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地膜马铃薯收后复种大葱、或大白菜、或绿萝卜栽培技术是临洮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据调查,该栽培模式的马铃薯平均产量为30 000 kg/hm2,产值2.25万元/hm2;大葱平均产量为67 500 kg/hm2,产值2.25万元/hm2;或大白菜平均产量为90 000 kg/hm2,产值1.80万元/hm2;或绿萝卜为90 000kg/hm2,产值1.80万元/hm2;全年总产值平均4.05~4.50万元/hm2.适宜临洮县水川区水浇地及坪区保灌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洮县全膜马铃薯复种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临洮县成功探索出全地膜覆盖马铃薯收后复种大葱或大白菜种植模式,1998—2010年在洮阳镇南园、旭东、五爱等村示范推广,马铃薯平均产量达33 750 kg/hm2,产值5.40万元/hm2;大葱平均产量52 500 kg/hm2,产值8.40万元/hm2;大白菜平均产量72 000 kg/hm2,产值4.32万元/hm2,  相似文献   

3.
榆中县在海拔1 800 m以下、年均气温7~9 ℃、无霜期大于130 d、≥0 ℃的活动积温3 200 ℃以上,且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开展了大棚西瓜采收后复种花椰菜栽培技术示范.目前已示范推广130 hm2,前茬西瓜产量达3.75万~4.50万kg/hm2,产值6.0万~7.0万元/hm2,后茬花椰菜产量达3.0万kg/hm2,产值2.7万~3.6万元/hm2,合计产值为8.7万~10.6万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台县在境内海拔1 300~1 400m之间,无霜期149d,年均气温7.60~8℃,≥0℃,活动积温3 568℃以上的川区,连片示范种植塑料大棚春提早番茄复种大白菜高效栽培模式,创出了高产高效新典型,前茬番茄平均产量达到12~15万kg/hm2,产值为10.80~13.50万元/hm2,后茬大白菜产量16.50~19.50万kg/hm2,产值1.65~1.95万元/hm2,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膜玉米套种牛蒡子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膜玉米套种牛蒡子栽培技术已在临洮县南部川坪灌区推广,玉米平均产量达7 500 kg/hm2,产值1.5万元/hm2;第2年牛蒡子可产籽3 000 kg/hm2,产值4.8万元/hm2,经济效益可观。结合近年种植经验,总结了全膜玉米套种牛蒡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临洮县水川区蒜苗收后复种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洮县水川区蒜苗收获后复种玉米栽培技术实现了粮菜兼收,应用效果明显,蒜苗平均产量可达45000kg/hm2,平均产值可达45000元/hm2;玉米平均产量可达12000kg/hm2,平均产值可达26400元/hm2。  相似文献   

7.
临洮县塑料大棚春胡萝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洮县种植胡萝卜历史悠久,生产的胡萝卜产量高、品质优、口感好,深受市场青睐,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春胡萝卜等蔬菜产业的发展,目前胡萝卜种植面积已达2000 hm2,成为全县四大品牌蔬菜之一。但栽培措施简单、品种退化已成为全县胡萝卜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笔者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塑料大棚春胡萝卜栽培技术,使胡萝卜平均产量达到67500~75000 kg/hm2,收益可达15万~18万元/hm2,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既可鲜食、又可加工为多种营养食品.长期以来,临夏县多采用夏播秋收,经济效益低,种植面积逐步缩小.2006年临夏县种子管理站借鉴临洮县胡萝卜春播栽培经验,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新品种在临夏县北塬灌区进行春播覆膜栽培示范种植,胡萝卜平均产量52 500 kg/hm2,最高产量达75 000 kg/hm2以上,产值达36 000元/hm2左右,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洮河下游。全县总耕地面积7.20万hm2,有效灌溉面积2.22万hm2,其中不保灌地0.38万hm2。长期以来临洮县不保灌区冬小麦受气候条件限制产量低而不稳定,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收后复种蔬菜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在保证冬小麦稳产、高产的基础上,可有效保持冬、春季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达到增温保墒,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平均产量较露地增产1500~2250 kg/hm2,增收1800~2700元/hm2。麦收后复种西葫芦平均产量45000/hm2,增收11250元/hm2;麦收后复种甘蓝平均产量45000/hm2,增收22500元/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天水市麦积区海拔1020m~1450m,无霜期282d,平均年降水量550mm,平均日照时数2090h,年降水大都集中在7月~9月,特别适合于玉米套种冬小麦复种黄豆。根据麦积区粮食作物产量来看,小麦单种产量为3750kg/hm2,产值8250元/hm2;玉米单种产量为7200kg/hm2,产值为14400元/hm2;黄豆单种产量为  相似文献   

