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浆高产蜜蜂和原种意大利蜜蜂咽下腺发育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王浆高产蜜蜂(浆蜂)(A. m. ligustica)和原种意大利蜜蜂(原意)(A. m. ligustica)1、3、6日龄工蜂咽下腺进行蛋白质组研究,揭示咽下腺在此阶段的发育特征。【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方法对浆蜂和原意咽下腺进行蛋白质组研究,通过与已鉴定蛋白功能的咽下腺和蜂王浆蛋白质组图谱比较,推断部分蛋白的功能。【结果】浆蜂咽下腺在3个日龄表达的蛋白数(210、192、230)分别显著的高于原意(169、188、212),两蜂种均在6日龄表达蛋白最多(P<0.05)。浆蜂咽下腺3个日龄表达的共有蛋白数为119个,其中21个蛋白表达量随咽下腺的发育显著上调,14个蛋白显著下调;原意咽下腺3个日龄表达的共有蛋白数为107个,其中15个蛋白表达量随咽下腺的发育显著上调,19个蛋白显著下调(P<0.05)。1日龄浆蜂和原意咽下腺共有蛋白为145个,其中28个蛋白点浆蜂表达量显著高于原意,14个蛋白点原意表达量显著高于浆蜂,浆蜂特有蛋白为65个,原意为24个;3日龄浆蜂和原意咽下腺共有蛋白为138个,其中31个蛋白点浆蜂表达量显著高于原意,19个蛋白点原意表达量显著高于浆蜂,浆蜂特有蛋白为54个,原意为50个;6日龄浆蜂和原意咽下腺共有蛋白为175个,其中44个蛋白点浆蜂表达量显著高于原意,25个蛋白点原意表达量显著高于浆蜂,浆蜂特有蛋白为55个,原意为37个(P<0.05)。与原意相比,浆蜂咽下腺发育3个日龄特有蛋白点总数为72个。从3日龄开始在浆蜂和原意咽下腺的蛋白表达谱中出现大量的王浆主蛋白点。【结论】从工蜂羽化到6日龄这一阶段内,浆蜂咽下腺蛋白表达明显比原意活跃,6日龄是2蜂种表达最为活跃的阶段。咽下腺发育过程中的共有蛋白为咽下腺发育所必需的管家蛋白,但它们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日龄的特异蛋白表明咽下腺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蛋白来调控。两蜂种工蜂咽下腺都从3日龄就开始分泌蜂王浆。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卡尼鄂拉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越冬工蜂在越冬、春繁和淘汰3个阶段咽下腺(HGs)的调控变化规律,对蜂群3个关键阶段工蜂咽下腺进行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功能富集等一系列转录组学方法分析工蜂咽下腺活性功能基因的变化,并通过qPCR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3个阶段工蜂咽下腺组织中共鉴定到21 441个基因,其中737个基因在不同阶段的组织中差异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蜜蜂咽下腺有30个基因与糖类和能量代谢、转录因子等功能相关,其中在蜜蜂春繁阶段高表达15个,越冬阶段7个,淘汰阶段3个。这一研究提示季节性介导的咽下腺活动变化与冬春季节期间数百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模式变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蜂王浆(royal jelly),又名蜂皇浆、蜂乳,王浆,是5~15日龄担当哺育工作的工蜂头部上颚腺和舌腺(咽下腺)分泌的,专供蜂王和3日龄内幼虫食用的浆状物质,颜色为乳白色至淡黄色,味酸涩略带辛辣。蜂王终生以蜂王浆为食物,寿命可长达5~6年。而同样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但出生后3天后即改以蜂粮(蜂蜜与花粉的混合物)为食物的工蜂,寿命仅有30~50天。蜂王浆营养成分丰富,通常鲜蜂王浆含水(约占65.85%)、蛋白质(约占干重的50%)、糖类(占干重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意大利蜜蜂哺育蜂上颚腺中蜂王浆合成和分泌相关的分子机制,通过组建人工蜂群收集3日龄工蜂(3d)、10日龄哺育蜂(10dN)、10日龄采集蜂(10dF)、21日龄哺育蜂(21dN)和21日龄采集蜂(21dF),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5种不同职能工蜂上颚腺中10-羟基-2-癸烯酸(10-hydroxy-2(E)-decenoic acid,10-HDA)的含量,并在转录组学水平全面分析上颚腺中调控蜂王浆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的基因。结果表明:工蜂上颚腺中10-HDA含量随日龄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21dF和21dN上颚腺中10-HD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3d(P0.05),但同日龄采集蜂上颚腺中10-HDA的含量高于相同日龄哺育蜂;RNA-seq分析发现,46个差异基因在10dN上颚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3d、10dF和21dF,同时在21dN上颚腺中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21dF;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脂肪酸代谢、能量代谢等方面,暗示哺育蜂的上颚腺可能通过增加脂肪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促进蜂王浆中相关脂肪酸的合成。综上,在排除日龄影响下,本研究测定了不同职能工蜂上颚腺中10-HDA的变化趋势,同时筛选了46个与哺育蜂上颚腺中蜂王浆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的基因,为深入阐明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也为研究膜翅目昆虫上颚腺的功能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蜂王浆是工蜂咽下腺和上颚腺分泌的乳状物质,是工蜂和雄蜂3日龄以内幼虫、蜂王整个幼虫期和生存期的食物。蜂王浆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成分,是一种天然的滋补营养保健品。  相似文献   

6.
