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武夷山地区土壤与武夷岩茶中稀土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北京农业》2012,(27):111-112
通过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的茶园土壤样品与及生长的茶叶样品的采集,采用ICP-MS对茶叶与土壤样品进行16种稀土元素含量的分析,对茶叶与土壤稀土元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地区武夷岩茶对土壤中的稀土元素Ce、La有富集作用,与茶叶稀土含量具有正相关性,而茶叶对土壤稀土元素Sc的吸收率为0.5%~5.0%,与Ce、La的吸收率相比较,处于低水平的吸收富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贮藏年限武夷岩茶的丙烯酰胺和品质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差异分析,为武夷岩茶的食品安全、加工和储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矮脚乌龙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贮藏年限[0(新茶)、2、4和6年]武夷岩茶的丙烯酰胺含量及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对不同贮藏年限武夷岩茶丙烯酰胺、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贮藏0(新茶)、2、4和6年的武夷岩茶丙烯酰胺含量总体较低,分别为304.67、255.09、188.19和172.45 ng/g,均在欧盟法规安全限定范围内(≤850 ng/g)。与新茶相比,贮藏2、4和6年武夷岩茶茶样中丙烯酰胺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贮藏2年茶样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85%,较新茶显著降低44.5%(P<0.05,下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武夷岩茶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中丙烯酰胺、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与贮藏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贮藏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儿茶素含量与丙烯酰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武夷岩茶主要化学成分大多呈下降趋势;丙烯酰胺含量较低,不会对人体构成风险,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相似文献   

3.
以金观音毛茶为试验材料,采用轻火炭焙、中火炭焙和中足火炭焙3种不同炭焙程度制作武夷岩茶,通过感官审评以及测定茶叶中的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含量,研究轻火炭焙、中火炭焙和中足火炭焙3种不同炭焙程度对金观音制作武夷岩茶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火炭焙的武夷岩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最高,分别为35.03%、16.58%、1.77%;3种炭焙程度下的武夷岩茶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毛茶,轻火烘焙的武夷岩茶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46%、6.34%;品质感官审评结果显示,评分高低为轻火中火中足火毛茶,轻火烘焙时品种果香显、馥郁持久,茶汤水中带香,味醇厚,表现最为优异。因此,综合评价金观音采用轻火炭焙制作武夷岩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4.
许原  吕峰  刘崇禧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399-4401
为探明乳酸菌发酵对武夷岩茶主要功能成分的的影响,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和适宜的乳酸菌发酵技术,制备岩茶萃取液和岩茶发酵液,通过HPLC定量分析研究乳酸菌发酵前后武夷岩茶中咖啡因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6.8×103 CFU/mL,乳酸菌发酵岩茶中咖啡因含量最高达到16.76 mg/g,随着乳酸菌接种量的继续增加,咖啡因含量下降趋势不明显,进行螯合FEC的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武夷岩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水质对武夷岩茶的影响,选用3种常用泡茶用水(自来水、纯净水和泉水),对水体pH值、电导率和相关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了不同水质泡出的茶汤中主要滋味物质及香气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水质泡茶对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有较大影响,对氨基酸溶出量的影响不显著,对香气影响亦较大。纯净水和泉水泡茶可得到品质较好的茶汤,香气物质的含量及种类更多,纯净水和泉水适合用来泡武夷岩茶。  相似文献   

6.
不同人工光源萎凋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红外灯和紫外灯照射萎凋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以水仙茶树鲜叶为试材,研究不同照射时间、不同照射距离萎凋处理对武夷岩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灯萎凋时间为40 min时,鲜叶减重率达到萎凋适度标准,茶多酚含量降低,苦涩味减弱,青气消失,清香显露;红外灯照射距离为30 cm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与日光萎凋接近,香气表现出清香,滋味鲜爽、醇和;紫外灯萎凋无法达到减重率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判明不同加工类型乌龙茶的香气特点和创新乌龙茶的烘焙工艺、指导乌龙茶生产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水仙品种和常规烘焙铁观音3种乌龙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供试的3种乌龙茶的香气均由碳氢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内酯类、酸类、酚类、杂氧类和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等十大类化合物组成,在香气组成上无明显差别,但在醇类、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等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上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与常规烘焙的铁观音之间存在差异,3种乌龙茶中醇类含量分别为37.202%、37.495%、44.430%;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分别为12.570%、15.791%、23.912%。【结论】从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上来看,炭焙武夷岩茶较电焙武夷岩茶更丰富,常规烘焙的铁观音较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用硒——邻苯二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武夷岩茶、小红袍、铁观音和绿茶中硒含量,并做了重复试验和回收试验,结果:武夷岩茶小红袍、铁观音、绿茶中硒含量为18.87&#177;4.12、18.65&#177;4.85、12.70&#177;1.76、13.70&#177;3.54(μg/100g);重复试验的C.V在13.86%~26.04%之间;回收率97.62%。  相似文献   

9.
