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大关县白蜡生产历史、寄主植物现状、白蜡市场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挂放白蜡虫试验结果,认为在大关县重新恢复白蜡生产,建立种虫基地是完全可行的。通过充分利用闲置的白蜡虫寄主植物资源,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白蜡虫种虫生产中“三红三黑”原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在白蜡虫种虫生产上经常出现“三红三黑”现象,造成白蜡产量极不稳定。作者经近20a的调查研究认为:白蜡生产出现这一现象,不是干热风,9 ̄10月阴雨、雾淞、寄主树不合理利用等因素造成的,而是白蜡虫的天敌昆虫,主要是寄生蜂消长危害结果。白蜡虫的寄生蜂有5科14种,可在雌雄白蜡虫体内互相寄生,9 ̄10月份寄生蜂危害达高峰期,致使大量雌虫死亡变黑;危害轻时,种虫红润,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3.
白蜡虫雌雄群体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蜡是由白蜡虫的雄虫所分泌的,雌虫只能作种,不能泌蜡,因而称雌虫为种虫,称雄虫为蜡虫。在生产区域,以繁殖雌虫采收种虫为目的的挂放种虫的工作,称为挂虫;以繁殖雄虫采收白蜡为目的的挂放种虫工作,则称为挂蜡。白蜡虫的生态学特点,表现在雌雄两性对于环境条件具有不同适应性方面,故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型。这种特点,显著地表现在雌雄虫  相似文献   

4.
白蜡虫主产于我国,其雄虫所分泌的白蜡,用途极为广泛,是许多工业产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但目前白蜡产量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和外贸出口的需要,而在发展白蜡生产中,突出的矛盾是虫源不足。一些地区存在着轻虫重蜡的思想,认为“挂蜡保险,育虫有风险”、“挂蜡利润大,当年可见收益”,因而蜡区一般不愿育虫。王辅同志在1963年《林业科学》第8卷2期上发表的“白蜡虫雌雄群体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一文中提出了以下主要论点: 1.白蜡虫的雌雄虫对生态条件具有不同的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白蜡增产措施,我们在1981—1983年用镅-铍中子源进行快中子辐照白蜡虫卵取得白蜡明显增产的基础上,1984年进行了扩大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试验设计 (一) 虫源以峨眉县本县产种虫20kg,及金口河产种虫300kg质量一致的种虫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6.
湖南芷江是我国传统的虫白蜡产区,素有"白蜡之乡"的美誉,但因受病虫害及气候条件等影响,芷江虫白蜡生产上一直未能实现种虫自给自足。本文研究了芷江白蜡虫生产过程中寄生蜂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结果表明:芷江白蜡虫种虫生产上受寄生蜂危害严重,寄生率最高达91.3%,平均为56.1%,大量引发白蜡虫种虫绝收,寄生蜂危害是导致芷江长期不能规模化培育白蜡虫种虫的最直接原因。跳小蜂科的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是白蜡虫优势寄生蜂,种群数量占寄生蜂混合种群数量的90%以上。7月至10月是寄生蜂危害高峰期。寄生蜂的优势种类结构及发生规律与云南昆明等白蜡虫种虫传统产区相比有明显差异,建议抓住优势种群危害高峰期,开展白蜡虫寄生蜂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7.
寄主树是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rahnes)栖息和取食的场所.白蜡虫终身寄居在寄主树上,依赖寄主树提供的养分来维持生命活动.因此,寄主树是虫、蜡生产的物质基础.寄主树种类、树形、树势、树枝年龄、树汁养分的好坏以及有效枝条的多少、都是影响白蜡虫、白蜡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白蜡虫寄主树的利用及性能,是保护寄主资源,保证白蜡虫、白蜡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也是经营白蜡虫、白蜡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鉴于过去有关白蜡虫寄主树的利用及性能的研究报导不多,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白蜡虫和白蜡生产的需要,我们近年来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观察,并调查了解群众生产状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白蜡,是雄性白蜡虫的分泌物。因此,要生产白蜡,就必须掌握雄性白蜡虫的生活特性。雄虫喜欢温暖,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6—18.7℃,年降雨量为1000毫米以上,夏季具有较高的气温,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低山丘陵,特别是海拔在4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9.
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蜡是一种由白蜡虫2龄雄若虫分泌的天然化工原料.传统白蜡生产采用"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异地生产模式.本研究在白蜡虫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基础上构建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新模式.白蜡虫具有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卵从10℃以上开始孵化.在15~20℃条件下,若虫16~2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9~11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4~15天;在25 ℃条件下,若虫约12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4~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0~11天;在30 ℃条件下,若虫约1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3~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6~8天.根据不同温度下白蜡虫孵化速率,建立雌虫孵化的回归方程为:D=12.5-0.35T.在自然状态下,根据白蜡虫孵化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Ha(♀)=(33.767+0.465K)%.在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中,雌虫和雄虫分别放养在产虫区和产蜡区.根据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将种虫在产虫区放养10,15和18天后转移到产蜡区.放养10天后转移,产虫区雌虫占65%左右,雄虫占15%左右;放养15~18天后转移,产虫区雌虫占70%~80%,雄虫占65%~75%.在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中,培育种虫产量与传统产虫区相同;产蜡量低于传统产蜡区,约为传统产蜡区70%左右,可以通过台理密植寄主植物和选择阴湿环境提高白蜡产量.分析和讨论高山产虫不产蜡、低山产蜡不产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白蜡生产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云南、四川、湖南、西藏等20多个省区都有白蜡虫分布。但长期以来,广大产区仅用女贞树和白蜡树养虫、产蜡,寄主树种单一,成为影响我国白蜡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吴次彬教授提出,为发展白蜡资源开展寄主树选育研究。1986年笔者分别从福建、四川、湖南、辽宁、云南等省的白蜡产区引入11个寄主树种,在云南景东育苗造林,放养白蜡虫,从中选出优良寄主树种华南小蜡、散生女贞。现将2树种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