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次试验主要测定不同的孵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蓝孔雀胚胎发育、受精蛋孵化率及健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蛋在不同的人工孵化温度、湿度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次试验筛选出的最佳孵化条件为:孵化温度1~7d为38.50℃,8~15d为38.00℃,16~21d为37.80℃,22~24d为37.50℃,25~28d为37.80,相对湿度1~7d为65%,8~15d为60%,16~21d为60%,22d~24d为65%,25~28d为70%。  相似文献   

2.
正一、收集种蛋将每日的种蛋写上产蛋日期,每日将种蛋翻转180度左右,防止蛋黄粘在蛋壳膜上。每7天送种蛋1次,防冻、防热、防晒、防雨。要用蛋托箱装种蛋,车辆运输时蛋托箱下还要有缓冲物。二、采用控温电孵机孵化的前、中、后期和出雏期(夏秋出雏在摊床上)的温度分别为:38~39℃、37.5~38.5℃、37~37.5℃、38~38.5℃。空气相对湿度依次为:75%~  相似文献   

3.
人工孵化主要条件是温度和湿度.孵化过程包括:翻蛋、照蛋、凉蛋、换气和人工助产等。 1 温度 温度是决定种蛋在孵化过程中胚胎能否正常发育的首要条件.只有在温度适宜于胚胎发育的条件下,种蛋才能正常发育。鸭蛋正常孵化28天出雏,健雏最多,如温度过高,种蛋胚胎新陈代谢加快,发育也加剧,发育周期缩短.提前出雏.可能造成胚胎大量死亡。如温度过低,种蛋胚胎的新陈代谢降低.导致胚胎发育迟缓或停止发育,最后也会引起胚胎死亡。可见,温度是决定种蛋孵化好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提高我国山鸡种蛋人工孵化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我国山鸡种蛋进行了3个人工孵化试验,每个试验设2次重复,测定在不同的孵化温度与相对湿度条件下,即高温度—低湿度、低温度—高湿度与恒温—恒湿,对胚胎发育的死亡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不同胎龄胚蛋的失重率及雏山鸡出生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我国山鸡种蛋在不同的孵化温度、相对湿度的人工孵化条件下,其胚胎的死亡率、受精蛋孵化率与健雏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雏山鸡出生重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为我国山鸡种蛋的人工孵化提供了技术材料与数据。  相似文献   

5.
正1挑选高品质的种蛋种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孵化率和出雏率,因此要严格按照种蛋标准选择种蛋,种蛋要新鲜、清洁、干净。要贮放在空气流通、清洁卫生、阴凉的专用蛋库,蛋库温度控制在15℃左右,贮放时间以1~3 d为好,每天翻蛋1~2次。种蛋要经过消毒、后预温、再入孵。2科学控制孵化温度孵化温度是指种蛋应达到的温度,而不是指孵化室或孵化器的温度。孵化雏鹅的正确温度:入孵前10 d 38.5~39℃,中10 d 37.5~38℃,后10 d 37~37.5℃,即做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狮头鹅种蛋孵化期间失水率、蛋温变化等基础数据及其对孵化率的影响。[方法]对孵化期的狮头鹅种蛋进行称重,并测定孵化期内蛋内温度和蛋壳温度的变化,分析气孔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失水率不仅影响孵化率,而且影响雏鹅质量,孵化第6、15、24和28天种蛋最佳失水率分别为3.28%、4.75%、9.48%和14.22%。随着胚龄的增加,蛋壳表面温度相对稳定(37.32℃→37.17℃→37.37℃→36.83℃),而壳内胚胎温度上升较快(37.75℃→39.22℃→39.82℃→40.62℃)。蛋壳气孔数量显著影响胚胎发育。蛋形指数影响孵化率,但不影响受精率。[结论]降低湿度、严格选蛋、孵化中后期加强凉蛋是提高鹅蛋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家禽胚胎发育主要依靠蛋里的营养物质和适宜外界条件,经过一定的孵化期雏禽才能破壳而出。因此,在孵化中应根据胚胎的发育,严把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凉蛋关。温度关采用火炕、塑料薄膜、水袋孵化,应使室温保持在25℃左右。蛋面温度在孵化前期保持在39℃左右,孵化后期保持在37.5~  相似文献   

8.
正孵化是指创造温度、湿度空气等适宜条件,使受精卵继续发育成新的个体而出壳成雏的过程。孵化可分为人工孵化和自然孵化。人工孵化是人为创造胚胎发育需要的条件,把受精卵孵化成雏的过程,是一种仿生技术。本项目运用摊床孵化法进行孵化试验,摊床孵化的设备有摊床、床垫、自动控温电褥、水袋和覆盖物,此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容易推广。1孵化温度温度是孵化期间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因为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变温孵化雏鹅一般用多个孵化机组合配套进行,采用全进全出制,分阶段设置不同环境进行孵化。一般可将整个孵化期分3个或4个阶段。分为3个阶段时,各阶段分别为1~14天、15~28天、29~31天,相应温度分别为38.0℃、37.5℃、36.5℃。分为4个阶段时,各阶段分别为1~9天、10~18天、19~28天和29~31天,温度分别为38.0℃、37.5℃、37.0℃、36.5℃。后者适合有一定规模的孵化厂采用,前3个时期在不同的孵化机内、按不同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孵化,最后1个时期在出雏机内进行,共需要2~3台孵化机和1台出雏机。  相似文献   

