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平菇菌糠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材料,进行60天的堆肥发酵,制备平菇菌糠生物有机肥。发酵过程中通过测定温度、pH、电导率、营养成分、C/N、腐植酸的含量变比,判断平菇菌糠有机肥的腐熟程度。结果表明,发酵后的平菇菌糠C/N为(15-20):1、有机质质量分数46.31%、水分含量22.37%、酸碱度8.2、总养分4.70%、发芽指数81,均符合我国有机肥技术指标NY/T 525-2021的相关指标要求,可作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羊毛下脚料堆肥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12-13713
[目的]筛选最佳的羊毛下脚料堆肥发酵微生物菌剂。[方法]接种4种不同微生物发酵菌剂对羊毛下脚料堆肥进行发酵试验,并对堆肥温度、水分、pH值、种子发芽指数等进行数据分析,筛选最适性价比的微生物菌剂。[结果]菌剂3对堆肥升温相对较高且在后期的发酵过程温度曲线走势相对比较稳定;最终水分较低;pH值变化范围适宜发酵;磷、钾在堆肥过程中基本没有损失;腐熟度高。[结论]综合判断菌剂3应用于羊毛下脚料堆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复合接种剂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瑞敏  蔺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28-19830
[目的]研究微生物接种剂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为有效处理鲜牛粪等高纤维废弃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牛粪为堆肥原料进行好氧堆肥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不添加接种菌剂(C)、添加接种量为0.5 g/kg的复合微生物菌剂(T1)、添加接种量为1 g/kg的复合微生物菌剂(T2)。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pH和C/N比4个指标进行跟踪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微生物菌剂的2个堆体升温较快且高温(〉50℃)维持时间较久,含水量较低,pH较高,全氮含量较高,C/N比均降至20以下。[结论]添加微生物菌剂可有效加快堆肥进程,缩短堆肥周期。  相似文献   

4.
研究接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为筛选堆肥效果更好的优势菌种提供依据。通过选取3种代表性微生物菌剂进行牛粪堆肥试验,并对堆肥温度、含水率、pH值、C/N等进行指标分析,最后综合评判供试菌剂的性价比。试验结果表明,菌剂3应用于牛粪堆肥发酵的温度相对较高,最终含水率较低,pH值控制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C/N下降稳定,综合判定菌剂3的堆肥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微生物菌剂对餐厨垃圾与水稻秸秆混合堆肥效果的影响,设置B1(有效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木霉菌);B2(有效菌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B3(有效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3种组合菌剂开展好氧堆肥试验,研究堆肥的温度变化以及发酵后的pH值、养分含量、碳氮比(C/N)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菌剂对堆肥的温度变化、氮磷含量、C/N均有显著影响。T1(B1菌剂)、T2(B2菌剂)和T3(B3菌剂)处理60℃以上高温期分别持续8、5和4 d。堆肥结束时,各处理全氮含量分别为14.90、15.50和13.80g/kg。各处理全磷含量分别为4.87、4.17和3.70g/kg,各处理的C/N分别为20.94、22.63和22.65。其中,B1菌剂对餐厨垃圾水稻秸秆堆肥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蔬菜废弃物堆肥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春丽 《农学学报》2019,9(9):40-44
[目的] 为探讨蔬菜废弃物堆肥化处理的最佳有机物配比组合,及添加微生物菌剂对蔬菜废弃物堆肥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利用碧奥兰堆肥箱作为堆肥发酵仓,以蔬菜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添加水稻秸秆、杂草等材料调节含水量和C/N进行堆肥发酵试验。设置处理1(蔬菜+水稻秸秆)、处理2(蔬菜+水稻秸秆+杂草)、处理3(蔬菜+水稻秸秆+微生物菌剂)三个处理,测定各处理的温度、含水率、pH、C/N以及发芽指数( GI) 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蔬菜废弃物可通过添加秸秆、杂草等进行堆肥发酵,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在堆肥的第37d即完成发酵进程,而未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在同条件下需要50d。[结论]添加外源微生物能显著提高堆肥温度、延长堆肥高温时间、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速率、缩短堆肥发酵周期。同时添加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堆肥的腐熟,降低堆肥产品对植物发芽和生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设置4种麦秸与废垫料比例(0∶10、2∶8、4∶6、6∶4)与2种发酵菌剂添加方式(不接种菌剂、接种菌剂),研究了麦秸与废垫料比例以及发酵菌剂对畜禽养殖废垫料堆肥再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麦秸对废垫料堆肥再发酵过程存在显著性影响,能增加发酵温度和腐殖酸含量,相对增加全N含量,部分增加全磷、全钾含量,降低物料EC值,提高有机质含量,并能快速影响C/N的变化,以4∶6水平下的效果最为明显;接种发酵菌剂对堆肥再发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酵温度,提高物料中腐殖酸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N和EC;上述2个因素结合应用的效果优于单独接种发酵菌剂的效果。综上所述,麦秸与废垫料比例为4∶6与接种发酵菌剂的处理组合是最合适的废垫料再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8.
