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苦竹叶片光合及水分利用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经营管理苦竹者提供较好的科学理论依据,作者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以野生苦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光合及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1)苦竹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2)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而且气孔导度是影响苦竹光合的主要限制因子,所以苦竹光合"午休"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3)苦竹的水分利用率比较低,节水抗旱能力比较差。(4)苦竹的光补偿点为8.10μmol/(m2.s),光饱和点为1 198.66μmol/(m2.s),说明苦竹具有较强的耐阴能力,能适应较宽的光照环境。  相似文献   

2.
两种针叶树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Li—6200光合分析仪,对祁连园柏和青海云杉两种针叶树种的光合速率进行了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测试,结果表明:祁连园柏和青海云杉两种针叶树种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两种树种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均出现在1日之中的9:00时,其中青海云杉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为9.06μmol/(m~2·s)祁连园柏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是7.154μmol/(m~2·s)。两种树种光合速率在季节变化中青海云杉有两个峰值分别在5月和8月分别为3.124,3.497μmol/(m~2·s);而祁连园柏的光合速率在季节变化中只有一个高峰值在5月份,为2.96μmol/(m~2·s)。两种树种的光合速率及其内外影响因子相关分析得出:青海云杉Pn与RH、COND两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2 6与r=0.688 4);与CINT、RS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4620与r=-0.5740)。祁连园柏Pn与RH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412 6);与其它因子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两种针叶树种的WUE在生长季节变换中,青海云杉WUE较高值在5月和8月分别为0.636 98和0.532 4,平均WUE是0.315 6;祁连园柏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值在5月和6月分别为0.263 1和0.280 5,平均WUE是0.132 8。  相似文献   

3.
滴灌冬小麦不同施氮量下光合-气孔导度耦合模拟和验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田过量施氮(N)现象,构建和参数化不同施N量下光合-气孔导度耦合模型有利于理解降低施N量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生理基础。该文于2013—2014年连续2个生长季在滴灌冬小麦田设置3种施N量:290、190和110 kg/hm2,开展了光合及相关生理因子的测定,确定了光合-气孔导度耦合模型关键参数。结果表明:最大羧化速率V_(cmax)在84.5~153.3μmol/(m2·s)之间变化,V_(cmax)与叶片N含量之间的可用线性关系来量化;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在156.5~236.2μmol/(m2·s)之间变化,二者比值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推导光合模型和气孔导度Ball-Berry模型联立的解析解来求解耦合模型,能较好模拟光合速率日进程,对2次测定模拟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11和2.23μmol/(m2·s)。通过对环境因子及生理因子差异的综合分析,模型可用于模拟施N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变化,从而为较准确地预测小麦产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翻白草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开放式气体交换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自然条件下黄土丘陵区翻白草(Potentilladiscolor Bunge)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s)及其光响应曲线.(1)翻白草净Pn日进程呈"单谷"型曲线,在早晨800,Pn为全天最大值14.91μmol/(m2·s);至1400,Pn降到最小值0.13 μmol/(m2·s),植物进入"午休"状态.(2)翻白草的光补偿点为51.4μmol/(m2·s),光饱和点为527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56 6,说明翻白草属于典型的阳生植物.(3)在光响应过程中,随着有效光辐射强度(RPA)的增强,翻白草的蒸腾速率(Tr)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与Gs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二者呈指数关系.翻白草WUE随RPA的增强呈抛物线状变化,在初始阶段,WUE增加较快,RPA为800 μmol/(m2·s)时,WUE达到最大值4.68 mmol/mol之后,WUE开始逐渐降低,但是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5.
