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棉花种子包衣效果的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对棉花种子包衣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用种衣剂11号处理脱绒棉子,能促进棉苗生长,百株鲜重明显增加;卷叶率、卷叶株率、断头率显著下降,说明对蓟马和蚜虫有显著防治效果;防蚜的持续有效期可达40天左右。单株结铃数和铃重提高,比光子不包衣空白对照区增产6%~10%。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我国为害棉花的害虫共有310种,每年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为便于指导防治,现将几种主要棉虫的发生为害期和防治指标介绍如下,供参考。棉蚜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0%。棉铃虫一年发生四代,个别年份可发生不完整的五代。一代主要为害小麦,卵盛期在5月…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3~1987年辽宁省花生花叶病调查研究,花生花叶病的发病程度与花生苗期总降雨量、气温和蚜虫消长密切相关。塑料薄膜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土温,保湿、保肥,消灭杂草和有驱蚜效益。使用自制微量元素铬合物处理花生种子,有提高花生细胞内酶活性、钝化病毒功能,且苗期病株很少,发病程度轻,生长势好,增产幅度较大。用0.4~0.7%呋甲种衣剂拌种治蚜防病效果明显,杀蚜虫药效期可保持60~70天,并有兼治地下害虫效益。推迟花叶病的发病期7~10天,并减轻发病程度,有明显增产效益。小区试验比对照区增产30~50%。在金县、新金县1985~1986两年200亩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凡是用种衣剂拌种处理田平均亩产比未拌种田增产5~12%。  相似文献   

4.
种子包衣处理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三地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处理能有效地防治棉花苗期病虫害,病情指数和虫害株率均比不包衣对照显著下降,防效分别达到24.7%~72.4%和78.1%~94.6%。尽管种子包衣后棉花出苗比对照推迟两天左右,但出苗率却提高20.1%~47.1%。种子包衣还有促进棉株生长和增产的作用,百株鲜重比不包衣对照增加3.2%~19.0%,产量平均提高7.6%~42.8%。  相似文献   

5.
棉花“稳早丰”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前期晚发、中期旺长、后期贪青晚熟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棉花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用激素等化学药物复配而成的“稳早丰”,于初蕾期、初花期和打顶后3~5天喷洒,可有效地控制旺长、促进早熟、提高产量,一般早成熟5~10天,霜前花率提高16.2%,增产皮棉163.5kg·hm-2,增产幅度为12.9%。  相似文献   

6.
杨淑玺 《江西棉花》2005,27(3):F002-F002
1棉蚜: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10%。  相似文献   

7.
陈德令  黄果立 《江西棉花》1997,(3):17-17,16
抗逆增产剂为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科委成果办推荐的高科技产品系列,中国农科院研制,湖南洞庭科技有限公司出品。我市1995年于棉花花铃期试验示范3.5公顷,涉及郊北、邳南、运西等不同生态棉区2个乡镇10个点次,有砂僵士、淤土、轻沙土及山丘、河床、岗坡等不同土类与地形,均易旱易涝。试验方法主要于棉花花铃期(6月26日~8月10日),每隔10~15天喷抗逆增产剂1次,每次每公顷1.275~1500毫升兑水375~450公斤喷洒植株。年终综合结果显示;喷抗逆增产剂每公顷产皮棉1644.0公斤,产值2.729万元,比对照增产。增值率均达23.66%(幅度…  相似文献   

8.
在棉花蕾期和花期单喷细胞分裂素(4PU-30),子、皮棉增产不显著。应用4PU-30与缩节安(DPC)混合喷洒,皮棉较喷白水对照增产16.32%~17.29%,较单喷DPC增产6.51%~7.39%,增产源于增加了伏桃及伏前桃。混合喷洒对棉纤维品质有轻微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敦煌的实际情况,推广了苗期涂茎及花龄期喷雾的措施:苗期选用4种内吸剂涂茎后第11天的相对防效均在90%以上;花龄期在棉花上中下部位涂茎防蚜效果不佳;通过喷雾,筛选出了适宜敦煌地区使用的4种高效防蚜药剂。  相似文献   

10.
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 ,为同翅目 ,瘿棉蚜科 ,是一种危害植物根部的蚜虫。长期以来在周口市农业生产中从未发现 ,也未报道过。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棉根蚜在棉花上发生危害 ,并呈逐年加重趋势。 2 0 0 4年本市太康、淮阳县中度发生。据调查 ,平均虫田率 2 0 %,虫株率 5 %~ 10 %,每株蚜量 2 0~ 5 0头 ,严重田块虫株率 2 0 %~ 30 %,每株蚜量 60~ 15 0头 ,死株率 5 %~ 10 %,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1为害特点棉根蚜主要在棉花主根附近吸取棉根汁液 ,致使受害主根下部及须根变细或枯萎变…  相似文献   

11.
50%523乳油防治棉花伏蚜试验①王孝法新疆奎屯车排子试验站833208伏蚜是北疆棉区7月中、下旬棉田发生的重要害虫,常造成棉花叶片卷曲、花蕾脱落,导致大面积减产,严重影响棉花内在品质和出口创汇。为了探索和应用新农药品种防治抗性伏蚜,1996年我们选...  相似文献   

