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普通玉米子粒性状四类效应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倍体胚和三倍体胚乳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以5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制的F1,F2,BC1,BC2为材料,研究了5个玉米种子性状的胚直接效应、胚乳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除粒宽外,各性状的遗传同时由质效应和胚、胚乳、母体基因效应所控制,丰粒重主要受胚乳和母体效应的影响,粒长的遗传以母体效应为主,粒宽和粒厚以胚乳效应为主。各部位子粒百粒重的胚乳直接加性效应与母体加性效应的协方差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余性状的胚、胚乳直接效应与母体效应间的协方差均不显著,通过母体植株的遗传表现可对这些性状进行有效的选择。在提高丰粒重的玉米育种中,以任一部位子粒百粒重作为选择标准可起到相同的选择效果,直接选择粒宽的分离类型有利于获得大粒的遗传材料。S22是改良百粒重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2.
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朱军  许馥华 《作物学报》1994,20(3):264-270
提出分析谷类作物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该模型把控制胚乳性状的总遗传效应G分解为胚乳直接效应Go、细胞质效应C和母体植株效应Gm。而Go又可分解为直接加性(A)和直接显性(D)遗传分量,Gm则可分解为母体则可分解为母体加性(Am)和母体显性(Dm)遗传分量。用MINQUE(0/1)法可以无偏地估算该模型中的直接遗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抗虫棉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二倍体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陆地棉9个亲本和30个杂交组合的子指、种仁率、仁壳比、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等种子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遗传率和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棉子品质性状均受种子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共同控制,种仁率还受到细胞质效应的影响。子指和仁壳比以母体显性效应为主,蛋白质含量以显性效应为主,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棉子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间的显性遗传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子指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显性正相关,子指与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呈显性负相关。种仁率和仁壳比与3个棉子营养品质性状间的母体遗传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按NCⅡ设计(7×6)研究了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受种子二倍体胚、三倍体胚乳、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4套遗传体系的控制;主要品质性状4套遗传体系的效应值之间无太大的差异,蛋白质、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的胚遗传效应全部体现为胚加性遗传效应,而4种品质性状的胚乳遗传效应则全部由胚乳显性遗传效应构成;母体遗传效应主要表现为母体加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亲本9636、99S2041-1-1-1和478在普通玉米品质改良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结果还发现,不同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相关,因此对这些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或杂种优势利用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丹草(高粱×苏丹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份高丹草试材进行了12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及遗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叶片数、茎粗、分蘖数、叶/茎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较高,遗传变异范围广泛.单株鲜重、叶宽、茎粗、分蘖数、株高、叶片数与干物质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叶/茎虽不显著,但相关程度很高.经通径分析,明确了这些性状对单株鲜重的直接作用,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综合指标的贡献.因此,通过对这些性状的选择,可以达到对饲用产量性状选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种子性状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吴吉祥  王国建 《作物学报》1995,21(6):659-664
采用二倍体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分析了陆地棉5个品种及其配制的F1、F2和正反回交一代(BC1、BC2、RBC1和RBC2)世代籽指、种仁率、容重和油分4个种子性状的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4个棉子性状的遗传均以母体效应为主,种子直接遗传效应作用较小。各性状的直接效应与母体效应的协方差不显著。通过母体植株的遗传表现对这些性状选择更为有效。可以根据籽指小和容量大等性状母体植  相似文献   