对浙农大1号(Ea)、本意(Eb)和原意(Ee)不同日龄工蜂咽下腺细胞进行了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比较,发现Ea蜂群许多日龄的咽下腺细胞存在非常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分泌颗粒和分泌块,并且细胞核面积大,核仁数目多.这不仅说明分泌活性的特征,而且也显示了细胞能量供应、运行机制和分泌活性都处于旺盛阶段;而Eb、Ee均不及Ea.3个类型的意蜂工蜂在21日龄时咽下腺细胞均出现解体现象.观察结果初步揭示了Ea王浆高产性能和咽下腺细胞超微结构、分泌生理机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蜂王浆是工蜂咽下腺和上颚腺分泌的乳状物质,是工蜂和雄蜂3日龄以内幼虫、蜂王整个幼虫期和生存期的食物。蜂王浆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成分,是一种天然的滋补营养保健品。  相似文献   

8.
以美意种王和蜂王浆高产2个西方蜜蜂品种为亲本,对其杂交一代蜂王浆生产性能形态学进行分析研究,测定了正反交西蜂一代杂交种工蜂的咽下腺长度和重量、工蜂体重和头重。结果表明,同一工蜂的左、右两条咽下腺长度、重量差异均不显著;正交种和反交种工蜂体重分别是0.119 3 g和0.114 5 g,二者差异显著;工蜂头重正交种为0.013 5 g,反交种为0.012 9 g,二者差异显著;工蜂咽下腺长度正交种为12.51 mm,反交种为11.21 mm,二者差异极显著;工蜂咽下腺重量正交种为0.001 3 g,反交种为0.0012 g,二者差异不显著;试验蜂群正交种和反交种蜂王浆产量分别是128.2 g和68.37 g,二者差异显著,说明工蜂咽下腺长度与蜂王浆产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蜂工蜂咽下腺细胞超微结构与分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农大1号(Ea)、本意(Eb)和原意(Ee)不同日龄工蜂咽下腺细胞进行了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比较,发现Ea蜂群许多日龄的咽下腺细胞存在非常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分泌颗粒和分泌块,并且细胞核面积大,核仁数目多。这不仅说明分泌活性的特性,而且也显示了细胞能量供应、运行机制和分泌活性都处于旺盛阶段;而Eb、Ee均不及Ea.3个类型的意蜂工蜂在21日龄时咽下腺细胞均出现解体现象。观察结果初步揭示  相似文献   

10.
秋繁期的老哺育蜂活不过冬季,更不能春繁再育蜂。蜂群里是按工蜂日龄分工的,一般刚羽化未飞行排泄的低龄蜂干内勤工作,高龄蜂干外勤工作。当外界状况发生变化时,分工也随之变化,如大流蜜来临时,5日龄的幼蜂就参与采集蜂蜜。  相似文献   

11.
