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实地踏查的方法,调查江苏高速边坡绿化景观现状,分析其景观模式。总结江苏高速边坡绿化适宜植物种类约48种。本文将江苏高速边坡分为两部分,即地势平坦的平坡以及地势变化的陡坡(包括上边坡和下边坡)。平坡的景观模式主要有:(1)乔灌草型组合景观;(2)乔木林景观;(3)开放式借景景观。陡坡的景观模式主要为:(1)草坪景观;(2)缀花地被景观;(3)灌草型景观;(4)藤本护坡景观。最后针对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潍坊市景观型城市道路"北海路"绿化的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北海路绿化植物种类约有60多种,隶属53科58属,应用形式丰富多样;景观规划遵循适用性和安全性原则,以生态廊道的形式连通城市绿地系统;植物配置为乔、灌、草结合的复合型结构,乔木比例较大,灌木和观赏花木较少。对潍坊市道路景观绿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索广州市疏林草地式分车带绿化模式的形成背景,研究该模式下乔草型、灌草型、乔灌草型和植物与园林小品组合型4种基本配植模式,总结出疏林草地式分车具有疏朗雅致、整体协调、色彩丰富、特色鲜明的特点,并分析得出交通安全性、绿地生态性、景观独特性、观赏适宜性和环境契合性的设计原则,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疏林草地式绿化模式应注意提高交通安全性能、优化植物配置结构、提高管理养护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舟山海岛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及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舟山市部分绿地布局结构不合理,种植设计单一,生态效益差,景观效果不理想等现状,提出了在绿化建设中应坚持以生态理论为依据。平面绿化和空间绿化相结合。以乔木为主,乔、灌、草、地被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具有海岛特色的城市绿色和生态环境系统,从而开创了舟山海岛城市园林绿化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住宅区绿化与空气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日本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常用指标———空气质量评价指数评定住宅区不同绿化环境下的空气质量 ,其空气质量评价指数依次为 :绿化结构层三层 >双层 >单层 ;乔灌结合型 >乔草结合型 >灌草结合型 ;单层乔木型 >单层灌木型 >单层草被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武威市绿化树种现状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武威市城区典型绿化区域对绿化树种构成、应用频度、生活型、开花特性、观赏特性、生态适应性及应用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威市建成区共有城市绿化树种113种(含变种、变型、品种),其中常绿树种18种,落叶树种95种;乔木48种,小乔木25种,灌木42种,藤本3种;观花树种50种,观叶类树种28种,观果类树种15种,观枝类树种6种;完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树种78种,基本适应25种,适应较差10种;栽植方式有孤植、列植、对植、丛植、丛植、群植等6个,配置模式有乔+灌+草、乔+草、灌+草、乔+灌、乔+乔等5个。根据应用频度、栽植数量、生态适应性、用途分为5类,其中基调树种5种,骨干树种15种,常规树种71种,试用树种10种,特用树种12种。  相似文献   

7.