7.
选用9份高丹草试材进行了12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及遗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叶片数、茎粗、分蘖数、叶/茎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较高,遗传变异范围广泛。单株鲜重、叶宽、茎粗、分蘖数、株高、叶片数与干物质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叶/茎虽不显著,但相关程度很高。经通径分析,明确了这些性状对单株鲜重的直接作用,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综合指标的贡献。因此,通过对这些性状的选择,可以达到对饲用产量性状选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估算了胡麻主要经济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系数、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千粒重、株高、工艺长度的遗传力、遗传进度较高,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在早代进行一次选择即可;每果着粒、开花期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也较高,而变异系数较小.对其也应加强早代选择,并加大选择群体;单株粒数、主茎分枝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中等,应进行几代连续选择;单株粒重、单株结果的遗传参数值均较小,直接选择效果差,可通过显著相关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特别是对于单株粒重,还可以用相对效率高的选择指数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了剖析玉米叶形结构的遗传规律,进而拓宽优良株型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12份不同叶形结构玉米自交系组配的32份F1杂交种为试材,在2个生态环境下,花期采用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对其穗三叶叶长、叶宽、叶夹角、叶向值及叶面积进行遗传效应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玉米穗三叶叶长、叶宽及叶向值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调控,其次是显性效应,同时还兼受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或母体×环境互作效应等遗传体系的调控,育种改良中宜在早代对其进行选择;叶夹角主要受基因的母体效应调控,其次是加性效应,另外还受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及母体×环境互作效应影响,育种中宜选择叶夹角较小的材料作为母本进行改良;叶面积只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及显性×环境互作效应的调控,其应从较晚世代中进行遗传选择。(2)除父本叶长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不显著外,父本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母本全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间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且这5个叶形相关性状的全部特殊配合力间差异极显著。(3)从相应自交系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发现,‘锋1999马’和‘锋1913硬’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有利于组配出叶片大小适中及株型紧凑的优良耐密高产F1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三叶5个叶形结构的遗传效应不尽相同,相应亲本5个叶形结构的一般配合和特殊配合力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玉米叶形结构遗传改良上应按照相应性状的遗传特征选择对应改良策略进行改良,并根据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亲本有目的地组配杂交组合,提高玉米理想株型育种效率。本研究为进一步剖析玉米叶形结构的遗传机理及玉米理想株型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赖麟  冯鸿 《种子》2007,26(5):30-32
用一年生墨西哥大刍草(Zea Mexican Schard)与玉米G综合种远缘杂交选育的10个自交系作母本,以7个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10×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70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远缘杂交选系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遗传力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抽丝期、株高、茎粗、穗长和百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狭义遗传力高,适合早代选择;茎强度、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同等影响;而穗位高、穗重、穗粒重和出籽率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狭义遗传力低,宜晚代选择。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GT107可以作为很好的早熟、矮杆、抗倒和高产育种潜力亲本。  相似文献   

11.
籼型黑米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胚乳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籼型黑米品种双列杂交F1和F2种子的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黑米碱消值糊化温度和胶稠度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作用影响,其中,种子直接效应和细胞质效应比母体效应的作用更大,且种子直接效应以加性效应占主导.黑米糊化温度的细胞质遗传率  相似文献   

12.
赖麟  冯鸿 《种子》2007,26(5):0-32
用一年生墨西哥大刍草(Zea Mexican Schard)与玉米G综合种远缘杂交选育的10个自交系作母本,以7个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10×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70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远缘杂交选系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遗传力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抽丝期、株高、茎粗、穗长和百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狭义遗传力高,适合早代选择;茎强度、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同等影响;而穗位高、穗重、穗粒重和出籽率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狭义遗传力低,宜晚代选择。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GT107可以作为很好的早熟、矮杆、抗倒和高产育种潜力亲本。  相似文献   

13.
水稻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锦骅 《作物学报》1963,2(3):223-242
水稻性状遗传力的位次,在不同估算方法(广义法、迴归及相关法、变量分析法)间,除一穗粒数、粒重有出入外,其它几个性状都有一致的趋势,即抽穗日数最高,株高、穗长次之,空壳率、穗数及穗重最低。性状间的相关程度因组合而异,遗传相关一般高于表现型相关,两者的正负方向大体相同。性状遗传进度的大小决定于遗传力及遗传变异幅度,在5%选择强度下,性状的遗传进度,组合间有显著的差异。性状遗传进度间的相关表明,向矮稈选择时,后代会引起早熟、一穗粒数减少等现象。选择指数的效果因其构成而不同,应用具有较高效率的选择指数,分别算出各系统的综合评价点数,以判断系统的丰产价值。  相似文献   

