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 4.8对2007-2011年广西兴安地区早期灯下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主要迁入峰进行了轨迹模拟,并运用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对迁飞高峰期进行气象背景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于5月初开始零星迁入,迁入高峰期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最大迁入峰集中在6月中下旬。诱虫量及迁入峰次年度间存在差异。广西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5月迁入虫源主要来自海南中部、西南部,老挝和泰国北部,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也能提供部分虫源。6月迁入虫源主要集中在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海南中部、老挝中部稻区,越南中部稻区也能提供部分虫源。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期925 hPa等压面上气流方向均为较强的西南或偏南气流。降雨和气流的垂直扰动导致稻纵卷叶螟大规模迁入降落。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四(2)、五(3)代为害造成的白叶损失较为常见,且研究报道较多。近几年随着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和中、后期肥水水平的不断提高,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有向单季晚粳稻中后期发展的趋势。2002年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常熟地区大发生,一般田块自然白叶率5%左右,严重田块白叶率高达40%以上。为明确六(4)代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测报和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进行了稻纵卷叶螟白叶为害损失测定研究。1调查方法1.1取样方法试验分别在本市的唐市、练塘、虞山镇同时进行。品种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武育…  相似文献   

3.
六(4)代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适生临界期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7~2011年东台市稻纵卷叶螟各代测报资料的整理、水稻苗情分析及六(4)代稻纵卷叶螟迟发年份的发生特点、滞留比例的重点解剖,结合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纵卷叶螟卵、虫自然存活情况,研究判定出六(4)代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适宜取食生存的临界水稻生育期在水稻破口后20 d左右。稻纵卷叶螟适生临界期的判定,有利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增强防治技术指导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稻纵卷叶螟食诱监测效果,于2020年在江苏张家港开展了水稻田稻纵卷叶螟不同监测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食诱剂诱捕器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成虫具较好的监测效果,诱蛾高峰与灯诱和人工赶蛾结果基本一致,与田间幼虫发生情况相符,其诱蛾量高于性诱剂诱捕器处理。不同监测方法下,六(4)代稻纵卷叶螟成虫诱蛾量均较低,食诱处理未监测到明显的成虫高峰。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种群动态和虫源性质,本文通过田间调查、雌蛾卵巢解剖及风场分析,对2010年江苏仪征市单季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和田间种群的虫源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第3代基本为迁入种群,分别在7月19-22日、26-27日、7月29-8月1日,出现3个明显的迁入峰;第4代为本地繁殖大部分迁出种群,分别在9月4日、7-9日、11日、16-17日、19-21日出现明显的蛾量突减现象.同时对迁飞高度(850 hPa)的高空风向分析表明,在这个区域内的第3代发生期间高空盛行偏南风,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成虫从南方迁入,而第4代发生期间高空盛行偏北风,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成虫向南回迁.第3代发生期间的降雨量、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影响不显著,第3代(主害代)高峰日蛾量与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卵量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最后讨论了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仪征市发生为害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本地一年发生4—5代,以二代发蛾量较大。过去由于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预报方法不够准确,影响了指导大面积的防治工作。为了寻找较切合本地区二代发生量的预报办法,笔者根据本地区1976年以来的测报资料和气象资料,找出影响稻纵卷叶螟二代发生量的主导因素(温雨系数与蛾初见期)。试图用回归分析法来探讨二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2012年以来宜兴市水稻上五(3)代稻纵卷叶螟连年偏重发生。通过对宜兴市近15年以来稻纵卷叶发生资料的分析,认为水稻播栽期提前、种植品种改变、病虫防治次数减少、农户防治技术执行力不足等是造成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加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适时防治、选用适合药剂和科学用药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1 水稻病虫 1.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预计第2代稻飞虱4级发生(中等偏重),鄂东局部5级(大发生);第3代、第4代、第5代稻飞虱全省5级.预计第2代稻纵卷叶螟4级发生,局部5级,第3代、第4代稻纵全省5级.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秀山县水稻中后期迁飞性害虫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每667m2用锐劲特30mL 艾美乐2g,在主害代稻纵卷叶螟产卵高峰期及稻飞虱若虫高峰期施药一次,药后28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95%以上,对稻飞虱的防效达94.2%,可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危害,达到省工省时、节本增效、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水稻病虫1·1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预计第3代稻飞虱在鄂东南、鄂西南发生程度为5级(大发生,下同),鄂东沿江、江汉平原南部发生程度4级(中等偏重,下同),其它地区3级(中等发生,下同);第4代、第5代稻飞虱全省4~5级。