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特殊生态区,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也是全国和四川省十分重要的草原生态保护区,有天然草原面积1.42亿亩,占全省草地面积的46.5%、川西北牧区草地面积的58%、全州面积的61.7%。近年来,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生态区超载过牧、人为破坏、草原鼠害等因素的影响,全州草地生态恶化现状令人担忧。据2015年调查统计,全州"三化"草地10544万亩,占可利用草地84.3%,其  相似文献   

2.
农安县地处东北松辽平原中部,东经124°32′至125°45′,北纬43°54′至44°59′之间。全县草场总面积为519698亩,位于松嫩草场的东端。1草地面积与分布1.1在1980年草地资源调查及区划时全县放牧场347965亩;采草场171733亩。是长春地区唯一拥有草原的县份。天然草地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从行政区域看,三盛玉镇草原面积最大,共有草原96150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18.5%;依次是巴吉垒、万顺乡,永安乡、农安镇,以上五乡镇草原面积之和占全县草原面积的76.68%。草原面积达10000亩以上的还有龙王、杨树林、小城子、高家店、华家、哈拉海等乡镇;除前岗乡只有90亩草原之外,其余各乡镇草原面积均在1000亩以上。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面积212.65万hm2,有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草原化荒漠类、干荒漠类、山地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高寒沼泽类、灌丛草甸类、疏林类草地12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万hm2,而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为273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10791kg/hm2,高寒草原类年生物量最低,平均产可食鲜草194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万hm2,可载畜140.94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天然草地总面积11.8206亿亩(可利用面积9.5386亿亩),占全区总土地面积67.49%,比六十年代减少了7%,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等五类地带性草地和低平地草甸、山地草甸、沼泽等三类非地带性草地类,其中典型草原类分布面积最大,占草地总面积38%。全区可利用草地饲草总贮量666.86亿公斤干草,平均亩产量70公斤。其中可利用饲草贮量409亿公斤。平均亩产量42公斤。年适宜载畜量4429.7万羊单位,与1985年中等年份草地实际载畜量相比,全区草地平均超载15%左右。由于草地长期超负荷放牧,目前,全区退化草地面积达3.7555亿亩,占全区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9.3%。因此,根据草地产草量,确定草地适宜载畜量,实行以草定畜,严格控制草地超载过牧是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的一项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1 区域牧草产业现状 齐齐哈尔市城郊现有草原125.3万亩,其中人工草地保留面积5.15万亩、改良草地保留面积9.7万亩.保留的人工和改良草地也是质量较差,产量较低.天然草场"三化"面积101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0%,平均产草量不足70kg.  相似文献   

6.
永登县有草原面积483.4万亩,其中优良草原占7%;中等草原占76%;下等草原占13%;劣等草原占4%。有些低劣草原亩产草量仅40斤左右,杂草和毒草占草地面积的45—50%,尤以醉马草为最,占草地面积的15—20%。  相似文献   

7.
王博 《中国草地》1993,(5):29-31
昆仑山草地分布面积北坡占81.5%内部山原占18.5%;北坡以中昆仑山草地面积为最大,草地类型组合以草原草地比例居首,荒漠草地由西向东依次增大,草甸草地由西向东减少至消失;内部山原面积以东昆仑山为最大,高寒荒漠草原草地占主体。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海西州天然草地资源现状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慧清  李世雄 《草业科学》2010,27(6):153-157
根据2005-2009年对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然草地资源的监测结果发现,目前该州天然草地可划分为高寒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甸、低地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原6类;海西州可利用草地面积不断减少,与2007年相比,2008年和2009年全州可利用草地面积分别减少226.07和169.31万hm2;各类型草地鲜草总产量大幅度降低;草地连年超载过牧,且逐年加重,2005、2007和2009年全州草地分别超载13.97、26.56和33.94万羊单位;草地生态破坏,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现象。分析海西州天然草地资源现状,建议对现有天然草地实施封育保护,加强人工草地建植,调整畜群结构,严格控制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9.
由于缺乏对草原的科学认识,人们不顾草原的载畜能力而一味地追求牲畜数量,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入不敷出.传统原始放牧习惯,使草地利用强度不均衡,采挖药材和毁草开荒、超载过牧严重,草原植被得不到休养生息,导致草地退化、鼠虫害危害面积逐年扩大,可利用面积不断减少,草地生产力明显下降,草原开始逆向演替,生态系统日趋恶化,严重制约着马...  相似文献   

