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刈割期和干燥方法对第一茬牧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CA)的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逐渐增加,而且豆科牧草在营养生长阶段CP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但它们下降的速度和NDF、ADF增加的速度也比较快;WSC的含量禾本科牧草在抽穗和开花期较高;牧草WSC与CP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2)牧草烘干样品中CP、WSC含量最高,而NDF和ADF含量最低,最佳的干燥方法是直接烘干,其次是晒后烘干、阴干,晒干最差.  相似文献   

2.
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收获调制期间,极易遭遇雨淋,雨淋及干燥方式对紫花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较大。本研究以未雨淋和雨淋紫花苜蓿为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烘干、晒干和阴干处理,并分析紫花苜蓿干草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雨淋后紫花苜蓿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升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相对饲用价值降低;雨淋对紫花苜蓿干草粗蛋白、木质素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经烘干和晒干处理的紫花苜蓿干草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高于阴干处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是烘干和晒干处理显著低于阴干处理;干燥方式对紫花苜蓿干草中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雨淋和干燥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紫花苜蓿干草的营养成分和相对饲用价值,未雨淋×烘干处理下的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最高,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及木质素含量最低。总之,未雨淋紫花苜蓿的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高于雨淋后的紫花苜蓿。干燥方式以烘干最能保存紫花苜蓿的品质,其次是晒干,效果最差的干燥方式为阴干。遭受雨淋后,采用烘干和晒干的方式能较好的保存紫花苜蓿干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3.
不同刈割期和干燥方法对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研究了不同刈割期和干燥方法对第一茬牧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等营养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CA)的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逐渐增加,而且豆科牧草在营养生长阶段CP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但它们下降的速度和NDF、ADF增加的速度也比较快;WSC的含量禾本科牧草在抽穗和开花期较高;牧草WSC与CP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2)牧草烘干样品中CP、WSC含量最高,而NDF和ADF含量最低,最佳的干燥方法是直接烘干,其次是晒后烘干、阴干、晒干最差。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不同干燥方法对不同生育期苜蓿的营养成分及开花期样品的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推进,CP和CA含量逐渐下降,NDF、ADF的含量逐渐增加,而WSC的含量开始增加,到现蕾期最高,后又减少;(2)干燥方法对WSC含量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烘干、晒后烘干、晒干、阴干;(3)开花期样品OM和DM的降解率从高到低的排列为烘干、晒后烘干、晒干和阴干.  相似文献   

5.
不同干燥方法对苜蓿营养成分及其降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研究了不同干燥方法对不同生育期苜蓿的营养成分及开花期样品的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推进,CP和CA含量逐渐下降,NDF、ADF的含量逐渐增加,而WSC的含量开始增加,到现蕾期最高,后又减少;(2)干燥方法对WSC含量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烘干、晒后烘干、晒干、阴干;(3)开花期样品OM和DM的降解率从高到低的排列为烘干、晒后烘干、晒干和阴干。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苜蓿含水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取同一块地初花期紫花苜蓿,分别采用太阳能干燥、室外晒干和室外阴干三种方式进行干燥,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苜蓿中水分、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不同干燥方式水分蒸发速度太阳能干燥室外晒干室外阴干;粗蛋白含量以太阳能干燥方式下最高(P0.05),其次是室外阴干,室外晒干的粗蛋白含量最低;不同含水率情况下,室外晒干样品粗蛋白含量较太阳能干燥降低6.86%~22.43%,室外阴干样品降低4.92%~17.20%;同一含水率下,不同干燥方式粗灰分含量室外阴干室外晒干太阳能干燥,太阳能干燥粗灰分含量低于室外晒干3.72%~19.22%,低于室外阴干8.12%~29.9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室外晒干的情况下最高,显著高于另外二种干燥方式(P0.05),太阳能干燥最低,太阳能干燥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室外晒干9.08%~27.25%,低于室外阴干4.84%~24.84%。  相似文献   