12.
棉花水育苗不同育苗专用肥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杂66F1为试验材料,在湖南省常德的鼎城和澧县两个试验点,对4种不同育苗肥(棉花水育苗肥Ⅰ号,水育苗肥Ⅱ号,营养钵苗床肥和对照)作用下棉花的发芽率、成苗率、移栽后的生长发育动态以及棉花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水育苗肥Ⅰ号和Ⅱ号能够显著的提高发芽率、成苗率;缓苗期缩短5~7d;生育期提早4~5d;子棉产量比对照增加450~585kg/hm^2,比营养钵育苗肥处理增产285~525kg/hm^2;皮棉产量比对照增加150~210kg/hm^2,增产幅度为9.5%~14.4%,比营养钵育苗肥处理增加150~185kg/hm^2,增产幅度为9.9%~13.6%。  相似文献   

13.
棉花喷施专用微肥的增产机理雷惠民,王育林,樊忠庆,吕青山,邵友安湖北省黄州市农技推广中心4361001990~1992连续3年对棉花进行了棉花微肥肥效和不同次数的试验及大面积示范。综合3年6点次15个处理均表现增产,其增产幅度为2.86%~31.21...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双膜棉超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双膜覆盖栽培,结合生产潜力大的品种和配套技术,创造皮棉产量1875~2250kg·hm ̄(-2),达到了高产、优质、高效,对获得早、全、齐、均、壮苗的综合指标、延长生长期、促进发育期、有效利用光温自然资源优势,较理想的结铃时空分布等,效果极为显著。因此,双膜棉比一般单膜棉增产20%~45%,比无膜棉增产40%~80%,值得大力开发推广。  相似文献   

15.
棉田冬灌有利于蓄水增墒,改良土壤,消灭越冬害虫,是促进棉花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1 蓄墒 棉田冬灌可使土壤深层积蓄较多的水分,起到冬水春用、冬水夏用的作用,保证播种时底墒充足,有利于棉花适时播种、提早出苗和苗期生长,同时还可以调节用水季节,缓和春季用水矛盾。据陕西省试验观测,冬灌棉田在播种时,0~90厘米土层含水量较未冬灌的高2%~3%,棉花早出苗2天;5~6月间,冬灌比未冬灌的棉田0.30厘米土壤含水量高1%-2%。  相似文献   

16.
1991~1993年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表明,移栽棉采用“一壮、二促、三控”全程化调技术,有利于促根壮苗,早发稳长,定向诱导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塑造高光效株型,改善蕾铃的营养条件,对促进早熟高产优质具有明显作用。棉花每公顷增产112.5~157.5kg,较对照增产15.08%~21.45%;结铃期喷施叶面肥可增产6.12%~8.98%。同时,初步研究了棉花全程化调的形态指标,为生产上合理化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石灰性土壤棉花施用锌肥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锌肥不同施用方法对棉花均取得较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率为7.8%~25.7%。棉花施用锌肥促进了根系发育,增强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使棉苗生长健壮,早现蕾、早结铃、提早成熟、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等。  相似文献   

18.
棉蚜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棉农更好地防治蚜虫,根据气象条件合理安排施药时间。通过2018年和2019年对豫东植棉区棉花苗期发生情况的人工监测,并结合同期气象因子进行棉花苗蚜发生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变化对蚜虫种群数量影响明显,苗蚜达到峰值的气象条件为高温29℃~31℃,低温18.7℃~25.6℃,相对湿度59.5%~63%;37℃以上高温僵蚜大量出现,单日降水量超50 mm(或连续5日湿度大于75%)种群数量明显下降;不适宜气候条件下会大量产生有翅蚜来适应新环境,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25℃种群繁殖受抑制;若蚜有始发、高峰、衰退期,并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棉田施用Dropp Ultra54%脱叶剂,药后20~30天的脱叶率在95%~99.67%,但对棉花产量的损失率在5.8%~10.8%:对油菜鲜重增重28.1%~69.6%,产量损失率在5.6%以下;综合棉花和油莱两项作物经济效益,其减效在1234.20元/hm^2。  相似文献   

20.
棉根蚜Smythurodes betae(westwood)是棉花根部的刺吸害虫。近年来,在浙江东沿海三门湾棉区为害棉花十分严重。经作者于1990~1992年的调查研究。现巳明确该蚜寄主植物有13类34种;在浙东棉区终年以元翅弧雌胎生蚜繁殖,营不全周期生活;以成、若蚜在冬作物或杂草寄主根部越冬;用自然变温法测定其每世代有效积温为248.15度,生育起点温度为7.26℃。该蚜在棉田与寡节切叶蚁(oligomrnexs auteri Forel)和菱结大头蚁(pheidole rhmbinoba Mayr)有共生关系。另外,本文还记述了作者对该蚜的生物学,田间蚜量消长规律及适生环境等研究结果。萄剂防治试验表明以30%呋喃丹颗粒剂拌种防效最好,防效可达90%右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