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伞形科(Umbclliferoe) 本科有250属,2000种,我国有57属,约500种。 1.1大肺经草(Sanicula lamelligera Hance)别名:薄片变豆菜、散血草、野芹菜、肺经草。分布于安徽、浙江、台湾、江西、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低海拔丘陵地带。生于阴湿山坡、林下、沟边、路旁湿润草地。  相似文献   

2.
1蔷薇科(Rosaccae) 约115属,3200种,我国有48属,约1056种。1.1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分布于全国大部省区,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低海拔丘陵地带。生于丘陵山坡、荒野、路旁、草坡草地。全草人药,具收敛止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辽宁省北部草地现状及群落特征,以辽河平原北部的彰武、康平、昌图、法库4县确权草地为范围,通过2年的野外详查,分析草地植被特征,并重新划分草地类型,运用ArcGIS 10.0软件勾绘出草地分布图。结果显示:25个调查样地共出现164种植物,隶属46科129属。根据水热、地形及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将调查区草地划分为疏林草地类、暖性灌草丛类和低平地草甸类3大类。其中,疏林草地类所含物种数最丰富,占到了总物种数的71.3%;疏林草地类和暖性灌草丛类以旱生植物为主,低平地草甸类湿生和水生植物相对较多。3类草地共出现8个草地型,疏林草地类2个,暖性灌草丛类3个,低平地草甸类3个,且均有乔木和灌木。与80年代相比,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等中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地型已消失,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冷蒿(Artemisia frigida)等旱生植物的优势度有所增加,典型草原旱生植物分布区向东扩展。3类草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彰武县以疏林草地类为主,昌图县以暖性灌草丛类为主,而康平和法库县则以低平地草甸类为主。4县共出现草地斑块11 250块,其中50亩以下的占81.2%,100亩以上的仅占8.8%,草地分布零散而面积小。  相似文献   

4.
1防己科(Menisperlltaceoe) 本科有65属350种,我国有20属,约60种。 1.1木防己属(Cocculus DC.) 1.1.1木防己(Ctrilobus(Thunb.)DC.) 别名:土木香、牛木香、青藤。 分布于我国除西北以外,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生于中海拔丘陵、山坡、路旁。以根入药,具祛风通经络、解毒、止痛、引水利窍之功效。  相似文献   

5.
草地施用钠肥对绵羊饲草消化率和矿物质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年对每公顷草地分别施用含钠(Na)0(对照)、32(低)、66(中)、96(高)kg的Na肥,分析绵羊在4种水平处理下对牧草的消化和矿物质吸收情况。试验表明:改良酸洗纤维(MADF)、灰分(Ash)、镁(Mg)和磷(P)的含量随处理水平面增加;而钾(K)、硫(S)和真蛋白质(TP)的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选取三江源区果洛州不同坡度退化程度相近的高寒草甸,进行氮添加试验,运用Miseq PE250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16s rDNA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探讨3个氮添加水平低等量氮添加(LN, 2 g N·m-2)、中等量氮添加(MN, 5 g N·m-2)、高等量氮添加(HN, 10 g N·m-2)对不同坡度退化草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研究区草地土壤中最主要的两大类群。缓坡地与陡坡地土壤细菌个别丰度极低的门以及61.4%以上(包括未鉴定的细菌属)细菌属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施氮水平对退化高寒草地各细菌门以及大部分细菌属影响不显著,对一些丰度较低的属的影响显著(P<0.05),且在不同坡度所响应的细菌属不同。无论是缓坡地还是陡坡地,氮添加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整体上呈现出随着施氮量增加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中等量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高水平氮添加显著抑制了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的下降(P<0.05),说明氮添加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具有阈值限制性。  相似文献   

7.
1蓼科(Chcnoppdiaceae)约40属,800种,我国约有8属,185种。  相似文献   

8.
1兰科(Orchidaceae) 本科约有750属,17000种,我国约150属,约1000种。  相似文献   

9.
1十字花科(Cruciferae) 本科约300属,3000种,我国约57属,300种。  相似文献   

10.
1景天科(Cyassulaceae)本科约有25属,1000种左右,我国约10属,174种。1.1凹叶景天(Sedumemarginatumm咖)别名:右马齿苋、马牙半支莲、六月雪、狗牙瓣、豆瓣草。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陕西、云南、四川、甘孜、阿坝凉山海拔500-1800m丘陵山区。生于水沟边,河边湿润草地,阴湿石处。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止血、止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11.
天然针茅草地主要有3种类型:(1)贝加尔针茅草地主要分布于吉林省西部平原草甸草原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及科尔沁草原;(2)石生针茅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盟的丘陵干草原;(3)大针茅草地主要分布锡盟典型栗钙土草地,片段向北延伸至蒙古国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南部。天然针茅草地生物产量与当地降水量有密切关系,贝加尔针茅草地产量较高,其次是大针茅草地和石生针茅草地。其营养型属NC—A型,适宜牛、羊、骆驼等家畜。  相似文献   

