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群疫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所造成的,而猪舍又是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地,可以说病原微生物存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角落,如场地、水中、空气中、舍内等。因此,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传播是猪群保健措施的关键。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入和传播.从而能显著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2019年河南省猪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免疫抗体水平和病原流行情况,对河南省3 231场次的108 070份猪血清和714场次的18 746份猪组织样品,分别进行免疫抗体和病原学检测,并按季节、区域和场点类别,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9年河南省平均个体免疫合格率为83.53%,场群免疫合格率为90.75%;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和不同场群的抗体水平均在70%以上,但散养户(70.21%)水平偏低。病原检测结果显示:2019年河南省个体病原阳性率为0.99%,场群病原阳性率为4.06%;一年四季均有病原检出,且春季阳性率最高;豫北地区个体和场群的病原阳性率均最高,而豫西地区未检出病原;无害化处理厂和散养户的病原阳性率较高。结果表明:河南省猪群PRRS免疫效果良好,但应加强散养户猪群的免疫;病原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特征,可依据其分布特点和规律,分类指导防控,以种猪场为中心,梯度推进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猪群疫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而猪舍是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场所,存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角落,如空地、舍内、空气等,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即不给其提供繁殖场所、传播途径,给猪群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降低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9年起刊名变更为《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杂志更名后,在保持原有选题范围的基础上,将增加病原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病原诊断学、动物疫苗学、病原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9,17(1):F0002-F0002,F0003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中国兽医寄生虫病》刊名正式变更为《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杂志更名后,在保持原有选题范围的基础上,将增加病原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病原诊断学、动物疫苗学、病原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10,18(2):F0002-F0002,F0003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中国兽医寄生虫病》刊名正式变更为《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杂志更名后,在保持原有选题范围的基础上,将增加病原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病原诊断学、动物疫苗学、病原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9,17(2):F0002-F0002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中国兽医寄生虫病》刊名正式变更为《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杂志更名后,在保持原有选题范围的基础上,将增加病原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病原诊断学、动物疫苗学、病原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小熊猫败血性肺炎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动物园小熊猫发生的以肺部呈现典型充血、出血而导致在圈短时间内死亡的病例,对其病原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经病原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小白鼠致病性试验及生化试验确定为巴氏杆菌,同时,对该病症的其他病原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9.
1病原 本病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属弹状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脂溶剂、紫外线和酸碱敏感,一般常用消毒药物均可将其杀灭。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引起湖南省永州市山羊皮下脓肿的病原种类,从3个规模化养殖场的患病山羊采集病料,同时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PCR检测两种方法,对引物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主要病原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发现两种病原混合感染现象,未发现其他病原。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头孢噻吩敏感性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苯唑西林、丁胺卡那和头孢噻吩的敏感性最高。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牛“猝死症”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黄牛发生以“猝死”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经病原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12.
1 鸡组织滴虫病与鸡大肠杆菌病(败血型)的鉴别 二者均精神不振,减食,畏寒,羽毛松乱,腹泻、粪淡黄色有时带血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组织滴虫病病原为组织滴虫,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后者病鸡腹泻剧烈,口喝。剖检可见心包、肝表面、腹腔流满纤维素性渗出物。分离病原接种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多数菌落呈特征性黑色。  相似文献   

13.
1病原微生物侵害宿主的结果 微生物杀死宿主,同时也使本身陷入生存危机,病原微生物需要以活体细胞或物质为食。自身可能被宿主的免疫系统消灭和完全驱除体外。病原微生物与宿主达成寄生关系。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动物身体上,从动物那里索取少量食物,同时不致引起动物强烈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病是以免疫抑制和多病原继发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可使患猪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继发其他多种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了解该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等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特性、临床症状、防治措施等作一简要概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规模化种猪场中猪疫病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最主要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扩散或场内猪群本身就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扩散所造成的。如何控制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场内猪群中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是维持或提高猪群健康水平,保证种猪场良好生产秩序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规范消毒措施的实施才有可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有效降低猪群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从而减缓或消除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为猪群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相似文献   

16.
“高热病”是由多种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混合感染所引起的以猪群表现较大比例的急性高热、急性死亡为主的一大类病症,其中以蓝耳病毒为常见和主要病原。而这些病原皆是养殖过程中常遇到的,可以淡化“高热病”的概念,从容应对高热病疫情。  相似文献   

17.
荧光RT-PCR技术与古典病原分离技术检测AIV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荧光RT-PCR技术和古典病原分离技术对304份样品进行AIV对比检测试验,结果应用RT-PCR技术可在4小时内从304份样品中检出AIV阳性26份,而病原分离技术检出了AIV阳性22份,需要时间为至少15天.两者阳性样品重复率为100%,因此,与古典病原分离技术比较,荧光RT-PCR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敏感的特性,而且可以大大地缩短对AIV的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8.
鸭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以肝炎为主要特征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本病可由三种不同病原引起,称为1型、2型、3型鸭肝炎病毒,其中以1型鸭肝炎病毒发病率、致死率为最高,是发现最早的鸭肝炎病原,也是危害最大的鸭肝炎病毒,本文就发生在26日龄雏鸭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鸭肝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19.
王艳丰  张丁华 《中国家禽》2004,26(23):29-30
目前家禽的传染病已不像过去那样,很少见到只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单纯感染,而逐渐演化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已成为禽病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实际生产中常见到很多病例,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对同一机体协同致病引起的,并发感染或继发感染、混合感染的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20.
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统称为免疫血清,包括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和抗毒素。动物感染病原后,使用免疫血清,就等于直接给动物输入了抗体,可以迅速杀死病原或中和毒素。促进机体快速恢复,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