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生产上松墨天牛诱捕优化技术,于2013年和2014年在福建省安溪县开展了不同诱捕器和引诱剂组合(农林大APF-Ⅰ型引诱剂及其诱捕器、福建省L型引诱剂及其L型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成虫试验,比较诱获的松墨天牛数量,并抽取部分虫体进行解剖,分析其携带的寄生性线虫及雌成虫的怀卵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诱捕器引诱剂4种组合2 a间诱捕的松墨天牛总数量有极显著差异。农林大APF-Ⅰ型引诱剂及其诱捕器诱获的天牛数量最多,雌雄比最大;福建省L型引诱剂及其L型诱捕器组合诱获的天牛数量最少,雌雄比最低。在诱捕器相同的情况下,APF-Ⅰ型引诱剂的诱捕效果极显著优于L型引诱剂,且前者诱捕天牛的雌雄比高于后者。在引诱剂相同的情况下,农林大诱捕器与福建省L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显著,且两者诱捕的天牛雌雄比差别不大。APF-Ⅰ型引诱剂引诱的天牛成虫寄生性线虫携带率高于L型引诱剂,但2种引诱剂引诱的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怀卵量差异不大,因此生产上应优先推广APF-Ⅰ型引诱剂。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畹町林区松墨天牛诱捕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间试验比较了不同引诱剂在云南省畹町林区引诱松墨天牛成虫的效果。结果显示,使用引诱剂I时每个诱捕器平均可捕获15头成虫,使用引诱剂II时每个诱捕器平均可捕获天牛成虫2头,使用引诱剂III的效果与引诱剂II相当。在林区不同方位的诱捕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成虫在不同方位的发生程度表现为西>北>东>南。在畹町林区,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8月底。诱捕的松墨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比率为31.1%,其中雌虫携带松材线虫的比率达到34.8%。  相似文献   

3.
松褐天牛引诱剂林间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庆地区进行的不同引诱剂对松褐天牛的诱捕试验结果表明,3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其中,引诱剂M-99的效果最好,引诱活性平均为46.60头/诱捕器;引诱剂A-3引诱活性平均为37.00头/诱捕器;FJ-Ma-05最弱,平均为16.20头/诱捕器;且引诱剂M-99在6—7月的引诱活性均高于其他药剂。根据试验中松褐天牛的种群变化规律可知,6—7月是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松褐天牛引诱剂对比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国内常见的几种天牛引诱剂在重庆地区对松褐天牛的引诱效果。[方法]田间试验始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至羽化结束,共设置5个处理(4个引诱剂,清水为对照),研究不同引诱剂对重庆市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结果]4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均有一定引诱效果。引诱剂HYP-SH的引诱效果最佳,引诱活性平均为12.20头/诱捕器;引诱剂ZGHC和A-3引诱活性平均为8.80头/诱捕器和8.00头/诱捕器;FJ-Ma-05的引诱效果最弱,平均为4.80头/诱捕器;引诱剂HYP-SH各月份的引诱活性均高于其他药剂。根据松褐天牛的种群变化规律和诱捕的松褐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可知,6、7月是松褐天牛防治的最佳时期。[结论]4种引诱剂中以引诱剂HYP-SH对松褐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林间试验,比较了红、黄、银、绿、褐色5种颜色诱捕器对松墨天牛的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外观颜色的诱捕器对松墨天牛的诱集效果之间差异明显,其中褐色对松墨天牛诱捕效果最好,平均每日诱虫数为19.65头,雌雄比为2.04,红、黄2种颜色对松墨天牛诱捕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松墨天牛诱捕器空间位置的野外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科学的林间应用技术,于2013年5-8月在福建省连江县马尾松林中,选用APF-Ⅰ型诱剂,研究了诱捕器空间设置方式对松墨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捕器布设高度和坡位对松墨天牛的诱捕量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诱捕器布设高度的增加,对松墨天牛的诱捕量逐渐增多,布设在3 m高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显著比布设在0 m的多,布设在山腰和山顶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显著比布设在山脚的多;尽管布设在林内开阔和郁闭处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未表现显著差异,但不论松墨天牛雌虫、雄虫还是雌雄总数,布设在开阔处的诱捕器的诱捕量均大于布设在郁闭处的。因此,在APF-Ⅰ型诱剂的应用实践中,选择将诱捕器布设在山腰、山顶或林内开阔处,在便于野外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增加诱捕器的布设高度。  相似文献   

7.
