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人工接虫技术能早期鉴定树种抗虫性,缩短育种周期。1999年对网室接成虫和树干套笼接成虫2种鉴定方法进行精度比较,认为网室接成虫方法精度高,是选拔抗性品种最好方法,所选出的杨树品种抗性与自然界调查杨树抗性基本一致。利用网室接成虫抗性鉴定技术选择杨树抗性品种是可行的。2000年利用该方法对17个杨树品种进行了天牛抗性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2.
赵自成 《江苏林业科技》2019,46(3):24-28,38
通过比较杨树试验林连续5a的自然感虫数据和连续2a人工接虫数据,得出自然感虫数据分析结果与人工接虫的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人工接虫可以替代自然感虫观测来研究不同品种的抗虫能力,从而能缩短杨树新品种抗虫性研究的时间;对同批杨树系号连续2a采用同样的人工接虫方法,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验证了人工接虫方法的可靠性,同时也得出用人工接虫方法来测定不同系号的抗虫性只需1a就可得到可靠结论;通过对同批同质的桑天牛成虫在高抗和易感杨树品种上的接虫数据分析,排除了引起各杨树品种桑天牛被害率差异并非虫体个体差异和树体个体差异,而真正原因是由于品种间抗虫能力的不同;比较连续2a的接虫数据可得人工接虫最佳时期为造林2-4a,此阶段接虫枝条易找,接虫便利,且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3.
利用椴树吸引光肩星天牛成虫产卵又抑制其卵及幼虫发育的特殊功能,对失去生物控制天牛危害能力的林木和林分,实施控虫生物因子补偿及诱控功能的放大,调控天牛种群数量。椴树和杨树分别套笼接虫,诱控树种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5.8个/株,孵化率为0;合作杨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6.1个/株,孵化率为10.56%。光肩星天牛对沙枣和几种感虫树种的嗜好程度有明显差异。在产卵刻槽数量上,加杨〉沙枣〉白桦、毛白杨、北京杨、糖槭;在取食面积上,锗槭〉沙枣〉加杨、白桦、毛白杨、北京杨。通过野外次生林椴树控虫调查结果显示,椴树的引诱距离为10m以内,引诱强度最好的距离为6~8m。以径粗6—10cm的杨树点滴注入或喷布诱控树种提取剂,50d后检查死虫数,其杀虫率在70%。  相似文献   

4.
杨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多指标综合排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网室3年生不同杨树品种胸径、天牛产卵、幼虫数(死亡、成活)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孵化率和田间3年生不同杨树品种平均生长量、刻槽株率、平均刻槽数、排粪孔株率等变量指标,应用多指标的数学方法进行抗性综合评价并排序,为宁夏引黄灌区杨树造林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养虫笼饲养法和林间套网袋饲养法观察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成虫的交配、刻槽、产卵等习性,发现雌雄交尾时间可持续10~240 min,平均约180 min;有重复交配现象,重复交配可达2~10次;每次交配持续时间为2~30 s。雌虫在寄主枝条上刻槽呈马蹄形,每次刻槽需2~3 min,环绕枝条一周以2个刻槽常见。雌虫刻槽后直接产卵,每刻槽产卵1粒。产卵期长短和产卵量大小取决于雌虫个体寿命长短,且雌成虫有较强的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试验、相关分析、野外调查等方法对影响速生抗虫杨对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抗性的因子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影响速生抗虫杨树品种对桑天牛抗性的因素包括桑天牛成虫密度、品种当年适合刻槽枝条数、营林模式及植株到虫源地距离等。  相似文献   

7.
不同林分杨树云斑天牛种群空间格局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杨树林地云斑天牛种群不同虫态的地统计学空间格局,为不同林分杨树林地云斑天牛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调查公路林、片林、渠道林和村庄林4种林分类型的杨树林地,以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为调查指标,确定云斑天牛卵、幼虫、成虫(蛹)的种群数量,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林分不同虫态种群的空间格局。【结果】云斑天牛的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在不同林分杨树林地的拟合模型分别为:公路林均为球形模型,片林均为指数模型,渠道林分别为指数模型、球形模型和高斯模型,村庄林分别为球形模型、指数模型和指数模型。不同林分类型云斑天牛各虫态的拟合半变异函数模型存在差异,但其指的定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林分类型影响虫口的数量和分布,不同林分类型下各虫态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和模型参数存在较大差异。云斑天牛危害片林时卵、幼虫和成虫(蛹)的变程a、块金值C_0、基台值C_0+C较其他3种林分类型的统计值明显偏小。【结论】危害杨树云斑天牛种群的卵、幼虫、成虫(蛹)在公路林、片林、渠道林和村庄林中均为聚集分布,即云斑天牛在不同林分杨树林地危害时各虫态的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聚集分布。林分类型与云斑天牛聚集分布的习性关系不大,但影响相应虫态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和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8.
8%绿色威雷和16%虫线清防治杨树天牛成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绿色威雷、16%虫线清具有持效期长、高效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是当前防治天牛类害虫的新型药剂。通过防治杨树天牛成虫试验,天牛成虫校正死亡率为87%~95%,天牛成虫当年刻槽数明显减少,使来年虫口基数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GC-MS联用技术和计算机检索对昆明林区的健康云南松、衰弱云南松和松褐天牛产卵刻槽云南松的韧皮部挥发性物质及松褐天牛的幼虫和成虫的粪便、松褐天牛雌、雄虫的后肠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松健康木和衰弱木的韧皮部以及松褐天牛产卵刻槽韧皮部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与健康木相比较,衰弱木和松褐天牛产卵刻槽韧皮部的挥发性物质中,α-蒎烯的相对含量减少,而β-月桂烯和3-蒈烯的相对含量增加;此外,衰弱木韧皮部的β-蒎烯的量也相对增加,并且发现含量很高的柠檬烯。松褐天牛产卵刻槽韧皮部、幼虫粪便、雌虫后肠均含有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乙醇,表明该化合物与松褐天牛产卵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杨树对天牛抗性与生长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对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抗性与其生长量有显著的负相关性,速生树种一般抗虫性较弱,而生长速度较慢的树种一般抗虫性较强。不同杨树种遇到同等虫害后,其生长损失率不同,反映了其抗性的强弱序列。天牛对杨树的选择性与杨树一定范围的胸径相适应。幼虫在杨树树干上分布的上下限和杨树胸径有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1.
竹虫营养分析及开发利用价值评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虫是螟蛾科禾草螟属的昆虫,成群寄生于巨竹属竹类的当年生竹笋上,一年1代。竹虫的食用虫态为幼虫,幼虫每年10月至次年2月出现。幼虫长桶形,乳白色,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可达30% ̄40%,氨基酸含量为29.90%,粗脂肪含量为60.4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9%,营养丰富。油炒或油炸脆后食用,味道鲜美。竹虫为食用昆虫的珍品,具有营养丰富,产量高,易  相似文献   