设置4种麦秸与废垫料比例(0∶10、2∶8、4∶6、6∶4)与2种发酵菌剂添加方式(不接种菌剂、接种菌剂),研究了麦秸与废垫料比例以及发酵菌剂对畜禽养殖废垫料堆肥再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麦秸对废垫料堆肥再发酵过程存在显著性影响,能增加发酵温度和腐殖酸含量,相对增加全N含量,部分增加全磷、全钾含量,降低物料EC值,提高有机质含量,并能快速影响C/N的变化,以4∶6水平下的效果最为明显;接种发酵菌剂对堆肥再发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酵温度,提高物料中腐殖酸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N和EC;上述2个因素结合应用的效果优于单独接种发酵菌剂的效果。综上所述,麦秸与废垫料比例为4∶6与接种发酵菌剂的处理组合是最合适的废垫料再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与鸡粪袋装堆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秸秆与鸡粪袋装堆肥发酵的最佳技术参数,选用玉米秸秆与鸡粪为材料,以C/N、发酵菌剂和含水量3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组合是C/N为(25~35)∶1,添加VT-1000发酵菌剂,含水量为40%~55%;在该组合下,玉米秸秆与鸡粪袋装进行堆肥发酵的效果最佳.虽然堆肥发酵结束后的有机质含量略有下降,但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有所增加,堆肥毒性降低,且达到了堆肥腐熟度的要求.采用袋装堆肥技术能有效地对玉米秸秆与鸡粪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以园林垃圾草屑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研究接种EM复合菌剂对草屑堆肥腐熟速度的影响,并分析堆肥过程中温度、C/N比、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EM复合菌剂有利于堆肥迅速进入高温分解阶段,延长高温分解持续时间,缩短发酵堆肥时间,促进C/N比的降低,加速草屑堆肥腐熟进程;还可以加大堆肥产品中全氮含量的增加幅度,提高了堆肥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柑橘皮渣为主要原料采用与辅料不同配比方案制备生物有机肥。[方法]通过前期对废渣进行细化、pH调节,按照3种不同的配比方案与辅料混合处理(废渣占65%~75%、辅料占25%~35%),再分别通过分段式和一步式处理方法堆肥发酵,约28~35 d完全腐熟后,检测不同试验组生物有机肥的各项指标。[结果]采用分段式处理在堆肥发酵过程中升温迅速,高温腐熟持续时间长,完成堆肥发酵总时间仅需29 d,有效活菌总数(cfu)达1.85亿/g、有机质含量(以干基计)达68.42%、总养分(N+P2O5+K2O)达5.6%,均优于国家农业部颁布的生物有机肥NY/T 884-2004标准。[结论]以柑橘皮渣为主要原料特别适合作为柑橘专用生物有机肥,具有促进增产、改善产品品质的作用,该研究使橙汁工业废渣变废为宝,既保护环境,又提高了综合效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楠  赵宋敏  李定龙  孙向武  戴肖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73-15775,15781
[目的]确定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最佳条件。[方法]在适当的垃圾粒径、固含率和C/N条件下,运用3因素3水平L9(33)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接种比例、pH值和温度对于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当温度为37℃,pH值为6,接种比例为4∶1时,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所产乙酸和VFA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87g/L和17.36g/L;COD去除量和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606mg/L和43.8%。[结论]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比例为4∶1、pH值为6、温度为37℃。各因素影响大小的次序为:温度〉pH值〉接种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简易通风对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质量的影响,为双孢蘑菇轻简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简易风机人为向料堆内送风,以传统不通风料堆为对照(CK),开展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试验,监测发酵期间培养料的颜色、气味、韧度、pH、电导率(EC)、水分和C/N等理化性状及双孢蘑菇产量.[结果]简易通风发酵16 d、翻堆3次的双孢蘑菇培养料质量基本达到与CK发酵20 d、翻堆4次培养料相近的水平,颜色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氨味中等,韧度0.42~0.76 kg,水含量67.0%~71.2%,pH 7.3~7.5,EC 3.62~4.22μs/cm,C/N 23.1~26.1.