7.
研究雨淋时间、添加剂和干燥方式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和干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雨淋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下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上升(P0.05)。制作青贮时,添加甲酸组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组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添加乳酸菌+蔗糖组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同时降低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效果最好。调制干草时,烘干处理的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晒干和阴干处理(P0.05),烘干方式最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干燥方法对热带牧草WSC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热带牧草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热研7号柱花草和热研2号柱花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烘干(180℃,10min)、晒干(5d)、晒1d后烘干(180℃,10min)和阴干(15d)4种不同的干燥方法,选择各种牧草的最佳利用期样品(豆科牧草采用开花期、禾本科牧草采用抽穗期),研究样品营养物质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从干燥方法来说,牧草的烘干样品粗蛋白(CP)、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最高,在这4种干燥方法中烘干是最佳的干燥方法,其次是晒后烘干、阴干,晒干最差。  相似文献   

9.
贮藏期和添加绿汁发酵液对袋装苜蓿青贮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研究添加不同稀释倍数绿汁发酵液的袋装苜蓿青贮贮藏180 d和400 d后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添加绿汁发酵液可以显著降低贮藏400 d袋装苜蓿青贮的pH值(P<0.01),乳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丙酸、丁酸和氨氮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而对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与贮藏180 d相比,贮藏400 d后pH值显著下降(P<0.01),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1),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1),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10.
添加酶制剂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贾燕霞  玉柱  邵涛 《草地学报》2009,17(1):121-124
为评价添加不同比例Cornzyme酶制剂对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青贮发酵品质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K)和4个不同添加比例的酶处理组(E1,E2,E3,E4),添加比例分别为E1:0.5mL·kg-1鲜草,E2:1.0mL·kg-1鲜草,E3:1.5mL·kg-1鲜草,E4:2.0mL·kg-1鲜草。结果表明:本试验全部处理均有良好的发酵品质,较低的pH值(4.28-3.76)、NH3-N/TN及微量的丙酸、丁酸,较高的乳酸/乙酸比、乳酸含量(45.00-95.41g kg-1DM)。酶添加显著提高了乳酸/乙酸(P<0.05),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同时明显降低了pH、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也有一定下降趋势。随着酶添加量的增加会进一步提高发酵品质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地区不同垂穗披碱草居群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垂穗披碱草居群产量和营养品质状况,本研究分析评价了45个垂穗披碱草居群的产量性状和粗蛋白质(CP)、可溶性糖(WSC)、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4个品质性状。结果显示,居群间产量、CP、WSC、NDF和ADF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45个垂穗披碱草居群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近似正态分布,其变化范围为2 062.59~18 597.73 kg/hm2(鲜草产量),529.42~4 682.60 kg/hm2(干草产量),13.88%~23.92%(CP),1.59%~6.03% (WSC),57.34%~64.97%(NDF)和35.06%~47.23%(ADF)。各性状变异程度不同,产量性状变异均达62%以上,品质性状中WSC变异系数最大,达31.19%。相关分析表明,CP与NDF和AD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ADF与ND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WSC含量与ND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和ADF呈显著负相关。根据各性状的相关关系,筛选出5个CP和WSC含量高而NDF和ADF含量低的垂穗披碱草居群。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区发展草牧业,在山西省孝义市煤矿沉陷区测定老芒麦、狼尾草、披碱草和无芒雀麦四种禾本科牧草的产量、鲜干比及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计算四种牧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牧草的产量及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采煤塌陷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结果 表明:无芒雀麦鲜草产量...  相似文献   

13.
稻秸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及象草混合青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秸分别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和象草的混合青贮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乳酸菌(Chikuso-1)添加剂处理探讨其对不同原料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的青贮料pH、乳酸(LA)含量和氨态氮/总氮(AN/TN)均极显著优于对照(无添加物,P<0.01),乳酸菌对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粗蛋白质(CP)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机物消化率(IVOMD)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添加乳酸菌的稻秸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混合青贮料干物质回收率(DMR)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稻秸与象草混合青贮料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同混合青贮料的pH、LA含量、AN/TN、WSC含量、CP含量、ADF含量、DMR差异极显著(P<0.01).稻秸与玉米秸混合青贮料品质最佳,最差的是稻秸与象草混合青贮料.  相似文献   