12.
新疆巴州天然草地药用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多样性理论,研究新疆巴州天然草地药用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巴州天然草地低、高等药用植物91科365属855种,生活型8个,生态型4个,药用成分5大类,药用植物3大类,重点药用保护和新疆珍稀濒危特有高等植物67种,提出了保护的技术、法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草地植被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尔沁草地有维管束植物1642种,隶属124科,54属,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合计156属,591种,分别占全地区总属数,总种数的28.84%和35.99%,全部植物属于15个区系成分,以达乌尔-蒙古成分起主导作用。多年生草本植物(1009种)是构成科尔沁草地植被的主体,中生植物(1141种)居优势地位,沙生植物和盐生植物的广泛分布也是本地区植被的重要特征,草原植被水平分布规律基本上呈西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玛曲人工草地(一年生燕麦地、两年披碱草地)、天然草地和撂荒地的群落特征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天然草地的群落中优势种为早熟禾(Poapretensis)、披碱草(Elymusdahuricus),优势度分别为0.798、0.627;一年生燕麦地的杂草主要有香薷(Elsholtziaciliate)、蓬子菜(Galiumverum)、微孔草(Microulasikkimensis),优势度从大到小依次为:0.204,0.142和0.082;两年生披碱草地中,披碱草也处于优势地位,但杂草产量占群落总产量的6%以上,必须进行适当的除杂;撂荒地地上生物量从839g/m^2降为62g/m^2,生产能力降低,因此必须进行封育;分析表明,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丰富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70.01)。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放牧草地的沙漠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过牧是沙质草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过牧,植物大部分光合器官被啃食,生长受到抑制,使高度和盖度下降,生产国降低;同时根层变浅,根量减少,生长期缩短,最终导致部分植株死亡,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亡。(2)过牧情况下,群落植物组成趋于简单,种群密度下降,但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群落由“持续型”向“恢复型”转变稳定出低。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北地区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调查了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栽培牧草包括豆科、禾本科、藜科、菊科、苋科、紫草科、十字花科、鸢尾科等9科36属53种。其中:豆科牧草13属21种;禾本科牧草16属25种;其它科牧草7属7种。该区栽培牧草总面积约为150万hm^2,其中主要豆科牧草占71%,主要禾本科牧草占10.5%。主要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箭舌豌豆、红豆草、柠条和小冠花。主要禾本科牧草为  相似文献   

17.
1藜科(Chenopodiaceae)本科为双子叶植物,约有100属,14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生于干草原、荒漠及海滨。我国有39属188种,全国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8.
放牧强度对晋北盐碱化草地植物经济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晋北盐碱化草地设置不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极度放牧(EG)5个放牧强度研究该草地群落物种类群的变化,为确定草地合理的载畜量和放牧利用奠定基础。研究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禾本科类群比例减小,CK与其他4个放牧强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豆科类群比例呈增大的趋势,但各放牧强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菊科类群比例减小,EG与其他4个放牧强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委陵菜属比例增大,CK和LG之间差异显著(P<0.05);杂草类群减小,CK与LG、HG、EG之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中禾本科类群、豆科类群和菊科类群的质量指数减小,委陵菜属和杂草类的质量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不同退化程度高山草甸和亚高山草甸的植被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磊  干友民  罗元佳  成平  冯国英  马超 《草业科学》2011,28(6):1101-1105
摘要:以川西北高原处于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山草甸与亚高山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换法和样方法对其退化演替过程中的植被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揭示两者退化过程中植被特征变化的相似性与相异性。结果表明,放牧干扰下的高山草甸草地物种丰富度变化,无明显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呈高-低-高趋势,与亚高山草甸(低-高-低)相反,高山草甸退化演替上草地丰富度值变化范围为9.56~15.00种/m2(轻度退化最低约10种/m2),亚高山草甸为11.80~25.08种/m2(轻度退化最高约25种/m2)。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 Wiener Index)与均匀度指数(Pielou Index)的变化均显著高于高山草甸。盖度和高度在高山草甸和亚高山草甸上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下降,但亚高山草甸重度退化草地盖度(88.50%)则增高。高山草甸有毒有害植物地上现存量占群落地上现存量的比例变化呈上升趋势,但未达极显著(P>0.01)水平;亚高山草甸无明显退化比例较小,仅为0.37%,与轻度退化(16.86%)、中度退化(14.80%)、重度退化(8.33%)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草甸草原草地基况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地基况和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基况水平表现出减低趋势,而且3个放牧强度区(轻度放牧区、中度放牧区、重度放牧区)的草地基况水平显著低于无放牧区(P〈0.05),重度放牧区显著低于轻度和中度放牧区(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多样性指数(H′、D)、丰富度指数(Pa)和均匀度指数(JP、Ea)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在不同放牧强度区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地多样性指数与草地基况分值之间呈一种钟型曲线关系,即草地基况水平极劣或极好时,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低,当草地基况水平良好时,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