简易通风发酵翻堆3次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为8.7 kg/m2,略高于CK(8.0 kg/m2);翻堆4次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达9.6 kg/m2,显著高于CK(P<0.05).[结论]简易通风发酵可加快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进程,简化发酵步骤,提高一次发酵培养料的质量和双孢蘑菇产量,可在双孢蘑菇小规模农法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评价鸡粪好氧堆肥腐熟度,为堆肥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简易发酵罐,实验室模拟鸡粪便好氧堆肥发酵,测定堆肥不同时段具有实用意义的腐熟度和粪便无害化标准的各项指标,并对堆肥腐熟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好氧堆肥温度最高达50~55℃以上并持续5~7 d,pH的变化范围为7.3~8.6,含水率基本维持在60%左右,有机质含量由最初的86.2%降至63.9%,C/N由最初的24.7降至堆肥12 d 20.0、0,种子发芽指数在堆肥第10天达80%以上,粪大肠菌值由0.001升至0.173,蛔虫卵的死亡率在第7天左右达95%以上。[结论]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含水率、有机质含量、C/N、种子发芽指数、粪大肠菌值及蛔虫卵的死亡率等指标均达到鸡粪好氧堆肥腐熟度的要求,保证了堆肥的充分腐熟。  相似文献   

15.
喻夜兰  荣湘民  刘强  谢桂先  曾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39-12741
[目的]研究在豇豆生长过程中施用啤酒糟型生物有机肥对豇豆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共设4个处理,以自然堆肥+化肥处理、纯化肥处理作为对照,比较啤酒糟型生物有机肥和双效活性精致有机肥2种肥料对豇豆功能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在开花结荚期,啤酒糟型生物有机肥处理豇豆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含量最高。[结论]啤酒糟型生物有机肥能明显促进豇豆中后期功能叶净光合速率,提高叶绿素含量,但对功能叶气孔导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碳法滤泥和木薯渣生产有机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碳法滤泥和木薯渣堆肥发酵研究,为滤泥和木薯渣快速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碳法滤泥和木薯渣为原料,设3个处理进行好氧堆肥发酵:木薯渣单独发酵处理(T1,对照)、木薯渣和碳法滤泥干重比1∶1(T2)、木薯渣和碳法滤泥干重比2∶1(T3),测定堆肥化过程中物料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堆肥过程中,T1处理由于初始pH较低,发酵过程受到抑制,在30d堆腐结束时,未达到基本无害状态,种子发芽指数(GI)<50%,不能满足快速资源化处理的要求.堆腐结束时,T2处理和T3处理在55℃高温上维持时间均超过15d,水分含量均高于35%,pH升高呈弱碱性;导电率(EC)降至安全范围;有机质的降解率分别为52.68%和51.75%;总养分(N+P2O5+K2O)分别为:3.12%和3.31%;发酵过程中腐植酸含量呈下降趋势;20 d左右达到完全腐熟状态,GI≥80%;满足无害化指标标准要求.[结论]木薯渣与碳法滤泥干重比为1∶1或2∶1,经过20 d的堆肥发酵后均达到无害化的腐熟标准,有机质降解率高.堆肥产品质量指标基本符合国家有机肥的标准,可用作土壤底肥或是添加N、P、K等营养元素制成高质量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17.
选择4种微生物菌剂进行鸡粪堆肥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鸡粪堆肥通过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提高堆肥初期的发酵温度、延长堆肥高温时间、缩短堆肥发酵周期、促进堆肥快速腐熟;接种菌剂的处理与对照比较,堆肥发酵初期温度提高了12~20℃,达到60℃以上的高温提早了12~13 d;接种微生物菌剂不仅加速有机质的利用,还能加快C/N的下降,提高堆肥的腐熟度;在整个堆肥过程中,接种菌剂2的处理pH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高温阶段pH升高导致的氮损失。根据试验结果综合评判,4种微生物菌剂中菌剂2和菌剂3在加速鸡粪堆肥腐熟中的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王帆  严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290-1291
[目的]为降低发酵过程中氨气释放及氮素损失,在室内条件下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好氧发酵研究。[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初始条件对发酵过程中氨气释放的影响,优化发酵过程氨气释放条件。[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初始C/N和环境温度对氨气释放影响最为显著;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组合为:含水率60%,C/N为40∶1,pH值7.0,温度25℃。[结论]该研究为降低发酵过程氮的损失、减少空气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