以黄旦(CK)、0331-I(A1)、0331-F(A2)、0314-C(A3)、0325-A(A4)、0318E(A5)驻芽小开面3、4叶为原料,分别将其制成武夷岩茶,通过感官审评、生化与香气成分对比分析,探讨5个茶树新品系的武夷岩茶适制性.结果表明,武夷岩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表现为A2(93.70分)>CK(92.25分)>A4(92.15分)>A3(91.30分)>A1(91.25分)>A5(88.30分),且各样品间综合得分差异显著.5个新品系所制武夷岩茶的生化成分含量与组成差异显著,其中A2生化品质最优,A1、A3、A4次之,A5较差.不同茶树新品系和黄旦的武夷岩茶样本中共检测出115个香气成分,其中CK、A1、A2、A3、A4、A5中分别检出91、102、97、98、101、98个香气成分,并以酯类、醇类和碳氢类化合物为主;基于所有样本的香气成分数据建立的PLS-DA模型,可有效区分CK、A1、A2、A3、A4、A5的武夷岩茶样本,并筛选出差异香气成分26个.综上,A1、A2、A3、A4均适制武夷岩茶,以A2综合品质最优,其汤色橙黄明亮、香气花果香馥郁、滋味醇厚回甘显.  相似文献   

10.
吴邦强 《现代农业科技》2023,(4):177-181+195
本研究对不同产地的武夷岩茶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分析了感官品质,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分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武夷岩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和酚氨比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武夷岩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与水浸出物含量、感官品质得分成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个茶叶样品分为3类,天心村所产大红袍、水仙、肉桂和星村镇所产大红袍感官品质得分高、生化成分较为丰富、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在分析武夷岩茶外形和颜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武夷岩茶图像中红绿蓝颜色分量差的方法来识别成品茶中的黄片,利用Matlab软件对获得的武夷岩茶图像进行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黄片识别,识别率达到91%,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因而利用该方法可以为武夷岩茶分拣的机械化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8个乌龙茶品类(永春佛手、白芽奇兰、铁观音、漳平水仙、武夷水仙、闽北水仙、武夷肉桂和武夷名丛)共82个茶叶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茶叶中的稀土元素氧化物总量(∑REOs)为0.62-10.11 mg·kg~(-1),各品类∑REOs几何平均值大小为:铁观音闽北水仙永春佛手武夷水仙武夷名丛武夷肉桂白芽奇兰漳平水仙.供试茶叶轻稀土元素氧化物的含量(∑LREOs)明显高于重稀土元素氧化物的含量(∑HREOs);镧(La)、铈(Ce)、钕(Nd)和钇(Y)等4种元素的含量(Ce含量最高)高于其他稀土元素,此4种元素含量之和达到∑REOs的80%以上.茶叶的∑LREOs和∑HREOs分别与∑REOs呈极显著相关,铁观音、白芽奇兰和闽北水仙等3个品类茶叶的∑LREOs与∑HREOs呈极显著相关,漳平水仙与永春佛手呈显著相关,其他品类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在当今武夷岩茶市场竞争纷繁复杂,甚至乱象频出的情况下,品牌评价已经成为治理武夷岩茶价格乱象和促使企业良性竞争与规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通过探讨建立科学、有效的武夷茶品牌评价指标体系为岩茶市场的治理和岩茶品牌的塑造提供帮助。【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借鉴品牌资产五星概念模型的5个维度,分析武夷岩茶产业特有的市场经济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兼顾利益相关者、市场以及中间层面的品牌评价指标作为研究内容构建武夷茶品牌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从茶品牌显著度、茶品牌功效、茶品牌联想度、茶品牌忠诚度、茶品牌企业企业社会贡献度5个方面提出武夷茶品牌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图。通过反映武夷岩茶品牌价值评价的构成因子,为评价武夷岩茶的品牌价值并为武夷岩茶品牌今后的发展战略提供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产业是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武夷岩茶制作工艺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关注。