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探讨无芒雀麦种子和幼苗的耐盐碱能力,在无芒雀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用浓度为0、20、40、60、80、100、120mmol.L-1的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混合液进行胁迫,研究了胁迫对3个无芒雀麦品种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混合胁迫处理促进无芒雀麦mancher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其它2个品种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当混合盐碱胁迫浓度小于60mmol.L-1时3个无芒雀麦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差异不明显(P>0.05);当浓度高于60mmol.L-1后各个指标都急剧下降,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混合盐碱浓度大于20mmol.L-1时抑制无芒雀麦幼苗的生长,对根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不同牧草种子在干旱条件下的萌发能力,为恢复草地植被和补播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羊草和无芒雀麦的种子为材料,设置回干时间(1、10、20 d)和回干温度(20、30℃),进行回干处理,用15/25℃变温条件下纸上萌发法测定种子的萌发率及发芽指数。[结果]羊草和无芒雀麦吸水-回干处理后种子萌发率均下降,羊草下降幅度为5%~13%,无芒雀麦下降幅度为5%~10%。回干时间和回干温度对羊草和无芒雀麦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都有影响,羊草种子能耐长时间的低温回干(20℃,20 d),无芒雀麦种子能耐短时间的高温回干(30℃,1~10 d)。[结论]不同的牧草品种耐回干的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3.
盐分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决定种子在何时何地萌发。本试验对两种无芒雀麦(Bromus stam i-neus和Bromus inerm is)的种子萌发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两种无芒雀麦发芽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引进种(Bromus stam ineus)在不同盐浓度和温度下的发芽指标都高于本地种(Bromus inerm is)在相应处理下的,0.3%盐浓度刺激了引进种的萌发;而对于本地种来说,各个盐浓度都抑制了它的萌发。方差分析显示温度、盐浓度对两个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都是极显著(P<0.01);温度与盐浓度的互作对两个种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是极显著的(P<0.01),但是对它们的发芽势却是不显著的(p>0.05)。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种子为材料,研究温度及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萌发温度对沙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30℃恒温和30℃/20℃变温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15℃恒温条件不利于种子萌发;中国沙棘种子在较低温度条件下比大果沙棘种子萌发能力更强;沙棘种子较容易萌发,3%~9%浓度的过氧化氢、40℃~60℃热水浸种处理对提高沙棘种子萌发能力无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不同落粒时间无芒雀麦种子形态与萌发特性,种子脱落是植物为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及种群繁衍而表现出的生存策略,而脱落时间的早晚对种子的发育情况产生重要影响。【方法】以天山北坡中段原生境野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居群为材料,研究4个不同自然脱落时间种子的长、宽、厚、附属物(外稃长、内稃长、芒长)、种子重量,以及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和平均发芽速度,分析自然落粒时间差异对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无芒雀麦的落粒率在4次收集时间分别为2.87%、2.55%、2.87%及3.49%;随着脱落时间的推移,种子形态特征整体表现出种子长、宽、厚及种子重量增加,外稃长、内稃长先减后增,芒长呈减小的趋势,芒长较长的种子最容易脱落;随着脱落时间的推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增加,平均发芽速度减小;落粒率与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1.000。【结论】自然状况下,野生无芒雀麦属于弱落粒性种质;脱落时间的推迟不但使种子大小变大,而且增加了种子的重量,进而提高了种子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低温处理、沼液浸种处理、水杨酸(SA)浸种处理对黄花菜种子萌发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我国黄花菜的种子生产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持。试验以当年采收的黄花菜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常规浸种处理确定种子萌发最适浸种时间与温度,结合低温处理,沼液浸种处理、SA浸种处理等方法,找出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常规浸种处理中,黄花菜种子萌发最适条件为温汤浸种24 h;不同低温处理中,发现低温处理7 d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95%,且萌发速度最快,发芽最整齐,低温处理4 d也可促进种子萌发,但萌发速度慢、发芽不整齐,低温处理1 d抑制种子萌发;不同浓度浓缩沼液浸种处理中,各处理均可以促进种子发芽,以稀释500倍效果最佳;不同浓度水杨酸浸种处理在诱导种子发芽各指标上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以稀释500倍的浓缩沼液温汤浸种24 h,经5℃低温处理7 d后25℃恒温培养,可有效促进黄花菜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上杭锥自然种群更新较为困难,环境因子对其种子的萌发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取粒级分类浸种温度、GA3浓度和萌发温度处理4项因素,设置三个水平形成L9(34)正交试验表进行萌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粒种子在30℃温度下浸种后沥干,加入50mg·l-1GA3溶液浸种24h,放在萌发温度30℃的人工气候箱内萌发,上杭锥种子发芽率最高。