我国4种主要苹果树形光合能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合作用是影响果树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主要取决于树冠内叶片的光合作用分布。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利用三维树冠光合耦合模型模拟比较我国4种主要苹果树形(小冠疏层形、疏散分层形、纺锤形和开心形)光合能力的三维分布和日变化。试验于2010—2012年在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cv."Fuji")园进行,通过实测确定三维树冠内叶片和辐射分布,根据不同辐射下叶片最大光合速率经验公式计算叶片净光合速率(Pn)在三维树冠空间内的分布。结果表明,Pn的三维分布和相对辐射相似,在树冠上部变化平缓,在树冠内随辐射的降低而急剧减少;光合总量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叶面积密度。通过对4种主要苹果树形光合能力分析研究发现,当PAR=1 500μmol.m 2.s 1时,4种树形的Pn分别为:小冠疏层形6.72μmol.m 2.s 1、疏散分层形7.52μmol.m 2.s 1、纺锤形7.24μmol.m 2.s 1、开心形9.88μmol.m 2.s 1。不同树形日光合总量的差异主要与叶面积指数相关;在晴天,单位地面上4种树形的日光合总量分别为:小冠疏层形665.5 mmol.m 2.d 1、疏散分层形791.7 mmol.m 2.d 1、纺锤形752.6 mmol.m 2.d 1、开心形601.1 mmol.m 2.d 1。研究表明,4种苹果树形中开心形树冠Pn高,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而其他3种树形的光合总量大,有利于提高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方式下甘蔗光合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光合作用是植物干物质积累的重要过程,作物产量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为比较不同灌溉模式下甘蔗光合特性差异,探明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柳城05-136号为试验甘蔗品种,于2015年3月-12月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试验基地开展6种灌溉模式甘蔗净光合速率及主要环境因子的田间观测。结果表明:地埋滴灌甘蔗净光合速率最高,平均值为29.23μmol/m2·s,无灌溉最低,为18.53μmol/m2·s,地埋滴灌分别比无灌溉、管灌、喷灌、微喷和地表滴灌高57.74%、23.54%、12.68%、9.68%和2.56%,灌溉能显著提高甘蔗的光合速率(P0.0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水率、空气温度和土壤肥力是影响甘蔗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但各灌溉模式之间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差异,无灌溉和地埋滴灌土壤肥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地表滴灌则是土壤含水率和速效氮的影响较为显著,管灌模式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速效钾和空气温度,而喷灌和微喷模式的主要影响因子均为土壤含水率和空气温度。采用地埋滴灌模式更有利于研究区域甘蔗净光合速率的提升,此外,针对不同灌溉模式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合理调控可有效提高甘蔗净光合速率,从而提高甘蔗产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向家坝工程扰动区退化生态系统中的鬼针草(Bidens pilosa)、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黑麦草(Loliumperenne)、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葎草(Humulus scandens)和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等6种先锋草本植物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性,以求为了解这些物种的生长与适应能力以及研判先锋群落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6种草本植物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在800~1 200μmol/(m2.s)和30~80μmol/(m2.s)的范围内,黑麦草、狼尾草为偏中生植物,而其他4种为喜阳植物;在固定光强为1 000μmol/(m2.s)的光照条件下,6种先锋草本植物均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其中黑麦草5月净光合速率低于10月,而其他5种草本植物5月净光合速率均高于10月,表明黑麦草为冷季型草种,其他5种草本植物为暖季型草种,具有比较旺盛的生长能力;6种先锋草本植物的CO2补偿点在50~80μmol/mol之间,其中黑麦草的羧化效率显著高于其他5种,有较强的同化效率;鬼针草及狼尾草的水分利用率较高,说明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应用英国PPS公司生产的CIRAS2型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不同土壤水分下4年生紫丁香(SyringaoblataLindl.)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和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丁香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气体交换参数,对土壤水分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有利于丁香光合作用和水分有效利用的适宜土壤质量含水量范围在15%~19.5%之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8.8%~76.6%;适宜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范围在600~1000μmol/(m2·s)之间。在此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范围内,丁香的光合作用和生长过程不会发生较大的水分胁迫和强光胁迫,也不会发生蒸腾速率过高造成的无效蒸腾耗水,因而能获得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率。维持丁香正常生理和生长过程所需的最低土壤质量含水量在11.6%(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7%)左右,相应的最高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800μmol/(m2 ·s)左右,土壤质量含水量降低或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升高,会导致严重水分胁迫和。  相似文献   

9.
杨粮间作行距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杨粮间作条件下小麦生长结果研究表明,杨树间作行距与土壤水分呈反比关系,即3~15m的行距范围内林木行距每扩大1m,土壤季平均含水量则降低1.0%,证明间作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损失;同时林木行距与小麦叶绿素含量呈反比,说明一定程度的林木遮荫可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试验表明,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与林木行距呈正比 ,林木行距每增加1m,小麦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1.3μmol/m2·s和0.2μmol/m 2·s,说明林木行距过小,则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通过计算,在该杨树4年林龄条件下小麦取得最大产量的行距为21~22m.  相似文献   

10.