王浆高产蜜蜂咽下腺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浙江浆蜂)哺育蜂(6-12 d)咽下腺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以期探明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对王浆分泌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将哺育蜂咽下腺蛋白质液内酶切后,用固相金属离子亲和层析色谱法(IMAC)、强阳离子交换(SCX)及LC-MS/MS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工蜂咽下腺磷酸化蛋白质组进行研究。【结果】在哺育蜂的咽下腺中,共鉴定117个蛋白质,其中6个蛋白质的6条磷酸肽段的8个位点发生磷酸化修饰。这些磷酸化蛋白质是王浆主蛋白1和7的前体、与蛋白翻译合成相关的60S酸性核糖体蛋白P0、P1、P2和60S核糖体蛋白L15。【结论】哺育蜂咽下腺核糖体蛋白发生的磷酸化修饰主要为促进王浆蛋白的高效合成,而磷酸化的王浆蛋白1和7可保证浆蜂在王浆高产的前提下仍保证其王浆具合理的钙磷比,提高营养价值,以满足蜂王产卵和幼虫发育的营养需求。研究结果在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上为揭示浆蜂王浆的高产机理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意蜂头部重量与其王浆腺重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为材料。研究了5,7,9和11日龄共300只工蜂样本的头部重量及其王浆腺重量的相关性,发现意蜂的工蜂头部重量与其王浆腺重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5,7,9和11日龄工蜂头部重量与其王浆腺重量的表型相关系数(r_P)分别为0.609 0,0.829 5,0.587 9和0.450 9;遗传相关系数(r_A)分别为0.974 3,0.993 3,0.956 0和0.989 6.显著性检验结果 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所以,用工蜂头部重量代替王浆腺重量进行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王浆蛋白是蜂王浆生物功能的物质基础,是由王浆蛋白基因家族(mrjps)编码合成的。但部分家族成员如MRJP7在王浆中的含量极少甚至检测不到。基因功能与其在生物体内的时空表达特性相关,为探究蜂王浆中含量较少的王浆主蛋白基因mrjp7在蜜蜂体内的表达和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rjp7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工蜂和、成年工蜂、雄蜂和蜂王的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结果显示mrjp7在成年雄蜂体内的表达水平最低,成年蜂王次之,且在这两种蜜蜂类型它们的各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部位之间的表达量差异较小,其表达基本没有时空特异性。该基因在工蜂幼虫和蛹期的表达量同样较低且没有组织特异性,但在羽化后9日龄前后的哺育蜂王浆腺和头部脑组织内特异性高表达,其表达与工蜂的发育时期和组织密切相关。mrjp7在这与哺育蜂分泌蜂王浆王浆腺中的特异性高表达与哺育蜂所担负的哺育幼虫和蜂王的功能是相适应的,该结果在转录水平上证实了mrjp7该基因的的营养功能,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其在生殖和非生殖蜜蜂体内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蜜蜂的生殖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工蜂上颚腺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分泌脂肪酸为蜂群提供营养,并参与报警外激素的合成。蜂王浆高产蜜蜂(浆蜂,Apis mellifera liguatica)和意大利蜜蜂(意蜂,Apis mellifera liguatica)是中国主要蜂种,但磷酸化蛋白质组调控其上颚腺的发育和功能的机理尚未开展研究。通过比较二者工蜂上颚腺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差异,揭示磷酸化蛋白质组调控上颚腺发育及脂肪酸代谢机理。【方法】解剖浆蜂、意蜂工蜂出房蜂、哺育蜂(10日龄左右)、采集蜂头部,取其上颚腺,进行蛋白质提取、液内酶切,采用固相金属离子亲和层析色谱法(IMAC)进行磷酸化肽段富集,采用Zip-tip C18柱对肽段除盐,通过LC-MS/MS(液相色谱与二级质谱串联)对样品进行分析,首先根据Max Quant和Persues软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主成分分析、表达谱聚类定量分析。然后利用PEAKS软件对质谱数据进行蛋白质定量和定性分析,根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对浆蜂和意蜂上颚腺磷酸化蛋白质组进行生物学进程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最后利用Scaffold PTM软件确定磷酸化位点、预测磷酸化肽段的基序类型。【结果】浆蜂3个时期分别鉴定到2 225、1 922、2 159个磷酸化蛋白,意蜂分别鉴定到1 740、1 592、1 682个磷酸化蛋白,浆蜂的磷酸化蛋白数目显著高于意蜂,说明浆蜂上颚腺的磷酸化调控网络较意蜂复杂。尽管它们上颚腺的磷酸化过程存在很大差异,但幼蜂、哺育和采集3个时期的磷酸化蛋白表达谱均相似,说明浆蜂和意蜂3个时期表达的磷酸化蛋白质执行类似的生物学功能来保障腺体的发育和分泌活动。对每个时期磷酸化蛋白质组比较,发现浆蜂和意蜂上颚腺3个发育时期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哺育蜂时期二者的差异最大,浆蜂有87个磷酸化蛋白高表达,主要参与能量和脂肪酸代谢,说明其上颚腺的脂肪酸合成力加强(包括10-HDA),满足蜂王浆产量提高的同时10-HDA含量增加,为其种群繁衍提供必要营养,而意蜂上调表达41个蛋白,主要参与能量代谢。浆蜂、意蜂各时期均识别到酸性、碱性和脯氨酸介导的3种类型motif;哺育蜂时期浆蜂特异识别到的motif对应激酶家族与细胞增殖相关,可能支持其上颚腺形态发育,与浆蜂分泌能力增强相关。【结论】浆蜂和意蜂在3个时期均通过加强不同的磷酸化蛋白质组来支撑上颚腺的发育及功能,其中最显著的差异在哺育蜂时期,浆蜂哺育蜂显著提高了脂肪酸合成力,保障其蜂王浆的基本功能。这在蛋白质修饰的水平上深入了解浆蜂蜂王浆高产的产浆生物学机理。  相似文献   

15.