试验结果还表明了萌发温度对上杭锥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显著;种子大小对上杭锥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显著;浸种时间对上杭锥种子发芽势和平均发芽速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山杜英自然种群更新较为困难,环境因子对其种子的萌发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本论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取粒级分类浸种温度、GA3浓度和萌发温度处理4项因素,设置三个水平形成L9(34)正交试验表进行萌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粒种子在30℃温度下浸种后沥干,加入50mg·L-1GA3溶液浸种24h,放在萌发温度30℃的人工气候箱内萌发,山杜英种子发芽率最高。试验结果还表明了萌发温度对山杜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显著;种子大小对山杜英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显著;浸种时间对山杜英种子发芽势和平均发芽速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樟叶越桔种子的萌发率,以在六盘水采集的樟叶越桔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浴温度浸种(常温、40℃和60℃)、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溶液浸种(200、1000、1500 mg/L)、不同浓度硼酸溶液浸种(0.2%和0.5%)和不同培养温度(15、20、25、30、35℃)等处理对樟叶越桔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水浴浸种与40℃水浴浸种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60℃水浴温度过高,浸种后的种子丧失生命活力;GA_3浸种处理能显著促进种子萌发,缩短发芽时间,且萌发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萌发率达68.67%,而硼酸浸种无明显作用;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的萌发率差异显著,在15~30℃条件下,种子都能发芽,但萌发适宜温度为15~25℃,最适温度为20℃,最大萌发率达65.33%。  相似文献   

10.
锌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重金属锌胁迫对无芒雀麦种子的影响,在实验室中模拟土壤锌积状况,对无芒雀麦种子在浓度为0(对照) 、50、100、150、200、250、300 mg/L 的ZnSO_4胁迫下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ZnSO_4浓度小于150 mg/L时,锌胁迫对于无芒雀麦生长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ZnSO_4浓度大于150 mg/L时,对无芒雀麦生长起到抑制作用.ZnSO_4浓度为150 mg/L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关键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对无芒雀麦种子的辐照效应,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对其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无芒雀麦干种子为材料,用不同剂量(50,100,150,200,250,300 Gy)~(60)Co-γ射线进行辐射处理。【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有抑制作用,且150~300 Gy剂量辐射与对照差异均显著。活力指数、芽苗高度、主根长度和鲜重等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辐射剂量为50 Gy处理时各指标测定值最大,随辐射剂量增加,各指标抑制作用增强,且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剂量辐射对芽苗干重表现在随辐射剂量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剂量在150~300 Gy区间与对照差异显著。低剂量辐射对种子的出苗率、幼苗高度均有促进作用,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且高剂量辐射抑制种子的出苗率。根据辐射剂量对种子的发芽状况和出苗率的影响,初步确定无芒雀麦干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100~150 Gy。【结论】50~100 Gy范围内~(60)Co-γ射线辐射对无芒雀麦种子的活力、出苗率及幼苗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在150~300 Gy范围内均有抑制作用,且随辐射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2.
马庆庆  丁继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62-12864
[目的]研究不同浸种措施对紫萼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浸种(包括不同温度与不同时间的处理)和间歇浸种2种方式对紫萼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观察各处理浸种后发芽情况,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紫萼种子的适宜浸种温度为15℃,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比CK增加6.58%、42.86%和22.30%;紫萼种子的适宜浸种时间为18 h,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比CK增加10.53%、9.52%和2.70%;与间歇浸种相比,连续浸种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减少3.90%、33.33%、18.30%,间歇浸种以间歇浸种1h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结论]紫萼种子萌发适宜的浸种温度和浸种时间分别为15℃和18 h.间歇浸种较之连续浸种更能提高紫萼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以间歇浸种1h对紫萼种子的萌发最有利.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溶磷菌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4种溶磷菌株对扁穗雀麦发芽和幼苗生长的试验.结果表明:改动的LB培养基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不同菌株的发芽高峰期比清水对照推迟1~2 d,发芽势较弱,但最终发芽率无差异,菌株在PKO生长液处理的发芽指数和幼苗高度都优于对照.结论:4个溶磷菌株对作物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较好的溶磷菌种是Br7、Br24和Br17.  相似文献   

14.
