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 要:在对从除虫菊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系统筛选的基础上,对其中活性较高的Y1 (Pestalotiopsis sp.)菌株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其发酵液10倍稀释液和菌丝丙酮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 Exserohilum turcicum等 6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在85. 2%~95.1%之间和40%~80%之间,其 5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和苹果炭疽病菌 Glomerella cingulata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大于 82%。活体生测结果表明,该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辣椒疫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效果大于 55%,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56种植物抑菌活性筛选试验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53  
以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为供试菌种 ,对 5 6种植物的 6 0种丙酮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芦苇、龙葵等 35种提取物对至少 1种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 6 0 % ,芦苇、胡颓子等 2 6种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的萌发有 6 0 %以上的抑制作用 ;其中莴苣、苍耳、苦参、苦豆子等 8种植物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和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 ,抑制效果均在 80 %以上 ,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3.
56种植物抑菌活性筛选试验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为供试菌种,对56种植物的60种丙酮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芦苇,龙葵等35种提取物对至少1种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60%,芦苇,胡颓子等26种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的萌发有60%以上的抑制作用,其中莴苣,苍耳,苦参,苦豆子等8种植物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和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效果均在80%以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4.
丁婷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4):37-37,40
对1株枯草芽孢杆菌BS-1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研究。以苹果炭疽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辣椒疫霉病原菌、玉米小斑病菌7种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对峙培养法、杯碟法以及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无菌发酵液对7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苹果炭疽病菌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旋覆花花序氯仿萃取物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旋覆花的农用杀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旋覆花花序氯仿萃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并测定了其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剂量为1.0 g/L时,氯仿萃取物对小麦全蚀病菌、西瓜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苹果炭疽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番茄果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50%以上,其中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高达100%;对西瓜炭疽病菌和番茄果腐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92.90%和82.92%。在10.0 g/L剂量下,氯仿萃取物对黄瓜灰霉病的治疗效果和保护效果分别为54.27%和76.68%(48 h),其中保护效果与对照药剂0.4 g/L施佳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细辛醚对2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明确细辛醚的抑菌活性,采用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盆栽试验以及活体组织法,测定了细辛醚对2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细辛醚对黄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甘蓝黑斑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小麦全蚀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为30.93~70.67 mg/L;对番茄叶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为39.19~86.37 mg/L;1000 mg/L细辛醚对小麦白粉病、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防效分别为68.64%,68.40%。可见,细辛醚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番茄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表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在5~30℃均可生长,孢子在8~32℃均可萌发,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0~24℃,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小于80%,不能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喜爱偏酸的环境,最适pH值分别为pH5和pH6.24。抑菌测定表明,灰克、福美双、速克灵、扑海因和多菌灵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核桃内生菌HT-6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核桃内生菌HT-6菌株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菌落直径生长法和悬滴法测定了发酵滤液对植物病原菌菌丝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发酵滤液对供试的5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强,EC50为35.1μL/m L,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弱,EC50为115μL/m L;发酵滤液浓度为200μL/m L时对辣椒炭疽病菌、核桃枯梢病菌、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菌率都在80%以上;浓度为200μL/m L时对梨黑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就达到了100%,500μL/m L时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炭疽病菌、梨黑斑病菌这3种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都达到或接近100%。因此,HT-6菌株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和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福建、四川、陕西等地耕作土壤中筛选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芽孢杆菌。【方法】随机采集福建、四川、陕西等地耕作土壤样品30份,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芽孢杆菌,以番茄灰霉病菌、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芽孢杆菌;检测拮抗芽孢杆菌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菌丝形态的影响;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采集的3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73株芽孢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有较强生防效果的芽孢杆菌LW-6-1,LW-6-1菌株无菌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34%和92.56%,EC50分别为10.18和10.84mL/L;对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3.98%和92.09%,EC50分别为2.03和2.67mL/L。经鉴定,LW-6-1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结论】筛选到的拮抗芽孢杆菌LW-6-1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强的生防效果,能显著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玉米圆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忠  许寒晶  杨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33-16635
