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为探讨杂交大豆制种最佳的父母本行比、行距配置,提高制种产量,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34A和恢复系JLR11为材料,于2011和2012年在吉林省洮南市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45 cm和65 cm 2种行距,父母本1:1、1:2、1:3和1:4共4种行比,研究了8种处理对制种产量的影响,并对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行距45 cm的制种产量显著高于65 cm行距处理,并随着母本行数增加,制种产量显著提高;以行距45 cm、父母本行比1:4处理的制种产量(1 396.7 kg·hm-2)最高,较行距65 cm、父母本行比1:2的常规种植模式提高35.0%.在吉林省洮南地区适当缩小垄距、增加母本行数可减少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增加百粒重,并显著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
种植方式、疏叶及昆虫对杂交大豆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杂交大豆的制种产量,本文研究繁种中杂交大豆父母本种植方式、人工疏叶和传粉昆虫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本同穴混合种植,能够提高昆虫的异交传粉几率,显著提高不育系的单株结荚数量,比传统的父母本1:1成行种植提高20.40%(蜜蜂传粉)和30.52%(苜蓿切叶蜂传粉),其中苜蓿切叶蜂的传粉效率显著高于蜜蜂。在大豆开花期间疏父母本整株三出复叶中的两个小叶片,改变叶片的空间分布,可显著提高不育系的结荚率,使JLCMS9A和JLCMS4A两个不育系结荚率分别达到24.1%和65.3%,比对照提高了68.82%和54.01%。  相似文献   

3.
密度及行距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条件下,以3个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铁丰31、铁豆63和沈农12为试材,采用再裂区设计,考察不同密度及行距处理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缩小行距可以提高3个大豆品种的株高;增加密度,3个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减少,结荚高度提高;不同行距处理条件下,大豆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行距为30 cm时,大豆产量最高;密度为25万株·hm-2,行距30 cm时,3个大豆品种产量最高,铁丰31、沈农12和铁豆63的产量分别为4 961.2,3 840.0和3 539.1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大豆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和产量,需要选择适合大豆不育系传粉的蜜蜂种类,本研究采用意大利蜜蜂(意蜂)和中华蜜蜂(中蜂)对2个大豆不育系H3A和24A进行授粉试验,利用样方内计数和摄像的方法,统计访花蜜蜂数量和单花访问时间,采用常规考种统计授粉后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等大豆产量相关性状,并调查了 4个处理的访花情况,系统比较了两种蜜蜂对大豆不育系授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访花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呈双高峰,两高峰均分布在10:00-14:00.对于不育系H3A和24A,意蜂的单花访问时间均短于中蜂的单花访问时间.访问24A的中蜂和意蜂数量少于对H3A的访问数量.对于不育系24A,访花的意蜂数量显著高于访花中蜂数量(P<0.01).4个处理授粉后的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结果均呈现出同一趋势,即Aml-24A最高,之后依次为Aml-H3A、Acc-24A和Acc-H3A;同一不育系,意蜂授粉后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中蜂(P<0.05);意蜂授粉后的H3A和24A的单株产量分别是对应中蜂授粉后的1.26和1.51倍.不同蜂种授粉后24A的百粒重均显著高于H3A(P<0.01).综合可见,在有限区域内,意蜂和中蜂均能完成大豆授粉,授粉效果意蜂优于中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黑河43为材料,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进行大豆种植模式大区对比试验。共设计7种种植模式,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大豆叶面积指数、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垄上四行不等行距模式产量最高,为3 414.65 kg·hm~(-2),其次是大垄种小垄管模式,为3 384.82 kg·hm~(-2),比试验农场采用的垄上三行种植模式分别提高了7.6%和6.7%,不同种植模式间产量差异显著。垄上四行等行距种植模式结荚期叶面积指数最高,为2.87,与其它模式差异显著。垄上四行不等行距模式的大豆株高和底荚高均最高分别为67.2和16.85 cm。垄上三行模式植株最粗,为5.22 cm,单株粒数最多,为52.06,但百粒重在所有模式中最低,为18.63 g。大垄种小垄管种植模式收获株数最多,达到35.7株·m~(-3),常规种植模式百粒重最高,为19.85 g,其它指标均处于中等水平。相关分析显示,大豆产量与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4、0.762、0.750和0.970。垄上四行不等行距种植模式产量最高,其它指标也有良好表现,综合来看,垄上四行种植模式是较为理想的高产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四川丘陵山区大豆生产的株行距配置,以结荚习性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南夏豆25和南农99-6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株行距配置下的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密度为25万株·hm-2时,相同株距下行距配置的变化对主茎高度和重心高度影响不明显,株距从8 cm扩大到10 cm有利于抑制植株主茎高度的增加.