以植物生长调节物质80%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HKL-4)对刺五加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HKL-4不同浓度及浸种时间对刺五加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HKL-4母液稀释液浸种时间长短对刺五加种子发芽启动所需时间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浸种9h与浸种6h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2个处理与浸种3h、12h、15h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HKL-4浸种6~9 h能够促进刺五加种子的萌发.不同浓度的HKL-4处理对刺五加种子的发芽启动所需时间、达发芽高峰所需时间、发芽率及出苗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以HKL-4母液稀释40倍处理的发芽启动所需时间最短、达发芽高峰所需时间也最短,分别比清水对照缩短了10.3 d和8.9 d;发芽率和出苗率也是HKL-4母液稀释40倍处理的最高,分别为84.5%和78.5%,比清水对照分别提高了32.4、26.8个百分点;说明HKL-4母液稀释40倍处理促进刺五加种子发芽及出苗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培育温度、水分条件、浸种时间对桔梗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常规的发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适宜培育温度与水分条件下,种子浸种与否对桔梗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培育温度与水分条件为制约桔梗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在12~36 h浸种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增加桔梗发芽率呈下降;当浸种时间与水分条件适宜的情况下10~30℃,桔梗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分条件是无积水的条件比较适宜。结论:浸种时间24 h,培育温度30℃,无积水,最适宜桔梗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6.
黄精种子破眠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促进黄精种子萌发的最佳破眠技术,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GA3质量浓度、浸种温度、浸种时间、消毒剂4个因素对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质量浓度为100mg/L,浸种温度20℃,浸种时间12h,消毒剂为w=3%的过氧化氢是黄精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条件,萌发率可达92.36%。4种因素中,浸种温度是影响黄精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浸种时间和GA3质量浓度次之,消毒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黄精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霉变现象。  相似文献   

17.
紫花苜蓿茎叶水浸提液对2种禾本科牧草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以苜蓿粉计)紫花苜蓿茎叶水浸提液对无芒雀麦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以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制备0.05,0.08和0.10g/mL紫花苜蓿茎叶水浸提液,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其对无芒雀麦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幼苗高度和根长的影响。【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紫花苜蓿茎叶水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和无芒雀麦种子的萌发、幼苗高度及根长均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紫花苜蓿茎叶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当紫花苜蓿茎叶水浸提液的质量浓度为0.05,0.08和0.10g/mL时,其对无芒雀麦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幼苗高度和根长抑制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0.39%,28.42%,37.00%和35.43%,46.77%,63.99%。【结论】无芒雀麦对紫花苜蓿化感抑制作用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比多年生黑麦草强,更适合与紫花苜蓿混播。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发芽床和清水浸种时间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种子萌发启动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标、霉烂率为测量指标,20℃恒温自然光照培养箱中开展了柴胡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发芽床基质处理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纱布处理柴胡种子的各项测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清水浸种不仅能够促使柴胡种子提早萌发,而且能够提高柴胡种子发芽率,浸种12 h柴胡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最高,分别可达67.67%±3.21%和56.00%±9.54%,与未浸泡对照相比提高了约35、34个百分点。说明柴胡种子用清水浸种预处理12 h,以纱布为发芽床,在20℃恒温条件下培养,可有效提高柴胡种子萌发率,促进种子提早萌发,实际生产中可以用清水浸种后再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天门冬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以天门冬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抑菌处理、温度、光照及发芽床对天门冬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间种子的发芽率差异显著,最佳发芽温度为20℃或25℃;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但适当的光照更有利于种子萌发;种子不用抑菌剂消毒,用高压灭菌后的无菌水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纸是种子萌发的最佳发芽床。  相似文献   

20.
黄蜀葵种子催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黄蜀葵种子发芽的最佳条件,本试验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与浓度、处理温度、浸泡时间等对黄蜀葵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蜀葵种子最佳浸泡时间为12 h,最适发芽温度为变温15~25℃,浸种时间、培养温度交互作用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浸种12 h、变温15~25℃;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GA、6-BA、CTS、SPM、PEG对种子萌发表现出不同作用,其中以25%PEG能显著促进种子的萌发,发芽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