4种国产引诱剂对松墨天牛诱捕效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定的剂量下和相同的时间段内,对国产4种引诱剂在浙江富阳林间对松墨天牛成虫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4种引诱剂对松墨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其中,浙江产的ZGHC-M-99和上海产的HYP-SH引诱剂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福建产的FJ-Ma-05引诱剂,但与广东产的A-3引诱剂差异不大。基于所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个体数,4种引诱剂的诱捕效果由强到弱依次是ZGHC-M-99引诱剂、HYP-SH引诱剂、A-3引诱剂、FJ-Ma-05引诱剂。诱捕结果分析表明,4种引诱剂的引诱效果具有一定的地理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松墨天牛引诱剂的筛选及其引诱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阐明寄主挥发物与松墨天牛补充营养阶段行为的关系,根据其健康寄主树木挥发成分的GC-MS分析结果,选取α-蒎烯、β-蒎烯等7种单萜和2种倍半萜,配制了7种引诱剂,并进行了林间引诱试验.结果表明:7种引诱剂对松墨天牛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诱捕的成虫数量呈现动态的时序变化,而雌雄成虫的种群数量交替变化.其中以α-蒎烯和β-蒎烯为主剂、乙醇为辅助剂的FA01的引诱效果最佳,引诱率明显高其余6种引诱剂,单萜、倍半萜混合配制的引诱剂FA04、FA07及FA06的诱捕数量显著多于单萜配制的FA03和FA05的诱捕数量;撞板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优于漏斗型诱捕器,诱捕数量为后者的近2倍;释放速率为300mg/d的诱芯明显多于释放速率为150mg/d诱芯的诱捕量.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养虫笼观察并分析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在以24h为周期内的交配行为及其规律。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包括2个步骤:一是雌虫接近雄虫,在其周围活动;二是雄虫抱握雌虫,发生交配行为。交配日节律观察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在24h内有2次交配高峰期,10:00—14:00和18:00—24:00,它在这2个时间段以外很少或几乎不交配。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普遍存在与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的多次交配现象,交配次数为2次f含)以上的松墨天牛个体约占全部个体的77.5%,每次交配时间平均为50s;除正常雄雌交配外,还会出现雄雄和雌雌“交配”以及2只雄虫争夺雌虫交配权的现象。图1表1参15  相似文献   

10.
为监测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发生动态,对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诱捕器及诱芯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借助标记-释放-回捕法,将引诱剂Ⅰ(1-戊醇)、Ⅱ(2-戊醇)、Ⅲ(引诱剂Ⅰ+雄虫信息素)和Ⅳ(引诱剂Ⅱ+雄虫信息素)分别与褐色改进型飞行拦截挡板式诱捕器组合,调查其对10、20、30m距离处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同时参照Peterson方法对样地内光肩星天牛的种群数量进行估算.结果 表明:4种引诱剂的有效引诱距离均在30 m以内,20 m内的诱捕效果更佳,建议在实践应用中将诱捕器的间距设置为40~ 50 m.在样地200 m内的标记释放回捕率为5.14%,占总诱捕量的46.46%,估计样地内光肩星天牛的种群数量为2471头,其中雄虫1382头,雌虫1112头,估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近.可见,诱捕剂的诱捕效果较好,可有效监测光肩星天牛雌雄虫的发生动态.  相似文献   

11.
几种诱捕松墨天牛方法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浙江省新昌县 ,对几种诱捕松墨天牛方法的诱捕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改进型引诱剂的诱捕效果与其他方法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诱捕效果依次是改进型引诱剂、M 引诱剂、松诱木和灯光引诱。改进型引诱剂诱捕效果最佳 ,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捕松墨天牛达 1 1 1头。引诱剂诱捕效果好 ,使用方便安全 ,宜大面积推广应用。表 3参 4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的植物源引诱剂,分别测定了褐梗天牛成虫对5种油松挥发物和18种混配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并对18种混配物进行了嗅觉行为测定,选出10种配方进行了野外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褐梗天牛成虫对5种挥发物单体和18种混配物都有一定的触角电位反应,以α-蒎烯、β-蒎烯、3-蒈烯和γ-萜品烯为主要成分的混配物L2引起褐梗天牛的EAG反应最强。在嗅觉行为试验中,褐梗天牛对混配物L2表现的选择性最强。