10.
正常情况下蓝孔雀的孵化期是27~28d,但是由于蓝孔雀的人工孵化技术不是很成熟,在孵化后期,因出壳困难而造成雏鸟死亡比例可占胚胎死亡总数的70%以上,因此在出雏期除要提供适当的出雏条件外,还要加强孵化员的责任心,及时助产.  相似文献   

11.
《饲料博览》2009,(11):41-41
正常情况下蓝孔雀的孵化期是27~28d,但是由于蓝孔雀的人工孵化技术不是很成熟,在孵化后期,因出壳困难而造成雏鸟死亡比例可占胚胎死亡总数的70%以上,因此在出雏期除要提供适当的出雏条件外,还要加强孵化员的责任心,及时助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变温与恒温对孔雀种蛋孵化效果,试验采用变温与恒温对2组孔雀种蛋进行孵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蓝孔雀受精种蛋孵化率性状上,试验Ⅰ组(变温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恒温组),说明孵化期间采取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变温措施,符合孔雀胚龄发育所需的最适温度变化规律,有利于孔雀受精蛋的孵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变温与恒温对孔雀种蛋孵化效果,试验采用变温与恒温对2组孔雀种蛋进行孵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蓝孔雀受精种蛋孵化率性状上,试验Ⅰ组(变温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恒温组),说明孵化期间采取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变温措施,符合孔雀胚龄发育所需的最适温度变化规律,有利于孔雀受精蛋的孵化。  相似文献   

14.
对鹧鸪卵孵化过程中的温度、相对湿度、通风量3个主要控制条件进行分组试验,寻找到其最佳主控条件,即全程孵化期划分为1~7,8~20,21~23.5,23.5~25d4个阶段,温度分别为100.5(38.1℃),100(37.8℃),99.5(37.5℃),100.5(38.1℃);相对湿度分别为55%~60%,50%~55%,60%~70%,75%~85%;通风量为5.3m3/h时,孵化率最高,达85.5%.  相似文献   

15.
1、提供适宜的温、湿度 鹧鸪育雏温度,第1周龄为36℃-37℃,以后每周降低1℃-2℃,直至所需温度和自然温度相同.育雏的环境湿度一定要适宜,生产上对湿度要求是:第1周保持相对湿度60%-70%,第2周为60%-65%,从第3周起,保持55%-60%为宜.  相似文献   

16.
湿度是影响孵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胚胎对它的适应范围广,在50%-60%之间一般对孵化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本文研究巷道机内三种湿度52%,54%,56%对50-65g的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一52%湿度的转盘前死胚率和转盘后屈头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处理(P<0.05);残次率相差不显著(P<0.05);处理一的健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由此表明巷道机内的湿度对种蛋的孵化效果影响相当明显.在孵化过程中.应该注意量化调整湿度,防止孵化指标的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7.
将高原地区藏鸡种蛋运输到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结果表明,在较好的孵化条件下,可以获得不错的孵化效果,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5.33%,健雏率平均为91.77%,初生体质量平均为31.21 g;其中平均蛋质量43.25 g、蛋形指数1.32的第2组受精蛋孵化率最高,为90.52%,高出平均数5.19百分点,分别比第1、3组高13.11、2.47百分点,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一家养鸡场研究出一种延长种蛋保存期的新方法,从而可降低孵化成本。通常,种蛋的保存期越长,出雏率越低,如保存1周的种蛋出雏率为75%左右,保存2周的种蛋出雏率为60%左右。而采用新的保存方法,在保证有60%出雏率的前提下,种蛋可安全存放4周,保存期是原来的2倍。这样养鸡场就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机器孵化法孵化绿孔雀,并进行人工育雏。孵化温度为37.0~37.8℃,孵化湿度为50%~60%,第1~3天育雏温度为33℃,第4~6天为31~32℃,之后每周降低2℃直至室温。试验显示,每对绿孔雀1个繁殖期共产卵36枚,受精率为37.5%,受精卵孵化率为58%,雏雀成活率为85.9%。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绿孔雀孵化和育雏成功的首要因素;湿度对孵化和育雏也极其重要;地理位置可能会影响绿孔雀发情时间;产蛋后期卵均不受精,可能是雄鸟个体的原因,也可能是物种的生理特性。因此,采用机器孵化和人工育雏以增加绿孔雀数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工孵化技术,将2 h内新鲜受精卵分成8组,分别置于6种孵化温度、2种相对湿度下让其发育,研究孵化条件与孵化率、发育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自然蜂群中孵化率最高(99.26%),平均发育历期最短(69.6 h);在相对湿度为44%和72%条件下不利于受精蜂卵发育.②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受精卵发育早期、后期与成熟期之间存在2个死亡高峰期.③人工孵化温度高低影响受精卵发育历期长短,意大利蜂受精卵人工孵化温度控制在两头高(35~36℃)、中间低(34~35℃);而相对湿度决定孵化率高低,适宜相对湿度为75%~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