所谓多层次植物景观,就是在绿地内将乔、灌、草、藤和地被等多种植物搭配种植,构成立体化园林绿化景观。目前,许多国家都将营造多层次植物景观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矿山废弃地造林绿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矿山废弃地治理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矿山废弃地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实现乔、灌、草、藤本植物立体复层绿化,改善景观效果的造林绿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首先,盐碱地区绿化应采取"乔、灌、花、草、藤"复合结构。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中过分地追求开阔、舒展的景观效果,出现了较多大草坪和大色块,一些盐碱地区的城市绿化也纷纷效仿。为此,盐碱地区绿化应采取"乔、灌、花、草、藤"复合结构:把抗盐碱、耐瘠薄的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结合草坪复合种植,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以草坪、地被代替乔木、灌木、地被构成多层次植物群落的做法,是一种简单的环境绿化,如“草坪+棕榈”已成为某些单位之间相互仿效的模式。 但是,以草代木应该有度,因为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其综合生态效益(释氧固碳、蒸腾吸热、减尘滞尘、减菌灭菌及减污等),为单一草坪的4倍-5倍;乔木综合功能为单一草坪的10倍;乔、灌、草组成的群落绿地,其养护管理的投入,仅为单一草坪的三分之一。所以说,以草代木的简单绿化,一不具备乔木、灌木、地被构成的植物群落的综合绿化功能;二不经济,往往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谷城县天然红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红椿种群的分布格局,通过野外调查,采用样方法,运用7种多样性指数研究两个样地的乔灌草多样性,并对各多样性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运用7种不同分布格局指数,对不同红椿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灌木和乔木层香农指数差异显著;乔灌草层各样性指数间相关性较高;不同样地种群分别为集群分布和泊松分布。人为干扰造成群落不同样地草灌乔多样性下降,种群分布格局变化;天然红椿种群呈泊松分布,人为干扰下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银川市西夏公园绿化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西夏公园现有园林植物87种,隶属于35科,62属;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有55种、25种和7种,乔/灌(含草本)比为1∶0.6;常绿植物12种,落叶植物75种,分别占总数的13.8%和86.2%;乡土种38种,引进种49种,分别占总数的43.7%和56.3%。分析了西夏公园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城市森林各种结构在景观效果、生态效益上进行数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结构模式是城市森林结构模式的最优选择.根据昆明市城市森林地带性特征、生态群落稳定性和不同环境对观赏、生态功能的要求不同,推荐了12种适合昆明市城市森林结构的模式及其植物配置种类.  相似文献   

14.
利用α多样性指数、β多样性指数以及重要值,对松树山主要森林群落(油松)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群落结构方面,松树山油松天然林垂直结构层次分明,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油松胸径大部分集中在15 ~25 cm,占全部油松的56.50%;(2)从各层植物组成特征来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宜昌市郊柏木人工林从幼龄林、中龄林至近熟林3个阶段林下植被发育及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林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数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常绿树种几乎没有增加;林下灌木层由强阳性种趋向中性种,林下草本层由栗褐苔草和地果占优势变为蕨类植物占优势;柏木更新不良显著影响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平均高度和平均盖度的变化,但总体趋势是增加的,只是平均密度有所下降;林下草本层和死地被物层的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但受柏木更新不良影响,灌木层生物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植物景观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配植成美丽动人的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本文通过对2006年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植物景观及其所蕴含的深厚地域文化的调查、分析和评价,力图说明其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表达了“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南京主要滨河绿地植物群落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南京紫霞湖、前湖、护城河与玄武湖滨河绿地植物群落的外貌、组成与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个绿地主要以阔叶落叶树种为主,缺少常绿树种的运用;群落结构不甚合理,乔木层相对丰富,而低矮灌木及地被层种类和数量相对缺少;人工绿地过于注重观赏品种的运用,而忽视耐水湿性种。作者认为,应结合地形和环境,合理地把握植物耐水湿性与观赏性,创造有地域特色的滨河植物景观,达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统一;可适当增补一些观赏性好的适生树种,提高植物景观多样性,营造城市滨河生态廊道,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粤西次生针阔混交群落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经采伐干扰和人工造林后形成大面积的次生林。参照CTFS样地建设技术规范,于2006年在广东粤西马尾松针阔次生林建立2 hm2固定监测样地。在对样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1)样地共有维管束植物207种,隶属于79科144属,数量优势科为茜草科、大戟科、樟科、番荔枝科、紫金牛科、禾本科和蔷薇科;单种属植物较多(101属),占总属数的70.14%。林下植物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绝对优势,具有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征。(2)物种的丰富度指数表现出乔木幼苗〉灌木层〉藤本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乔木幼苗〉藤本层〉灌木层〉草本层;Simpson指数则为乔木幼苗〉藤本层〉草本层〉灌木层;均匀度指数为乔木幼苗〉藤本层〉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9.
浙江海岛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植物资源调查基础上,筛选出浙江海岛野生观赏植物1149种,按植物习性为主要依据,将其划分为:一二年生花卉(153种)、宿根花卉(295种),球根花卉(35种)、兰科花卉(20种)、观赏蕨类(98种)、水生花卉(50种),观赏乔木(126种)、观赏灌木(216种),观赏竹类(35种)和蔓木类(121种)共10类,分别阐述了它们的资源现状,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并提出了开发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