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揭示现实管理条件下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高产(7 500~9 000 kg/hm2)、超高产(9 000 kg/hm2)小麦群个体发育及产量结构特征,可以为小麦持续高产稳产及超高产提供栽培技术调控理论数据支持。在2014~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同时在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种植区的南部(邢台、邯郸)、中部(石家庄)和北部(保定),选择当地单产超过7 500 kg/hm2、9 000 kg/hm2的高产超高产典型地块,进行冬小麦群个体发育动态、产量以及产量结构特征指标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要实现单产9 000 kg/hm2以上,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780万~790万穗/hm2、穗粒数32~34粒、千粒重42~45 g;实现单产8 250~9 000 kg/hm2,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715万~750万穗/hm2、穗粒数32~34粒、千粒重42~43 g;实现单产7 500~8 250 kg/hm2,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685万~695万穗/hm2、穗粒数31~32粒、千粒重41~44 g。  相似文献   

2.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洮河下游。全县总耕地面积7.20万hm2,有效灌溉面积2.22万hm2,其中不保灌地0.38万hm2。长期以来临洮县不保灌区冬小麦受气候条件限制产量低而不稳定,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收后复种蔬菜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在保证冬小麦稳产、高产的基础上,可有效保持冬、春季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达到增温保墒,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平均产量较露地增产1500~2250 kg/hm2,增收1800~2700元/hm2。麦收后复种西葫芦平均产量45000/hm2,增收11250元/hm2;麦收后复种甘蓝平均产量45000/hm2,增收22500元/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柴胡与孜然混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笔者经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中药材柴胡与孜然混作高效种植模式 ,采用该模式种植的柴胡产量达 1 80 0kg/hm2 ,孜然产量达 1 6 5 0 kg/hm2 ,综合经济效益高达 3 1 2 0 0~ 3 6 4 5 0元 /hm2 ,并从选地整地、选用优质种子、精细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中药材柴胡与孜然混作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泾川县旱塬区全膜穴播冬小麦“3414”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泾川旱塬区全膜穴播条件下,通过“3414”试验,建立了以冬小麦产量与N、P、K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在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最大施肥量为N 294.0 kg/hm2、P2O5 162.0 kg/hm2、K2O 34.5 kg/hm2时冬小麦产量为6 213.0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43.0 kg/hm2、P2O5 115.5 kg/hm2、K2O 57.0 kg/hm2,冬小麦产量为6 082.5 kg/hm2。氮、磷、钾养分的利用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降低,氮肥利用率为17.6%~33.6%,磷肥利用率为13.6%~30.8%,钾肥利用率为11.3%~31.3%。  相似文献   

5.
临洮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即在当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保护好地膜,秋季错开玉米根茬穴播冬小麦。该技术节本增效,经济效益显著,玉米产量可达10 500 kg/hm2,小麦产量5 625 kg/hm2,可节约地膜和人工费投入1 000元/hm2,经济效益达4.0万元/hm2。  相似文献   

6.
介绍近2年冬小麦春播试验结果,总结了冬小麦春播时的特征特性,提出了保证实收产量在5 250 kg/hm2以上的冬小麦春播保产栽培技术,以为冬小麦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品种石麦22春灌1水亩产500~550 kg栽培技术规程》(DB 1301/T 272—2018)规定了冬小麦品种石麦22春季灌1水条件下实现产量7 500~8 250 kg/hm2的基础条件,小麦主要生育期的群体和个体指标,以及配套的关键栽培技术。该标准适用于石家庄市麦区及相关适宜地区灌溉麦田。  相似文献   

8.
柴胡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柴胡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生长3~5 a的根含柴胡皂甙丰富,药用价值较高.近年来,由于野生柴胡限制采挖,人工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山区群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首选中药材.柴胡一般可产种子1 200~1 500 kg/hm2,产值为1.200万~1.500万元/hm2;根1 200~2 250 kg/hm2,产值1.410万~2.588万元/hm2;茎秆1.50万~2.25万kg/hm2,产值0.750万~1.125万元/hm2,累计产值为4.200万元/hm2,纯收入可达3.675万元/hm2左右,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农作物.现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将柴胡的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抗旱保水剂拌种对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武山县旱坡地进行的冬小麦抗旱保水剂拌种对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抗旱保水剂5 0 0 g拌种冬小麦种子2 0 kg可使翌年3- 7月份不同耕层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提高15~30 g/kg,冬小麦折合产量达5 4 10 kg/hm2 ,较对照增加5 30 kg/hm2 ,增产10 .86 %。  相似文献   

