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两种灌木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白鹃梅种子有休眠特,如在室温15-19℃混湿沙层积15d即可解除休眠,发芽率达97%,活力指数达116.10;若用0.2%KNO3预处理,不仅能代替室温层积而且倨于室温层积发芽率达98%,和指数达143.092。火炬树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怀,用浓H2SO4酸蚀4.5h,2d初次计数,3d发芽率达83%,活力指数达220.514;若不做预处理,即使是混湿沙冷层积在5℃或暖怪积在18-25℃,2  相似文献   

2.
三种灌木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结果表明,金银忍冬和紫珠种子无休眠期。前者在13℃夜/20℃昼,暗培养条件下,5天初萌,22天成苗率达89%;后者在20℃夜/30℃昼,暗培养条件下,9天初萌,20天成苗率达63%。鸡树条荚Mi种子在17-20℃混湿沙层积90天后,用GA3处理96小时,于20℃夜/25℃昼暗培养条件下,50天安萌,3个星期发芽率达80%;若用1%或0.5%浓度的TTC染色,在35℃下,分别染色6小时和9小时,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金银忍冬和紫珠种子无休眠期。前者在13℃夜/20℃昼,暗培养条件下,5天初萌,22天成苗率达89%;后者在20℃夜/30℃昼,暗培养条件下,9天初萌,20天成苗率达63%。鸡树条荚蓬种子在17~20℃混湿沙层积90天后,用GA3处理96小时,于20℃夜/25℃昼暗培养条件下,50天初萌,3个星期发芽率达80%;若用1%或0.5%浓度的TTC染色,在35℃下,分别染色6小时和9小时,均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肉花卫矛种子休眠及其解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F0.01=5.99)。经LSR检验,变温层积(20~25℃45d+2~5℃ 45d)的发芽率最高,可达56.7%,且与其它各层积处理的发芽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5℃层积90d、70d及对照(2~15℃层积90d)的种子发芽率之间差异不显著;2~5℃层积30d的发芽率最低,仅为22%(表2)。以上试验小结为:(1)成熟且发育完善的肉花卫矛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条件下不能发芽,种皮透气性差是肉花卫矛种子休眠的原因。(2)层积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20~25℃45d+2~5℃45d变温层积处理的发芽率最高,可达56.7%,解除了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5.
试验表明,白鹃梅种子有浅休眠特性,如在室温15~19℃混湿沙层积15d即可解除休眠,发芽率达97%,活力指数达11610;若用02%KNO3预处理,不仅能代替室温层积,而且优于室温层积,发芽率达98%,活力指数达143092。火炬树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用浓H2SO4酸蚀45h,2d初次计数,3d发芽率达83%,活力指数达220514;若不做预处理,即使是混湿沙冷层积在5℃或暖层积在18~25℃,218d也不能解除其休眠。  相似文献   

6.
紫椴等种子发芽温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表明,在种子经过低温催芽处理的条件下,紫椴种子在10-15℃发芽最适宜,刺楸种子在15℃发芽最佳,水曲柳种子发芽温度幅度较大,但最适温度为20℃,紫椴种子发芽势测定时间为15天,刺楸,水曲柳种子发芽势测定时间为10天;种子发芽率测定时间均为30天;5cm平均地温与出苗时间密切相关,说明种子实验室发芽温度符合种子发芽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云南山楂的育苗技术。1984年以来,云南省林科院利用反复浸晒与湿沙层积贮藏相结合方法进行种子处理,突破了云南山楂发芽难关,使播种出苗率达90%,平均成苗率达85%以上。为云南山楂生产上大面积播种育苗闯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8.
红皮云杉播种苗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常顺  李严寒 《林业科技》1999,24(5):7-7,24
土壤水分条件对红皮云杉种子的发芽、成活与生长影响很大,确定其种苗耐旱和耐湿的临界值,对提高红皮云杉种子的发芽率及苗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对土壤水分与红皮云杉种子发芽率及苗木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 试验方法将木制盆(盆口50cm×30cm,盆高20cm)的盆底用厚塑料薄膜密封后,把相对含水率分别为19%、24%、31%、36%、42%、51%的试验用土(典型暗棕壤)分别装在盆中,共计6个组合,每个组合设5个重复。5月初,在每盆内播入30粒经过处理的3级红皮云杉种子。播种后将…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时间层积处理对北美鹅掌楸种子发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7种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层积处理研究其对北美鹅掌楸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处理能显著促进北关鹅掌楸的种子萌发。在2℃、层积处理时间为60d的条件下种子发芽效果最好,种子绝对发芽率为86.84%,发芽速度最快;在2~12℃变温层积处理56d的条件下,种子绝对发芽率为80.71%,种子发芽较快。在7℃,层积处理时间为30d的条件下种子发芽效果最差,种子绝对发芽率为62.29%。  相似文献   

