不同阶段受抑制的效果不同,品种间也有差异;由于叶枝的补偿效应,单株铃数最终显著多于常规整枝的,铃重低于常规整枝的,单位面积总铃数及产量与常规整枝持平,各品种处理间增减产幅度都达不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连续几年的田间观察和调查,发现不同的棉花品种由于具有不同的株型特征,在同一气候条件下,烂铃程度轻重明显不同.通过对棉花品种的株型特征分析表明:烂铃轻的品种株型特征是第一果枝着生位离地较高,吐絮速度快,株型清秀通风透光好,茎秆坚硬和果枝硬而不向下弯曲,叶片小并能及时落叶.为培育抗烂铃品种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棉花密度、果枝数、株高、单株成铃数、节间距和总铃数等“六定”定向设计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示范,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成铃分布更趋合理,优质内围铃比重高,单产提高13.6%。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高效去除机采棉下部果枝、叶枝的方式,在中高密度(7.5万株·hm-2)和不同时期(4~6个果枝、7~10个果枝、11~14个果枝)下,以免去除(D4)为空白对照,研究3种化学制剂去除[草铵膦1 g·L-1(D1)、尿素280 g·L-1(D2)、碳酸氢铵200 g·L-1(D3)]和人工去除(D5)方式对机采棉品种中棉4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D1、D2、D3均能够去除机采棉下部果枝、叶枝;在中高密度下,适期使用化学制剂去除机采棉下部果枝、叶枝,可使烂铃数减少25%~100%,籽棉产量增加24.9%~33.4%,皮棉产量增加24.2%~31.9%;D1和D2在4~6个果枝、7~10个果枝时处理,及D5在11~14个果枝时处理有利于提高棉花的纤维品质。本研究初步表明,适期使用化学制剂去除下部果枝、叶枝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4.
“艾氟迪”在山东聊城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喷施艾氟迪(AFD)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AFD在调节棉花植株生长方面类似于缩节胺,喷施后株高变矮,果枝节间长度变小、果枝平均长度变短。在初花期、盛花期分别喷施AFD对控制棉花旺长,塑造理想株型,增加双铃、亚铃数,提高棉花结铃性方面效果明显;子棉产量较对照增产6.13%。  相似文献   

15.
适宜的移栽密度、科学的肥料运筹是实现棉花超高产量重要的因素。里下河棉区大麦后移栽棉适宜的密度为4.5万株.hm^-2左右,最佳施肥水平337.5kg.hm^-2,N:P2O5:K2O为1:0.4:0.8,施肥水平、肥料配比及密度对单株果枝数影响较大,单位面积果枝数、总果节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密度大于。在施N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对单株果枝数影响较大,单面积果枝数、总果节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密度大小。在施N水平提高的情况下(>262.5kg.hm^-2),单株成铃数、铃重及产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研究27.5%甲·胺水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27.5%甲·胺水剂对棉花的果枝平均长度、株高和主茎平均节间长度等营养生长指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提高棉株中部果枝的外围铃成铃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较清水对照增产皮棉10.6%,较DPC(缩节胺)处理增产3.3%;增产因子主要来源于有效铃数的增加和衣分的提高;对株型和株高的塑造程度DPC优于27.5%甲.胺水剂处理。  相似文献   

17.
棉花种植方式和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JX013为材料,在湖南浏阳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8000、36000、54000株/hm2)、不同种植方式(直播、漂浮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方式中,生育期随密度的增加而延长,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随密度增高而降低,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随密度增高而增加;在同一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棉最短,株高、果枝数、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以直播棉最大;不同处理对棉花铃重、衣分、衣指、子指、纤维品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1膜3行等行距机采棉模式下不同打顶时间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二团试验站开展不同打顶时间试验,6月20日-7月10日每隔5 d为一个打顶时间处理,采用定点定时调查方法研究不同打顶时间处理后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打顶早的处理棉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快,富余养分流向叶枝,叶枝成铃多。6月30日打顶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4个处理。6月20日和25日打顶的处理虽然铃重大,但单株果枝数少,单株结铃少,产量低于7月5日和7月10日打顶处理。打顶早的棉花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马克隆值优于打顶晚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从前期创新和已鉴定种质中,筛选出有特色的种质330份,分别在河南安阳、江苏南京、新疆库车进行了精准鉴定,对每份材料的播种期、吐絮期、生育期、株型、株高、第一果枝节位、果枝类型、果枝数、铃数、铃型、铃重、叶片颜色、叶片形状、叶片面积、叶片厚度、叶背主脉茸毛、主茎茸毛、衣分、纤维品质、油份、抗盐性、抗旱性、抗黄萎病性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认真调查。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研究及棉太金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决定作用,并分析了棉太金对产量影响因子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的提高需要总铃数和铃重的协同增加,同时要适当缩短主茎节间和果枝长度,以塑造理想株型、构建合理冠层。棉太金能有效控制植株徒长,合理降低株高,缩短果枝长度,增结伏桃和早秋桃,在保证铃重和衣分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总铃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