14.
在收获期将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sudanese)、玉米(Zea mays)和象草(Penn isetum purpureum)3种C4禾本科牧草不同节位的茎秆、叶片和叶鞘分离,分别测定其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以及...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添加柠檬酸对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防霉效果的影响,并确定其最佳用量,本试验以翻晒过后的苜蓿干草为材料,添加不同量的柠檬酸(0%,1%,2%与3%),晾晒至20%含水量后打捆贮藏,于贮藏0,20,30,40,50与60 d取样测定其营养品质与霉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 C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 WSC)、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ing value, RFV)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霉菌数量呈抛物线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与3%柠檬酸,贮藏60 d的CP含量和RFV值显著增加(P<0.05),不同贮藏时期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发现,贮藏期为60 d时,3%柠檬酸处理的综合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含水量与不同生长时期对王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探究优质王草青贮饲料的最适生长时期与最佳含水量。试验分别对生长30,50,70,90d的王草调制成3个水分梯度(高水分>75%、半干:65%~75%、低水分<65%),贮藏35d后开罐,分析其pH值、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成份的含量。结果表明:半干青贮能获得较低的pH值和较高的乳酸含量,经晾晒处理的王草青贮料生成的PA、BA较少,AN/TN值也较低。王草的生长时期越久其DM、WSC、NDF与ADF的含量越高,而CP的含量变化则随成熟度增加而降低。半干处理还能增加生长30d与50d王草青贮料的CP含量。综合考虑生产实践中选用生长50d的王草进行半干青贮,既可获得优质的青贮料又能保证有较高的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7.
淋雨对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淋雨对不同干燥期和不同草堆厚度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苜蓿分别堆成大小为60 cm(长)×60 cm(宽)、厚度分别为10 cm和20 cm的草堆,其中一组10 cm和20 cm草堆分别模拟90,450,900和1800 mL的淋雨强度;另一组10 cm厚苜蓿当含水量晾晒至50%左右时,也进行相应的淋雨处理。研究表明:与10 cm厚度鲜样淋雨相比,10 cm草堆晾晒后淋雨极显著降低苜蓿干草中的DM和CP含量(P<0.01),提高NDF和ADF含量(P<0.01);随着淋雨强度增加极显著降低DM含量(P<0.01),提高NDF含量(P<0.01),显著提高ADF含量(P<0.05)。20 cm草堆淋雨和10 cm草堆相比,苜蓿干草中的CP和WSC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NDF和ADF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淋雨处理降低了苜蓿干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方式下C4牧草在沿海滩涂的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杂交狼尾草、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3种不同类型的C4牧草在江苏沿海滩涂进行种植,采取覆膜、起垄、覆膜+起垄等3种栽培方式,从分蘖期到开花期等不同生育期分4次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株高、单株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及单株干重和干物质含量等产量性状,并分别测定茎、叶及全株饲用品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干物质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覆膜、起垄、覆膜+起垄3种栽培方式均能有效增加牧草产量、改善牧草饲用品质,其中以覆膜+起垄方式改善效果最显著;杂交狼尾草和高丹草在9月3日收割能获得最优的产量和品质,墨西哥玉米则在9月24日收获饲用品质最好、产量最高。墨西哥玉米和高丹草饲草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高于杂交狼尾草;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植株体内WSC主要集中于茎秆,且两者茎中WSC含量明显高于叶中的含量,而杂交狼尾草茎中的WSC含量稍高于叶片。本研究的结果明确了不同栽培方式下3种C4牧草生产性能的差异,为加快滩涂种草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象草、高丹草和玉米在江苏南京进行试验,研究3种C4饲草在不同凋萎时间处理中饲用品质和青贮品质的变化,旨在明确C4饲草在凋萎处理中饲用成分和青贮品质的变化规律,并选择出适宜3种饲草青贮的凋萎时间。试验设置了凋萎0(CK),1.5,3.0,4.5,6.0和7.5 h共6个处理,分别测定了原料的干物质含量、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等饲用品质性状,以及pH、乳酸(LA)和氨态氮(NH3-N)含量等青贮发酵品质性状。结果表明,3种C4饲草的原料干物质含量随着凋萎时间的延长均持续上升,其中高丹草和玉米水分含量下降显著(P<0.05),而象草凋萎7.5 h后水分含量仍高达75.73%,水分散失较慢;3种C4饲草原料的NSC含量均随着凋萎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但其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淀粉含量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WSC呈现倒“V”型变化,即在凋萎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而淀粉含量则持续下降;不同饲草凋萎青贮品质最佳的凋萎时间不同,象草是凋萎7.5 h、玉米是凋萎3.0 h、高丹草是凋萎1.5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