重心高度/主茎高度表现为品种间差异显著而不同株行距配置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其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调控.不同株行距配置对主茎节数无显著影响,但通过改变植株高度影响了主茎的平均节间长度;株距从8 cm扩大到10 cm有利于基部节间粗度的增加,基部节间的长粗比受行距和株距配置的共同调控.宽窄行有利于大豆单株粒数的增加,且在平均行距为40 cm时表现更为明显,并有利于大豆百粒重的增加,品种南豆25的表现更为明显.株距8 cm、宽窄行60 cm+40 cm的配置下大豆单株产量显著高于株距10 cm、等行距40 cm,植株分布均匀更有利于个体生产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播种期对吉林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3种不同生育期的小粒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种期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粒大豆生育进程延后,生育期表现缩短趋势,且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小粒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播期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A1~A3播期间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各品种产量均在A2(5月4日)播种期最高,东农690为2 448.6 kg·hm^-2,吉林小粒豆6号为2 606.9 kg·hm^-2,九芽豆1号为3 101.2 kg·hm^-2,播期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播期与产量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早播或迟播病粒率增加,完全粒率降低,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降低,推迟播期籽粒粗脂肪含量持续下降;小粒大豆播期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脂肪含量、总蛋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吉林地区小粒大豆适宜播期是5月4日左右,此期间播种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的小粒大豆。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理想的父母本行比,增加芝麻杂交种的制种产量,以芝麻隐性核雄性不育系1615A为材料,开展 了不同亲本行比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父母本行比为1:10、2:10、3:10、4:10和5:10的试验中,在授粉 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母本(不育系)不育株表现出非正常成熟和基部无效分枝的异常植株生长形态,且非正常成熟 植株比率和基部无效分枝植株比率随着距离父本的行数增加而增加,和与父本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和父本行 数的关系较小,在与父本邻近的1~3行或1~4行的不育系植株中非正常成熟植株比率和基部无效分枝植株比率均 相对较低;父本行数、与父本距离对母本的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影响最为显著,父本行数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 关,与父本距离和每蒴粒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与父本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与父本邻近的1~3行或 1~4行的母本植株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均相对较高。可见,芝麻父本花粉在邻近的3~4行母本植株上可以得到高 效传播,使不育系植株得到较充分的授粉。(2)在父母本行比为1:2、1:3、1:4、1:5、1:6和1:7的6个试验组合中,母本的 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均表现为逐渐减少,理论产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1:5时达到最高;在2:4、2:5、2:6、2:7、2:8、 2:9和2:10的7个试验组合中,母本的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同样逐渐减少,理论产量也先上升后下降,在2:6时达到 最高;综合试验结果认为,芝麻隐性核不育杂交种制种的父母本行比为1:4、1:5和2:6、2:7,制种的理论产量分别为 425.54 kg/hm2、429.30 kg/hm2和473.61 kg/hm2、469.23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群体行距配置对套作大豆的影响,固定带宽为200 cm,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设定玉米窄行距离为20 cm(P1)、40 cm(P2)、60 cm(P3)、80 cm(P4)和100 cm(P5),研究了不同行距配置对套作大豆共生期光环境及其形态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套作大豆冠层的透光率和红光/远红光(R/Fr)比值随着玉米窄行行距的增大(玉豆间距的减小)而逐渐降低;(2)套作大豆单株的茎粗、地上部生物量、根长、根重和根冠比随着透光率和R/Fr值的增大呈现上升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玉米窄行20 cm(P1)处理,分别为2.02 mm、0.25 g、8.5 cm、0.034 g和0.14;而株高变化规律相反,最大值为31.9 cm,出现在100 cm(P5)处理中;(3)套作大豆的产量在P1处理和P2处理下差异不显著,最高产量为1 472 kg·hm-2,随后随玉米窄行行距的增大而迅速降低,并且与其冠层的透光率和R/Fr比值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中,将玉米窄行行距控制在20~40 cm范围,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的光环境及后期恢复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0.