<正>蜂王浆是蜜蜂巢中培育幼虫的青年工蜂(保姆蜂)食用蜂蜜和花粉后从其王浆腺分泌的,用以饲喂蜂王及蜜蜂幼虫的全营养高活性浆状物,相当于哺乳动物的奶汁,因此蜂王浆又被称为蜂乳。蜂王浆一般呈白色或黄色,味酸、涩、辛辣,回味微甜,气味有特殊芳香。蜂王浆  相似文献   

16.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意大利蜜蜂三型蜂不同生长阶段蜜蜂和王浆中雌二醇(E2)、睾酮(T)、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含量,研究其变化规律及其与生殖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3-5日龄工蜂幼虫E2含量极显著低于4-5日龄蜂王幼虫,工蜂幼虫T含量显著高于E2,而蜂王幼虫E2含量高于T;无王环境的出房工蜂,第3天时E2、T、LH含量显著升高;哺育蜂E2含量显著升高,采粉蜂E2、T含量较哺育蜂显著下降;12日龄赵冬蜂E2、FSH含量极显著高于哺育蜂;4日龄蜂王幼虫E2、T、FSH、LH含量均达到蜂值,从出台至性成熟蜂王E2、T、LH含量显著升高,性成熟蜂王E1含量高于T;4日龄雄蜂幼虫至出房各阶段T含量均高于E2,并在5日龄幼虫和11日龄蛹时T含量出现2个峰值,分别正值雄性生殖器官生成和精子发生期。(2)蜂王浆中E2含量显著高于哺育蜂,而T含量显著低于哺育蜂;哺育不同日龄蜂王幼虫的王浆中E2、T含量显著高于蜂王幼虫,而FSH含量却极显著低于虫体,且王浆中E2含量显著高于T。  相似文献   

17.
蜂王浆是一种高级医疗保健药品,也是养蜂生产主要经济收入之一。如何提高蜂王浆的产量,乃是每个养蜂者关心的问题。 1.饲养强群,提前生产王浆:在蜂群中只有出房7至15日龄的幼蜂才能分泌王浆,但这些分泌王浆的幼蜂却只占整个蜂群的6%~8%,有15脾蜂以上的强群(大约3万只蜂)才会有2千多只泌浆幼蜂,3天一个周期,每次可取浆20至30克。如果只有10脾蜂的中等群,每次只能取浆10克左右,因此只有强群才能实现王浆高产。养强群应从秋繁着手,秋繁越冬蜂多,蜂群就能安全越冬,来年如有4脾足蜂参加  相似文献   

18.