扁核木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扁核木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扁核木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分别出现在10:00和15: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与光合速率相似,呈双峰曲线。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相对湿度。扁核木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1020μLmol·m^-2·s^-1和23.8μL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569;CO2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1330μLmol·mol^-1和54.7μLmol·mol^-1,羧化效率为0.0724;光合作用最适温是24.9℃。扁核木净光合速率的季节性变化也呈双峰曲线。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延安燕沟流域5种传统作物的光合作用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运用美国产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5种作物的光合特性和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西葫芦(Cuourbita papo)和甘蓝(Brassica olerarea)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即没有光合"午休"现象,而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黄瓜(Cucumis satovus L.)和甜瓜(Cucumis melo L.)均呈现明显"双峰型"特征,光合"午休"现象明显;(2)5种作物中甜瓜叶片的蒸腾速率最大,其他依次为西葫芦、甘蓝、黄瓜、茄子;(3)相对于甘蓝而言,茄子和黄瓜的气孔导度日变化相对平缓;(4)甘蓝的胞间CO2浓度呈"双峰型",茄子、黄瓜和甜瓜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即"V"型,西葫芦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即"N"型;(5)5种作物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相对湿度(RH)与净光合速率(Pn)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2.
缙云山三种典型阔叶树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缙云山三种典型阔叶树光合生理特性,并找出合适的光响应拟合曲线,通过测定自然条件下三种典型树种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anensis)、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参数,采用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四川大头茶的光饱和点为1 048μmol/(m2·s),光补偿点为3.25μmol/(m2·s),四川山矾光饱和点为2337μmol/(m2·s),光补偿点为5.48μmol/(m2·s),白毛新木姜子光饱和点为1 164μmol/(m2·s),光补偿点为4.62μmol/(m2·s);(2)蒸腾速率表现为白毛新木姜子>四川大头茶>四川山矾,在相同光强下,白毛新木姜子比四川山矾蒸腾速率高0.6~0.7μmolCO2/(m2·s)。四川山矾的耐光性最强,且可能为C4植物;对于有光抑制现象树种,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在求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冠层光合特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自然光照下,对2个半矮蔓和2个矮蔓西葫芦品种的光合速率与光合参数的变化及光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葫芦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皆呈单峰曲线,水分利用率(WUE)变化呈双峰曲线,其中半矮蔓品种不同生育期的Pn、午后Tr及WUE都高于矮蔓品种。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冠层的光合速率的差异可以用光合叶位差(PDLP)和光合时间差(PDDT)来表示,半矮蔓品种的PDLP和PDDT显著低于矮蔓品种(苗期除外),表明半矮蔓品种耐强光,植株碳同化能力强于矮蔓品种;结瓜期半矮蔓品种午后强光下叶温低于矮蔓品种,是其Pn较高的原因之一。半矮蔓品种C3的光饱和点为1265.0μmol·m-2·s-1,补偿点为30.4μmol·m-2·s-1,最大光合速率为31.4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524mol·mol-1,矮蔓品种D4的光饱和点为1162.5μmol·m-2·s-1,补偿点为44.8μmol·m-2·s-1,最大光合速率为25.6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AQY)0.0457mol·mol-1。与矮蔓品种相比,半矮蔓品种冠层耐强光和弱光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14.
辣椒幼苗在光强(58±1)μmol/(m2·s)下,设置光周期24h(光/暗14h/10h)、12h(光/暗7h/5h)和6h(光/暗3.5h/2.5h)等3个水平,红蓝光光强比分别是7:1(7RB)和1:1(RB)等2个光质配比水平,共6个处理,经过30d后,对植株形态、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试验表明P12-7RB下的辣椒幼苗地上干重和总叶面积最大,P6-RB处理的相对生长率(RGR)和比叶面积(SLA)比P24-RB分别高55.88%和23.62%.尽管P6-RB与P24-RB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无显著差异,但辣椒苗生长在P6-RB处理下表现出较高的光合系统的量子产额(ΦPSII)0.68mol/(m2·s),以及较低的非光化学淬灭(NPQ)0.17μmol/mol.P6、P12和P24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无显著性差.RB下的幼苗与7RB下的幼苗相比具有显着更好的光合性能.试验表明辣椒可以适应非自然条件下的光周期.处理P6-RB补光参数对辣椒幼苗的生长最有利,可有效地用于植物厂,这为植物工厂延长光周期的实践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使用便携式光合系统仪LI-6400测定西藏川滇高山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的净光合速率在11:00点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到20:00左右净光合速率降到0以下,转入暗呼吸。从川滇高山栎的日进程可以看出,叶片出现明显的“午睡”现象。在温度(15.5±2)℃,大气CO2浓度386.5 μmol/mol和相对湿度48%±5%的条件下,光补偿点为22 μmol/(m2·s)左右,光饱和点在1 029 μmol/(m2·s)左右。在大气CO2浓度为381.5 μmol/mol,相对湿度为48%±5%,光强800 μmol/(m2·s)的情况下,15~30℃川滇高山栎的净光合速率都是比较高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栾树光合作用的光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合作用光响应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栾树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探讨不同光响应模型对栾树的适用性及栾树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3个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栾树的光合光响应过程,其中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能拟合在光抑制条件下的光响应过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要优于直角双曲线模型;2)栾树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适宜范围较广,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1.5% ~93.3%范围内,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均相对较高,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600~2 000μmol/( m2·8)范围内,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能获得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保水剂对廊坊杨苗木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青海"绿宝"公司提供的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对廊坊杨苗木光合性能的影响,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利用开放气路光合测定法,测定了净光合速率、光照强度、气孔阻力、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等指标,并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和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分胁迫下,保水剂影响苗木光合作用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显示出"双峰",日光合作用高峰时间延长;净光合速率与气孔阻力、蒸腾速率和COi/CO2值分别呈对数、指数和线性函数关系,与对照苗木相比,保水剂处理延缓了气孔阻力增加,降低了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18.