筛选大豆对叶片机械损失敏感的指标和时期,为评价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的耐虫性及制定虫害防治指标等提供参考。在大豆品种南农99-6不同生育阶段(V5、R1、R3、R5)进行不同程度(0%、16. 7%、33. 3%、50. 0%、66. 7%、83. 3%和100%)的剪叶处理,测定农艺和品质性状,以探究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叶片损失程度对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剪叶量处理间,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四粒荚数、三粒荚数、二粒荚数和株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主茎节数、一粒荚数和百粒重差异达显著水平,有效分枝数、每荚粒数及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一粒荚、二粒荚、三粒荚和四粒荚的数量都有随剪叶量增加逐步减少的趋势。(2)平均单次33. 3%及以上的叶片损失可导致单株荚数显著减少; 50%及以上的叶片损失可导致单株产量显著降低;而100%叶片损失可导致百粒重显著降低。(3)不同生育期剪叶处理间百粒重、三粒荚数、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差异达到或接近显著水平,而其它性状无显著差异。始荚期的叶片损失对单株荚数影响最大,而鼓粒始期的叶片损失对百粒重影响最大且同时影响单株荚数,因而R3和R5是叶片损失的敏感时期。(4)不同生育阶段与不同剪叶量间的互作对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较小,都未达到显著水平。(5)该试验结果模拟了大豆受咀嚼式食叶性害虫危害的机械损伤影响,但不涉及取食时分泌唾液毒害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吸食的影响。(6)建议用虫害关键时期(R3) 33. 3%的剪叶量模拟咀嚼式食叶性害虫危害,以单株荚数损失率、百粒重损失率及单株产量损失率作为评价指标鉴定大豆的耐虫性。  相似文献   

11.
吉育612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57A,恢复系为JLR9。吉育612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抗病性强。两年区城试验平均较对照增产16.0%,生产试验较对照增产4.4%。人工接种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抗大豆灰斑病。籽粒脂肪含量20.92%,蛋白质含量42.07%。吉育612制种必须选择干旱少雨,有灌溉条件,天然昆虫群体多的地区。父母本错期播种,种植比例为1∶2或1∶3,密度为15万株·hm-2。可利用蜜蜂进行传粉,整个生育期严格去杂去劣,确保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12.
大豆雄性不育突变体Wh921及其杂种优势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碘液染色测定Wh921雄性不育度达98%左右,柱头活力测定和人工授粉结荚率测定,不育株雌性可育性正常,但略逊于同胞可育株;自然授粉后代育性分离结果表明,Wh921不育性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不育株与6个品种测交,籽粒产量超亲优势达40%;分枝数优势>茎粗>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优势>单株粒重>百粒重。  相似文献   

13.