14.
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采用8×8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法,对棉花产量因素、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遗传相关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将遗传相关分解为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结果表明,在棉花产量因素中,皮棉产量和单株结铃数的遗传分别以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为主,而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对铃重和衣分的控制同等重要。其中,衣分受环境变异的影响最小。所以,在F2~F3代进行选择的效果较好;在品质性状中,纤维长度、比强度及麦克隆值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受环境变异影响均较大。棉花产量因素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普遍表现为遗传相关大于表型相关,各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及加性相关类似,而显性相关则不同。遗传相关特别是加性相关可以指导选择育种,而显性相关对杂种优势的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豆产量与若干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6个熟期和结荚习性不同的陕西省大豆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大豆产量和其它5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选择指数。结果发现,在考察的6个经济性状中,以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变异最大,遗传力也较高,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选择效果;小区产量和主茎节数有显著的遗传相关,包含主茎节数在内的性状组成的选择指数都有很好的选择效果,以主茎节数和百粒重组成的选择指数,其选择效率可达到直接选择的226%,因此对产量进行间接选择有很好的选择效果,在田间选择时应重点选择主茎节数多,籽粒中等偏小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利用12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杂交模式设计组配66个杂交组合.分析了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试验表明一般配合力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各自交系的特殊配合力,在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及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也有显著差异,穗粗、容重、子粒行数等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遗传力较高,可以在早代选择.而单穗粒重、产量、每行粒数等性状则遗传力较低。  相似文献   

17.
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不同玉米合成群体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田间试验的统计分析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参数评估,分析了3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GP3、GP4和GP5经4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多数性状在不同群体及不同轮回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粒深遗传增益以GP4>GP5>GP3,穗行遗传增益以GP3>GP5>GP4,各个群体C4的粒深、穗行均值都显著或极显著大于C0,直接选择效应显著;株高和穗位高随选择周期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且GP4的增幅显著大于GP3和GP5,单株产量及穗粗的遗传增益以GP4大于GP3和GP5,各群体多数产量性状的均值以C4显著大于C0,相关选择效应显著;除株高、穗位高外,其他性状GCA变异群体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GP5多数产量性状的GCA优于GP3和GP4,各群体多数产量性状的GCA效应值随改良进展呈增加趋势,对照优势大于8%的大部分测交组合均为各群体C4所配组合,间接选择效应显著;随改良世代进行,群体部分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虽有所减小,但变化幅度不大;基于SSR分子标记估算的群体内遗传相似系数,GP3和GP4改良后代呈略增趋势,GP5变化不大,对于群体基因型数,GP3和GP4随改良代数增加呈略减趋势,GP5呈略增趋势。上述结果说明,适度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在有效改良群体的同时,还能较好地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但不同基础群体及不同性状间,其改良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籼粳交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陈建国  朱军 《作物学报》1999,25(5):579-584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籼粳交组合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交组合中,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表达主要受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控制,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直接显性、母体显性和细胞质效应方差分量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基因型×环境互作主要表现为直接加性×环境、母体加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 胚、 胚乳、 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环境互作效应。 结果发现稻米直链淀粉含量 的表现主要受制于基因的遗传主效应, 环境互作效应对其影响较小。 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 遗传主效应以胚乳效应为主, 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对直链淀粉含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择优良赤桉抗风家系,对114个40月生赤桉家系进行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树皮厚度和无损木材性状Pilodyn值进行测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风害等级、Pilodyn值、树皮厚度、保存率等8个研究性状中除胸径间差异为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性状间差异性极显著(p0.01)。不同赤桉林木单株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表型变异系数超过15%,风害等级变异系数达到77.84%,赤桉家系间性状各性状中家系遗传力均高于单株遗传力,其中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Pilodyn值和风害等级均受高等强度的遗传控制(遗传力大于0.40)。风害等级遗传、环境、理论表型变异系数最大、单株材积次之。风害等级与树高遗传相关、环境相关、理论表型相关关系中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材积遗传、环境相关性极显著,与胸径、Pilodyn值遗传相关呈极显著相关性(rp=-0.341,rp=-0.476)。对各性状不同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定选择的15个优良家系,再进一步从生长(遗传增益10%)及抗风性能(遗传增益-10%)方面选择出3个优良家系为20026、20027、2002。遗传增益分析表明选择的家系生长性状均高于参试家系平均值,而提高了家系的抗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