为了对武夷岩茶进行合理开发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武夷岩茶的品质,本文对武夷岩茶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改革开放以来(1980-2013年)武夷岩茶学术图书与学术期刊两大载体文献,从研究年代、内容主题、学术质量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从文献状况方面分析了解我国武夷岩茶的研究与发展水平,并对武夷岩茶文献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贵州绿茶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与茶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采用ICP-MS分析了贵州地区144个绿茶样品中16种稀土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所检绿茶样品均含有稀土元素,含量范围为0.072~16.994 mg/kg,轻稀土(∑LREEs)含量为0.057~15.677 mg/kg,重稀土(∑HREEs)为0.015~3.102 mg/kg。稀土元素以轻稀土镧、铈、钕、钇和钪为主,平均含量以镧最高。5种元素含量比例占稀土总量的86.5%。GB/T 5009.94-2003规定的茶叶稀土总量(∑REEs5)与GB 5009.94-2012所得的稀土总量(∑REEs16)呈显著正相关,依据GB 5009.94-2012所得样品不合格率增加了3.5%。其研究结果为了解贵州绿茶稀土含量特征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将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连续灌胃高、中、低剂量的武夷岩茶和生理盐水,30 d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探讨武夷岩茶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明显增多(P0.05),而武夷岩茶可以有效抑制这一趋势,其中以武夷岩茶高剂量组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从门到属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拟杆菌门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变形菌门的比例显著上升(P0.05).灌胃武夷岩茶后,拟杆菌门的比例上升,变形菌门的比例下降,且调节效果与武夷岩茶的剂量呈正相关.提示武夷岩茶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茶叶中稀土元素组成因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形成茶叶产地的稀土元素指纹。该研究通过测定不同产地扁形茶中稀土元素含量,借助统计学方法,探索建立茶叶产地区分模型。从山东日照、四川青川、贵州黎平、浙江龙井茶3个产区(西湖、越州和钱塘)采集了99个扁形茶春茶样品,采用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地茶叶中稀土总量为011~248 mg·kg-1,以轻稀土为主,轻稀土分馏富集,而重稀土分馏贫化,表现出山东日照>浙江>贵州黎平>四川青川的趋势。根据各产区扁形茶中稀土元素含量,比较了主成分 线性判别分析、偏最小二乘法 线性判别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神经网络4种模型的扁形茶产地识别效果,其回带验证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080%、8790%、9293%和9505%,交叉验证正确判别率分别为7270%、8180%、848%和7550%。表明基于稀土元素指纹的4种模型能够有效判别扁形茶的产地来源,稀土元素指纹是可以用于茶叶产地溯源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具有岩韵,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文总结了武夷岩茶的发展现状,并运用SWOT法分析了武夷岩茶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同时据此提出武夷岩茶的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利用STZ高血糖大鼠动物模型研究武夷岩茶的降糖功效。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制备Wistar高血糖大鼠模型,根据初始空腹血糖值来进行随机分组,持续灌胃武夷岩茶30d,试验结束前以日常空腹血糖、曲线下面积(AUC)作为平时的观测指标,取材后以空腹血清中血糖(FPG)、胰岛素(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武夷岩茶各剂量组能抑制空腹血糖的升高,相对于模型组的空腹血糖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现良好的降糖作用,而且高剂量组的降血糖效果与二甲双胍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给武夷岩茶茶汤之后,大鼠的糖耐量得以改善(P0.01),且呈现良好的时效关系;武夷岩茶各剂量组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提高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P0.01)与胰岛素的敏感性(P0.05)。结果表明:武夷岩茶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