化控剂在杂交大豆制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核不育系ms6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9为材料,研究了9种化控试剂单品及其复合使用对杂交大豆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爱多收可显著提高大豆不育系结荚率和结实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8.3%和21.4%,且爱多收具有专一提高母本产量的作用.将不同化控剂复配使用,以含有爱多收为主要成分的复配剂(爱多收+硼酸钠+磷酸二...  相似文献   

14.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亲本冀豆12(高蛋白)和冀nf58(高油)及其175份F_(9∶11)重组自交系(RIL)材料,对大豆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遗传分析,以期初步解析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亲本在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百粒重、油分含量、蛋白含量和单株粒重7个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在RIL群体中,12个农艺性状均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且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率。其中,株高的遗传率最高(0.98),茎干重最低(0.63)。除3个性状(油分、蛋白含量和百粒重)外,其它9个性状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0.90;蛋白含量与6个性状显著负相关,但与百粒重显著正相关。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相关性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叶干重株高分枝数叶片数茎干重、主茎节数百粒重蛋白含量油分含量。选取19个单产最高的家系材料进一步分析表明,所测试的9个农艺性状主要遗传于母本冀豆12,而株高和主茎节数受到父本冀nf58的改良,说明通过聚合不同品种优异性状仍有提高品种产量的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田间开放条件下大豆不育系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82A和其保持系JLCMS82B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田间开放条件下对不同苜蓿切叶蜂释放量和父母本种植方式下的制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蜂量处理之间不育系结实率和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保持系与不育系不同行比处理间的结实率以及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放蜂量与行比间的互作差异不显著.不同放蜂量下,每公顷放3万头蜂时不育系的结实率、产量及总产量达最高;不同行比下,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并不显著,而父母本1: 1时不育系的结实率和总产量最高.综合评价,在每公顷释放3万头苜蓿切叶蜂并以父母本1: 1行比种植时,不育系的结实率、产量以及不育系加保持系总产量均达最高,制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大豆抗旱性是复杂的数量性状,由于土壤含水量较难控制,精准的抗旱性表型较难获得。通过在田间放置不同直径集水槽研究大豆生长及田间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而探索利用该方法进行大豆抗旱性鉴定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集水槽直径的增加,大豆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但大豆植株分枝数、结荚高度差异不显著。不同直径集水槽对土壤温度和重量含水率均有一定影响,尤其对14∶00土壤5 cm处温度有显著影响;放置集水槽对0~10 cm土壤重量含水量影响较大。上述结果表明,大豆行间放置集水槽能降低土壤重量含水量,不同直径集水槽处理间大豆植株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及单株产量等与抗旱性相关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以不放置集水槽的普通管理模式作对照,用田间放置直径为25 cm的集水槽可以对大豆抗旱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analyze the capacity of maize, sunflower and soybean to produce dry matter and seed yield, including the responses to shading during flowering, and shading and thinning during seed filling; and (2) to evaluate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and sowing date on growth and yield. This report integrates data obtained during seven years of research at Balcarce Experimental Station, Argentina. In these experiments, nutrients and water were not limiting to growth. Maize produced the most biomass because of sustained ground cover and high light conversion efficiency. It also had the largest harvest index on a dry weight basis. When dry matter was expressed in glucose equivalents, differences among harvest indices for the three crops were smaller. Flowering in maize, seed filling in soybean and flowering and seed filling in sunflower were critical periods in determination of grain yield. Sunflower had more capacity than maize to compensate for fewer grains through greater grain weight. Maize and sunflower had low stability in grain number at less than optimal plant densities. Finally, delays in sowing date significantly reduced grain yields of the three crops. These reductions were due to decreases in number of grains per m2 and in grain weight.  相似文献   

18.
玉米氮高效组合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氮高效自交系筛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NC-Ⅱ设计的材料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同时探讨氮高效育种中亲本选配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氮高效类型中氮高效的生理机制各有特点,试验结果可以分为以吸收效率为主和以利用效率为主的两种杂交组合。总结亲本组成规律,氮高效组合的组配可分两大类型:①主要决定于母本的吸收和利用效率;②父母本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互补。所以,在氮高效育种中,要注重对母本氮效率性状的选择,尤其是氮吸收效率的选择以及亲本间氮效率性状的优势互补。在低氮条件下,注重选择母本穗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父本的穗粒重、百粒重、穗粒数、株高、棒三叶叶面积等性状,同时考虑亲本的综合农艺性状,使氮高效组合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大豆食心虫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及有关气象因素,并对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11年该区大豆食心虫始发期在7月下旬,终结期在8月末,持续时间约为35 d,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下旬;随着温度的升高,食心虫数量有增高趋势,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食心虫的数量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单株粒重、虫粒数、虫食率、单株粒数在1%显著水平上达极显著差异,生物防治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分别是化学防治的1.16和1.20倍,而生物防治的虫粒数和虫食率分别是化学防治的71.4%和61.3%。因此,生物防治可以有效降低食心虫虫食率,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