12.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天目山4纲30目3729种昆虫,分析了该区的昆虫区系特征、区系联系和区系起源。结果表明,天目山昆虫区系特征为:东亚成分为主体,昆虫模式标本丰富,种类富庶,区系成分古老独特,垂直分布较明显。天目山昆虫与南部邻近地区关系较紧密,尤以与西部、南部的关系密切,而与北方的联系较小,特别是与西北干旱区系的关系极小。天目山昆虫区系起源的主要成分为自晚侏罗纪形成的我国东部高原古昆虫在天目山定居发展起来。昆虫区系从热带属性逐渐演化为亚热带山地区系。  相似文献   

13.
象头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种类已知356种。对昆虫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经济种类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区昆虫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鳞翅目种类最多,共117种,占32.87%,沟谷及水库周边的植被上昆虫种类数量和密度均大于山顶。林业害虫有31种,天敌昆虫有57种。  相似文献   

14.
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昆虫对植物的选择与适应、植物对昆虫的防御与适应、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及其进化方式等方面综述了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研究协同进化对害虫防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桉树害虫的检疫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桉树(Eucalyptusspp.)原产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桉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等特性,普遍受到人们的青睐,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引种了桉树,我国引种桉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1985年,我国与澳大利亚合作研究桉树的栽培与利用后[2],桉树在我国的营造面积迅速扩大,1988年桉树面积为40万hm2,1998年达60万hm2。随着桉树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一些引种桉树历史较久的地区,其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广东为我国南方的门户,国际交往频繁,对防止危险性害虫的入侵具…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始,衢州市各县(市、区)逐渐推广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为竹林增产增效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改制后的毛竹林地被挖锄,天敌资源锐减,竹林中年年有笋,立竹上终年披叶,使竹子害虫食物条件改善,致使竹子害虫种类、数量增加,危害逐年加重。通过害虫种群变动分析,可以为开展竹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林木抗虫性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常规树种和转抗虫基因树种在抗虫性及其利用方面的主要研究与实践成果进行了综述,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提出了林木抗虫性的概念,指出了林木抗虫性的作用特点和利用原则。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探讨了昆虫资源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指出:包括农林业害虫在内的全部昆虫,对人类而言都是重要的可再生性生物资源;昆虫资源学是研究地球上昆虫资源状况、驯化、保护和多维多层次合理开发、昆虫资源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一门重要的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性应用学科,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昆虫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国家政策法规、教育培训、资源评价、利用技术、保护和培育技术等多个角度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以保证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昆虫种群动态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种群动态研究经历了田间种群动态研究、实验种群动态研究和种群系统研究的发展阶段.在田间种群和实验种群动态研究阶段,研究重点是描述昆虫种群的动态变化.在田间种群研究阶段,主要进行种群聚集与扩散迁移的研究和自然种群的数量调查.通过对实验种群的研究,使昆虫种群动态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种群生长型的特征.在种群系统研究阶段,将害虫种群与其所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并且在计算机和各种数学手段的帮助下,模拟、预测和控制昆虫种群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共采集甘肃省森林昆虫标本25万多号,经过严格的鉴定,发现森林昆虫及螨类4 965种,其中昆虫22目264科,4 949种,有706种为甘肃省新纪录,21种为中国新纪录,并鉴定出65个新种;(2)区系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昆虫主要有古北界种类、古北和东洋共有种类、东洋界种类组成,约占总数的80%~90%,其他分布型所占比例较小,从起源上讲,甘肃省昆虫种类亦来自东方系统的种类最多,其次为印度马来西亚系统和中亚细亚系统的种类,并有一定数量的特有种类;(3)基本摸清了甘肃省主要森林害虫的生物学、寄主及分布范围,在不同地区开展了黄斑星天牛、甘伪小眼夜蛾、松梢小卷蛾、舞蠹蛾、吹绵蚧、竹缘蝽、榆举肢蛾、核桃扁叶甲、铜色花椒跳甲等重大森林害虫的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