杨彬  张文斌  李翊华  陈修斌  黄若屏  张荣 《土壤》2016,48(6):1139-1143
以板蓝根品种安徽亳州种为试材,在100 mmol/L Na Cl盐胁迫处理下,研究了外源GA_3对盐胁迫下板蓝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源GA_3的浓度达到100 mg/L时,板蓝根种子萌芽能力和幼苗生长表现最优;同时,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的数值最大,分别为CO_2 5.53μmol/(m~2·s)、0.56 mmol/(m~2·s)、H_2O 216 mmol/(m~2·s)和287 mg/L;幼苗叶片中MDA含量达最低,而POD和SOD活性最高,其值分别为0.336μmol/g FW、26.65 U/(g·min)FW和272.53 U/(g·min)FW,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板蓝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9.
水氮条件对温室黄瓜光合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研究温室内主要环境因子变化规律和黄瓜叶片光合日变化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在华北平原日光温室内设置了习惯和减量2个灌水处理,每个灌水处理下设3个施氮水平,共6个处理组合。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不同水氮条件下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光合“午休”现象明显,气孔因素是主要限制因子;温室黄瓜光合速率与产量间呈二次曲线关系;适量的减水、减氮,黄瓜净光合速率下降不显著,而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则明显提高。当季的黄瓜以灌水5190 m3/hm2,施氮600 kg/hm2时(W2N40)具有较高的产量,这与习惯水氮处理相比,可增产4.21%。综合分析,优化的水氮处理(W2N40)不仅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而且黄瓜产量高,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水肥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缺钾对水稻不同品种光合和能量耗散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试验测定了钾敏感型(二九丰)和钾钝感型(原丰早)两个水稻品种在缺钾处理41.d后其剑叶的生长、光合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响应曲线和暗弛豫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缺钾降低了水稻剑叶的光合作用,显著抑制了生长。但是缺钾条件下导致两个水稻品种净光合速率(Pn)下降的主导因子并不相同。在缺钾条件下,原丰早(YFZ)剑叶的Pn随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的下降而下降,但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其Pn下降主要归于气孔的限制。缺钾处理41.d后,二九丰(EJF)在低光强下[500mol/(m2.s)],Pn随Gs和Ci下降,但在更强的光强下,Pn和Gs继续下降,而Ci开始上升,并在1200mol/(m2.s)处超越了对照,说明此时主导因子不单受气孔限制,还受非气孔因子限制;它的光饱和点从1200mol/(m2.s)下降到大约500mol/(m2.s);同时,其荧光参数Fv/Fm、ФPSII、qP和ETR随光强上升而迅速下降,而L(PFD)、E和PP迅速增加,NPQ在1200mol/(m2.s)光强下上升,但是在高光强下却迅速降低,甚至低于对照,而且Fm、Fv/Fm下降,Fo上升,均说明缺钾处理可能使光合机构受到了伤害,发生了光抑制。对非光化学猝灭的分析得到其中间组分qNm可能起了更大的能量耗散作用,部分激发能从PSⅡ转移到PSⅠ,降低了PSⅡ耗散能量的压力。以上结果表明,两品种对钾敏感性不同极可能也与缺钾条件下光保护能力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