10.
玫瑰种子发芽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玫瑰品种‘紫龙卧池’和珲春野生玫瑰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其发芽特性,结果表明:珲春野生玫瑰种子温水浸泡24h、4℃湿沙贮藏60d的处理效果较好,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为72.5%、65.5%、23.39;‘紫龙卧池,种子温水浸泡24h、4℃湿沙贮藏70d的处理效果较好,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为61.25%、52.25%、20.99。  相似文献   

11.
林木种子休眠机理及其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林木种子休眠分成不同的类型.影响林木种子休眠的因素是复杂的,通常从种子结构、抑制物和激素作用、光敏素的作用、种胚发育程度等方面考虑.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种子休眠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目前从分子水平研究种子休眠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对种子休眠的研究要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毛果含笑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休眠的破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果含笑为分布于云南的珍贵绿化观赏树种,其种子具有休眠习性。为解决毛果含笑种子的有效繁殖问题,从种子的形态结构,种皮的透水性、种子中的萌发抑制物质测定,种子的生活力测定及其种子萌发试验等方面,对毛果含笑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胚发育不完全和种子所含的萌发抑制物质是导致毛果含笑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毛果含笑种皮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与其休眠的关系不大,由此可认为毛果含笑种子的休眠类型为形态生理休眠;用蒸馏水浸泡或赤霉素液浸泡种子均可有效破除毛果含笑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  相似文献   

13.
北美鹅掌楸种子破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温层积处理、低温裸层积处理、赤霉素处理等方法研究北美鹅掌楸种子的破眠技术,结果表明北美鹅掌楸种子经150d低温层积,其发芽率接近80%,而低温裸层积90d,其发芽率就达80%以上。200mg/kg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种子48h发芽率只有35%,但用赤霉素处理后再对种子进行低温层积,种子萌发速度加快,层积60d其发芽率达到77%。  相似文献   

14.
刺楸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研究笔者认为,导致刺楸气干种子深休眠的主要原因,是胚发育不完全,未能完成形态成熟。采用适宜的温度进行沙藏,以先15C、后5C的阶段变温处理种子,可促进胚的形态成熟,打破休眠,促使种子发芽。若以稀盐酸浸种,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种子休眠广泛存在于木本植物, 且其原因复杂多样, 休眠程度深浅不一, 这是目前木本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瓶颈。文中根据Baskin的分类系统, 总结了一些林木种子休眠的归属类型; 对以欧洲水青冈、挪威槭、欧亚槭为阔叶树模式植物的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综述; 指出相关研究仅限于少量树种的生理休眠类型及与有限领域如激素(ABA、GA及乙烯)信号传导相关的基因及表达和蛋白及其功能, 更多方面如代谢途径、光对种子萌发的调控等研究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花楸树种子休眠影响因素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沈海龙  杨玲  张建瑛  冯丹丹  范少辉 《林业科学》2006,42(10):133-138,F0003
花楸树(Sorbus pohuashanensis)为蔷薇科苹果亚科花楸属植物,落叶小乔木,树高达8 m.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朝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周以良,1986; 周德本,1986).花楸树春季满树银花,夏季羽叶秀丽,秋、冬季红果满枝,是一种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优良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7.
青钱柳种子休眠机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青钱柳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对青钱柳离体胚及不同处理种子的萌发试验、种壳透水性和透气性测定以及种子各部分内源抑制物质的提取、生物测定和鉴定等的研究表明:1)青钱柳种胚基本不存在休眠,果皮和种皮存在一定的机械束缚和透水、透气性障碍,果皮中存在活性较强的内源抑制物质是引起青钱柳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2)种子各部分甲醇浸提液的生物测定结果说明,青钱柳种子各部分均含有内源抑制物质,抑制活性为果皮>种皮>完整种子>种胚。3)对抑制活性最强的果皮甲醇提取液采用系统溶剂法进行初步分离,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各分离相中乙醚相的抑制活性最强,GC-MS鉴定结果显示乙醚相中相对含量为35.09%的组分是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香草酸。研究结果首次较系统地阐明青钱柳种子的休眠机制。  相似文献   

18.
林木种子休眠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休眠,是指在充分满足各种发芽条件时,有生命力的种子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自然现象。处于休眠的种子,种皮坚硬、含水量低,细胞内养分处于难溶态,代谢活动较低。一般将种子休眠划分为三个类型:即强迫休眠、生理休眠和综合休眠。种子生理休眠的机理包括:种果皮的抑制;植物激素的作用;种子的二次休眠;综合因素造成的休眠;分子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云南蓝果树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又名毛叶紫树,为蓝果树科蓝果树属落叶大乔木,主要生长于热带北缘季雨林,阳光较充足的溪边沟谷地段,为中国热带北缘的特有种[1],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IUCN极度濒危种[3],目前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镇发现2个天然种群(共8株)和1个人工种群(18株)[4].野外考察发现,云南蓝果树天然种群植株生长良好,现存8株中的3株挂果丰硕,但林下无幼苗和幼树,自然繁殖更新能力严重衰退,种子散落后不能萌发是导致云南蓝果树天然更新困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