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4 北京昌平区大棚草莓 北京昌平区兴寿镇的大棚草莓以观光采摘为主,其大小、外观等外在品质和口味、甜度等内在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有高产量另外还要解决重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棚草莓的种植条件可调节程度高,但由于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容易诱发草莓病虫害。基于此,总结实际种植过程中大棚草莓常见病害,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发病规律,并为其有效防治给出具体措施,以提升大棚草莓病虫害防治能力,实现草莓增产增收,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草莓是上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大棚草莓的栽培与生产,推动草莓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现在上海农业发展的必须选择。基于此,针对上海地区大棚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栽培及管理方法,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与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升大棚草莓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产业发展与升级。  相似文献   

4.
草莓是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同时其经济效益高、成熟快且种植简单。但草莓的管理事项等工作相对比较困难,基于此,深入分析温室大棚中草莓扣棚保温后的管理注意事项,包括无公害大棚的品种选择、苗木的繁殖与栽培、田间的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节水微灌技术在果树、蔬菜上被广泛应用,从2002年起我们在大棚草莓上应用该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草莓生产受土、肥、水及农药的影响较大,传统生产中的灌水通常采用大水漫灌的方法,这样会造成草莓白粉病、灰霉病、根腐病等普遍发生,加之大量使用肥料与农药,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与品质。大棚草莓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不仅能降低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6.
不同轮作方式下大棚草莓产量及土壤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轮作方式下大棚草莓产量、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4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草莓-闷棚、草莓-水稻轮作方式草莓产量及效益明显比草莓-甜瓜旱地轮作方式高,且土壤pH值高,盐分积累少,黄萎病发生率低。草莓-闷棚、草莓-水稻轮作方式的草莓土壤微生物总数比草莓-甜瓜旱地轮作多,其中细菌所占比例达95.92%~96.21%,高于草莓-甜瓜旱地轮作的89.91%,细菌与真菌之比达649~787,为草莓-甜瓜旱地轮作的10倍左右。草莓-闷棚、草莓-水稻轮作明显提高了土壤转化酶的活性。实行草莓-闷棚和草莓-水稻水旱轮作方式,可让大棚草莓的土壤障碍得到缓解或消除,实现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7.
根据溧水县气象局历年气象观测资料、草莓生产大棚内外温、湿度对比观测资料、草莓生长期气象灾害调查资料、莓农生产经验,分析草莓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重点研究草莓不同生产时期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为草莓丰产丰收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户稳粮增收,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水稻—大棚草莓"轮作模式6.67hm2,实现稻谷产量550kg/667m2,草莓产量1250kg/667m2,每667m2产值40000元,纯收入12000元,实现"稳粮增收千万工程"目标。文章介绍了水稻和大棚草莓轮作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草莓营养价值高,具有保健功效,深受大众喜爱。随着种植业的不断发展,草莓的栽培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除大棚栽培外,还有地膜覆盖栽培、露天栽培等。要保证草莓产量,有效防治病虫害是关键。详细介绍了露天栽培草莓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几种土壤调理剂改良大棚种植草莓土壤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草莓产业的稳定高效发展,设施草莓大棚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采用硅钙钾镁、钙镁磷、月桂醇乙氧基硫酸铵、天然海洋萃取物碳酸钙与椰子提取物混合物和聚丙烯酰胺5种土壤调理剂进行了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草莓种植大棚的土壤养分、酶活、盐分以及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硅钙钾镁是改良大棚草莓连作障碍土壤中比较理想的土壤调理剂,与未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对照(CK)相比,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pH值,显著增加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有机质的影响不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酶的活性。与CK相比,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处理草莓增产19.5%(P<0.05),平均单果重提高7.35 g(P<0.05),草莓果实的可溶性糖增加10%~18%,可滴定酸增加3.1%~18.3%,维生素C增加1.4%~23.5%,花色苷增加 0.7%~ 43%。此外,聚丙烯酰胺处理较CK处理,草莓产量提高19.1%(P<0.05),平均单果重增加14.51 g(P<0.05),土壤水溶性总盐较CK可降低11%(P<0.05),其中主要是降低SO42-、NO3-含量。为有效克服草莓连作土壤障碍,建议将硅钙钾镁和聚丙烯酰胺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版摘要     
<正>冬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雷庆华,黄德平(四川省峨眉山市农业局,四川峨眉山614200)采用地膜、小拱棚、大棚三膜覆盖设施栽培冬草莓,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施足基肥、扣棚及地膜覆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措施;采取标准化生产,从而达到冬草莓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使其能在春节前上市,对草莓章姬和红颊两个品种进行了钢架大棚人工有机化种植。从组培苗的育苗、驯化、移栽、覆膜、肥水、温湿度管理、摘叶疏花果、病虫害防治、放蜂传粉以及果的采收各方面进行试验,最终成功种植出优良的有机草莓。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在塑料大棚中有机废弃物生物发酵法产生的CO2气体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从而促进大棚草莓植株生长和发育,提早上市期,提高草莓的产量、品质。应用该CO2施肥技术后,草莓果实口感好,Vc含量提高11.25 mg.100 g-1,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分别提高1.0和2.06个百分点,有机酸含量降低了0.10个百分点,硝酸盐含量下降了126.45μg.g-1。平均单果重比对照增加14.32 g,约提高67%,每公顷产量提高29.9%,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平板培养、气候箱内土壤处理及盆栽和大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以腐熟中药渣堆肥为原料制备的液体肥料在强化了拮抗微生物前后对草莓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普通液肥和两种强化液肥对两种草莓病原真菌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三种液肥经辐照灭菌后均丧失了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两种强化液肥处理土壤10~15d后能显著抑制土壤中草莓枯萎病菌的生长繁殖而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盆栽试验表明:普通液肥辅照灭菌后对草莓枯萎病仍有一定的防效,但显著低于没灭菌的液肥;两种强化液肥对草莓的盆栽防效显著高于普通液肥。大棚小区试验显示:施用有机液肥的三个处理的草莓产量显著高于常规对照,而发病率显著低于常规对照;分别强化了两种拮抗菌的液肥对病害的防效均好于未强化的液肥;施用液肥对根际土壤酸化和盐分积累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使小区草莓增产达93~110%,畸形果率降低23.5%,并对草莓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强化了拮抗菌的有机液肥对草莓连作障碍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从品种选择、大棚结构、培育优质壮苗、适时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7个方面阐述了甜查理草莓无公害设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禾本科绿肥对设施大棚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机制,于2017-2021年选取玉米、高粱和高丹草绿肥进行还田试验,设置休闲农田-草莓、玉米-草莓、高粱-草莓和高丹草-草莓4个处理,测定草莓盛果期的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果实产量及品质、土壤化学特征、细菌群落结构及代谢组。结果表明,不同绿肥处理均促进后茬草莓生长、产量形成及品质提高。其中,玉米绿肥的效果最为明显,该处理下草莓植株干重、根表面积、根长、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较休闲对照显著增加53.4%、34.4%、40.0%、21.0%、94.7%、36.0%和7.8%。同时,玉米绿肥处理下果实单株产量、总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4.6%、13.9%、14.4%和12.8%。此外,玉米绿肥处理下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均显著增加。绿肥介导了草莓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增加,有益细菌如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贪噬菌属(Variovorax)和鞘氨醇杆菌属(Pedobacter)显著富集。绿肥对有益细菌的招募可能与之介导的土壤中糖类代谢物(如山梨糖、甘露糖和果糖)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有关,而脂类代谢物(如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相对丰度的显著降低缓解了草莓自毒作用。因此,禾本科绿肥引起土壤特定代谢物变化通过招募有益菌并缓解自毒作用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以玉米为主的禾本科绿肥适用于设施大棚草莓生产。  相似文献   