蜜蜂(Apis mellifera L.)幼虫级型分化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蜜蜂(Apis mellifera L.)蜂王与工蜂级型分化期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以探明蜂王和工蜂在级型分化时期蛋白质表达调控方面的异同。【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建立蜂王和工蜂级型分化期蛋白质组表达 谱,获得图谱中蛋白质表达的数量、表达量、等电点和分子量等信息,然后进行比较蛋白质组研究。【结果】在幼虫3日龄,蜂王表达288个蛋白质,工蜂表达259个蛋白质,2种级型蜂共有蛋白质为156个,其中25个蛋白质在蜂王中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工蜂,34个蛋白质工蜂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蜂王,而蜂王和工蜂的特异蛋白质分别为132个和103个;到幼虫5日龄时,蜂王表达274个蛋白质,工蜂为236个,这2种级型蜂共有蛋白质点为95个,其中蜂王1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工蜂,工蜂26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蜂王,而蜂王特异蛋白质点为179个,工蜂特异蛋白质点为141个;到蛹11日龄时,蜂王蛋白质组有311个蛋白质点,而工蜂则有278个蛋白质点,2种蜂共有蛋白质点为194个,其中蜂王4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工蜂,工蜂3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蜂王,而蜂王的特异蛋白质点为117个,工蜂特异蛋白质点为84个。【结论】在蜜蜂3日龄、5日龄、11日龄时,蜂王和工蜂的蛋白质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蜂王表达的蛋白质总数和特有蛋白质数都较工蜂多,说明蜂王幼虫的基因表达和代谢比工蜂幼虫更加旺盛。2种级型蜂发育中所表达的共有蛋白质可能是它们发育所必须的管家蛋白质,但级型间部分共有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在3个日龄中蜂王和工蜂中所表达的特异蛋白质表明在级型分化中,不同级型需要不同的蛋白质来调节各自的发育。这些特异蛋白质是否是级型发育相关的功能蛋白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原种意大利蜜蜂(意蜂)和原种意大利蜜蜂的王浆高产品系(浆蜂)工蜂蛹期头部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以探明浆蜂和意蜂3个日龄(13、15、17日龄)蛋白质表达调控方面的差异,为阐明蜜蜂发育生物学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建立浆蜂和意蜂3个日龄蛹期头部蛋白质组表达谱,获得图谱中蛋白质的种类、表达量、等电点和分子量等信息,并通过质谱分析、数据库检索,鉴定部分差异蛋白。【结果】在13日龄蛹头部,浆蜂表达279个蛋白,意蜂表达268个蛋白,浆蜂和意蜂共有蛋白为212个,而浆蜂和意蜂的特异蛋白分别为67个和56个;到15日龄时,浆蜂表达296个蛋白,意蜂为277个,浆蜂和意蜂共有蛋白点为203个,浆蜂特异蛋白点为93个,意蜂特异蛋白点为74个;到17日龄蛹时,浆蜂蛋白质组有340个蛋白点,而意蜂则有279个蛋白点,浆蜂和意蜂共有蛋白点为246个,浆蜂的特异蛋白点为94个,意蜂特异蛋白点为33个。对部分差异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后,鉴定出11个蛋白质。对已鉴定蛋白质表达量聚类分析,结果聚为2类:表达量上调的分别是微管蛋白、肌动蛋白88F、ATP合成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S1、精氨酸激酶、热激蛋白、蛋白酶体2亚基、泡液ATP合成酶催化亚基和转录起始因子5A;表达量下调的蛋白质为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2540。【结论】浆蜂经过蜂王浆高产的选育,表达的蛋白质种类比意蜂增加。随着日龄的增长,大多数与细胞骨架、抗氧化相关和代谢相关的蛋白质显著上调表达,表明工蜂蛹头部的王浆腺和唾液腺等组织在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加强以及神经系统逐渐重塑。这将对全面理解浆蜂和意蜂蛹期发育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硬脂酸和癸酸对工蜂合成10-HDA及其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工蜂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硬脂酸和癸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半定量RT-PCR技术测定不同日龄段工蜂上颚腺10-HDA的合成量和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工蜂日粮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硬脂酸和癸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蜂上颚腺10-HDA的产量,在工蜂5、10、15日龄时,w=5%硬脂酸组和w=1%癸酸组10-HDA的合成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且全期10-HDA产量的平均值分别较空白组提高11.82%和13.37%。另外,w=5%硬脂酸组和w=1%癸酸组能使工蜂上颚腺10-HDA的分泌高峰提前,由原来的20日龄分别提前至15日龄和10日龄。同时,添加硬脂酸和癸酸后,工蜂在15日龄前的ETF-β和KAT基因表达量均增加。表明,硬脂酸和癸酸可影响工蜂10-HDA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促进工蜂上颚腺合成10-HDA,在短时间内提高10-HDA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