预计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3级,第3代稻纵卷叶螟全省发生程度4级,局部5级,第4代稻纵卷叶螟4~5级。1·2二化螟预计第2代二化螟全省大部发生程度为5级,鄂西南2级。卵孵盛期南部稻区7月4日至7月25日;北部稻区7月18日至8月5日;第3代二化螟在江汉平原、鄂东南、鄂东沿江稻区发生程度4级,局部5级。1·3三化螟预计第2代三化螟在全省大部…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复合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嘉兴地区单季稻田二代二化螟和五(3)代稻纵卷叶螟混合发生时,其复合为害的产量损失率y=0.0159X1+0.2456X2-0.2227(式中X1为二化螟枯鞘团密度,X2为稻纵卷叶螟虫口密度)。按照当前水稻生产水平,计算得经济允许损失L=2.3464。由满足0.0159X1+0.2456X2-0.2227=2.3464,测得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混合为害的1组动态的复合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近年来我县稻纵卷叶螟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县水稻高产稳产的制约因素。为了探索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的防治效果,我们对第2代稻纵卷叶螟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在江西泰和开展了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交配干扰试验。结果表明,昆虫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法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迷向效果;对2、3、4代二化螟防治效果分别为72.52%、55.62%、45.13%,对四(3)、五(4)、六(5)代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分别为75.90%、100%、53.33%;昆虫性信息素交配干扰处理区较常规化学防治区减少化学农药制剂用量390 g(mL)/667m2,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沿江稻区第4代稻纵卷叶螟的成灾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纵卷叶螟是沿江稻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自本世纪以来,第4代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穗期的危害日趋严重.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系统调查,对沿江稻区第4代稻纵卷叶螟暴发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目前该稻区粳稻面积已占水稻播种面积的70%左右,粳稻生育期较籼稻迟15天左右,饲养在武育粳3号(粳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其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分别较协优(籼稻)高40.6%、54.5%、24.5%、82.3%.可见,食料丰富和营养条件改善是导致第4代滞留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秋季持续高温和化学防治的负面效应,对第4代虫量的增加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莫红星 《广西植保》2015,28(2):32-34
2008年资源县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为近10a来该虫发生最为严重的年份,第3代发生和为害面积超过水稻种植面积的90%,第4、5代连续重发。经分析认为:虫源基数大、气象条件利于迁入、田间小气候及水稻种植制度有利于其繁殖为害是2008年资源县稻纵卷叶螟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ée)在淮安市楚州区大发生,发生程度是近20a来最为严重的1a,其中二代轻发生,三代大发生,四代大发生至特大发生。由于各级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农户及时防治,对三代、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除个别未防治或防治不力的田块略有损失外,全区因稻纵卷叶螟造成的损失较小。全区累计防治面积约297万亩次,共挽回粮食产量4.25万t。1发生情况1.1二代稻纵卷叶螟本代6月27日灯下始见,前4a在6月份一直未见。本年度在6月份田间赶蛾几乎未见,但7月中旬前后全区普遍出现白叶,不过白叶…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稻纵卷叶螟(Cu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在汉川市稻区大发生,其发生程度是近30年有资料记载最严重的一年。累计防治稻纵卷叶螟55万667m^2次,共挽回水稻损失0.8万t。回顾2003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特别是稻纵卷叶螟第2代和第3代在气象条件迥异的情况下连续大发生的现象,给我们提供了更进一步认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2020年浙江桐乡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早、发生重,褐飞虱发生期早、零星冒穿的发生特点,分析认为水稻播种过早,对三(1)代稻纵卷叶螟未及时防治,水稻封行后用植保无人机防治褐飞虱是其重发原因。提出了推行适时播种,以切断三(1)代稻纵卷叶螟的食料来源,减少下一代稻纵卷叶螟基数;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特别要注重早期水稻"两迁"害虫迁入监测;以药剂的选择与防治适期的确定为重点,对种植大户、农资店开展科学用药培训;在水稻封行以后,禁止植保无人机用于防治稻飞虱。大面积水稻田可以采用担架上喷雾器防治稻飞虱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历年以三(2)代、五(4)代为主害代,分别危害早稻、晚稻,二(1)代发生较少,少数年份四(3)代发生较重。1998年我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出现一些新特点,现简要分析如下:1发生特点1.1发生期偏早二(1)代二龄幼虫高峰期在5月上旬末.三(2)代二龄幼虫高峰期在6月14~18日,四(3)代盛蛾高峰期在7月5日前后,五(4)代盛蛾高峰期在8月15日~18日,均比历年同代平均提早5~7d。1.2二(1)代、三(2)代发生较重,四(3)代、五(4)代发生偏轻二(1)代发生面积占早稻种植面积的20%,而历年二(1)代少…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是东台市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 ,常年发生 2代 ,四 ( 2 )代为迁入代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迁入 ,五 ( 3)代为主害代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迁出 ,一般不发生六 ( 4)代。 1 998~ 1 999年 ,六 ( 4)代稻纵卷叶螟在本市连续 2a大发生 ,每年受害面积 2 .3万hm2 以上 ,未治田块水稻平均产量损失率分别为 1 1 .71 %和1 2 .4 3% ,严重的达 30 %以上。为弄清其原因 ,近两年来 ,笔者进行了调查分析 ,提出了相应测报技术的改进对策。1 材料与方法1 .1 整理害虫测报观测资料 搜集和整理本站 1 990~ 1 999年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和大面积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