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国内关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研究区,依据扩展型PSR框架模型,并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与综合评分法计算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尝试性的研究了区域不同时段土地环境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自1991年以来,土地环境生态安全状况稍有好转,但还处于“预警”状态(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2.
以古浪县为研究区域,在国内关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优化型PSR框架模型,结合西北干旱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建立古浪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综合评分法计算古浪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得出了古浪县不同时段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古浪县由1995年和2002年的"风险"状态转变为2009年的"敏感"状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稍有好转。  相似文献   

3.
河北太行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PSR模型的基础上,从土地自然资源现状、土地社会经济环境压力、人文响应三方面出发,选取与山区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27项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对河北太行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采用ArcView、ArcGis软件对河北太行山遥感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土地方面数据并结合其他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研究区1987、2000年各县综合生态安全值,对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安全度分区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处于较差状态,且局部有恶化趋势,进而剖析其主要制约因素,提出相应改善安全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阶段草原自然环境压力和人类需求与影响,对草原生态安全状况等级的评定。以生态环境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概念(PSR)模型为指导,构建由21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多层次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天祝高寒草原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在GIS软件支持下,利用天祝高寒草原地区地图数据、遥感数据、观测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信息图谱方法生成天祝高寒草原水热和土地条件图谱、以乡镇为指标分级分类单元的评价指标图谱和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安全评价结果图谱。研究表明:天祝高寒草原生态安全状况总体上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但是处于较不安全和不安全状态的区域面积已接近总面积的1/4,草原生态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区内生态安全状态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可划分为西北部草原生态安全保护区、东部草原生态较安全保护与治理区和中部草原生态安全治理区3个区域。  相似文献   

5.
RS、GIS支持下的城市生态安全动态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PSR模型构建了西安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HP法确定权重;采用1988年陆地卫星TM和2000年ETM+影像确定模型中的自然组分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ARCGIS9.0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数据库;对西安的生态安全动态过程进行了尝试性评价,得到了12年来西安地区生态安全的变化状况。研究表明:从1988年到2000年由于西安局部地区采取各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而收到良好效果,但是局部地区取得的生态环境保护成绩难掩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整体的生态环境状况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评价——以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和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环境污染压力和保护等方面建立生态脆弱区榆林市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榆林市10年来的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及地域差别。结果表明:近年来,榆林市生态安全状况一直处于预警状态但有一定的波动性,个别区域甚至恶化;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情况仍然严重。文章最后为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5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疆绿洲城市石河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尤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是维护地区或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不受威胁的状态,它能为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采用OECD与UNEP共同提出的PSR概念模型,构建了一套包括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和社会经济响应3个方面15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石河子市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评价石河子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显示:石河子市城市生态安全水平近10年来大致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良化。据此进一步对解决石河子市的生态安全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一个包括36个指标变量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04年-2013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求出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基础上,求其综合权重,然后计算我国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对我国生态安全指数进行具体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因素的贡献度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就各因素之于生态安全的贡献来看,压力因素对我国生态安全状况的贡献度最大,状态因素对我国生态安全状况的贡献度最小。  相似文献   

9.
RS和GIS支持下的若儿盖草原生态安全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一体化技术对若儿盖1995、2000、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调查监测,并结合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对研究区生态风险做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压力-状态-响应( P-S-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用AHP法计算出23项评价指标对草原生态安全贡献量所对应的权重系数.以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若儿盖草原生态安全做了评价,并应用Markov模型对2010年生态安全状况做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1995年以来生态安全的"不安全"隶属程度有所增加,从1995年的0.12538到2004年的0.47022,生态安全状况有不断恶化的发展趋势,并预测2010年的隶属度已达到0.56273,为1995年的4.5倍.造成研究区生态环境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人类经济活动、鼠害和全球变暖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文中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集对分析理论从同异反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事物的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优势,建立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和发展趋势模型。以煤炭资源型城市-焦作市为例,分析了该市1999~2010年间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焦作市的生态系统在1999~2007年间属于"较不安全"状态,2008~2010年属于"临界安全"状态。总体上看,该市生态安全状况整体上呈现逐年改善的趋势,但是有待于进一步改善。集对分析法能够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信息,是一种有效的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酒泉绿洲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平性、经济可行性、土地生产力指数、耕地资源保护、生产稳定性指数、协调性6个方面,建立了酒泉绿洲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数体系,运用熵值法确立了权重系数及其综合评价模型,对酒泉绿洲2000-2006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可持续评价,并由GIS系统生成了可持续等级图.结果表明:酒泉绿洲各县(市)土地利用持续性较小,土地利用或处于弱不可持续或处于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且呈现较大的区域差异.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酒泉绿洲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区域生态安全定量评价与阈值确定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生态安全评价是当前生态安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未决的问题。从目前国内外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来看,在评价对象与内容上存在差异,定量评估方法与准则的确定仍处于探索阶段,现阶段尚未形成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较少。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尺度、时空动态评价、评价的基本参照系、尺度转换、生态安全评价与生态恢复的关系等问题,并提出基于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和尺度转换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与方法,以及确定区域生态安全阈值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临夏县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农民的主要生产及生活资料,耕地为农民提供了除生产、生态功能以外的社会保障功能,且在耕地功能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以甘肃省临夏县为研究区域,从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构成入手,运用替代市场法、分解求和法等方法,分别计算了临夏县耕地基本生活保障价值、失业保障价值。结果表明:耕地具有巨大的社会保障价值,且以基本生活保障价值为主。研究耕地社会保障功能及价值测算,对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征地补偿及耕地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围场县农业地域资源优势与产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围场县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评价了该县资源优势,即丰富的土地资源、洁净的生产环境、冷凉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等;分析了制约围场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开发的障碍因素: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进而提出其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对策,认为结合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错季蔬菜产业、马铃薯产业、林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区域特色产业是实现围场县地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资源的陕西生态安全基尼系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量化的方法来衡量陕西省的水资源与耕地资源、GDP和人口布局等的匹配程度,进而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确保生态安全提出对策。参照洛伦兹曲线原理及基尼系数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得到水资源与耕地资源、GDP、人口匹配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6015、0.6573、0.5687,都远超出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得出了陕西水资源与耕地资源、GDP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的结论。因此今后必须统筹安排陕西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沙区治理的根本在于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其中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生产"是优化的基本原则,根据 "优化生态-生产范式",建立了科尔沁沙地奈曼旗八仙筒镇的"坨甸"土地利用模式.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对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八仙筒镇土地利用进行生态安全评估和优化.评估表明,优化结果可以达到生态-生产效益并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集对分析的矿区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据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特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独立性分析法筛选指标,建立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合理确定了评价等级标准。以民勤县红沙岗矿区为例,采用集对分析法进行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由平均联系度最大隶属原则确定生态承载力所处的级别。应用结果表明:由于红沙岗矿区所处区域环境背景特点和煤矿开采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承载力处于弱稳定、中等承载、较高压状态。通过对评价结果分析,指出了提高矿区生态承载力的发展对策,可供相关部门进行矿区生态恢复和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