10.
甘州区冬小麦收获后复种大葱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掖市甘州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日照充足,气候温和,为典型的绿洲农业和大型灌溉农业区。冬小麦收后复种大葱是甘州冬麦种植区的主要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栽培的冬小麦平均产量达7500 kg/hm2,大葱平均产量达75000 kg/hm2,总产值达120000元/hm2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在覆盖黑垆土上连续 5 a种植冬小麦条件下 ,不施氮、磷肥耕层土壤氮、磷养分含量逐年递减 ,冬小麦产量年均递减 2 40 .3 kg/ hm2 ,减产率为 9.7% ;施 N 112 .5 kg/ hm2 、P2 O580 .0 kg/ hm2 的处理 ,冬小麦产量年均递增 2 41.2 kg/ hm2 ,增产率为 7.6% ,耕层土壤年均残留 N0 .2 kg/ hm2 、P2 O2 5 .1kg/ hm2 ,肥料施入量与冬小麦吸收量基本持平或略有增加 ;以施 N180 .0 kg/ hm2、P2 O510 0 .0 kg/ hm2的处理 ,冬小麦产量年均递增 2 83 .5 kg/ hm2 ,增产率为 8.9% ,耕层土壤年均残留 N64 .0 kg/ hm2、P2 O52 2 .7kg/ hm2 ,氮、磷施入量大于冬小麦吸收量。据此 ,生产中推荐施肥量为 N112 .5 kg/ hm2、P2 O580 .0 kg/ hm2。  相似文献   

12.
天水市山旱地冬小麦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案,建立了天水市山旱地冬小麦产量与氮、磷、钾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当地冬小麦最佳施肥量为尿素289.8 kg/hm2、普通过磷酸钙493.8 kg/hm2、硫酸钾138.9 kg/hm2,该施肥水平下冬小麦产量可达3 255.75 kg/hm2。  相似文献   

13.
静宁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免耕复种油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技术在甘肃中东部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提高农膜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及复种指数等节本增效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免耕复种油菜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有效保持冬、春季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达到增温保墒,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冬小麦平均产量为6187.5 kg/hm2,最高达7747.5 kg/hm2,冬油菜平均产量2814.0 kg/hm2,最高达3225.0 kg/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250、300 kg/hm2)对河北山前平原区低产田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呈上升趋势,当氮素水平分别为200、300 kg/hm2时,冬小麦产量较高,分别达8 039.1、8 429.3 kg/hm2,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19.5%、25.3%.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对产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且穗数与产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氮素利用率以100、200 kg/hm2处理较高,分别为68.2%、66.0%.在0~ 180 cm的土层中,各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当施氮量为200 kg/hm2时累积量最小,比300 kg/hm2处理低630 kg/hm2.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区域中低产田冬小麦的施氮量不宜超过2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施氮对秸秆还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关中灌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该地区实现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农979"作为供试冬小麦品种,研究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配施0,87.5,175,262.5,350kg/hm2氮肥以及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用175kg/hm2氮肥6个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氮肥用量相等(175kg/hm2)的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较单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了39万穗/hm2,1.57,2.11g和1 200kg/hm2。6个处理中,玉米秸秆还田配施262.5kg/hm2氮肥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8 415kg/hm2和20.9kg/(hm2.mm)。各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耗水量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减少19.00mm。【结论】秸秆还田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关中平原冬小麦氮肥用量应控制在175~262.5kg/hm2。  相似文献   

16.
天祝县地处祁连山东端,耕地中山旱地面积4.6万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3%,提高山旱地农田的种植效益,对发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阴山区旱地春小麦与柴胡间套栽培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种植效益,还能有效地保持水土,防止土壤侵蚀.2003年在哈溪镇示范种植了12 hm2,小麦平均产量3 285 kg/hm2,柴胡平均产量1 480 kg/hm2,综合经济效益19 700元/hm2,是当地小麦单种效益的2~3倍.2005年已在全县二阴山区推广种植183 hm2.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前言:2009年农六师一〇三团种植冬小麦1316.67hm2,平均产量6600kg/hm2,最高产量7330kg/hm2,现以奎屯5号为例,将冬小麦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土地准备1.1土地选择:选择土壤肥力上等,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质地中等,富含有机质,养分充足,杂草少的土壤最佳。有机质含量12g/kg,碱解氮60mg/kg,速效磷6mg/kg,灌溉良好,前茬以不安排重茬为宜,重茬不宜超过2-3年。  相似文献   

18.
成县冬小麦“3414”优化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成县川地潮土条件下,通过“3414”试验,建立了冬小麦产量(Y)与氮、磷、钾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成县河谷川坝区大豆茬冬小麦种植最佳施肥量为N 165.75 kg/hm2、 P2O5118.20 kg/hm2、 K2O 39.90 kg/hm2,在此施肥水平下,预计冬小麦产量水平为5293.2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征的影响.[方法]大田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180 kg/hm2(N1)、240 kg/hm2 (N2)、300 kg/hm2(N3)、360 kg/hm2(N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整个生育进程中冬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基本呈N3>N4>N2>N1变化规律;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以花后同化物转移贡献为主,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在27.41; ~38.12;,花后为61.88;~72.59;;产量最高为9 540.15 kg/hm2(N3处理),分别较N1、N2、N4处理产量提高了24.72;、14.44;和6.23;,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结论]滴灌冬小麦的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高产、稳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连续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施氮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显著增产,2个轮作周期分别增产17.76%~30.32%、22.24%~46.63%;施氮量660.0kg/hm2在2个轮作周期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3391.19和23444.35kg/hm2,经济效益和产投比较佳,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2.2%和30.7%,农学效率分别为8.3kg/kg和11.3kg/kg。施氮量540.0和660.0kg/hm2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无显著差异。2个轮作周期后,施氮量540.0kg/hm2的0~40cm土壤无机氮积累量与试验前基本平衡。[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效益、氮肥效率及土壤无机氮平衡考虑,高产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适宜施氮量为625.3~660.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