11.
地膜玉米套种豆类间作牛蒡子是充分利用农业免(休)耕技术和高寒二阴区域性气候特点,获得高产、高效的特色种植模式.近两年该模式在临洮县南部二阴区推广种植的结果表明,玉米平均产量9 000 kg/hm2,产值12 000元/hm2;豆类平均产量1 650 kg/hm2,产值4 500元/hm2;牛蒡子产籽量2 250~3 000 kg/hm2,产值1 300元/hm2.平均年收入17 800元/hm2.该模式种收简单,节省人力,耐瘠薄土壤,适合山坪川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白会晓 《河南农业》2013,(21):40-40
偃师市邙岭乡周山村旱地蔬菜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有133.33hm2,其中胡萝卜53.33hm2,大葱80hm2。据实地调查,大葱平均每667m2产量4000kg,每667m2收入4000余元。周山村第5村民组周水卿种植的大葱每667m2产量5000kg,每667m2收入5000元,创造了高产典型。胡萝卜平均每667m2产量3500~4000kg,最高每667m2产量4500kg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种植蔬菜较种植粮食每667m2收入提高5~6倍。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临洮县位于甘肃中部,洮河下游。海拔1730~3670mm,年平均气温7℃,≥10℃积温1533.3~2418.4℃,年降水量450~550mm。为了充分利用了光、热、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近几年临洮县大力推广大棚早春茬胡萝卜收后复种西葫芦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胡萝卜平均产量45000kg/hm2,  相似文献   

14.
武山县年种植蔬菜面积达1.01万hm2,其中日光温室蔬菜面积达800 hm2,种植的主要品种为番茄、黄瓜等。2000年以来我们在马力镇北顺基点开展了黄瓜嫁接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随着嫁接栽培技术的推广完善,2004年黄瓜平均产量达5.5万kg/hm2,平均产值为12.0万元/hm2,最高的产值可达22.  相似文献   

15.
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既可鲜食,又可加工为多种营养食品。胡萝卜地膜覆盖栽培是填补夏季鲜菜市场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甘肃省定西市园艺站总结出胡萝卜秋覆膜穴播栽培技术,该技术可节水30%~50%,具有节水抗春旱、省工成本低的特点,既有效解决了因春旱缺水造成的播种难、出苗差的问题,又适时提前播种,保证出苗质量,经在定西市蔬菜生产区示范,胡萝卜平均产量可达91400 kg/hm2,产值10.97万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靖远县境内海拔1 300~3 017 m,年降水量239 mm,年平均气温9.9 ℃,最低气温-19.1 ℃,最高气温39.5 ℃,≥10 ℃有效积温3 244 ℃,全年日照时数2 691 h,无霜期165 d.全县按自然条件分为沿黄灌区、高扬程灌区和干旱山区三大类.全县总耕地面积7.53万hm2,其中水浇地3.24万hm2.春小麦年均播种面积1.65万hm2,平均产量为3 324.2 kg/hm2.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现将靖远县春小麦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采用设施育苗、垄膜沟灌、水塘全覆盖地膜春提早种植南瓜、后期间作套种蔬菜,研究出南瓜间作套种白菜、萝卜、花椰菜、西兰花、大葱5种高效栽培模式。南瓜产量37 500~45 000 kg/hm2,产值5.25万~6.3万元/hm2;套种蔬菜产值6万~8.5万元/hm2,两茬产值11.25万~14.8万元/hm2。  相似文献   

18.
张掖地区海拔1 570 m,位于北纬38°56′,东经100°26′,年降水量为129 mm,年蒸发量为2 048 mm.为了充分挖掘该区土地增产潜力,我们于1998-1999年在张掖地区九公里进行了地膜马铃薯、大葱、地膜玉米两年三收栽培模式试验,结果马铃薯产量30 000 kg/hm2,大葱产量30 000~37 500 kg/hm2,两作物销售产值达27 000~30 000元/hm2,地膜玉米产量9 750~10 500 kg/hm2,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杂木河冷凉灌区是武威市石羊河流域的主要灌区,由于无水库调蓄和河水流量季节性分布不均,每年春末夏初都有4 000 hm2耕地因不能适时灌溉或缺灌而减产.我们利用地膜覆盖栽培、复种等技术,探索出了该区玉米、冬小麦、大葱两年三熟制栽培技术,一般玉米产量12 000 kg/hm2、产值9 000元/hm2,冬小麦产量6 750kg/hm2、产值7 500元/hm2,大葱产量60t/hm2、产值18 000元/hm2.3种作物产值共计34 500元/hm2,除去地膜、化肥、种子、农药、水费等投入4 500元/hm2,纯收益达30 000元/hm2.该种植模式简单易行,既解决了灌区内无水库调蓄造成冰雪融水、雨季山洪水的浪费,又可因春小麦播种面积的缩小而有效缓解了春小麦春末夏初的"卡脖力"旱,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对促进该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调整凉州区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模式,丰富冬春季蔬菜市场供应,我们于2000-2001年度在凉州区高坝镇碌碡村进行了番瓜-辣椒栽培模式试验,其秋冬茬番瓜产量为8.76万kg/hm2,产值达15.75万元/hm2,早春茬辣椒产量为4.13万kg/hm2,产值达21.00万元/hm2,两茬累计产值36.75万元/hm2,扣除当年各种投入费用12.45万元/hm2,纯收入24.30万元/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