17.
核酸混配氨基酸在大棚草莓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核酸混配氨基酸在大棚草莓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核酸与氨基酸的混合液,草莓植株株高增加1.8cm,茎基宽增加0.43cm,大果率增加15%,糖度增加0.60,Vc含量增加120mg/kg,明显改善了草莓果实的品质,同时比常规对照增产幅度可达12.5%。以上说明核酸混配氨基酸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基肥用量和不同滴灌肥料浓度试验,基本探明了大棚草莓全营养滴灌栽培的技术方法和增产效果,一般基施有机肥75m3/hm2以上,不基施化肥;开花后,滴灌肥料浓度在1.2~1.6g/L之间较适宜;负压计读数20kPa时,滴灌75m3/hm2全营养液.  相似文献   

19.
冬草莓大大改善了淡季水果的缺口,丰富了冬季水果的种类,也带来了高额的经济效益,带动了重庆现代化精品农业,尤其是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为了丰富适宜重庆近郊生长的优质、安全的冬草莓新品种,选择红颜、隋珠、圣诞红、章姬、白雪公主5个品种进行日光温室示范栽培试验,结果表明:5个草莓品种在重庆城郊大棚种植中各有优势,果实经济性状好,品质优,均可在重庆城郊观光采摘园中示范推广,但白雪公主品种在重庆高温高湿的自然条件下的适宜性相对较差,产量、抗病性稍差,栽培难度相对较大。最后,介绍了九龙坡区种植冬草莓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温室大棚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提高草莓硒含量的影响以及硒在草莓植株中的转运和分布,旨在为富硒水果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草莓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当喷硒量为20、40、60 g Se·hm~(-2)时,亚硒酸钠处理40 d后草莓果实样品中硒含量分别为0.03、0.10、0.15 mg·kg~(-1)FW,分别为对照的3、20倍和30倍;硒酸钠处理40d后草莓果实硒含量分别为0.05、0.12、0.17 mg·kg~(-1) FW,是对照处理的5、24倍和34倍。但是叶面喷施的硒持续供给果实的能力有限,随着草莓果实的连续生长,后期采收的草莓中硒含量显著下降。叶面喷硒后,叶片吸收的亚硒酸钠约有30%转移到了根部,而硒酸钠则更多地累积于叶片中,转移到根部的量不到15%。草莓初花期叶面喷施硒可以显著提高前期草莓果实中硒的含量,随着采收期的延长,草莓中硒的含量显著下降,喷施亚硒酸钠的处理硒向根部转移的能力高于硒酸钠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