野外诱捕结果显示,主要成分为α-蒎烯和3-蒈烯的引诱剂M3平均诱捕量最高,与其他配方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防治红缘天牛的引诱剂,以柠条锦鸡儿和沙棘配方与3种昆虫引诱活性较高的化合物,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1-22烯,以最佳活性浓度按相同比例组合成16种配方,对红缘天牛进行触角电位、嗅觉行为及野外诱集实验。结果显示:配方16对红缘天牛的引诱活性最好,雌雄虫对该配方的相对选择率分别为73.33%和60%,野外诱捕率达到14.5%;其次分别是配方10、15、9、5。综合结果得出,配方16、10、15、9、5对红缘天牛的引诱效果比较好,配方中含有反-2-己烯醛,而且多种寄主植物挥发物复合配方比一种寄主植物挥发物配方对红缘天牛的引诱活性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不同诱捕器和引诱剂对红缘天牛的诱捕效果,2015—2016年在陕西佳县枣园,利用4种诱捕器和4种引诱剂进行了红缘天牛成虫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种诱捕器日均诱捕数量从高到低顺序为漏斗诱捕器十字诱捕器挡板诱捕器船式诱捕器,其中,漏斗诱捕器诱捕红缘天牛日均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捕器(P0.05),十字诱捕器和挡板诱捕器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船式诱捕器诱捕红缘天牛日均数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诱捕器(P0.05)。说明漏斗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好,船式诱捕器效果最差。4种引诱剂均诱捕到了红缘天牛成虫,日均诱捕数量从高到低顺序为引诱剂A引诱剂D引诱剂B引诱剂C,引诱剂A日均诱捕数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种引诱剂(P0.05),引诱剂B和引诱剂D之间诱捕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漏斗诱捕器适合诱捕红缘天牛成虫,4种引诱剂均具有诱捕效果,引诱剂A诱捕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红缘天牛田间监测和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常用诱芯对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的诱捕效果,测定并比较了不同天牛诱芯对云杉花墨天牛的诱捕效果.2019年6—8月期间,通过在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疫区松林内悬挂装有APF-Ⅰ型诱芯、ZL-Ⅰ型诱芯和F-2型诱芯3种常见诱芯的诱捕器,并定期收集诱捕器内的天牛,对其种类及数量进行统计,来比较不同诱芯对云杉花墨天牛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ZL-Ⅰ型诱芯对云杉花墨天牛的诱捕比例(95.28%)和总诱捕量(1211头)均高于其他供试诱芯,且诱捕到的成虫雌雄比为1:3.59,证实ZL-Ⅰ型诱芯对云杉花墨天牛的专一性和诱捕能力均较强,且对雄成虫的诱捕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不同诱芯、不同诱捕器组成的引诱装置性诱水稻田二化螟蛾量的比较试验,筛选出"中捷NO.10诱芯+船型诱捕器"对二化螟的性引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性诱剂野外诱捕效果的时空动态变化,分别在受害沙棘林的上风向、下风向及侧风向区域等距离设置7个诱捕器。结果表明:处于林缘不同风向的诱捕器均能诱捕到数量不等的成虫,但差异不显著,诱捕量从30~180 m呈现减少的变化趋势。在诱捕器挂出的前2 d,诱捕到成虫数量最多,占到65%以上,之后呈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红缘天牛寄主植物挥发物配方对其引诱活性,以筛选出更有效的配方来防治红缘天牛并保护其寄主植物,该实验从葡萄和国槐2种寄主植物挥发物中筛选几种化合物并混合,得到16种配方。将这16种配方对红缘天牛进行EAG测试、嗅觉行为测试和野外诱集实验。结果显示:G5号配方引诱效果最好,雌雄EAG值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对选择率:雌性达73.33,雄性达46.47,相对诱捕率达19.05;其次为G4和G2号配方;向原有配方加入反-2-己烯醛后,配方引诱效果增强。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G5配方可以作为下一步开发红缘天牛引诱剂的配方;反-2-己烯醛可以作为红缘天牛引诱剂配方的重要成分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设计混交林试验区,测定锈色粒肩天牛补充营养和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该虫在国槐和香花槐上取食量和产卵量最大,在黄山栾上有少量取食和产卵,在垂柳上不取食、不产卵.利用国槐枝叶的粗提液野外诱集该虫的试验表明:枝条40 min后的馏出液对该虫的诱集效果最佳,每个诱捕器每周平均诱集7.42头.该研究为明确锈色粒肩天牛的寄主范围和进一步研制植物源引诱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物测定筛选出对松褐天牛毒力较高的菌株Bb202,用该菌株生产白僵菌无纺布菌条和高孢粉用于野外防治松褐天牛,结果表明,防治后松褐天牛的虫株率下降了0.9%,下降幅度达31.1%;无纺布菌条处理区解剖木中的幼虫死亡率为61.8%,高孢粉处理区为52.5%,对照区为45.6%.挂笼试验中,无纺布菌条处理区解剖木的幼虫死亡率为41.9%,高孢粉处理区为62.0%,对照区为32.3%,说明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