10.
我国退牧还草工程重点县草原植被长势遥感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基于MODIS数据,对我国4大主要草地类型区的退牧还草工程县的草原植被长势进行了监测,主要结论如下:1)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区2005年草原植被长势虽然差于2004年的面积有上升趋势,但是总体长势良好,明显好于2004年;2)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区2005年草原植被长势较差,虽然生长季节草原植被长势差于2004年的面积呈上升趋势,但总体相对比较稳定;3)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区2005与2004年相比长势持平的草地面积所占比重大,比较稳定,呈现出长势好差交替的时序变化格局;4)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区2005年草原长势好于2004年的草地面积占本区总草地面积的48.07%,长势差于2004年的草地面积占本区草地总面积的32.56%,与2004年持平的占19.37%,由此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区草原长势明显好于2004年同期,长势差和长势好于2004年的草原面积波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探寻其草地面积增减的规律和特点,摸清影响其发生变化的驱动因子,掌握不同草地类型面积动态变化,对该地区草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对1990-2020年乌鲁木齐市草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探讨草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30年间乌鲁木齐市:1)草地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31%,草地净减少595.47 km2,主要转出为未利用地;2)不同类型草地面积均发生变化,除了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他类型均呈增加趋势,面积变化最大的是温性荒漠类草地,净减少787.07 km2,主要发生在中北部,变化最小的是高寒草原草地,净增加0.36 km2,主要发生在南部;3)总播种面积与大多数草地类型面积的关联度最大,关联度系数在0.995~0.998。可见,1990-2020年人为因素是导致乌鲁木齐市草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草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大小取决于草地的自然资本大小和生态系统功能。影响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最主要因素是,1.改变草地生态系统的用途,2.草地破碎化,3.火,4.草原退化;对它们影响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论述。草原分布广泛,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0%,有40个国家的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世界上有17%,即9.38亿人生活在各类草地上并以草地为生,尽管已经证实草原对全世界和全国人民极其重要,但草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服务和产品服务仍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深远,健康的草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惠及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相反,破坏、损失草原自然资本殃及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因此,关爱草原,使草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3.
草原鼠害因其分布广泛 ,对草地生态环境、草地生产力以及草地畜牧业造成的破坏很大 ,是加剧草地退化、沙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切实抓好草原鼠害防制工作 ,对于保障牧区经济的发展和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全省六州一地一市 ,90 %以上的地域是草原牧区 ,共有草地面积5 47亿亩 ,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4 74亿亩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0 64 %。近年来 ,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变干以及鼠虫害泛滥等自然因素和超载过牧、滥采滥伐、重利用、轻保护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草地退化面积逐年…  相似文献   

14.
草地亮出“黄牌”肖德木最新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字表明,全国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呈发展趋势,草地严重退化面积7300万公顷、沙化草地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比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还要多。草地缺水面积2600万公顷、草原鼠虫发生面积2000万公顷。草地...  相似文献   

15.
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生立 《青海草业》2005,14(3):51-55
利用现场取样的方法,对都兰县天然草地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全县现有天然草地212.66×104hm2,有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原、草原化荒漠、山地草甸、高寒沼泽、灌丛草甸、疏林类草场等共十二大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其中,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104hm2,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0.03×104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533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104hm2,可载畜140.94万羊单位。草地生产力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水分不足和鼠害,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夏、秋草场分配不合理,有的放牧过度,有的利用不足。提出解决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草原畜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发展,在不同时期作出重要决策和部署,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山西实际,大力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一、草地资源丰富1.草原情况。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地丘陵面积大,草地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农区草地面  相似文献   

17.
<正>草地鼠害是草原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生态学问题。随草地退化和荒漠化进程的加剧,我国草地鼠害发生面积呈逐年扩增趋势。加上由害鼠终年不断的挖掘活动而加剧的草地退化、沙化,鼠害已成为恶化草地生态环境、遏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物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草原生物的多样性、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巩固以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青藏高原气候等条件比较恶劣,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脆弱、易遭破坏、恢复缓慢、覆盖度低、草地负载日益严重,害鼠  相似文献   

18.
都兰县草地资源及开发利用马得寿(都兰县草原工作站)1.概述都兰县天然草地广阔,既有高寒草原,也有滩地荒漠化草地,既有寸草不生的戈壁、盐碱滩也有水草丰茂的草甸化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全县土地面积430.23万hm2,草地面积为2.12.65...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天然草地20,500万亩,牧区9县天然草地面积11,480万亩,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55.98%。甘肃省天然草地可分为高山草原(草甸)草地类,干旱草原草地类,半荒漠(荒漠)草原草地类,湿润草原草地类四个大的类型。而牧区的天然草地仅分布在高山草原(草甸)和半荒漠(荒漠)草原草地类两个类型中。从河西到甘南,牧区天然草地每亩产鲜草量在40.78~233.12公斤之间。总的看,我省(指甘肃,下同)天然草地的改造与扩大难度大,但牧区天然草地的建设,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我国牧区丰富的草地资源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我国是世界上草地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总面积达60多亿亩,占世界草地总面积的13%,占国土总面积的40%,相当于欧洲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与澳大利亚、苏联、美国的草原面积相近。其中,牧区草原面积47亿亩,可利用面积33亿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