[目的]研究玉米圆斑病(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玉米圆斑病病菌菌种为供试材料,试验不同碳源、氮源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和pH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山梨醇、木糖,氮源为硝酸钾;最适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6℃;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氮源为L-亮氨酸、L-丙氨酸和甘氨酸;最适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5℃;适宜玉米圆斑病菌孢子萌发的pH为7。[结论]该研究为防治玉米圆斑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巴东醉鱼草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巴东醉鱼草(Buddleja albiflora Hemsl.)95%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3种鳞翅目害虫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巴东醉鱼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试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在24 h对3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幼虫的拒食率达到94.22%,48 h时对4龄菜青虫(Pieris rapaeL.)幼虫的拒食率达到83.94%,对3龄粘虫(Mythi mna separataW.)幼虫的24 h拒食中浓度(AFC50)为2.4185mg·mL-1,对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0.2108 mg·mL-1;石油醚萃取物72h对3龄小菜蛾(P.xylostella)幼虫的拒食率为64.11%,48 h对4龄菜青虫(P.rapae)幼虫的拒食率为75.18%,对3龄粘虫(M.separata)幼虫48 h的AFC50值最高(1.1392 mg·mL-1),对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4 h LC50为0.3606 mg·mL-1;巴东醉鱼草95%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还抑制试虫的生长发育,导致试虫化蛹和羽化不正常,其中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早熟禾育种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早熟禾的种利品种、生殖方式、染色体数目及倍性水平、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重点介绍了草地早熟术和一年牛早熟禾的育种方法及有成品种,指出草地早熟禾是二倍体无孢子生殖,染色体数目变化很大,可以用单株选择法及种内和种间杂交等方法培育有性生殖品种利无融合品种,并介绍了目前早熟术育种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3种苜蓿不同部位皂苷含量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琅  宋晓峰  龚祝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66-15567
[目的]研究3种苜蓿不同部位中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江苏地区苜蓿属3种植物紫花苜蓿(包括5种栽培品种)、天蓝苜蓿和南苜蓿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结果]紫花苜蓿根中皂苷含量(1.39%)明显高于其他2种苜蓿根中皂苷含量;天蓝苜蓿和南苜蓿茎中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RSD=2.4%),略低于紫花苜蓿茎中皂苷含量(0.583%);天蓝苜蓿叶中皂苷含量最低(0.623%)。综合3种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根中皂苷的平均含量达到1.335%,明显大于茎(0.596%)和叶(0.655%)中皂苷含量。[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苜蓿属植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陕南南郑巴山松分类学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兴山巴山松作为对照,对陕西南郑巴山松及相邻分布的油松和马尾松的6个产地针叶、球果和种子12个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核酸含量7个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借助于多变量分析技术,研究了陕西南郑巴山松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南郑巴山松与对照巴山松差异较小,明显不同于油松和马尾松,将其作为油松或油松的一个变种是不合适的,应将其视为巴山松为宜。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广东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的一个新变种--南岭莪术(C.kwangsiensis var.nanlingensis N.Liu et X.Y.Ma).该新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植株矮小,株高仅0.4~0.6 m,主根茎直径仅2~3 cm、长约3~4 cm,孕苞片白绿色.另检测表明该变种的体细胞染色体为2n=84.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根、茎、叶水浸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0.25和0.50 g/mL时的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研究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的自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对自身幼苗根的伸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苗高的影响则呈现低...  相似文献   

17.
4种经济林树种气孔的分布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无色指甲油印迹法,对4种经济林树种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分布进行观察,借助Olympus DP71光学显微镜呈像。结果表明,4种经济林树种的气孔类型不一致,文冠果树的气孔明显不同于其他3种经济林的气孔,枣树、核桃树和山桃树的气孔类型相似,密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燕麦属3种进境检疫性杂草传入中国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PRA准则,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来计算燕麦属3种进境检疫性杂草(细茎野燕麦、不实野燕麦及法国野燕麦)的风险程度,建立了一、二级评判标准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燕麦属3种进境检疫性杂草综合评价的风险值R,对其传入中国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燕麦属3种进境检疫性杂草综合评价的风险值R分别为2.47、2.63和2.51,均属于高风险的外来有害生物,并据此提出了相关风险性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三种茄科作物非光合器官的光合作用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学研究表明,三种茄科作物非光合器官(宿存萼和果皮)均具有与叶相似的光合作用结构体系,并具有光合作用功能,三者因存在部位和器官不同,其结构亦不同对应。发育后期,叶绿体破坏、瓦解,并失去光合作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瑞香狼毒对菜粉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叶碟法、夹毒法、浸叶法、点滴法和注射法 ,测定了瑞香狼毒 (StellerachamaejasmeL .)根乙醇提取物 (简称SCEE)对菜粉蝶 (PierisrapaeL .)的多种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SCEE对菜粉蝶幼虫具有很强的拒食、胃毒、生长抑制及毒杀作用 ,但对菜粉蝶幼虫触杀作用差。SCEE对菜粉蝶 3、4、5龄幼虫 2 4h非选择性拒食作用的AFC50 (拒食中浓度 )值分别为 2 6.2 0、88.64、3 81.2 8μg/ml;对菜粉蝶 5龄幼虫 12、2 4、48h胃毒作用的LD50 分别为 5 6.97、2 2 .42、12 .3 2 μg /头 ;当处理浓度为 5mg/ml时 ,2d后的体重只有对照的 2 /3 ,7d后幼虫校正死亡率为 10 0 % ;12、2 4、3 6、48h对昆虫毒杀作用的LD50 分别为 9.72、2 .68、1.60、1.0 8μg/头 ;对 3、4、5龄幼虫触杀作用的LD50 分别为 0 .3 7、2 .10、5 2 .48μg/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